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阐释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概念和特征;说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2.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差异及其成因,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开发早期、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不同影响,说出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4.初步学会案例分析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激趣诱思 区域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地理信息自然的、人文的、经济的、文化的区域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载体,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什么是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知识梳理自我检测一、区域的含义1.概
2、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项目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知识梳理自我检测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2.典例剖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对比)(1)地理环境差异。项目长江三
3、角洲松嫩平原土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小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知识梳理自我检测知识梳理自我检测(2)生产活动差异。项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工业商贸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知识梳理自我检测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为例)1.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农
4、业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劳动力资源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该区成为我国主要的水稻、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3.现代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破碎、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商品率低。知识梳理自我检测1.判断题(1)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植被。()(2)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相同的。()(3)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4)青藏高寒区范围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5)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基本特征,却没有明显的界线。()答案:(1)(2)(3)(4)(5)知识梳理自我检测2.下列各组
5、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长江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山东省、济南市、云贵高原答案:B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夏季普遍高温D.雨热同期答案:B知识梳理自我检测4.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该作品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还是松嫩平原?形成该景观的自然条件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6、,降水丰沛。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区域区域的特征的特征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1)“银色中国”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的区域内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黄色中国”“绿色中国”区域特征不同,这体现的区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北方的“黄色中国”和南方的“绿色中国”,这体现了区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1)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2)层次性。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名师精
7、讲区域特征综合分析1.空间性: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如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层次性、整体性和差异性 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二、三”理解区域含义“一”是指区域概念中“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二”是指区域划分的两类方法:按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划分,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划分。“三”是指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差别。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典例剖析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
8、各题。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淮河下游变为人工渠道。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第(1)题,该图是干湿地区及农业类型分布简图,反映不出区域的面积大小、形状及边界的信息,故A项不正确;图中也显现不出区域进一步划分的信息,故C项不正确;400
9、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并不明确,其具有过渡性,故D项不正确;内部特性相对一致是区域的基本特征,B项正确。第(2)题,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工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答案:(1)B(2)C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写照;“碧野平天阔,举目麦浪翻”,这是对松嫩平原的描写。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区域差异明
10、显。下图示意两区域地理位置和农作物及熟制差异。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有哪些明显差异?(2)分析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差异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种植活动的影响。提示(1)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比松嫩平原优越;松嫩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分布较分散,人均耕地少;松嫩平原黑土广布,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2)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主要作物为水稻、油菜和棉花,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
11、耕地多为旱地,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春小麦、大豆,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名师精讲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方法技巧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思路一是掌握区域特征、区域判定方法,并且掌握区域间差异对比的思路。二是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条件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三是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 区域 发展 第一节 影响 课件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