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 第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6章电子课件.ppt
《中职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 第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6章电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 第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6章电子课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职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第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6章电子课件 高教版 6.1 多工位级进模概述 多工位级进模是在普通级进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模具(如图6-1所示)。多工位级进模与普通冲模相比要复杂,具有如下特点。在一副模具中,可以完成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等多道冲压工序;减少了使用多副模具的周转和重复定位过程,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由于在级进模中工序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工位上,故不存在复合模的“最小壁厚”问题,设计时还可根据模具强度和模具的装配需要留出空工位,从而保证模具的强度和装配空间。多工位级进模通常具有高精度的内、外导向(除模架导向精
2、度要求高外,还必须对细小凸模实施内导向保护)和准确的定距系统,以保证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模具寿命。多工位级进模常采用高速冲床生产冲压件,模具采用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自动化装置,操作安全,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多达50多个,冲压速度达1 000次/min以上。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复杂,镶块较多,模具制造精度要求很高,给模具的制造、调试及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求模具零件具有互换性,在模具零件磨损或损坏后要求更换迅速、方便、可靠。所以模具工作零件选材必须好(常采用高强度的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材料),必须应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成形磨削、坐标镗、
3、坐标磨等先进加工方法制造模具。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用于冲制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2mm),产量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用这种模具冲制的零件,精度可达IT10级。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1 多工位级进模概述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比较复杂,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冲压设备、原材料也有相应的要求,模具的成本高。图6-2所示为级进模的一种基本结构。该模具结构比普通冷冲模的模板多了四种,即卸料板垫板9、下垫板4、下托板1和下垫块2。卸料板垫板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在卸料板上安装导正销、成形凸模等受力不大的零件,以缩短这些零件的长度,否则这些零件需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下垫板4在凹模
4、下面,主要是因为凹模结构较复杂,制造困难,其中间的标准型孔和复杂型孔要尽量采用镶件嵌入凹模中。下托板1和下垫块2主要是为了增加模具的闭合高度,满足压力机使用的要求。该模具的托料装置由托料导向组件和顶料组件组成。通过托料装置将带料托起一定的高度,使带料中的凸起与凹模工作面有一定的距离,便于送料。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2 排样 图6-3所示为某级进冲压制件图及展开图。图6-4所示为该制件的级进冲压排样图。从排样图可知,冲裁该制件的模具工位数为13步,步距为77mm,条料宽度为45mm。各工步的内容及顺序可以从排样图看出:第一步为冲孔,主要是冲裁中间压凸包位置的余料,冲出凸包中翻孔前的
5、底孔,冲出导正孔,以及冲出两侧弯曲边的外形;第二步利用第一步冲出的底孔进行翻孔,在中间位置进行切舌,为后续工步进行粗定距,第三步为压包压字,将切舌孔中的舌头部分压平,冲出上下两端弯曲边的外形,由于该两端外形较复杂,外形分两次冲出,剩余部分由第三步冲出;第四步冲出最上端的一个小孔和续上一工步冲出上下两端弯曲边的外形;第五步冲出制件中间的方孔,同时压毛边,即倒毛刺;第六步向上弯上下两端和中间四小段;第七步向下弯两侧;第八步两端进行Z形弯曲,为后续工步弯成90预弯;第九将为上端向上弯成90,第十步将下端向上弯成90,第十一步将上下两端弯成90,第十二步向上弯两边及冲离制件与条料的连接部分;第十三步推
