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控制系统.pptx
《汽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控制系统.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控制系统.pptx(2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由于机械系统的滞后效应、磨损及装置本身的机械结构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点火提前角的调节与控制,就很难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及工作条件下都能处于最佳状态。此外最佳点火提前角除与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进气管真空度)有关之外,还与发动机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内温度、空燃比、汽油辛烷值、大气压力、冷却液温度等因素有关。这些对于机械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是无能为力的。电控点火系统,不仅能随发动机转速控制初级绕组的通电时间(闭合角)和实现恒流控第1页/共221页2制,保证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及工作条件下都能得到足够高的次级电压和跳火持续时间,还能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及工作条件下都能得到最佳点火提前角。当采用由爆燃传感器
2、组成的点火提前角闭环控制系统时,则能把点火提前角控制在发动机刚好不至于发生爆燃的状态,即能做到使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曲线沿着爆燃界限变化,两者之间仅留有较小的安全角。因此,电控点火系统能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及工作条件下均获得理想的点火正时,从而使发动机在动力性、运转平稳性、经济性和尾气排放方面达到最佳状况。第2页/共221页31.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 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相同,电控点火系统也是由信号输入装置、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如图2.103所示。由该图可看出,在所有用的传感器中,除爆燃传感器为电控点火系统所专用之外,其他传感器基本上都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所共用,而且都由一个ECU集中控制。有的车型
3、甚至将点火器也集成在ECU中,这样电路更简单,结构紧凑,又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工作可靠性。2.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第3页/共221页4 现代的点火控制系统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控制系统。按高压配电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分电器的,另一类是无分电器的。无分电器式点火系统的高压配电方式有二极管分配式和点火线圈分配式两种形式。点火线圈分配式点火系统又有双缸同时点火和各缸独立点火方式。1)分电器式电控点火系统 图2.104所示即为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电路。第4页/共221页5 ECU根据各输入信号,确定点火时间,并将点火正时信号IGt送至点火控制器(简称点火器)。当IGt信号变为低电平时,
4、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由于功率晶体管的截止而被切断,次级感应出高电压,再由分电器按发火顺序送至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产生电火花。在该种点火系统的分电器中,有的除保留了传统的机械式配电结构外,不再有传统的分电器中的断电器、离心式和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调节器。第5页/共221页6 在有些车型的分电器中可装有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Ne信号和G信号)。为了产生稳定的次级电压和保证系统的可靠工作,在点火器中设有闭合角控制回路和点火确认信号(IGf)发生电路。闭合角控制回路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电源电压)的变化调节闭合角,保证闭合时间(初级绕组通电时间)稳定,以保证足够的点火能量和次级电压。在
5、发动机转速上升和蓄电池电压下降时,闭合角控制电路使闭合角增大,延长初级绕组的通电时间,防止初级储能下降,确保点火能量。第6页/共221页7 点火确认信号发生电路的作用是在点火线圈初级电流切断,初级绕组产生自感电动势时,输出点火确认信号IGf给ECU,以监视点火控制电路是否工作正常。当点火器中的功率晶体管不能正常导通和截止时,ECU就接收不到由点火器反馈回来的点火确认信号IGf,表明点火系统发生故障,ECU将切断燃油喷射脉冲信号,使电磁喷油器停止喷油。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偶尔出现一次不正常信号,ECU并不会判定为故障,一般需点火器六次没有点火确认信号(IGf)反馈给ECU,才判定为点火系统故障,停
