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食品工艺学3热处理30390.pptx
《[精选]食品工艺学3热处理30390.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食品工艺学3热处理30390.pptx(2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食 品品 工工 艺艺 学学Food Processing 陶 谦 食品学院 D329室室夏文水、陈洁、姜启兴夏文水、陈洁、姜启兴第三章 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概述*热杀菌理论*热处理与产品质量*热杀菌应用*第一节 概述#热处理的作用*关于罐藏食品*罐藏食品发展史*一、热处理的作用保藏热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降低无益生物物质如微生物和酶的活性转化热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一些物理特性的变化(如面团面包)本章讨论保藏热处理#二、关于罐藏食品罐藏食品能最完整地体现热杀菌技术罐藏食品营养、安全、耐储、方便罐藏食品列举食品置于罐、瓶、盒、袋等容器中,密封后加热杀菌,能在自然温度下长期存放热处理杀灭容器内的微生
2、物密封的容器防止外界微生物的入侵空罐;实罐#三、罐藏食品发展史罐藏技术并非自然启发,乃是前人不断探索之结果阿培尔的发明(Nicolas Appert)Appertis(z)ation,罐头杀菌,高温杀菌黑暗中的进展容器方面(焊封,卷封,电阻焊)杀菌方面(沸水,盐水,高压锅)巴斯德的证明(Louis Pasteur)Pasteuris(z)ation,巴氏杀菌,常压杀菌理性的进步开发西部麻省理工学院新中国罐头工业抗美援朝出口换汇帮助农业高效发展#第二节 热杀菌理论#微生物的耐热性*食品的传热*杀菌强度计算及评价*一、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对热杀菌食品的pH值分类*表示微生物耐热
3、性的参数*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污染微生物*热处理温度*罐内食品成分*(1)污染微生物#种类*污染量*a.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酵母和霉菌较不耐热,细菌较耐热。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的耐热菌比处于休眠期的芽孢的耐热性弱得多。低酸性食品以耐热菌的芽孢为杀菌对象。b.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但微生物菌群的耐热性与一定容积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有关,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次页表)。因此,食品工厂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并且也是该厂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2)热处理温度超过微生物正常生长温度
4、范围的高温环境,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3)罐内食品成分的影响#pH*脂肪*糖*蛋白质*盐*植物杀菌素*a.pH值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如一种好气菌芽孢在pH4.6 的培养基中,在121经2 min就可致死,而在pH6.1时,同样温度则需要9 min才能致死。#b.脂肪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原因:脂肪与微生物细胞的蛋白质胶体接触,形成的凝结薄膜层妨碍了水分的渗入,使蛋白质凝固困难;脂肪是热的不良导体,阻碍了热的传入。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水中加热到60-65时即可死亡了,而在油中加热到10
5、0,需经30 min才能死亡。#c.糖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糖的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70的温度下,大肠杆菌在10%的糖液中的致死时间比无糖时增加了5 min,糖浓度为30%时,致死时间增加30 min。机理:糖吸收微生物细胞中水分,导致细胞内原生质脱水,影响了蛋白质的凝固速度,增大了耐热性。糖浓度高到一定程度(60%左右)时,高渗透压环境能抑制微生物生长。#d.蛋白质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例:将某种芽孢分别放在含有1-2%明胶及不含明胶的pH6.9的磷酸缓冲液中,含明胶溶液中的微生物耐热性比不加明胶的微生