6、出制件,切断废料。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2.1 排样原则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除了遵守普通冲模的排样原则外,还应考虑如下几点。利于成形,后面工序不能影响前面已成形工序。选择合理的载体方式与载体大小,为送料顺利要保证载体的刚度,但也不能降低材料利用率。冲裁轮廓形状分解时的前、后连接方式应避免出现错位、不平直、不圆滑、毛刺等。为了提高模具局部强度、储备工位,便于模具零件安装和运动,应正确设置空工位。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2.2 载体和搭口 载体:在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中把搭边称为。载体是运送坯件的物体。搭口:载体与坯件,或坯件和坯件的连接部分称为搭口。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
7、模结结构构1载体形式载体形式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1)边料载体(2)双边载体(3)单边载体(4)中间载体(5)载体的其他形式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1)边料载体 边料载体是利用材料搭边或余料冲出导正孔而形成的载体,如图6-5所示。此种载体送料刚性较好,省料,简单。使用该载体时,在弯曲或成形部位,往往先切出展开形状,再进行成形,后工位落料以整体落料为主。可采用多件排列,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2)双边载体 双边载体实质是一种增大了条料两侧搭边的宽度,以满足冲导正工艺孔需要的载体,一般可分为等宽双边载体(如图6-6(a)所示)和不等宽双边载体(即主载体和辅助载
8、体,如图6-6(b)所示)。双边载体增加边料可保证送料的刚度和精度,这种载体主要用于薄料(t=0.2mm)及工件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但材料的利用率有所降低,往往是单件排列。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3)单边载体 单边载体主要用于弯曲件。此方法在不参与成形的合适位置留出载体的搭口,采用切废料工艺将搭口留在载体上,最后切断搭口得到制件,它适用于t=0.4mm的弯曲件的排样。在图6-7所示单边载体中,图6-7(a)和图6-7(b)所示在裁切工序分解形状和数量上不一样,图6-7(a)所示第一工位的形状比图6-7(b)所示复杂,并且细颈处模具镶块易开裂,分解为图6-7(b)所示的镶块后便于加工,
9、且寿命得到提高。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4)中间载体 中间载体常用于一些对称弯曲成形件,利用材料不变形的区域与载体连接,成形结束后切除载体。中间载体可分为单中载体和双中载体。中间载体在成形过程中平衡性较好。图6-8所示是同一个零件选择中间载体时不同的排样方法。图6-8(a)所示是单件排列,图6-8(b)所示是可提高生产效率一倍的双排排样。图6-9所示零件两侧要进行相反方向卷曲成形,选用单中载体难以保证成形件成形后的精度要求,而选用可延伸连接的双中载体即可保证成形件的质量。此方法的缺点是载体宽度较大,会降低材料的利用率。中间载体常用于材料厚度大于0.2mm的对称弯曲成形件。第第六六章章
10、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5)载体的其他形式 加强载体。加强载体是载体的一种加强形式。在料厚t=0.1mm的薄料冲压中,载体因刚性较差变形造成送料失稳,使冲压件几何形状产生误差。为保证冲压精度,对载体局部采取加压筋、翻边等提高载体刚度的加强措施,而形成的载体形式,如图6-10所示。自动送料载体。有时为了自动送料的需要,可在载体的导正孔之间冲出与钩式自动送料装置匹配的长方孔,送料钩钩住该孔,拉动载体送进。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2搭口与搭接 搭口是指各分段冲裁的连接部位。图6-11所示的B区为搭口。搭口要有一定的强度,并且搭口的位置应便于载体与工件最终分离。为了使搭口连接部位冲裁后平直或圆滑
11、,以免出现毛刺、错位、尖角等,应考虑切除搭口时或分段切除时的搭接方式。常见搭接方式如图6-11所示,图6-11(a)所示为交接方式,第一次冲出A,C两区,第二次冲出B区,搭接区是冲裁B区凸模的扩大部分。搭接量应大于0.5倍的料厚。图6-11(b)所示为平接方式,平接时要求位置精度较高,除非必须如此排样,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此搭接方法。平接时在平接附近要设置导正销,如果工件允许,第二次冲裁宽度应适当增加一些,凸模要修出微小的斜角(一般取35)。从图6-4所示排样图中第三工步和第四工步可以看出,由于上下两端弯曲边的外形分两步冲出,因此在第四工步冲孔部位,必须与第三工步已冲出部分进行搭接。将搭接部分放
12、大,如图6-12所示。搭接量为1mm,在制件方向,还有一个R0.87的凸起,主要防止因搭接部分不光滑,留有毛刺。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2.3 工位布置 冲裁、弯曲和拉深等都有自身的成形特点,在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中,其工位的设计必须与成形特点相适应。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1冲裁工位的布置要点 在级进冲压中,冲裁工序常安排在前工序和最后工序。前工序主要完成切边(切出制件外形)和冲孔,如图6-4中第一至四步;最后工序安排切断或落料,将载体与工件分离,如图6-4中的最后两工步。对复杂形状的凸模和凹模,为了使凸模、凹模形状简化,便于凸模、凹模的制造和保证凸模、凹模的强度,可将
