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1).ppt
《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1).ppt(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一、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一、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1 1、数学模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量以及内部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揭示了系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揭示了系统结构及其参数与其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统结构及其参数与其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静态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静态条件(变量各阶导数为:静态条件(变量各阶导数为零)下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零)下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动态数学模型动态数学模型: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
2、系: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的微分方程。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2、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解析法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或化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写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建立模型。学规律列写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建立模型。人为地对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人为地对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逼近。这种方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逼近。这种方法也称为法也称为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数学模型应能反映系统内在的本质特征,同时数学模型应能反映系统内在的本质特征,同时应对模型的简洁性和精确
3、性进行折衷考虑。应对模型的简洁性和精确性进行折衷考虑。实验法实验法 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3 3、数学模型的形式、数学模型的形式 时间域:微分方程(一阶微分方程组)、时间域:微分方程(一阶微分方程组)、差分方程、状态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复数域:传递函数、结构图复数域:传递函数、结构图 频率域:频率特性频率域:频率特性 二、系统的微分方程二、系统的微分方程1 1、定义:时域中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定义:时域中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2、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变换的过程,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变换的过程,确定系统
4、和各元件的输入、输出量;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输出量;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传递变换过程,依据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传递变换过程,依据各变量遵循的物理学定律,依次列写出各元件、各变量遵循的物理学定律,依次列写出各元件、部件的动态微分方程;部件的动态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元件或系统输入、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元件或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标准化:右端输入,左端输出,导数降幂排列标准化:右端输入,左端输出,导数降幂排列3、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机械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出
5、现的物理现象,都可简化为机械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简化为质量、弹簧和阻尼三个要素:质量、弹簧和阻尼三个要素: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质量质量mf fm m(t t)参考点参考点x x (t t)v v (t t)弹簧弹簧K Kf fK K(t t)f fK K(t t)x x1 1(t t)v v1 1(t t)x x2 2(t t)v v2 2(t t)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阻尼阻尼C Cf fC C(t t)f fC C(t t)x x1 1(t t)v v1 1(t t)x x2 2(t t)v v2 2(t t)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6、系统数学模型q 机械平移系统机械平移系统m mm mf fi i(t t)K KC Cx xo o(t t)f fi i(t t)x xo o(t t)0 00 0f fm m(t t)f fK K(t t)机械平移系统及其力学模型机械平移系统及其力学模型f fC C(t t)静止(平衡)工作点作为静止(平衡)工作点作为零点,以消除重力的影响零点,以消除重力的影响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式中,式中,m m、C C、K K通常均为常数,故机械平移系统可以通常均为常数,故机械平移系统可以由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由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显然,微分方程的系数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而显
7、然,微分方程的系数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而阶次等于系统中阶次等于系统中独立独立储能元件(惯性质量、弹簧)储能元件(惯性质量、弹簧)的数量。的数量。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弹簧阻尼系统弹簧阻尼系统x xo o(t t)0 0f fi i(t t)K KC C弹簧弹簧-阻尼系统阻尼系统系统运动方程为一阶常系数系统运动方程为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机械旋转系统机械旋转系统K K i i(t t)o o(t t)0 00 0T TK K(t t)T TC C(t t)C C粘性液体粘性液体齿轮齿轮J JJ J 旋转体转动惯量;旋转体转动
