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肿瘤登记的基本方法.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做好肿瘤登记的基本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肿瘤登记的基本方法.ppt(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做好肿瘤登记的基本方法做好肿瘤登记的基本方法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2010-8开展肿瘤登记对我国癌症早诊早治的意义l l20052005年,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为11641164万,预计万,预计到到20202020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6501650万,其中超过万,其中超过半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自半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自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很多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很多地区,癌症已经成为导致当地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地区,癌症已经成为导致当地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尽管癌症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
2、,病因目前原因。尽管癌症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大多数癌症仍然是可以预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大多数癌症仍然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世界卫生组织防和控制的。世界卫生组织(WHO)(WHO)关于癌症控制关于癌症控制的决议指出,癌症控制的出路在于预防,主要是的决议指出,癌症控制的出路在于预防,主要是危险因素控制和早期发现。危险因素控制和早期发现。l l为逐步扭转我国医院以治疗中晚期患者为主的状为逐步扭转我国医院以治疗中晚期患者为主的状况,提高癌症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卫生部在况,提高癌症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卫生部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3、)(2004201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将癌症的早期发现、(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将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作为我国提高癌症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作为我国提高癌症5 5年生存率年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按照规划纲要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从的要求,从2006 2006 年开始,卫生部在全国部分高年开始,卫生部在全国部分高发地区开展了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肝癌、发地区开展了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以及鼻咽癌等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此项大肠癌以及鼻咽癌等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此项工作目的在于提高我国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及早期工作目的在于提高我国癌症的
4、早期诊断率及早期治疗率,治疗率,提高提高5 5 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同时提高癌症防治技术队伍水平,完善筛查及早诊早提高癌症防治技术队伍水平,完善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等。治方案等。l l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涉及面广,人群大,任务内容较多,因此开展科学的效果评估工作,及时完善各项工作和技术方案尤为重要。而在开展癌症早诊早治的地区建立和完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对于监测当地癌症发生和变化趋势,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评价和防治措施效果评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l l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贮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是国际公认的
5、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肿瘤登记报告分为以医院为基础的癌症登记和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前者收集和保存本医疗单位诊治的肿瘤病例的有关资料,目的在于评价和改进对肿瘤病人的诊治工作;l l后者收集某一地区全人群中肿瘤病例的有关资料,目的是阐述整个人群中肿瘤发生的状况。作为癌症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l l1肿瘤登记数据可以为国家癌症控制规划提供最基本信息和依据,有助于科学地修订我国癌症控制规划并有效实施,促进我国肿瘤治疗方案合理地评估与改进。l l2肿瘤登记获得提供的癌症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数据,是肿瘤各学科研究的基础,可为癌症控制规划提供最基本