6、止喷油。第7页/共221页82)无分电器式电控点火系统 无分电器式电控点火系统高压配电方式有二极管分配式和点火线圈分配式两种。(1)二极管分配式 二极管分配式无分电器点火系统采用同时点火方式,工作原理如图2.105所示。点火顺序为1342的四缸发动机,当ECU接收到曲轴位置传感器相应信号时,向点火控制器发出触发点信号,控制器的控制回路使Tr1截止,初级绕组A中的电流被切断,在次级绕组中感应出下“+”上“”的高压电,经四缸和一缸火花塞构成回路,两个火花塞均跳火,第8页/共221页9此时一缸接近压缩终了,混合气被点燃,而四缸正在排气,火花塞点空火。曲轴转过180后,ECU接到传感器信号后再次向点火
7、控制器发出触发信号,Tr2截止,初级绕组B中电流被切断,次级绕组感应出上“+”下“”的高压电,并经二缸和三缸火花塞构成回路,同时跳火,此时三缸点火做功,二缸火花塞点空火。依次类推,发动机曲轴转两圈,各缸做功一次。(2)点火线圈分配式 第9页/共221页10 点火线圈分配式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是将来自点火线圈的高压电直接分配给火花塞,有双缸同时点火和各缸单独点火两种形式。双缸同时点火式 如图2.106a和b所示,每两个气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其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同一曲柄位置的两个气缸上的火花塞相连接。当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前时,另一缸则处于排气上止点前。曲轴旋转360后,两缸所处的冲程正好相反。一个点
8、火线圈的次级绕组分别与两个火花塞串联同时跳火。第10页/共221页11 由于处于压缩行程一缸的气缸压力高,火花塞击穿电压高,而处于排气行程一缸的气缸压力低,接近大气压力,火花塞击穿电压低。这种点火系统一般都采用闭磁路点火线圈,与分电器式点火系统所用闭磁路点火线所不同的是其次级绕组一端不再与初级绕组连接,而是两端直接用高压导线与两缸的火花塞连接。因此两个火花塞串联同时跳火时,其阻抗几乎绝大部分都在压缩行程一缸的火花塞上,它承受了大部分电压降,点火能量也主要通过该火花塞释放,而排气行程一缸火花塞跳火只损失很少的点火能量。第11页/共221页12 单独点火方式 这种点火方式实际上相当于每一气缸单独采
9、用一套独立的点火装置,分别独立对每一缸进行点火。其电路结构如图2.107所示。在每一个气缸的火花塞上各配有一个点火线圈。这种点火方式特别适合在四气门发动机上装用,火花塞可安装在双凸轮轴中间,在每一缸火花塞上直接压装一个点火线圈,充分利用了安装空间,这对V型多缸发动机舱的合理紧凑布置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第12页/共221页13 同时由于无机械配电方式分火头与分电器盖旁电极之间的附加跳火间隙和高压导线,因而能量传导损失、漏电损失小,系统可靠性提高,故障率减少。而且各缸的点火线圈和火花塞均由金属层包覆,其对无线电干扰大大减少,这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正常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DLI无分电器点火系统采用小型
10、闭磁路点火线圈,如图2.108所示。与分电器式电控点火系统所用闭磁路点火线圈相比,在结构上主要有以下两点区别:第13页/共221页14 其一是DLI闭磁路点火线圈的初、次级绕组没有连接,各自独立构成回路。其二是次级绕组中串联了一只高压二极管,其作用是为避免点火控制器功率晶体管导通时,点火线圈诱生的次级电压造成火花塞误跳火的现象发生。因为在功率晶体管导通瞬间,初级电流按指数规律增长,点火线圈铁心磁场变化,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分别产生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在次级绕组产生大约1000V电压。在一般分电器式点火系统中,1000V的次级电压不可能同时击穿分火头与旁电极之间的空气间隙及火花塞间隙,因此火
11、花塞不可能跳火。第14页/共221页15 而在无分电器独立点火系统中,次级绕组产生的1000V电压全部直接加在火花塞上。由于点火系统采用了恒流及闭合角控制,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功率晶体管导通时刻气缸已完全进入压缩冲程,气缸压力已开始升高,1000V的次级电压使火花塞跳火的可能性很小。而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功率晶体管大约在进行冲程的末期就开始导通,此时气缸压力很低,甚至低于大气压力。因此,1000V的次级电压很可能使火花塞误跳火,尤其是当火花塞间隙较小而电源系统电压又大于规定值14V时,火花塞跳火的可能性更大。第15页/共221页16 这将会引起进气管回火等现象发生,使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为防止
12、上述现象产生,在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串联一只高压二极管,如图2.109所示。当功率晶体管导通瞬间,次级绕组产生的1000V反向电压,由于反向加于高压二极管上,二极管反向截止,火花塞就无法跳火。而当功率晶体管由导通变为截止时,在次级中产生的高电压正向加在高压二极管上,二极管处于正向电压作用下,因此不会影响火花塞正常跳火。第16页/共221页17 单独点火式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由点火线圈与火花塞直接相连为一体,安装空间小,故采用一种更小型紧凑高效的闭磁路点火线圈。这种点火线圈采用比一般点火线圈小的时间常数(小的初级电感L和初级绕组电阻R),在初级电路接通时,初级电流上升速率很快,即使在9 000r/m
