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总报告-中国地质大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总报告-中国地质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总报告-中国地质大学.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一一年十月第一部分绪论2一、项目概况2二、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2三、项目研究思路和方法4四、项目研究目标4第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相关理论研究5一、社会效益概念的内涵和特征5二、国内外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6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构成要素11第三部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效益评价15一、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基本情况15二、鄂尔多斯盆地矿业城市选定19三、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总体评价22第四部分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30一、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30二
2、、鄂尔多斯盆地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35第五部分典型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评价44典型城市一:鄂尔多斯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评价44典型城市二:延安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调研报告53第六部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整合社会效益分析72一、资源整合前存在的问题73二、典型矿山企业资源整合概况74三、资源开发整合社会经济效益显著77第七部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建议80一、评价结果综述80二、相关政策建议80附件87第一部分绪论一、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名称: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评价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同编号:国土
3、资经合同111000000000062 .项目起止时间2011年1月一2011年12月3 .计划项目工作周期一年二、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鄂尔多斯盆地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北起阴 山、大青山,南抵秦岭,南北长770公里;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太行山,东西宽490公里,总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东部、宁夏大部、 山西北部、内蒙古和陕西部分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极为丰富,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地 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除此之外,还富含地下水、钾 盐等非油气资源。鄂尔多斯盆地蕴含煤层气7. 8-11. 32亿万立方米,
4、煤炭资源8-11 万亿吨,岩盐总资源量6万亿吨,铀矿总资源量36. 9T60万吨,地下水11. 42万 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盆地内天然气剩余 探明储量为11650亿立方米,煤层气探明储量为15600亿立方米,煤炭探明储量 达420. 2亿吨,均居全国首位;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0. 2亿吨,居全国第四位。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使得该盆地地区内所辖市县必然或多或少以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为重要的依托产业。随着矿产资源价值的逐渐攀升,矿业产业对于当地 经济发展、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仅以区内鄂尔多斯市为例,全市27 种主要矿产资源不含天然气保有资源储量计算,其潜在
5、经济价值在7万亿元以上,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拉动了该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其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已经成为 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成为2009年人均GDP全国第一的城 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 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和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出现了。矿 产资源开发不单是经济问题,不能仅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衡量,矿产资源开发 也是社会问题,承担着促进当地就业、社会稳定等功能,并且,矿产资源开发与 生态环境高度相关,矿业发展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鄂尔多斯盆地地处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 能源生产基地
6、。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该地区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释放,以资源能源为基础的现代矿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关键时期,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地区经 济与人民生活之间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和化解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社会矛盾、社 会问题,对于在“十二五”时期继续保持鄂尔多斯盆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内涵式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研究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地区 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具有以下儿项重要意义。一
7、是科学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 响。传统工业化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具有相互影响作用,而经济 增长并非一定会推动社会发展。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其 经济优势十分明显,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大。但是,如果 不能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 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的有效协调发展,则矿产资源的开发不能说是对社会经济发 展起到了应起的作用,并且,从长远来看,也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因此,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益应当进行综合的科学而客观的评价。二是为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价体
8、系提供支撑。经济社会评价是国 际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层出不穷。面对大量涌现的 指标、体系、模式,选择什么样的评价模式更有利于判断资源型地区矿业开发中 的社会影响问题,无疑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三是为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提供对策建议。评价是决策的 前提,全面科学地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更好地把 握该地区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更好地理解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影 响,为妥善解决当前以至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发展问题、为鄂尔多斯盆地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三、项目研究思路和方法本项目研究进行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评