6、信息和依据,极大地提高我国和人类肿瘤病因研究的效率。l l3肿瘤登记数据是评估癌症诊治水平相关的重要统计指标,是癌症群体预防与干预项目效果评价时不可替代的评价手段。l l4肿瘤登记数据是最直接反映生态环境与癌症相互联系监测中的可靠数据;通过肿瘤登记可以及时发现区域性环境重污染区,通过分析历年肿瘤登记数据的变化,来更加客观地告诉人们真实的情况。l l早在早在19631963年,上海、北京、天津和武汉等大城市年,上海、北京、天津和武汉等大城市建立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建立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上海上海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包括恶性肿瘤新病例、肿瘤死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包括恶性肿瘤新病
7、例、肿瘤死亡病例和新病例生存资料的收集。现有的肿瘤登亡病例和新病例生存资料的收集。现有的肿瘤登记点的建设大致源于两种情况:记点的建设大致源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人群为一种是以人群为基础的,涵盖所有恶性肿瘤;另一种是源于我国基础的,涵盖所有恶性肿瘤;另一种是源于我国肿瘤高发点防治工作,肿瘤高发点防治工作,比如食管癌高发现场林州,比如食管癌高发现场林州,肝癌高发现场启东等,其特点是从单一的登记高肝癌高发现场启东等,其特点是从单一的登记高发病种逐渐发展到以人群为基础的全肿瘤登记。发病种逐渐发展到以人群为基础的全肿瘤登记。目前全国有目前全国有2020个省开展了肿瘤登记工作。个省开展了肿瘤登记工作。l l
8、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中国肿瘤登记系统建设方案和自治区的要求,为适应我市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市卫生局决定从2010年起在全市建立肿瘤发病与死亡登记报告制度。l l一、从2010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各类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制度,完整地收集全市城市、农村、牧区的数据资料,为今后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组建肿瘤登记与死因网络报告领导小组及肿瘤登记专家咨询小组。市本级及各旗(市、区)成立肿瘤登记处设在市本级及各旗市区疾控中心,配备人员和相应的计算机设备。l l二、由市肿瘤登记处根据全国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和全国肿瘤登记技术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制订呼
9、伦贝尔市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呼伦贝尔市肿瘤登记工作实施细则,随文下发至各旗市区及报告单位,确保肿瘤登记与死因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l ll l三、由市肿瘤登记处召开全市肿瘤登记及死因网络报告工作会议,布置2010年的工作任务与目标,并以全国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肿瘤登记技术方案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年度工作目标为以旗市区为单位肿瘤登记报告率达95以上,日常工作规范完成率达95以上,质量控制指标接近国家标准呼伦贝尔市恶性肿瘤报告规范呼伦贝尔市恶性肿瘤报告规范l l为掌握呼伦贝尔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预防控制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开展恶性肿瘤预防和康复服
10、务,根据全国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和全国肿瘤登记技术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特制定本规范。l l第一条本规范所称恶性肿瘤,系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规定的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l l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及其管理工作。l l第三条第三条 凡具有本市户口,属于本规范所列恶性肿凡具有本市户口,属于本规范所列恶性肿瘤病例,并符合下列情况者,均为呼伦贝尔市瘤病例,并符合下列情况者,均为呼伦贝尔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以下简称报告卡)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以下简称报告卡)填报对象:填报对象:l l第四条第四条 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手术及其他经病理组织学
11、、细胞学检查、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专门检查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诊的;l l(一)(一)原发恶性肿瘤病例;原发恶性肿瘤病例;l l(二)(二)原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原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l l填报时,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填报时,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对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的原发恶性肿瘤,诊断日期;对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的原发恶性肿瘤,应分别填报。应分别填报。l l第五条第五条 市卫生局是本市肿瘤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卫生局是本市肿瘤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本市恶性肿瘤报告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对本市恶性肿瘤报告工作实
