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操作规范(教育精品).ppt
《高效课堂操作规范(教育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操作规范(教育精品).ppt(1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自主、合作、探究 三种学习方式的操作 赵元龙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新理念新理念七条七条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6、实践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抓手,努力构建“基于问题主动学习”问题导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整体格局,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从“知识传授”走向“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展
2、示等方式充分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完善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使学校办学从“知识为本”走向“成长为本”,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师生的生命状态。实现学生地位的根本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体验者和实践者,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把“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主要原则。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学习和反思。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
3、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在课改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为学校教育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1.坚持师生共进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艺术、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指导、点评、点拨和评价反馈的能力等等,都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益高低。所以,各学校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前备课、课中指导、点拨点评、课后的检测反馈等环节的设计能力,同时不断增加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和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2.坚持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原则,正确处理
4、好学生展示研讨与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现代化教育手段与学生的展示研讨的完美结合。课堂改革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研讨和展示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现代化手段、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现代化,广泛地涉猎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校要创造条件,努力建立校园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并逐步走向网络环境下的“组组通”“人人通”。3.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因地(课)制宜之间的关系。不同学校的学情、师资有所不同,应结合校情创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也应结合实际设计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模式;不
5、同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切忌出现千校一面、百人(课)一模的弊端。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改革中,要对传统教学中适用的、科学的方法继承、发扬和改进,对借鉴来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实际进行改革、完善、创新,不可盲目照搬。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展示、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提高。5.坚持“问题导学”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学案设计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知识内容问题化”,就是要把文本知识转变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把“文本知识”变为学生重复训练的练
6、习题,把活生生的课程资源演变成“学案设计习题化”,形成一份“学案”学到底的错误做法。要引导学生自主深入钻研教材,合作互动研究文本,广泛阅读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料,探究知识的深度和涉猎知识的广度。6.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全面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并逐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团队活动、班会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狠抓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延伸课外活动和强化良好习
7、惯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解决式课堂模式 依托教科书,从对知识内容及其形成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多种渠道,包括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求教于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及查阅资料、调查、测量、观察、实验等方式达到找到规律、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案设计习题化,没有可探究的空间;学习目标过于抽象;脱离文本阅读;课堂缺少检测,效果成未知数;教师的点评与点拨技巧有待提高;先进的教育手段利用效果不佳。操作中的几点建议一、教师的备课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三、自主课的思考四、展示
8、课的思考五、文本解读与教材研读 六、知识问题化 七、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八、课堂效果当堂检测 九、课堂模式学科化十、教师的点评与点拨一、教师的备课教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没有教师的高效备课,就不可能取得课堂教学的较高效果。教师是学生学习路线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师的备课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如何“学”。任何时候,教师的“导”都是不能少的。“导学案”就是“教师的化身。“导学案”是在学科课程规划的基础上,由教师集体备课完成的。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任务编写的“导学案”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教与学”,就是“以导说法,以法领学、以学促学,以