6、物耐热性增加2倍。#e.盐类食品中无机盐种类很多,使用量相对较多的是食盐。低浓度食盐(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增长而明显降低。低浓度盐可以使微生物细胞适量脱水而蛋白质难以凝固;高浓度的盐则可使微生物细胞大量脱水,蛋白质变性,导致微生物的死亡。并且,高浓度盐造成的水分活度的下降也会强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f.植物杀菌素植物杀菌素是某些植物中含有的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的成分。常见含有植物杀菌素的原料:葱、蒜、辣椒、罗卜、芥末、丁香、芹菜、胡罗卜、茴香等。植物杀菌素的存在会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2、食品的pH值分类分类的目的:利用微生物在不同的酸度环境中耐热性的显著差异
7、,对不同酸度的食品采用不同程度的热处理。常见的分类方式:1、酸性4.6,低酸性4.6 2、高酸性4.6酸性食品与低酸性食品pH值划分的依据能产生致命毒素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习性。该菌特点:有A、B、C、D、E、F、G七种类型,C、D、G型不产生毒素,E、F型主要存在于海洋湖泊环境,A、B型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罐藏食品中易污染的产毒素菌型为A、B、E。其中E型不耐热,100即可死亡,A、B型较耐热。pH4.8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受到抑制,不会生长繁殖(即不能产生毒素)。为增强安全性,以4.6为界线。当Aw0.85时,其芽孢也不能生长繁殖。低酸性食品的条件:pH 4.6及Aw0.85低酸性
8、食品必须采用高压杀菌。酸性食品则可采用常压杀菌。酸性食品与高酸性食品pH值划分的依据存在于酸性食品中较耐热的某些腐败菌,如酪酸菌、凝结芽孢杆菌,在 pH3.7时即不能生长。高酸性食品中出现的主要腐败菌为耐热性较低的耐酸性细菌、酵母、霉菌,杀菌强度较低。但此类杀菌条件有时难以将酶钝化,故酶的钝化也是确定这类食品杀菌参数的主要依据。酸化食品某些低酸性食品物料,因为感官品质的需要,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加热,可以采取加入酸或酸性食品的办法,使产品的最终平衡pH4.6。这类产品称为酸化食品。酸化食品可按酸性食品进行杀菌处理。例如,在以某些水果、蔬菜、水产品为原料的产品中,分别加入了柠檬酸、醋酸、番茄酱。#3
9、、微生物耐热性的数学表示#热力致死温度*热力致死时间曲线*F0值*Z值*热力致死速率曲线*D值*F0=nD*(1)热力致死温度过去: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现在:微生物生长温度的上限。微生物在高于此温度的环境中会被杀灭。#(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曲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变化的规律。TDT曲线图Z值F0值则得到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方程:lgt2-lgt1=k(T2-T1)lgt1-lgt2=-k(T2-T1)令Z=-1/kTDT曲线指示
10、了杀菌完成与否的界限TDT曲线与环境条件有关,与微生物数量有关,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该曲线还可用以比较不同的温度-时间组合的杀菌强度例例3.1 在某杀菌条件下,在116用5 min恰好将菌全部杀灭;若改用110、15 min处理,问能否达到原定的杀菌目标?设Z=10。例3.1解 已知:T1=116,t1=5 min;T2=110,Z=10,求t2。利用TDT曲线方程,将116、5 min转化成110下的时间t2,则 说明110、15 min处理并不能全部杀灭细菌。(3)F0值#指杀菌温度为121.1时的热力致死时间,是公认的标准参照温度。利用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可将各杀菌温度-时间组合换算成121
11、.1时的杀菌时间,从而可以方便地加以比较(图):(4)Z值当 lg(t1/t2)=1 时,Z=T2-T1(图)因此,Z值是热力致死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单位为。Z值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与环境因素有关。低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如肉毒杆菌等,Z=10;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Z=8。Z值越大,一般说明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5)热力致死速率曲线“全部杀灭”的表达不科学。大量的实验证明,如果有足够多的微生物,则这些微生物并不是同时死亡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死亡量逐步增加。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以加热(恒温)时间为横坐标,以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特定的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