9、价,研究分六个环 节进行:第一,确定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二,对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作总体简要评价。第三,选取盆地内13个具有代表性的矿业城市,根据本项目设计的社会效益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定量评价。首先按主要矿种划分,评价同类矿 业城市该种主要矿种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并进行排序;然后在分矿种评价的基 础上,综合各城市的各主要矿种,对该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总体的社会效 益评价,得出13个城市的得分和排位情况。第四,选择鄂尔多斯和延安两个典型城市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鄂尔多斯 和延安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五,对鄂尔多斯盆
10、地矿产资源整合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第六,根据分层次对鄂尔多斯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的结果,对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四、项目研究目标运用相关理论研究界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含义及范围,分析矿产 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构成因素,提出有效的综合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方法,选定鄂尔多斯盆地代表性矿业城市,结合鄂尔多斯盆 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进 行综合评价,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社会 效益和谐提升的政策建议。第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相关理论研究一、社
11、会效益概念的内涵和特征社会效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般来说,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这个词被人们广泛地使用,但是社会效益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而统 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也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具有多样 性,这就决定了各行各业有其具体的、特定的社会效益,因而在各行各业谈到社 会效益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述。比如:社会效益是一项工程对就业、增 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总称;社会效益是指企业 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 收益,即企业所提供
12、的社会贡献净额;社会效益是指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所谓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 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社会效益是指能够给他人创 造收入、减少损失但不能转化为投资者财务收益的带有社会性、公益性的工程效 用等等。本研究要对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界定社会效益 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适应程度和影响结 果,是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对政治、经济、民生、环境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和效 果,具有丰富的内涵:(1)社会效益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建立在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的, 它的影响对象不仅是
13、矿业企业经济利益、鄂尔多斯地区的社会整体利益,也包括 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贡献。(2)社会效益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常, 社会发展目标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国防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 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一般要求从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考察活动给社 会带来的贡献和影响,它不仅涉及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宏观社会 效益,也包括可能造成的负的环境生态效益等。因而,对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宏观性。社会效益评价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视角来考察、 分析和评价活动实施全过程中各类社会因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追求的是社 会发展效果
14、,具有很强的宏观性。(2)抽象性。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有许多不同,其很多指标往往难 以量化,通常采用多目标的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价值形态指标与非价值形态 指标相结合。(3)长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社会效益评 价贯穿于活动周期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而且要关注近期和远期与活动运行有关的 各种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时间相对较长。(4)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 评价鄂尔多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时,不仅要考虑该项活动的直接结果, 同时还要考虑各种间接结果;不仅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还要考虑是否 产生“负外部性”,比如对自然
15、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二、国内外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国外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国外社会综合评价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各国开始推行项目经济评价;第二阶段(五十年代至 六十年代中期),部分国家开始实施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第三阶段(从自六十年代 末期起),有关的项目社会综合评价方法和理论逐渐开始成型并慢慢发展。自从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根据凯恩斯理论,加大了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开始实 施福利及其相关政策,以求缓和国内的尖锐矛盾冲突。但福利项目和公共工程的 基础是以宏观经济效益为主,加之当时发展中国家工业规划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一种站在国
16、家高度出发的评价方法,因而经济评价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发展。西方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的发展基本目标有两个:-是公平分配,二是 经济增长,即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两者合称为国民福利目标。公平目标要求在 各阶层、不同地区及消费与投资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而效率目标则侧重于增加 国民收入。这种考虑到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社会评价,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社 会评价方法,般称之为狭义的社会评价。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后,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并没有因此摆脱经济衰退、失业、贫穷落后的局面,甚至情况更为恶化。 学者们分析总结其原因,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忽略了对社会因素的考虑。因此,科学、合理的项
