2022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docx
《2022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1教学设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整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或作评价。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教师:
2、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1.课文导入:(完成时间:2分钟)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画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
3、板上,大家一起解决。(完成时间:4分钟)3.质疑探究(完成时间:20分钟)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2)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个别学生朗读全文,听读课文后,进行朗读评价。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
4、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安排时间:17分钟)问题探究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教师小结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
5、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布置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2教学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词的音、形、义,正确朗读、书写,体会其含义。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4、能借鉴写法: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或友情)。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和教学目标3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拓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生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简介鲁迅。二、
6、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阴云,有误解,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风筝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三、检查预习的情况:1、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读音和含义。2、检查朗读情况。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的把握。五、学生自由读课文,探讨问题:1、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具体写我粗暴地干涉弟弟玩风筝一事,是哪几个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明确答案。七、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3、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7、。教学步骤:一、检查课后词语的掌握情况。二、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探讨问题:(1)、对于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粗暴地毁坏弟弟的风筝一事,作者是如何评价的?(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3)、当认识到当年的过错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作者设想了几种补过的方法?后来补过了没有?(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提示:在作者看来,被虐杀的一方应该怎样才是对的?)明确:小时侯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
8、,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借写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表达了浓浓的兄弟情,作者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之情。)3、体验与拓展:1、你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有哪些感受?(从亲情、自我批判、社会批判、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来谈都可以。)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3、阅读满天的风筝,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
9、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补过,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永远无法补过,因而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悲哀之至。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侯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三、总结全文四、课后作业:课后习题二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从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的残忍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
10、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学生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先引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鲁迅像)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让学生补充介绍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
11、资料多。)三、初读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四、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五、重点品读(一)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究竟是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明确:(至少包括下面两点内容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为当年的精神虐杀而痛悔,我想补过,但却不能。)(二)品读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样喜爱风筝,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12、,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点?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关语句,并作简要点评。“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惊呼”、“跳跃”动作描写,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三)品读第四段:1、一生朗读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练习二,了解叙述的各要素。2、用心体会: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请同学们找出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关键词:惊惶、失色、瑟缩、绝望)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小兄弟这样的经历,你能想像出小兄弟当时的感受吗?(让学生想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筝 2022 年级 语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