12、的温度下,其残留活菌总数随杀菌时间的延续所发生的变化。D值设原始菌数为a,经过一段热处理时间t后,残存菌数为b,直线的斜率为k,则:lg b lg a=k(t 0)lg b lg a=k(t 0)t=-1/k(lg a lg b)t=-1/k(lg a lg b)令 1/k=D1/k=D,则:t=D(lg at=D(lg alg b)lg b)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6)D值令 b=a 10-1,则 D=t(图)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D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
13、强。(7)F0=nDTDT值(或F0值)建立在“彻底杀灭”的概念基础上。已知在热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并非同时死亡,即当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时,达到“彻底杀灭”这一目标所需的时间也就不同。因此,必须重新考虑杀菌终点的确定问题。设将菌数降低到b=a 10-n为杀菌目标。采用某一个杀菌温度T,根据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方程,所需理论杀菌时间:t=D lg a lg(a 10-n)即 t=n D在实际的杀菌操作中,若n足够大,则残存菌数b就足够小,达到某种可接受的安全“杀菌程度”,就可以认为达到了杀菌的目标。这种程度的杀菌操作,称为“商业灭菌”;接受过商业灭菌处理的产品,即处于“商业无菌”状态。商业无菌要求产品中的
14、所有致病菌都已被杀灭,耐热性非致病菌的存活概率达到规定要求,并且在密封完好的条件下在正常的销售期内不可能生长繁殖。若杀菌目标固定(即n固定),杀菌温度与所需时间之间的关系即符合TDT曲线方程 在TDT曲线上,将温度为121.1时所需的杀菌时间记为F0,因此,F0=n D121.1由于F0值表示为D值的倍数,所以F0值似乎和D值一样,也是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而与原始菌数无关。但F0中的n因素却与菌数有关,需根据实际原始菌数和允许的腐败率确定n值。对于低酸性食品,因必须尽可能避免肉毒杆菌对消费者的危害,取n=12。对于易被平酸菌腐败的罐头,因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D值高达3-4
15、 min,若仍取12D,则因加热时间过长,食品的感官品质不佳,所以一般取4-5D,最多为6D。需要比较肉毒杆菌的12D和嗜热菌的4-6D的值,取较大者作为杀菌目标F0。F0=n D的意义:用适当的残存率值代替过去“彻底杀灭”的概念,这使得杀菌终点(或程度)的选择更科学、更方便,同时强调了环境和管理对杀菌操作的重要性。通过F0=n D,还将热力致死速率曲线和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了D值、Z值和F0值之间的联系。t=D(lga-lgb)F0=nD仿热力致死曲线例例3.3 某产品净重454 g,含有D121.1=0.6 min、Z=10的芽孢12只/g;若杀菌温度为110,要求效果为产品
16、腐败率不超过0.1%。求:(1)理论上需要多少杀菌时间?(2)杀菌后若检验结果产品腐败率为1%,则实际原始菌数是多少?此时需要的杀菌时间为多少?例3.3解(1)F0=D(lg a lg b)=0.6(lg 5448 lg 0.001)=4.042 min F110=F0 lg-1(121.1 110)/10=52.1 min(2)F0=0.6(lg a lg 0.01)=4.042 min lg a=lg 0.01+4.042/0.6 a=54480,即芽孢含量为120个个/g。此时,F0=D(lg a lg b)=0.6(lg 54480 lg 0.001)=4.642 min F110=4
17、.642 lg-1(121.1 110)/10=59.8 min课后作业 某产品净重567 g,含D118=4.7 min、Z=10的芽孢10个/g。如果杀菌温度为121.1,要求产品腐败率不超过1/1000。求:F118,F0及D121.1。二、食品的传热#传热方式*影响传热的因素*传热测定*传热曲线*1、传热方式#热的传递方式*罐内容物传热方式类型*(1)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传导:热能在相邻分子之间的传递对流:受热成分因密度下降而产生上升运动,热能在运动过程中被传递给相邻成分对于罐藏食品而言,不存在辐射传热#(2)罐内容物传热方式类型a.完全对流型:液体多、固形物少,流动性好的食品
18、。如果汁,蔬菜汁等。b.完全传导型:内容物全部是固体物质。如午餐肉、烤鹅等。c.先传导后对流型:受热后流动性增加。如果酱、巧克力酱、蕃茄沙司等。d.先对流后传导型:受热后吸水膨胀。如甜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品。e.诱发对流型:借助机械力量产生对流。如八宝粥罐头使用回转式杀菌锅。2、影响罐内食品传热速率的因素#罐内食品的物理性质*初温*罐藏容器*杀菌锅*(1)罐内食品的物理性质主要指食品的状态、块形大小、浓度、粘度等。液态食品以对流为主,粘度越小,对流所占比重越大。半液态食品对流传导都占一定比例,视液体和固形物的比例而定。固态食品无对流,完全传导。在汤汁中的固形物体积越小传热越快,竖条排列比层片排