17、目评价,除了考虑到各类经济 因素外,还应对社会因素方面进行分析。1969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令(KEPA),它要求用环境影响评价(EIA) 来分析评价美国联邦政府实施或投资的项目、政策或规划方案在环境方面中的作 用与影响。并在法令中要求在环境概念中应包含社会环境,为此,社会影响评价(SIA)包括在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此后,由于对社会经济发展认识的加深,社会 影响评价作为一种方法逐渐独立出来。197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中心联合编制了工业 项目评价手册,它不仅关注了经济增长的目标,还简单的设置了一些概括性的社 会评价指标,如国际竞争力、分配效益、就业效果等,此评价方法
18、规则在阿拉伯 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应用。1978年,法国发布了项目经济评价手册-影响方法,它从三个维度分析了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一是由于不同部门收入的变化而引起消费的变化从而产生新 的需求变化;二是项目产出物的分配对各部门产出的作用与影响;三是项目投入 物对国民经济相关部门产生的作用与影响。1995年,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创建了可持续的发展指标体系,它包括 了四个维度:环境、自然系统、自然资源、空气和水污染,共25个指标,从划分 子系统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子系统。并在此后不久,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也陆续创建了其可持续的发展指标体系,由环境、经济、社 会、制度四大模
19、块构成。1997年,世界银行成立社会发展部门,它强化了项目社会评价的重要作用, 项目评价从单的财务经济分析,发展到经济、财务、环境、技术和社会多方面 的评价。国外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价多是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的,在评 价方法上较为普遍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或者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分 析。这从理论上来说很合理,然而在现实中使用会受到数据获得以及分析结果有 效性等方面的约束,对于理论研究来说比较有价值,而在现实活动中与政策的制 定以及开发活动的管理的现实需求等有较大的距离。并且,国外所指的社会评价 无论从概念还是内容上与国内所说的社会效益评价还有一定的差异。(-)国内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20、现状国内学者对于社会效益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看法:王捷认为社会效益是社会利益的实现程度,社会利益包括企业利益、居民利 益和政府利益在内的综合利益,并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社会效益。董福忠认为社会效益是人们对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或人们的社会行为所引起的 社会效果。社会效益评价可以从社会稳定、政治、国防、就业、福利、文化、精 神、道德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进行评价。白现军认为所谓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 用或产生的有益成果,社会效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 益、经济效益、思想效益、文化效益等。颜伦琴认为社会效益是指某一件事情、某 种行为、某一项工程的发
21、生所能 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的效益,具体表现在改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精神文明 建设、协调区域发展、繁荣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方便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生活 侦重等。惠东旭在分析自然保护区时提出社会效益的概念,认为社会效益是根本上对 人类社会有利的各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效益就是自然保护区自身功能对社 会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效益。张颖在对森林社会效益核算中提出森林的社会效益包括森林的旅游价值、林 业职工医疗费的降低、森林的社会文明进步效益值、森林的就业效益、优化产业 结构效益等。由于对于社会效益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于社会效益的评价应该包括什么内容 也没有统一的认识。综合来看,包含内容比较全面的说法是
22、:社会效益评价是以 国家各项社会政策为基础,对项目实现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目标所作贡献和产生 的影响及其与社会相互适应性所作的系统分析评估。通常,要实现的社会发展目 标主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公平分配、自力更生能力、劳动就业程度、科技 进步及其他社会变革等,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分配的 目标。在各种表述中比较多地涉及到对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公平分配、劳动就业 程度、科技进步及其他社会变革等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评价。我国许多学者在多领域开展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建立评 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目标课题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袁海婷对区域高速公路网进行社会效益
23、评价,构建了区域高速公路网社会效 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方法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贺凡在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 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孙景翠,岳上植构建了 12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国有林区森林进行社会 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涉及到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对于工 程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占较大比重。陈龙桂等(1989)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对资源基础、开采条件、市场 情况、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已有基础及其他条件等6大类27个指标的 分析评判,得出了某省主
24、要矿产的优势类型和优势顺序。刘随臣(1991)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问题,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 区域优势矿产资源、区域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优势和矿床经济 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谢贤平等(1991)同样采用了上述6大类27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 云南省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得出了该省28种主要矿产的优势顺序。田家华等(1992)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资源基础、开发利用条件、市 场条件、经济及社会效益和产业基础等5大类共31个指标,对某省20种主要矿 产进行了综合经济评价,确定了该省经济优势矿产。田家华(1993)采用灰色关 联分析法,对初步建立的矿产储量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尔多斯 盆地 矿产资源 开发 社会效益 评价 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