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3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教材文言文梳理2注对原文中的重点翻译(考查点)的句子加下划线(波浪线)表示;需要背诵默写的句子加下划线(直线)表示;对重点词加粗表示。3九九年级下册年级下册(一)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再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2、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译文及段层评析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有胜过生命的(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胜过(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假如人们所讨厌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
3、手段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讨厌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5第1段: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分三层:第(1)层:用“舍鱼而取熊掌”与“舍生而取义”进行类比,引出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第(2)层: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当“生”与“义”产生矛盾时,应该“舍生取义”,强调“义”的重要性。第(3)层:回到“性善论”上,说明“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6
4、原文再现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 译文及段层评析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从
5、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8第2段: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分三层:第(1)层:从正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第(2)层: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第(3)层: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又回到“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
6、重点词语 1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意思: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意思: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意思:感恩、感激。“与”同“欤”,意思: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意思:先前、从前。1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名句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不辨礼义地接受万钟是为了:宫室之美
7、、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5)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失道义(不义)”。1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6.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参考答案: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参考答案: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参考答案:(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参考答案: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胜过(
8、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可不用呢?147.划分朗读停顿(1)所欲有甚于生者(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知识盘点对点训练答案:略 158.内容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比喻论证。作用:以鱼和熊掌设喻,深入浅出地区别出“生”和“义”的价值高低,引出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用:从正反两方面鲜明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3)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
9、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参考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6(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在作者看来,“苟得”指什么?参考答案:为了“生”放弃“义”,苟且偷生。(5)文章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参考答案:“鱼”比喻“生命”,“熊掌”比喻“义”,形象地区分“生”与“义”的价值高低。(6)面对死与义不能同时避开时,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取舍?参考答案:舍生而取义。(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为什么饥饿的行人、
10、乞丐不接受呢?参考答案:因为施予者的态度不好,他们认为接受这“嗟来之食”将陷于不义,人们天生的羞恶之心,阻止自己这样去做。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7(8)古今中外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了崇高的理想而“舍生取义”。请列举几例,简述他们的言或行。参考答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枪口,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舍生取义”这一道理的理解。参考答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
11、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8(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9知识盘点
12、对点训练20注醨: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尘滓重积的样子。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参考答案: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2)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参考答案:全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参考答案:通过鱼和熊掌的关系,类比生与义的关系,从而引出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的论点。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34.在中华民
13、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参考答案:第一问:文天祥宁死不叛国,刘胡兰为保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谭嗣同为变法慷慨赴死第二问:在文中,孟子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时封建时代,当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因为他所宣扬的“义”是封建的“礼义”,如礼记檀记中记载的那个饥饿的人因不受没有礼义的施舍而饿死。这种“礼义”反映了封建的道德观,在当时,对于社会的稳定、人们行为规范的约束有积极的作用。在今天,我们应当赋予“舍生取义”的“义”以新的含义,那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大
14、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非典”病人;如孔繁森同志为了藏族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4(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6.划分朗读节奏(1)安陵君其许寡人(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答案:(1)安陵君/其许寡人(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3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参考答案:
15、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参考答案: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参考答案: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他。(4)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参考答案: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3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参考答案: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参考答案: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仅仅因为有先生您在啊!3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8.内
16、容理解(1)文中秦王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骄横无礼理屈词穷恼羞成怒色挠屈服。(2)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3)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参考答案: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3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参考答案: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他已消灭了韩国、魏国,对于小小的安陵,企图不费一兵一卒,以“换”为名,达到强取豪夺的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5)结合文章
17、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参考答案: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3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注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孟贲(b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3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解析:C项,兵:兵法。解析:A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曾经”;C项,前者是“从”,后者是“在”;D项,都是“如果
18、”。故选C项。CC3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甲】文第一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甲】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乙】文中,策士郑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B解析:B项,本文的高潮是唐雎以布衣之怒反击秦王之怒。3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参考答案: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
19、只是因为有先生啊。(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参考答案: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参考答案: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3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参考译文【乙】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
20、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4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
21、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我请求你多加指教。”4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原文再现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4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译文及段层评析
22、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冻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我)抄写完毕,跑着(或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第(1)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4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或交流),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
23、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第(2)层:写成年后求师之艰难。写老师的严厉,突出作者求学的诚恳。第1段:记述自己少年时期和成年之后的求学经历。4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原文再现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24、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 译文及段层评析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盖着我,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配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像
25、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4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第2段:写自己外出求学的艰苦情况。从衣、食、住方面来写“苦”,写“苦”,一是为了与同舍生对比,二是为了表现自己内心的乐趣。4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原文再现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发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炉 专题 十二 第二 教材 文言文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