9、学活学”的过程。李希贵一二次备课任务的分配备课主要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一、二次备课如果完成得好,那么,接下来的备课就水到渠成了。第一次备课应该是备课组集中所有代课教师完成,同年级应该在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主要学习活动方面要求统一。第二次备课是教师个人行为,可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也允许各班有自选动作。第一次备课内容教材的简要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学习的要求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重、难点分析知识链接(有关知识的补充和说明)学习内容的分类:1.基础知识 2.知识运用 3.问题探究 4.拓展延伸(各类知识至少要有6至8个题)本课学习所需课时和主要学习活动安排对A、B、C三类问题:ABC 分类
10、整理,分节解决;问题呈现,逐层递进。第二次备课内容主要是教学流程和学法指导,包括组织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指导策略、学习效果检测和评价文本研读指导(自主课重点)任务分配、小组长培训(展示课前进行)指导学生交流研讨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堂展示的方法指导学生问题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知识梳理、反馈总结、课堂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重点落实(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共性问题、知识运用、拓展延伸)设计每节课的当堂检测试题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了学习目标、自学导引、精题演练和理解质疑四个部分,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是关键。学习目标分为四级,而自学是在老师设计的向题为导引,
11、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导学案要把握“六度”:学习目标的准确度 自学指导的明晰度 合作学习的有效度 展示提升的精彩度 拓展延伸的合适度 当堂反馈的检效度教师必要的课程建构教师必要的课程建构纲领性 课程标准、目标、与考教材的联系。知识性 知识点、内容之间的联系。技能性 知识运用,技能与方法;思维等。综合性 知识、方法、内容的综合。二、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目标是学案的灵魂。它具备指向性、操作性、标准性,特别是可操作性等特点。学习目标确立的质量决定了学案的质量。作为课时学习目标,采取整合呈现的形式比较适合。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就像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的概念,是不能彼此立体呈现的。学习目
12、标应该是分两部分:1.学习方法或设计的课堂活动,如:通过(阅读、讨论、计算、测量、识图)2.完成哪些任务?案例:地理欧洲西部学习目标:1.读图,查找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2.阅读全文,和本组成员分析欧洲西部地形特点及对气候影响;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讨论,欧洲西部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原因。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特点:明确、具体、可操作、能达成,具有 可检测性。(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2)重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等;(3)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4)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在导学案中,一般用“行为目标”(基本
13、性指导)、“形成性目标”(发展性指导)、“表现性目标”(个性化指导),三者结合才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观测的形式来陈述的目标。一般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种方式。所采用的动词具体、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用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陈述。如:“背诵课文中的某某段落”、“比较这两首诗在描绘景色上的异同”、“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的要点”体验性目标描述学生内心的感受、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一般为体验性的、过程性的,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与大家交流你的读书心得。”“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能
14、初步形成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案例:山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2.朗读中注意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和同学们讨论学习中的体会和感悟,发挥想象,领悟诗歌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如:小学数学统计一节内容的目标:1.复习并巩固一年级所学的统计知识;2.观察和想象,能从自己生活中举出含有统计 内容的例子;3.与同伴合作将一组数字变成统计图;4.结合统计图的学习,说明以“1”当“2”的含义 及其意义。(二)形成性目标即“生成性目标”或称“生长性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而不是预先设定的。可以在课堂观察中随时记录下来。三、自主课的思
15、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能力和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依靠老师的指令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培养。课堂活动的规范是:以导学案为抓手,自主学习是基础,小组学习是关键,课堂竞评是助推,课堂高效是目的。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发展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自主课时间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材)将所有学习内容自学、自做、自查,学会“会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要在组内完成),找出“不会做”的上交老师;展示课和巩固训练课重点解决知识运用、问题探究和拓展延
16、伸的问题;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数学)一.出示自学提纲:(2分钟)二.自学交流(10分钟)1.按提纲自学;2.对学、群学,解决自学中的问题;三、当堂练习(8分钟)四、针对练习小组交流(5分钟)对学、小组交流、组内小展示。五、双基测试(8分钟)六、教师点评、点拨(6分钟);七、归纳问题,分配展示任务。(1分钟)自主课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空间,教师不得随意干涉和干扰,要让学生自由地读,精心地想,开心地讨论。自主课的对学和群学应由小组长组织。只有在环节的更换时,教师方可插话、点评,但不可多讲,包办做,过多指责等。教师在学生自学时,主要的任务是方法指导;待检测后方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有关问题进行