12、施统一领导和管理。旗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恶性肿瘤报告工旗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恶性肿瘤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l l第六条第六条 市、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市恶市、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市恶性肿瘤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质量控性肿瘤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评价。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林业总制和评价。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应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本市恶性医院,应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本市恶性肿瘤报告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肿瘤报告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和评价。l l第七条本
13、市二级以上各类医疗机构是本市恶性肿瘤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首诊医生为恶性肿瘤报告的责任报告人。l l第八条各级各类恶性肿瘤责任报告单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专人负责恶性肿瘤报告工作的内部管理。l l第九条第九条恶性肿瘤责任报告单位应按以下要求进恶性肿瘤责任报告单位应按以下要求进行病例报告:行病例报告:l l首诊医生对首次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填写报首诊医生对首次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填写报告卡。告卡。l l报告卡每日由专人汇总、登录至呼伦贝尔报告卡每日由专人汇总、登录至呼伦贝尔市恶性肿瘤报告登记册。呼伦贝尔市恶性肿市恶性
14、肿瘤报告登记册。呼伦贝尔市恶性肿瘤报告登记册应妥善保管,以备检查。瘤报告登记册应妥善保管,以备检查。l l责任报告单位应分别于每月责任报告单位应分别于每月5 5日将报告卡集中日将报告卡集中寄送责任报告单位所在的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寄送责任报告单位所在的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心。l l对已报出的病例,应在其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对已报出的病例,应在其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盖盖“新病例已报新病例已报”或或“更正诊断已报更正诊断已报”印章。印章。l l第十条第十条本市恶性肿瘤报告的病例核实工作实行本市恶性肿瘤报告的病例核实工作实行户籍地负责制度。户籍地负责制度。l l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收到
15、的报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收到的报告卡按病例户籍进行分类。对于非本旗市区户告卡按病例户籍进行分类。对于非本旗市区户籍的病例,应将其报告卡及时转寄其户籍所籍的病例,应将其报告卡及时转寄其户籍所在地的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本旗市区在地的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本旗市区户籍的病例,应于每月户籍的病例,应于每月5 5日前(国定假顺延)将其日前(国定假顺延)将其报告卡分发至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报告卡分发至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镇)卫生院。l l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收到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收到报告卡后,对每个病例进行上门访视,对报告卡
16、卡后,对每个病例进行上门访视,对报告卡内容进行核实、更正或补充,并将核实后的内容进行核实、更正或补充,并将核实后的报告卡在下月报告卡在下月5 5日前(国定假顺延)返还所在日前(国定假顺延)返还所在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l l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将其他旗市区转来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将其他旗市区转来的报告卡经核实后的信息,于下月的报告卡经核实后的信息,于下月1010日前反日前反馈至原转出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馈至原转出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l l第十一条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应将本旗市区居民死亡报告中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信息过录至呼伦贝尔市恶性肿瘤病例死亡登
17、记卡,并与本旗市区恶性肿瘤现患病例进行核对。发现未填写报告卡的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应及时补填报告卡,按规定上报。l l第十二条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对核实后属本辖区的报告卡进行整理、编码,统一输入计算机,报告卡及数据库应妥善保存。l l第十三条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于每季度首月15日以前将上季度本辖区内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统计数据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l l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于每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于每年1 1月月1010日前将上一年度本辖区管理的恶性肿瘤现患病日前将上一年度本辖区管理的恶性肿瘤现患病人追踪随访结果上报所在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人追踪随访结果上报所在旗