13、复杂的制件分解为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多增加一些冲裁工位。如图6-4中制件两端外形较复杂,如果只用一次冲出,凸模很容易损坏,也不便于模具制造与调试。对于孔边距很小的工件,为防止落料时引起离工件边缘很近的孔产生变形,可将孔旁的外缘以冲孔方式先于内孔冲出,即冲外缘工位在前,冲内孔工位在后。对有严格相对位置要求的局部内、外形,应考虑尽可能在同一工位上冲出,以保证工件的位置精度。如图6-4所示第四步中的上端小孔必须在第三步冲出其外缘后才能冲出,否则孔容易变形。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2弯曲工位的布置要点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1)冲压弯曲方向在多工位级进模中,如果工件要求向不同方向弯曲
14、,则会给级进加工造成困难。弯曲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模具结构设计是不同的。如果向上弯曲,则有的要求在下模中设计有冲压方向转换机构(如滑块、摆块),或将弯曲凹模布置在卸料板中,凸模布置在下模;若进行多次卷边或弯曲,则这时必须考虑在模具上设置足够的空工位,以便给滑动模块留出活动的余地和安装空间。若向下弯曲,虽不存在弯曲方向的转换,但要考虑弯曲后送料顺畅。若有障碍,则必须设置抬料装置。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2)分解弯曲成形 零件在作弯曲和卷边成形时,可以按工件的形状和精度要求将一个复杂和难以一次弯曲成形的形状分解为几个简单形状的弯曲,最终加工出零件形状。图6-13所示是4个向上弯曲的分解冲
15、压工序。在级进弯曲时,弯曲成形周边不变形的材料必须通过顶块和卸料板压紧,只有成形部分材料才可以活动。图6-13(a)所示为先向下预弯后再在下一工位向上进行直角弯曲。其目的是利用材料加工硬化,减少材料的回弹和防止因材料厚度不同而出现的偏差。图6-13(b)所示是将卷边成形分为3次弯曲的情况。图6-13(c)所示是将接触线夹的接合面从两侧水平弯曲加工的示例,冲裁的圆角带在内侧,分3次弯曲。图6-13(d)所示是带有弯曲、卷边的工件示例,分4次弯曲成形。从图6-4中可知,制件上下两端的四角弯曲,分了4次才弯曲成形。可见,在分步弯曲成形时,不变形部分的材料被压紧在模具表面上,变形部分的材料在模具成形零
16、件的加压下进行弯曲,加压的方向需根据弯曲要求而定,常使用斜滑块和摆块技术进行力或运动方向的转换。若要求从两侧水平加压,则需采用水平滑动模块,将冲床滑块的垂直运动转变为滑动模块的水平运动。相关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内容中进一步讲述。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3)弯曲时坯料的滑移对坯料进行弯曲和卷边时,应防止成形过程中材料的移位造成零件误差。采取的措施是先对加工材料进行导正定位,当卸料板、材料与凹模三者接触并压紧后,再作弯曲动作。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3拉深成形工位的布置要点 在进行多工位级进拉深成形时,不像单工序拉深那样以散件形式单个送进坯料,它通过带料以载体、搭边和坯件连在一起的组
17、件形式连续送进,级进拉深成形,如图6-14所示。但由于级进拉深时不能进行中间退火,故要求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塑性。又由于级进拉深过程中工件间的相互制约,每一工位拉深的变形程度不能太大。由于零件间留有较多的工艺废料,材料的利用率有所降低。要保证级进拉深工位的布置满足成形的要求,应根据制件的尺寸及拉深所需要的次数等工艺参数,用简易临时模具试拉深,根据试拉深的工艺情况和成形过程的稳定性,来进行工位数量和工艺参数的修正,插入中间工位或增加空工位等,反复试制到加工稳定为止。在结构设计上,还可根据成形过程的要求、工位的数量、模具的制造等,组成单元式模具。级进拉深按材料变形区与条料分离情况,可分为无工艺切口和有
18、工艺切口两种工艺方法。a.无切口的级进拉深,即在整体带料上拉深。由于相邻两个拉深工序件之间相互约束,材料在纵向流动较困难,变形程度大时就容易拉裂。所以每道工序的变形程度不可能大,因而工位数较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省材料。由于材料纵向流动比较困难,它只适用于拉深有较大的相对厚度(t/D)1001,凸缘相对直径较小(dt/d=1.11.5)和相对高度(h/d)较小的拉深件。b.有切口的级进拉深是在零件的相邻处切开一切口或切缝,如图6-14(b)所示。相邻两工序件相互影响和约束较小,此时的拉深与单个毛坯的拉深相似。因此,每道工序的拉深系数可小些,即拉深次数可以少些,且模具较简单。但毛坯材料消耗较多。
19、这种拉深一般用于拉深较困难,即零件的相对厚度较小,凸缘相对直径较大和相对高度较大的拉深件。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3 典型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结构分析 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3.1 模具结构分析图6-16所示是图6-3所示制件的级进冲压模具图,料带材料为马口铁(马口铁是电镀锡薄钢板的俗称,英文缩写为SPTE,是指两面镀有商业纯锡的冷轧低碳薄钢板或钢带,该材料将钢的强度和成型性与锡的耐蚀性、锡焊性和美观的外表结合于一种材料之中,具有耐腐蚀、无毒、强度高、延展性好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油脂、化工、涂料、油漆、喷雾剂、瓶盖及其他许多日用品的包装)。因此,模具结构上可以