17、适当地讲解。自主学习规范“三学”:独学、对学、群学;“三G”:高效阅读、高效记忆、高效表达;“三G”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技术。“三学”之一:独 学独学是学生预习的过程,根据导学案这张施工图,对教材圈、点、勾、画,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并找出自己的疑惑,用双色笔标注,为对学提供合作探究的资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善学、能体会到学习和发现问题的乐趣。独 学学生在自学时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验证。“独学”要求所有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习题,筛选出、疑难的、有质疑的、有价值的问题供对学、群学讨
18、论解决。中等生、潜能生(差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在对学、群学中通过合作加以解决;优等生完成导学案后,可以对导学案中所学知识深入挖掘,生成新的问题或认识,需要通过对学、群学进一步补充完善、提炼升华。独 学独学是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直接对话的过程,教师要给与方法支撑,让他们有章可循,要防止“独学而无友”。所有带入对学、群学中的问题是有价值、能引起共鸣的问题。在自主学习中,独学的时间应予以保证,对学、群学的时间应占独学的三分之二或者再少一些。独 学案例:语文课的独学(自学提示应为任务型)一是“直学”:凭借已有的自学能力,直接对照教科书中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正确理解和掌握字、词、句的
19、含义,解决一般的词汇理解和积累等问题,二是“助学”:利用导学案、工具书和课后题等,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领会知识点、正确把握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思想感情、写作手法、文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三学”之二:对 学“教育即交往”,“对学”是一种学习交往。对学的基础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对学”即对子学习。同质对子可以互相探讨、研究,互通有无;异质对子,主要是实行兵教兵,互相帮助。“对学”要求对子之间要有维护小组利益的意识,达到组员共同进步的目的。“三学”之三:群 学1.“群学”是把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组内、组间、直至班级范围去解决。2.首先是“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然后是整理大家都不会的问题或
20、对难点、重点问题集体研究3.群学的流程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思维碰撞抽取规律。4.教师要发挥“激励、点拨、提升”的作用,通过巡查把握火候,调控流程,灵活掌握时间,避免前松后紧。“三学”中的“任务划分”独学的任务学会“能学会”的,找出“不会的”;对学的任务学会“不会的”,解决独学存在的问题;群学的任务解决“对学”中未解决的问题、整理疑难问题、归纳学习方法、总结评价的过程。群学也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如:一题多解、规律总结、变式练习等。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方法、提高新认识的过程。“独学对学群学”这一顺序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有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规律。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两种结果:一部分问题解
21、决了,产生一些新问题。新问题就是群学或者是展示课的学习目标。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独学阶段需要保持安静,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顿悟和转变。学生能够对时间、进展速度合理把握,对学习结果自我检测、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对学包括:对议、对学、对问、互查等互动形式。群学要求小组长收集、整理、归纳本组存在的共性问题,作好记录。对本组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由本组内的学优生讲解后解决。群学需要质疑、互问、追问、反问等互动形式。“三学”的流程并非单向线型的、不可逆转的,对学完全可以在整个课堂中多次呈现。经历群学后,也需要独学来消化吸收。自主课上,教师的“四查”“三记”:“四查”:学生自学时,教师“查进度
22、”;“对学”“群学”时,教师“查状态”;自主检测时,教师“查效果”;整个过程中,还要“查问题”。“四记”:记自学时出现的学习方法问题;记讨论时的发言、倾听、组织方面的问题及“亮点”;记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难点、共性与个性的问题、记学生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记”既是为了即时点评所有,也是为确定展示任务而谋划。自主学习后,各小组长应向老师提交小组学习后的问题:1.全组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2.三分之二以上学生不会的知识;3.需要老师补充讲解的知识或方法。四、展示及展示任务的确定展示课的任务是自主课后确定的。展示课的任务来自于展示课前发现的问题:包括:自主课的遗留问题、判阅学生学案后发现的
23、问题、重难点问题、易错易混、可拓展可变换的练习题等,经过整合后确定为展示课的任务。合作学习的原则任务分担性原则相互依赖性原则相互促进性原则交往互助性原则评价调控性原则分配任务流程自主学习时,经过自学、对学、小组群学后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当堂练习后,经过小组交流仍未解决的问题;当堂检测后发现的问题;以上三方面,老师要进行归纳总结,经过点拨,仍可作为展示内容。下课时布置作业,(基本为展示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安排课时做,并将作业交老师判阅。展示课开始,老师点评作业中的问题,小组交流后,解决组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交流后,教师分配任务:用抽签的方式较好。展示任务要聚焦目标;任务确定要具体、可操作、可达
24、成、可检测;任务确定尽量涵盖较多的内容,但主要突出重点、难点,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任务确定要考虑到探究易难度、操作过程、检测的内容、时间和方法。展示顺序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任务确定要适当,紧扣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学生展示的主要任务及形式:展示的任务是: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展示的主要内容是:所学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生发点、拓展点、拔高点等。展示者(每组最少三人)要站在白板前,手拿导棒,半脱稿,面向全体。展示是暴露,展示即发表。黑板是媒体,发表是情感活动。展示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平台。展示是课改的精髓,新课堂要重视学生
25、的展示。展示的标准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运用普通话,有礼貌;2.无需举手,主动开口,开口慢者主动退让;3.展示者快速站在聚焦处,团体展示,面向全体,落落大方;肢体语言得体而不矫揉造作;4.脱稿表达,情感饱满,形式多样,充满活力;5.动作迅速,交替有序;书写认真、整洁、规范;6.板演用双色笔,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留有空 白,便于查缺补漏和别人点评;7.对同一知识点展示,力求角度不同、方式灵活;8.组内展示要全员参与,人人发表;鼓励质疑。展示的指导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情:导棒:板书:读、说、唱、演:动手操作:指导展示:BC展示,其他人补充,A质疑对抗,D负责板书,C补充提问,A完善。其他组同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课堂 操作 规范 教育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