8、惯量;K K 扭转刚度系数;扭转刚度系数;C C 粘性阻尼系数粘性阻尼系数柔性轴柔性轴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 电阻电阻电气系统三个基本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电气系统三个基本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R Ri i(t t)u u(t t)电容电容C Ci i(t t)u u(t t)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电感电感L Li i(t t)u u(t t)q R-L-CR-L-C无源电路网络无源电路网络L LR RC Cu ui i(t t)u uo o(t t)i i(t t)R-L-CR-L-C无源电路网络无
9、源电路网络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一般一般R R、L L、C C均为常数,上式为二阶常系数微均为常数,上式为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分方程。若若L L=0=0,则系统简化为:则系统简化为: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有源电网络有源电网络+CR Ri i1 1(t t)u ui i(t t)u uo o(t t)i i2 2(t t)a a即:即: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例:列写下图所示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例:列写下图所示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解:解:1)1)明确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明确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输入为输入为f(t),f(t),输出为输出为x(t)x(t)2)2
10、)列写微分方程,受力分列写微分方程,受力分析析 3)3)整理可得:整理可得: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小结小结 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模型,从而可以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模型,从而可以抛开系统的物理属性,用同一方法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研抛开系统的物理属性,用同一方法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研究(信息方法)究(信息方法)。从动态性能看,在相同形式的输入作用下,数学模型相同从动态性能看,在相同形式的输入作用下,数学模型相同而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其输出响应相似。相似系统是控制理论而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其输出响应相似。相似系统是控制理论中进行实验模拟的基础;中进行
11、实验模拟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元件或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次等于元件或系统通常情况下,元件或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次等于元件或系统中所包含的中所包含的独立独立储能元(惯性质量、弹性要素、电感、电容、储能元(惯性质量、弹性要素、电感、电容、液感、液容等)的个数;因为系统每增加一个独立储能元,其液感、液容等)的个数;因为系统每增加一个独立储能元,其内部就多一层能量(信息)的交换。内部就多一层能量(信息)的交换。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系统的动态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特性,仅取决于系系统的动态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特性,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及其参数。统的结构及其参数。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可以
12、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如果方程的系数为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如果方程的系数为常数,则为常数,则为线性定常系统线性定常系统;如果方程的系数是时间;如果方程的系数是时间t t的的函数,则为函数,则为线性时变系统线性时变系统;q 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线性线性是指系统满足是指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即:,即:可加性:可加性:齐次性:齐次性:或:或: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叠加叠加 液体系统液体系统节流阀节流阀节流阀节流阀q qi i(t t)q qo o(t t)H H(t t)液位系统液位系统设液体不可压缩,设液体不可压缩,通过节流阀的液流通过节流阀的液流是湍流。是湍流。A
13、A:箱体截面积;箱体截面积;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上式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即此液位控制系统为上式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即此液位控制系统为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由节流阀通流面积和通流口的结构形式决:由节流阀通流面积和通流口的结构形式决定的系数,通流面积不变时,定的系数,通流面积不变时,为常数。为常数。q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式中,式中,a a1 1,a a2 2,a an n和和b b0 0,b b1 1,b bm m为由为由系统结构参数决定的实常数,系统结构参数决定的实常数,m mn n。三、非线性数学模型的
14、线性化三、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1 1、线性化问题的提出线性化问题的提出 线性化:在一定条件下作某种近似或缩小系线性化:在一定条件下作某种近似或缩小系 统工作范围,将非线性微分方程近似为线性统工作范围,将非线性微分方程近似为线性 微分方程进行处理。微分方程进行处理。非线性现象:机械系统中的高速阻尼器,阻非线性现象:机械系统中的高速阻尼器,阻 尼力与速度的平方成反比;齿轮啮合系统由尼力与速度的平方成反比;齿轮啮合系统由 于间隙的存在导致的非线性传输特性;具有于间隙的存在导致的非线性传输特性;具有 铁芯的电感,电流与电压的非线性关系等。铁芯的电感,电流与电压的非线性关系等。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
15、型系统数学模型四、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四、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1 1、拉氏变换、拉氏变换 设函数设函数f f(t t)()(t t 0)0)在任一有限区间上分段连续,在任一有限区间上分段连续,且存在一正实常数且存在一正实常数,使得:,使得:则函数则函数f f(t t)的拉普拉氏变换存在,并定义为:的拉普拉氏变换存在,并定义为:式中:式中:s s=+j j(,均为实数);均为实数);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称为称为拉普拉氏积分拉普拉氏积分;F F(s s)称为函数称为函数f f(t t)的拉普拉氏变换或的拉普拉氏变换或象函象函数数,它是一个复变函数;,它是一个复变函数;f f(t
16、t)称为称为F F(s s)的的原函数原函数;L L为拉氏变换的符号。为拉氏变换的符号。2 2、拉氏反变换、拉氏反变换 L L1 1为拉氏反变换的符号。为拉氏反变换的符号。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3 3、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q 单位阶跃函数单位阶跃函数1(1(t t)1 10 0t tf f(t t)单位阶跃函数单位阶跃函数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a a为常数)为常数)指数函数指数函数0 0t tf f(t t)1 1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 正弦及余弦函数正弦及