18、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心。l l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于每年旗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于每年1 1月底前将月底前将上年度癌情统计和恶性肿瘤现患病人追踪随访结上年度癌情统计和恶性肿瘤现患病人追踪随访结果及分析报告上报旗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病果及分析报告上报旗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控制中心。l l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3 3月底以前将上年度月底以前将上年度癌情统计和恶性肿瘤现患病人追踪随访结果的分癌情统计和恶性肿瘤现患病人追踪随访结果的分析报告上报市卫生局。析报告上报市卫生局。l l第十四条本市恶性肿瘤的统计数据及有关信息由市卫生局统一公布,任何单位和个
19、人不得擅自公布。l l第十五条本市医疗卫生单位及有关研究机构在其业务范围内需要利用本市恶性肿瘤信息的,根据信息涉及的人群范围,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l l第十六条各医疗卫生单位应认真执行本规范规定的恶性肿瘤报告制度,不得瞒报、迟报和漏报。l l第十七条本规范由呼伦贝尔市卫生局负责解释。l l第十八条本规范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呼伦贝尔市肿瘤登记工作实施细则l l大家可在呼伦贝尔市-慢病群共享下载l lQQ号码:84146165l l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件集锦下载工作方法l l1、覆盖范围l l辖区各乡、镇常住户口(户籍)人群中发生的所有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
20、经系统所有良恶性肿瘤)。l l强调全部基层单位执行登记报告制度,全部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均列入报告范围,全部自然人群为登记研究对象。l l2 2、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l l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方法。推荐采用主动(通过随访)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方法。推荐采用主动(通过随访)与被动(通过收报告)与被动(通过收报告)病例发现的方法,并结合死亡医病例发现的方法,并结合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方法。学证明书的方法。l l主动登记:由镇(乡)肿瘤医生和乡村医生对全镇(乡)主动登记:由镇(乡)肿瘤医生和乡村医生对全镇(乡)各村居民进行访问,结合诊疗工作及调查随访,随时了解各村居民进行访问,结合
21、诊疗工作及调查随访,随时了解肿瘤病人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也通过医院随访,肿瘤病人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也通过医院随访,记录就记录就诊或住院中发现的肿瘤病例于门诊登记簿或住院登记簿,诊或住院中发现的肿瘤病例于门诊登记簿或住院登记簿,并按时上报上级医疗单位。并按时上报上级医疗单位。l l被动登记:指通过各级登记报告系统、医疗记录或死亡医被动登记:指通过各级登记报告系统、医疗记录或死亡医学证明书接受肿瘤登记报告,以此来发现并登记肿瘤病例。学证明书接受肿瘤登记报告,以此来发现并登记肿瘤病例。l l死亡证明书方法:死亡医学证明书对于肿瘤监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死因登记报告的资料通常采用由下而上的报告方式获得。
22、患者在死亡后殡葬前,必须要获得乡镇级以上负责医生签名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肿瘤报告单位对死因报告资料进行病例核对并以此补充或完善肿瘤的发病登记报告。工作内容l l1、人口学资料l l收集范围内(县市级水平)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组人口数,最新的当地人口年龄别构成(可来自人口普查及/或人口抽样调查)。可选的项目还有民族、职业以及当地的卫生事业、医疗资源的基本情况等。l l2、病例资料l l基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地址、肿瘤名称、肿瘤具体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同时还要求填报组织(细胞)学类型、分期等。l l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姓名:以身
23、份证或户口登记为准,姓名:以身份证或户口登记为准,肿瘤病例死亡后,肿瘤病例死亡后,死亡病例的姓名应与发病报告死亡病例的姓名应与发病报告资料及死亡证上的姓名完全一致。资料及死亡证上的姓名完全一致。性别:一定性别:一定要记录清楚,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凭名字推测。要记录清楚,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凭名字推测。性别与一些肿瘤是存在特有联系的,注意逻辑问性别与一些肿瘤是存在特有联系的,注意逻辑问题,避免混淆。题,避免混淆。地址:地址:以户口所在地为准,以户口所在地为准,有有单位的注明工作单位,非本乡镇户口的病例,注单位的注明工作单位,非本乡镇户口的病例,注明代报,写清其户口所在地,以便核查。明代报,写清其户口
24、所在地,以便核查。职业:职业:填写应具体、填明具体的工种职别。填写应具体、填明具体的工种职别。l l年龄(出生日期):以身份证(户口本)为准,年龄(出生日期):以身份证(户口本)为准,必要时到派出所抄录核对。统计年龄均指实足年必要时到派出所抄录核对。统计年龄均指实足年龄,分发病年龄与死亡年龄,具体公式:发病龄,分发病年龄与死亡年龄,具体公式:发病(死亡)日期已过生日:实足年龄(岁)(死亡)日期已过生日:实足年龄(岁)=发病发病(死亡)年份(死亡)年份-出生年份;发病(死亡)日期未过出生年份;发病(死亡)日期未过生日:实足年龄(岁)生日:实足年龄(岁)=发病(死亡)年份发病(死亡)年份-出生出生
25、年份年份-1-1。确诊日期:指最早诊断为肿瘤的时间,确诊日期:指最早诊断为肿瘤的时间,一个肿瘤病例只能有一次发病报告(多重原发肿一个肿瘤病例只能有一次发病报告(多重原发肿瘤除外),以后复发、转移至其它部位均不影响瘤除外),以后复发、转移至其它部位均不影响其最初的发病确诊日期。其最初的发病确诊日期。l l诊断单位:为病例曾经就诊、做出该肿瘤诊断的最高级别的诊断单位,填写要具体到XX 省(市、县、区、镇)XX 医院(机构)。诊断依据:要求罗列填写曾具体诊断依据:要求罗列填写曾具体做过的各种诊断依据,包括镜检和非镜检两类。做过的各种诊断依据,包括镜检和非镜检两类。非镜检诊断:死后推断(包括由死亡补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做好 肿瘤 登记 基本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