13、in的高速时,也能获得足够大的初级断开电流,从而提供足够的点火能量和次级电压。在无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中,由于有多个点火线圈,因此其点火控制器在分电器式点火系统点火控制器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两部分电路:第17页/共221页18a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绕组通断的功率晶体管及其驱动电路增多,其数目与点火线圈的个数相同,并各自独立控制相应的点火线圈。b增添了判缸信号(IGdA和IGdB)和气缸判别电路。判缸信号IGdA和IGdB存于ECU的存储器中,微处理器根据G、Ne信号查表选择IGdA、IGdB的信号状态(见图2.106),输送给点火控制器,气缸判别电路根据判缸信号IGdA和IGdB的信号状态,决定
14、接通哪条驱动电路,并将IGt点火正时信号送往与此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点火线圈,完成相应气缸的点火。第18页/共221页193.点火提前角控制 由于发动机生产厂家的不同,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也不同,但一般用以下两种方法。1)基本点火提前角乘水温修正系数法 在一些电子点火控制系统中,点火提前角是用基本点火提前角乘以冷却水温修正系统的方法产生的,即 实际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水温修正系数 具体做法是:将点火提前角与发动机转速、负荷的关系列表存储在ECU的存储器中,并将水温修正系数也存储在ECU的存储器中。第19页/共221页20 系统工作时,从存储器中查出基本点火提前角和水温修正系数,然后相乘得到实
15、际的点火提前角。以日产汽车公司ECCS系统为例,其基本点火提前角表格及水温修正系数如图2.110以及图2.111所示。正常行驶时,就用基本点火提前角和水温修正系数求得实际点火提前角,并以此进行控制。当怠速及减速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怠速触点闭合,ECU进入怠速或减速点火提前角控制模式。第20页/共221页21 其控制特性如图2.112所示。由图可知,当冷却水温在50以下、车速不大于8km/h、发动机转速在1200r/min以上时,点火提前角几乎保持在上止点前10不变。当启动时启动开关接通,ECU进入启动时的点火提前角控制模式,其控制特性如图2.113所示。由图看出,当水温在0以上启动时,其点火提
16、前角均为16;而在0以下启动时,还要适当增加点火提前角。第21页/共221页222)原始点火提前角加基本点火提前角加修正点火提前角控制法 这种控制方法可以表示为:实际点火提前角=原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原始点火提前角是发动机固有的点火提前角,它不随工况变化,是一恒定值。基本点火提前角的概念同前,也是与发动机转速及负荷有关的一级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实际的点火提前角由查表得到的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与原始点火提前角相第22页/共221页23加得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CCS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点火提前角控制方法。丰田IG-GEL发动机的原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
17、角及修正点火提前角分别如下所述。原始点火提前角(也称为固定点火提前角)为上止点前10,适用以下工况:(1)发动机启动;(2)发动机转速在400r/min以下;(4)车速为2km/h;(5)发动机ECU内后备系统开始工作。(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怠速触点闭合;第23页/共221页24 基本点火提前角分为怠速和平常行驶两种情况。怠速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在空调系统工作时为8,空调不工作时为4。由于怠速时点火提前角不必修正,所以实际的点火提前角为原始点火提前角加上怠速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即空调系统工作时的实际点火提前角原始点火提前角空调系统工作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108=18。空调系统不工作时的实际点火提前角
18、原始点火提前角空调系统不工作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104=14。第24页/共221页25 正常行驶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与日产ECCS系统一样,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在ECU的存储器中,如图2.114所示。修正的点火提前角分为暖机和稳定怠速两种特性,如图2.115和图2.116所示。正常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就是上述三种点火提前角之和。点火提前角的修正,除暖机和稳定怠速修正外,在有的车型上还采用空燃比反馈修正。由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调整喷油量的多少来达到最佳空燃第25页/共221页26比控制的,所以这种喷油量的变化必然带来发动机转速的变化。为了稳定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需根据
19、喷油量的变化进行修正,喷油量与点火提前角的关系如图2.117所示。4.通电时间控制 在传统的蓄电池点火系统中,断电器触点的开闭是由分电器轴上的凸轮控制的。分电器的凸轮决定了断电器触点的闭合角度。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断电器触点的闭合时间,即点火线圈一次线圈的通电时间就是一定的,而且通电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缩短。第26页/共221页27 在现代电子点火系统中,由于不再使用断电器,分电器也不设凸轮,取而代之的是灵敏可靠的点火正时传感器(即曲轴位置传感器)和晶体管开关。因此,通电时间的长短可以通过ECU进行控制,其控制模型如图2.118所示。由图可知,闭合角是电源电压和发动机转速的函数。电源电压越
