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5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穷但心里却充满阳光。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快慰,让人释怀。三、教学方法:导学互动四、教学用具: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礼物这一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2、导学提纲(1)、人们常用“穷得揭不开锅” “穷得家里开天窗”来形象家里穷,那老婆婆吃住条件怎样呢?哪些词语
2、写出了老婆婆的“穷”?(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3)、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会,让我们来碰撞思维的火花。4、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读书体会。5、展示评价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师给予及时的指导。预设一:面对家境如此穷困的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预设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婆婆虽然穷,但她生活的怎样?请用用几个词语概括。预设三:这礼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6、质疑解难同学们还有
3、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说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解决。(三)导学归纳7、学生归纳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字词句、写作手法、情感体会)8、教师指导老师对同学们整体表现做出点评,提醒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四)拓展训练9、拓展运用(1)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样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礼物都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除了课文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人?讨论交流。(2)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神奇的礼物要送给别人呢?你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10、编题自练同学们,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编一道试题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学编的题比
4、较好!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5、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胸(xing)脯(p)”、“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7、?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
8、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课后习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灰雀(惹人喜爱)列宁 男孩教育 知错就改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一、教学任务分析好汉查理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文章。写的是一位名叫查理的孩子调皮、爱搞恶作剧、没有人喜欢,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
9、过程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立志成为一位真正的好汉。故事温馨,语言真切,很有感染力。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调皮善良,喜欢帮助别人,言行举止很有“好汉”的做派。他非常珍视别人对他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杰西虽然是残疾人,但心态健康,对查理真诚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在对话、行为中感受查理和杰西的思想感情,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进而体会理解与信任也是一种爱,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二、学情分析略读课文,学生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加上本册教材前七个单元都曾学习过,估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但肯定不扎实。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要巧妙地发挥“导”
10、的作用。另外,这是本册最后一篇课文,学生也许还没学习第八单元的其它课文,对单元主题“献出我们的爱”缺乏感性的积累和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抓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感悟查理与杰西之间的温馨与快乐,进一步挖掘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三、学习目标1、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理活动。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表现,丰富“爱”的含义,受到“爱”的感染与熏陶。四、设计理念1、凸显略读课文特点。(1)实现与精读课文的整合。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2)在方法上,提倡自读自悟,提高阅读能力。导语提
11、示语,抓住主要问题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读书、感悟、交流,明白查理前后行为的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从中悟出友好、尊重、理解、鼓励等美好的品质带给人的精神力量,充分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人文关怀。拓展相关阅读,加强积累,内化认识,强化情感提升。(3)在要求上,不求字斟句酌,突出阅读重点。充分初读之后,学生最大大范围参与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碰撞,提升主题。朗读的重点则放在几处人物的语言上。2、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文本是师生活动的载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导语导读,插图辅助理解,借助人物语言感悟,既快捷方便,又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对农村学校实际困难的考虑。五、教
12、学准备:相关谚语、词卡、课文插图投影片等六、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朋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表现。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重点:理解查理变化的原因。难点:从杰西的话中体会杰西对查理的尊重和信任。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 )揭题读题 明确学习目标(1)请同学们做端正,睁大眼睛看老师写 师板(好汉)齐读一次,提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好汉?(行侠仗义 爱帮助的人)(2)从古自今,人们对好汉的理解各不相同。我们来读读吧,学生自由读,齐读(课件出示)谚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教学要求: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
13、的事理、顺序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目标达成:1、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教学难点: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具准备: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教学流程:一、课前展示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遗骸( )蟾( )蜍( )褶( )皱鸟臀( )目两栖( )追溯( )天衣无缝( )2、常识填空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 ) ( )国的科普作家
14、和( )小说家。3、说明的顺序有( )( )( )4、说明文的类型有( )和( )二、创境激趣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足印。三、自学导航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5、什么是泛大陆?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四、合作探究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2、什么是板块构造
15、理论?3、什么是泛大陆?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六、强化训练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七、归纳总结(一)当堂训练填空:本文按照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_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_ 提供了证据。(二)说明方法的判断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16、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教学目标: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教学难点: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
17、欢哪个气球?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3、检查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4、“自信”是什么意思?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2、交流:A、公园的角落里有
18、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
19、“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四、感悟老人的话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2、交流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五、拓展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六、板书设计15、自信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一、教
20、材分析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
21、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二、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掌声齐读课题。(二)、复习本节课词语(开火车领读)(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1)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吗?(细心的同学在课文中能找到这个词)(忧郁的)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非常会概括,非常会抓词。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汇编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