19、列传热快。#(2)初温指杀菌操作开始时,罐内食品的温度。初温越高,达到或逼近杀菌温度所需时间越短,所需杀菌时间越短。初温对对流型传热影响较小,对传导型传热影响很大。#(3)罐藏容器主要指容器的材料、容积和几何尺寸在常用的包装材料中,金属热阻最低,玻璃次之,纸质材料最高,软包装材料依加工时所用材料有关。容积越大,所需加热时间越长。几何形状主要取决于H/D比值,一般为 0.44.0。若容积相同,当H/D=0.25时,加热时间最短。因此,纯传导型的食品通常用扁型罐包装。#(4)杀菌锅静置式杀菌锅:罐头在杀菌时保持静止状态。锅内温度不均匀,离蒸汽出口越远受热状况越差。若排气不彻底,“气囊”处的受热效果
20、极差。回转式杀菌锅:罐头在杀菌时处于运动状态。*锅内温度分布均匀。对罐内容物有搅动作用,可强化传热效果。应对杀菌锅进行热力分布测定(衡量杀菌锅质量的重要指标)。杀菌开始时要充分排气。#3、传热测定对罐头冷点*温度变化情况的测定掌握内容物传热情况,以便科学制订杀菌工艺比较杀菌锅内各部位升温情况,改进、维修设备及改进操作水平掌握内容物所接受的杀菌程度,判断杀菌效果测定方法:计算法,误差很大最高温度计法,不能了解杀菌过程中的变化罐头温度测定计录仪测定时注意探头的位置(冷点)#冷点罐头在杀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缓慢的点。冷点温度俗称罐中心温度。传导型食品,冷点在罐几何中心。对流型食品,冷点在罐中心轴
21、上离罐底2-4cm处,罐越大越靠上。4、传热曲线#传热曲线的表示方法*不同传热类型食品的传热曲线*传热曲线的作用*(1)传热曲线的表示方式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在自然数坐标中用温度-时间曲线表示,如图。将罐内冷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值在颠倒的半对数坐标中用温度-时间曲线表示,如图。曲线遵循杀菌温度与冷点温度差值的对数值与杀菌时间呈直线关系的规律。#(2)不同传热类型食品的传热曲线用1%、3.25%和5%的膨润土悬浮液作试验,分别得到对流型、先对流后传导型和传导型的传热曲线(后页图)。对流型曲线只有一种斜率,称简单型传热曲线。先对流后传导型曲线开始以对流型传热,直线斜率大,
22、后转变为传导型,直线斜率小,称转折型传热曲线。传导型曲线也是一种简单型传热曲线。#(3)传热曲线的作用传热曲线是计算杀菌强度的基础。根据简单型或转折型半对数坐标传热曲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杀菌过程的数据处理,并可通过公式法计算罐中心温度的变化和杀菌过程的杀菌强度。#三、杀菌强度的计算与评价#杀菌强度的计算*杀菌工艺参数的确定*1、杀菌强度的计算#比奇洛法(Begelow)鲍尔改良法(Ball)*奥尔森法(Olsen)史蒂文斯法(Stevens)舒尔茨法(Schultz)F值测定仪(应用鲍尔改良法)鲍尔改良法建立了致死率值(杀菌值)的概念时间间隔采用等值a.致死率值据TDT方程 t1/t2=lg-
23、1(T2-T1)/zt/F0=lg-1(121-T)/z,令:F0=1 mint=F0 lg-1(121-T)/z=lg-1(121-T)/z T-杀菌过程中的某一温度 t-温度T时,达到与121、1 min相同的杀菌 效果所需要的时间令 L=1/t=lg-1(T-121)/zL就是致死率值(或杀菌值)致死率值L的含义:对F0=1 min的微生物,经 1 min温度T的杀菌效果,与该温度下全部杀灭效果的比值*。也可理解为,与1 min温度T杀菌处理相当的、经温度121杀菌的时间。实际杀菌过程中,冷点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于是,Li=lg-1(Ti-121)/z微生物Z值确定后,即可预先计算各温度
24、下的致死率值。大多数专业书上都有这类表格。称作“F121z=1时,各温度下的致死率表”。对于酸性食品,通常采用常压杀菌,以100 为标准温度,即Li=lg-1(Ti-100)/z对于巴氏杀菌处理,常采用63 作为标准温度,即Li=lg-1(Ti-63)/z致死率值计算通式,TR代表标准温度L=lg-1(T-TR)/zT/Z值值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95.00.0000.0000.0010.0010.0010.0020.0030.0030.0040.0050.007100.00.0010.0020.0020.0030.0050.0060.00
25、80.0100.0120.0150.018105.00.0050.0070.0100.0130.0170.0210.0250.0300.0350.0410.046110.00.0270.0340.0420.0510.0600.0700.0790.0900.1000.1110.121115.00.1390.1580.1780.1970.2150.2340.2510.2680.2850.3010.316120.00.7200.7360.7500.7630.7740.7850.7940.8030.8110.8190.825120.20.7690.7820.7940.8050.8150.8240.8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食品 工艺学 热处理 3039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