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教案七篇.docx
《2021年语文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语文教案七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语文教案七篇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卡通形象一一米老鼠的诞生经过。展现了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斯尼由一位一无所有的年轻画家,最终成为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画家的艰辛历程。教学目标:1 .深入课文,整体感知,并在精读过程中培养深入思维、多角度思维的习惯。2 .读写结合,提高理解及表达能力。利用络平台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探索,自行或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信息素养。3 .通过探讨迪斯尼的成功事例,体会人能走向成功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见解及自己的理解。学法指导:1 .通过抓关键语、句、段,
2、学习深入思维、整体感知的方法。2 .读写结合,提高理解及表达能力。3 .利用络平台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由朗读文本。1 .教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米老鼠。播放课件后,提问: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图上的人物又是谁?2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后概述文本的主要内容。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请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1 .迪斯尼为什么能创造出米老鼠的形象?2 .哪些是关键语、句、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见解及自己的理解。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小组中的谁帮助你解决了问题?3 .在小组合作中,你都学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反思2:学生
3、在深入阅读思考讨论后,应该能够通过这个问题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见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感受。但也应考虑到学生无此生活经验,感受不会很深,要靠教师引导。三、围绕问题,引导朗读。1.围绕迪斯尼能够创造出米老鼠形象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朗读下列重点句子: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来到遥远的堪萨斯城;磨难已经使他具备了大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可爱的小精灵;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2.利用“迪斯尼为了理想独自一人,来到遥远城市的心情”等多媒体画面,帮助朗读,进入情境,理解重点。(这里应采用多种
4、形式的朗读,自由读、个别读、比赛读、小组读、对读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主人翁身处逆境仍然执著于自己的理想,不怕失败,心平气和地埋头工作,勤于动脑的这一_中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四、读写结合,展示学生感受。利用络平台提供讨论区,结合及知道的现实生活逆境成功的例子,用50100字写写对一个人如何取得成功的看法。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可以看看别人的留言,觉得有必要的可以回复。小结本课的学习。反思3:通过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写出一些东西。不过,特别要注意鼓励平时注意课外阅读的学生和启发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这对促进学生水平提高是一个机会。五、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找一找其他人物历经磨难终于成功的
5、例子,下节课交流。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本单元的词语进行归类复习与巩固,积累词语。2、学写比喻句,学会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事物描写生动。3、学习苏东坡“灵隐题联”的故事,以灵隐题联为依托,开展“趣味语文故事会”。4、自主阅读记景抒情散文落叶懂得奉献、给予可以让生命变得温馨、美丽而精彩。5、完成一篇我喜欢的一处风景的习作。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说、写等练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在写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词语以及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
6、学写比喻句。2、完成习作。教学准备1、预习语文乐园一。2、查找资料,准备“趣味语文故事会”。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新学期的第一个“语文乐园”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快进来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二、词语超市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词语,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助。2、轮流读词语,纠正读错的字音。3、复习了解词义。4、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词典或大家讨论交流,教师点拨。5、分小组用词语口头造句比赛。三、金钥匙1、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2、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3、指名回答。4、口头练习造比喻句。5、集体评议。6、小结:造比喻句
7、时,一定要注意这两种事物有类似之处,通常把抽象的、复杂的用具体的、简单的事物来说明,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四、布置作业。1、抄写这些词语。2、造5个比喻句。3、预习“阅读欣赏”。第二课时一、自主阅读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2、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主阅读。3、读了这篇散文,你明白了什么?4、分组朗读,评出读得最好的一组,表彰。二、语文故事1、自读短文,思考:故事讲了什么?苏东坡是什么时代的文人?有关苏东坡的其他文学故事你有没有读过?2、全班交流讨论。3、什么是趣味语文故事?4、小组讲故事:注意不要照搬照念,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组内评一评、讨论:谁的故事讲得最好?5、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讲故事。6
8、、评出故事明星,谈你的收获。三、布置作业:1、以“趣味语文故事会”为题材写一篇日记。2、预习“语文生活”。第三、四课时1、课文借鉴在这个单元里,同学们学习了美丽的“三潭印月”、“天涯”踏浪等课文。这些课文内容虽说不同,但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写的的。我们今天要写的习作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2、思路形成本次作文要求我们写喜欢的一处风景,大家回顾一下,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是哪里?你看到的景物什么样?像什么?这处景物过去什么样?和哪儿的景物有联系、有相似之处?关于景物有怎样的故事或者传说?关于景物前人有哪些描述?从景物的历史、现实中你有怎样的感悟、感想?3、提纲举例
9、(以课文为例)4、习作(1)梳理思路,完成写作提纲。(2)题目自拟。(3)修改。(4)誊写。(5)讲评。语文教案篇3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讲讲看到的环保广告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10、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阅读后,我们会多一些思考。(二)整体感知1、读一读,写一写蓬篙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2、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指挥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第一自然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
11、,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
12、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结论。3、思考问题(1)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明确(1)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2)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
13、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4、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三)研读赏
14、析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1、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2、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3、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1、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3、运用对比、拟人、反问。(1)对比
15、: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2)拟人: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3)反问: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
16、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四)体验反思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看法。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
17、,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五)小结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六)作业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语文教案篇4教学目标:1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2 .积累文
18、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新课导入:1 .作家作品简介。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
19、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挡。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2 .解题。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
20、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二、讲授新课:1 .朗读课文。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注意读音、节奏等。2 .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3 .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七里之郭:郭,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4 .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兵革非不
21、坚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意思是弃城而逃。5 .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以,凭,靠。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巩固国防。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6 .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l3段)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