17、余弦函数1 10 0t tf f(t t)f f(t t)=sin)=sin t tf f(t t)=)=coscos t t-1-1由欧拉公式,有:由欧拉公式,有: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从而:从而:同理:同理: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单位脉冲函数单位脉冲函数(t t)0 0t tf f(t t)单位脉冲函数单位脉冲函数 1 1 由洛必达法则:由洛必达法则:所以:所以: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单位速度函数(斜坡函数)单位速度函数(斜坡函数)1 10 0t tf f(t t)单位速度函数单位速度函数1 1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q
18、 单位加速度函数单位加速度函数单位加速度函数单位加速度函数0 0t tf f(t t)函数的拉氏变换及反变换通常可以由拉氏变换函数的拉氏变换及反变换通常可以由拉氏变换表直接或通过一定的转换得到。表直接或通过一定的转换得到。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常用拉氏变换表常用拉氏变换表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5 5、拉氏变换的主要定理、拉氏变换的主要定理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 q 齐次性:齐次性:L L afaf(t t)=)=aLaL f f(t t),a a为常数;为常数;q 叠加性:叠加性:L L afaf1 1(t t)+)+bfbf2 2(t t)=)=aLaL f f1
19、 1(t t)+)+bLbL f f2 2(t t)a a,b b为常数;为常数;显然,拉氏变换为线性变换。显然,拉氏变换为线性变换。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证明:由于证明:由于即:即:所以:所以:同样有:同样有:实微分定理实微分定理 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积分定理积分定理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当初始条件为零时:证明:证明: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延迟定理延迟定理 设当设当t t00时,时,f f(t t)=0)=0,则对任意则对任意0 0,有:,有:函数函数 f f(t t-)0 0t tf f(t t)f f(t t)f f(t-t-)第二章第
20、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位移定理位移定理 例:例: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证明:证明:初值定理建立了函数初值定理建立了函数f f(t t)在在t t=0=0+处的初值与处的初值与函数函数sFsF(s s)在在s s趋于无穷远处的终值间的关系。趋于无穷远处的终值间的关系。终值定理终值定理 若若sFsF(s s)的所有极点位于左半的所有极点位于左半s s平面,平面,即:即:存在。则:存在。则:初值定理初值定理 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证明:证明:又由于:又由于:即:即:终值定理说明终值定理说明f f(t t)稳定值与稳定值与sFsF(s s)在在s=0s=0时的
21、初值相同。时的初值相同。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7 7、求解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求解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 部分分式法部分分式法 如果如果f f(t t)的拉氏变换的拉氏变换F F(s s)已分解成为下列分量:已分解成为下列分量:F F(s s)=)=F F1 1(s s)+)+F F2 2(s s)+)+F Fn n(s s)假定假定F F1 1(s s),),F F2 2(s s),),,F Fn n(s s)的拉氏反变换的拉氏反变换可以容易地求出,则:可以容易地求出,则:L L-1-1 F F(s s)=)=L L-1-1 F F1 1(s s)+)+L L-1-1 F
22、 F2 2(s s)+)+L L-1-1 F Fn n(s s)=f f1 1(t t)+)+f f2 2(t t)+)+f fn n(t t)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在控制理论中,通常:在控制理论中,通常:为了应用上述方法,将为了应用上述方法,将F F(s s)写成下面的形式:写成下面的形式:式中,式中,p p1 1,p p2 2,p pn n为方程为方程A A(s s)=0)=0的根的负值,称的根的负值,称为为F F(s s)的的极点极点;c ci i=b bi i /a a0 0 (i i=0,1,=0,1,m m)。此时,即可将此时,即可将F F(s s)展开成部分分式。
23、展开成部分分式。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F F(s s)只含有不同的实数极点只含有不同的实数极点式中,式中,A Ai i为常数,称为为常数,称为s s=-=-p pi i极点处的留数。极点处的留数。实际常如下计算:实际常如下计算: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例:求例:求的原函数。的原函数。解:解:即:即: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例例 求所示象函数的原函数求所示象函数的原函数f f(t t)解:解:其中:其中:p p1 10 0、p p2 2-2-2、p p3 3-5-5同理:同理:A A2 2=0.5=0.5、A A3 30.60.6其反其反变换为:变换
24、为: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F F(s s)含有共轭复数极点含有共轭复数极点 设共轭复数根设共轭复数根p p1 1+j+j、p p2 2 jj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例例 求所示象函数的原函数求所示象函数的原函数解:解:p p1 11+j21+j2、p p2 21 1j2j2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8 8、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 求解步骤求解步骤q 将微分方程通过拉氏变换变为将微分方程通过拉氏变换变为 s s 的代数的代数方程;方程;q 解代数方程,得到有关变量的拉氏变换表解代数方程,得到有关变量的拉氏变换表 达式;达式
25、;q 应用拉氏反变换,得到微分方程的时域解。应用拉氏反变换,得到微分方程的时域解。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原函数原函数(微分方程的解)(微分方程的解)象函数象函数微分方程微分方程象函数的象函数的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拉氏反变换拉氏反变换拉氏变换拉氏变换解解代代数数方方程程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过程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过程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实例实例设系统微分方程为:设系统微分方程为:若若x xi i (t t)=1(=1(t t),初始条件分别为初始条件分别为xxo o(0)(0)、x xo o(0)(0),试求试求x xo o(t)(t)。解:对微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工程 控制 基础 系统 数学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