20、不考虑弯曲后的回弹。该制件采用级进冲压模成形时,难点是制件在四个方向都有弯曲,其中上下两个方向是四角弯曲。因此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制件排样见图6-4。该模具结构要点如下。由于模具较大,模板分成两块,满足设备加工的要求。一般模板长宽超过600mm450mm便要求分块。凹模成形部分结构做成拼块结构,便于调试和修模。在第九工步和第十工步弯曲制件时,模具采用了滑块结构,利用合模力和滑块本身的重力使滑块移动,有效地解决了弯曲后带料与弯曲凸模脱离的问题。图6-17(a)所示为镶件,嵌于卸料板中,图6-17(b)所示为滑块,图6-17(c)所示为两件装配立体图。图6-18(a)所示为第九工步开模状态图,图6-
21、18(b)所示为闭模状态图。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 图6-19所示为第八工步模具状态图。图6-19(a)所示为开模状态图,图6-19(b)所示为闭模状态图。图6-20所示为第十一工步模具状态图。图6-20(a)所示为开模状态图,图6-20(b)所示为闭模状态图。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3.2 集成电路引线框级进模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1集成电路引线框的技术要求图6-21所示冲压件是集成电路16条脚引线框,该制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材料为0.3mm的锡磷青铜,在引线端部虚线内的部分,要求打扁校平,并使材料厚度变薄至0.28mm(见图6-17中2.4mm2.4mm部分
22、)。在引线端部3.9mm3.9mm面积内(虚线所示)要均匀分布16条脚的引线,因此每条脚的宽度和空隙宽度均不能超过0.4mm。在集成电路塑料塑封后,其外露引线部分应在19.56mm7.62mm范围内均匀分布,因此引线由内向外要各自定向转弯,引线脚愈多,转变愈多。为了塑封模的定位,各引线粗细应均匀,要求每10个引线框成一组,其孔距累积误差(18.2910=182.9)不准超过0.02mm,因此每工步的平均误差应小于0.002mm。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2引线框级进模的结构特点引线框级进模结构如图6-22所示,其结构特点如下。模具采用滚动式、四导柱、可拆装精密模架。为了保证制件精度,在冲
23、压工艺上采用了级进、复合式冲裁,排样如图6-23所示,即外引线部分采用级进式冲裁,内引线部分采用复合冲裁。为了使引线框的各条引线在一个平面上不扭、不翘,内引线冲裁采用复合、复位冲裁,即先冲下废料,再用凹模推板将废料“复入”带料中,在带料转至下一工步时,再将它冲出。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冲件精度,又有利于提高薄弱的凹模寿命。采用了双侧刃、双侧面导板及双弹压导正销的导向结构,提高了材料的送料精度。在卸料板结构上,采用了小导柱、导套导向,定位套筒组合式卸料螺钉控制弹压卸料板对凹模的平行度等措施。在凸模保护方面,采用了缩小凸模长度的办法。在保证凹模精度方面,采用了分段镶拼的办法。在压力机行程控制方面,采用
24、了限位柱结构,使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方面得到了控制。为了获得每10个引线框为一组的引线条,便于集成电路塑封的大量生产,在本模具上采用了由端面凸轮、棘轮及切刀等组成的自动切断机构,如图6-24所示。压力机每冲裁10次,凸轮到位,使滑块按图6-24所示位置往左移动,切断凸模(切刀)被压下,即切断一次料。当切断完成后,由棘轮机构带动凸轮转过凸轮凸起的位置,切刀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缩回原位,不再起切断作用。除了采用该机构实现定尺寸的冲切外,还可采用传感元件和自动切料机构组合,控制定尺寸料长。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6.3.3 自动叠装马达铁芯级进模设计 硅钢片叠装铁芯是电动机的重要部件,铁芯的质量对
25、电动机性能有直接影响。铁芯由导磁率高、低损耗的硅钢片制成,为减少损耗,要求铁芯沿轴向分割为薄片,一台铁芯通常由几十片甚至上百片硅钢片叠压组成。为了提高叠装后的整齐度,保证一定叠压力,满足大批量要求,可以设计成自动叠装铁芯级进模。第第六六章章级级进进模模结结构构1工艺分析图6-25所示为一步进电机铁芯冲片图,材料为0.5mm的DW470-50硅钢片,定子和转子叠压高度相等,并有外观好,毛刺低,叠压后形位公差小等要求。转子的外径比定子的内径小1mm,具备套冲的条件。若采用单工序或复合模都不能同时完成两工件的冲裁,则选用自动叠装级进模加工,就完全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硅钢片有较好的冲裁性能,能满足冲压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职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 第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第2版-6章电子课件 冲压 工艺 模具 结构 电子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