20、高,所需的闭合时间越短;发动机转速越高,所需闭合时间越长。将图示数学模型存储于ECU的存储器中,ECU就可以用查表的方法,查出实际电源电压第27页/共221页28和转速下的闭合角或通电时间,并通过ECU的输出信号IGt控制点火器中晶体管的导通时间。由于电子点火控制系统中所使用的点火线圈均为高能型的,其电流幅值可达30A以上。为防止点火线圈的损坏,在有些系统中,在控制通电时间的同时,还加入恒流控制。恒流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在点火器功率晶体管的输出回路中设置一个电流采样电阻,用采样电流在该电阻上形成的压降反馈控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只要这种反馈为负反馈,就可以稳定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从而达到恒流控制的目
21、的。第28页/共221页295.爆燃控制 由前述可知,推迟点火是消除爆燃的有效办法。在传统点火系统和无爆燃控制的点火系统中,为防止爆燃的发生,其点火时刻的设定远离爆燃边缘。这样势必降低发动机效率,增加燃油消耗。而具有爆燃控制的点火系统,点火时刻到爆燃边缘只留一个较小的余量。或者说,就在爆燃界面上工作,既控制了爆燃的发生,又能更有效地得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第29页/共221页30 爆燃控制的点火提前角如图2.119所示。爆燃控制系统实际就是加了爆燃传感器的点火控制闭环系统。爆燃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它把缸体的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输入ECU,ECU内部经滤波电器,滤除与爆燃无关的信号,而只允许含有
22、爆燃信号的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然后,再将此信号与设定的爆燃强度基准值进行比较,若该信号大于基准值,说明该振动信号为爆燃引起的,则比较器输出爆燃信号至ECU,以便进行爆燃控制处理。第30页/共221页31 由于发动机振动频繁且剧烈,为防止错误的爆燃判别,ECU只在容易发生爆燃的每缸点火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允许振动信号进入比较电路进行比较,即只在此时间范围内进行爆燃判别。当ECU有爆燃信号输入时,点火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并在原点火提前角的基础上推迟点火提前角;如果爆燃不消失,则再推迟点火,直至爆燃消失。当爆燃消失后,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当前的点火提前角。第31页/共221页32 若无爆燃发生,则
23、逐渐加大点火提前角一直到爆燃发生,然后又重复上述控制过程。可见,这是一种反馈控制过程,其控制原理如图2.120所示。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如图2.121所示。由于发动机的负荷低于一定值时,一般不会发生爆燃,所以在此负荷以内点火控制为开环控制;而当发动机的负荷超过某一值时,系统转入闭环的爆燃控制点火。系统的开环或闭环控制,由ECU根据负荷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决定。第32页/共221页332.4 其 他 控 制怠速控制(ISC)汽油机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是用由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控制节气门开度,调节进气量的方法来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燃油喷射发动机怠速时,节气门处于全关闭状态,空气通过节气门缝隙及旁通节气门的怠
24、速调节通路进入发动机,由空气流量计(或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检测该进气量,并根据转速及其他修正信号控制喷油量,使输出扭矩与发动机本身内部阻力矩相平衡,保证发动机在怠速下稳定运转。第33页/共221页34 当发动机的内部阻力矩发生变化时,怠速运转转速将会发生变化。发动机控制系统怠速控制装置的功能就是由ECU自动维持发动机怠速稳定运转。怠速控制(ISC)是通过调节空气通路面积以控制空气流量的方法来实现的。1.怠速控制装置分类 怠速控制的内容包括启动后控制、暖机过程控制、负荷变化的控制和减速时的控制等。怠速控制的实质是通过调节空气通道的流通面积来控制怠速的进气量。第34页/共221页35 目前使用的怠
25、速控制装置,按控制原理可分为节气门直动控制式和旁通空气控制式两类,如图2.122所示。其中,旁通空气控制装置按其结构和控制方式,又可分为步进电动机调节机构、旋转电磁阀调节机构、占空比电磁阀控制机构和真空电磁阀控制机构等。1)节气门直动控制机构 节气门直动控制式是直接通过对节气门最小开度的控制来控制怠速,图2.123所示为节气门直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由ECU控制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和转动量。第35页/共221页36 直流电动机驱动减速齿轮并通过螺旋传动将转动量转变成直线移动,从而控制节气门开度的大小,达到控制怠速进气量和怠速转速的目的。这种控制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缺点是采用了齿轮减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发动机 燃油 喷射 控制系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