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件.ppt
《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1页,此课件共31页哦概念概念 DIC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是一种发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数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由致病因数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导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第2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历史历史 1 1)1919世纪,脑组织提取物静脉注射,血管内大
2、世纪,脑组织提取物静脉注射,血管内大量凝血,量凝血,2 2)五十年代,)五十年代,SchneiderSchneider提出了去纤维蛋白、纤提出了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性血栓与维蛋白性血栓与DICDIC的关系,并提出的关系,并提出DICDIC的概念,的概念,3 3)六十年代,)六十年代,HardawayHardaway和和MckayMckay系统论述系统论述DICDIC过过程。程。第3页,此课件共31页哦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3、homeostasishomeostasis第4页,此课件共31页哦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三个阶段:三个阶段:1.1.因子因子FXFX激活成激活成FXaFX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FIIFII)激活成)激活成凝血酶凝血酶(FIIa(FIIa)(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3 3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Fbg)(Fbg)转变成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Fbn)(Fbn)(纤维蛋白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第5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因子XIIXII的激活的激活开始,血管内膜下的组织,特别是胶原纤开始,血管内膜下的组
4、织,特别是胶原纤维,与因子维,与因子XIIXII接触后使接触后使XIIXII XIIa XIIa,从而引起凝血过程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最,从而引起凝血过程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终形成纤维蛋白。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VIIVII因子与因子与IIIIII因子组成的复合物,在有因子组成的复合物,在有CaCa2 2 存在的情况存在的情况下,下,激活激活X X因子因子。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第6页,此课件共31页哦纤维蛋白形成的电镜图纤维蛋白形成的电镜图第7页,此课件共31页哦 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第8页,此课件共31页哦纤溶系
5、统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主要包括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主要包括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的激活以及以及纤维蛋白的降解纤维蛋白的降解,使形成血栓的使形成血栓的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激活物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物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抑制物()()()()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级产物纤维蛋白降级产物()()第9页,此课件共31页哦抗凝系统抗凝系统 血浆中最血浆中最重要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IIIIII及肝素;及肝素;1 1)其中)其中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III通过封闭凝通过封闭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使之灭活,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使之灭活,1 1)体内)体
6、内肝素肝素则是由肥大细胞产生,本身可抑制凝血酶则是由肥大细胞产生,本身可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原的激活,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第10页,此课件共31页哦凝血凝血抗凝血抗凝血1.内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激活开始)因子激活开始)2.外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TF入血开始)入血开始)1.完整的血管内皮;完整的血管内皮;2.血流速度相对较快;血流速度相对较快;3.单核吞噬系统作用;单核吞噬系统作用;4.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AT、肝素、蛋白、肝素、蛋白C及及TFPI5.纤溶系统。纤溶系统。抗凝与凝血的平衡抗凝与凝血的平衡平衡的产生使机体的生理活动得以
7、正常进行平衡的产生使机体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第11页,此课件共31页哦DICDI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 DIC DIC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许多方面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许多方面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以下几个环节较确定。以下几个环节较确定。组织损伤(感染、肿瘤溶解等)导致组织因子释放入血;组织损伤(感染、肿瘤溶解等)导致组织因子释放入血;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皮的损伤;血小板的损伤;血小板的损伤;纤溶系统的激活及失调。纤溶系统的激活及失调。在在DICDIC过程中,凝血酶及纤溶酶的形成是其中两大关键。过程中,凝血酶及纤溶酶的形成是其中两大关键。第12页,此课件共31页
8、哦类类 型型主主 要要 疾疾 病病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革革兰兰氏氏阴阴性性或或阳阳性性菌菌感感染染、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流流行行性性出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等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等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淋巴瘤、转移性癌、肉瘤、等淋巴瘤、转移性癌、肉瘤、等血液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等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等妇产科疾病妇产科疾病感感染染流流产产、死死胎胎滞滞留留、妊妊娠娠毒毒血血症症、羊羊水水栓栓塞塞、胎胎盘早剥等盘早剥等创伤及手术创伤及手术严严重重软软组组织织损损伤伤、放放疗疗、化化疗疗、挤挤压压伤伤综综合合征征、大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面积烧伤、大手术
9、等DIC的病因的病因第13页,此课件共31页哦病理及生理病理及生理1 1微血栓的形成微血栓的形成(多见于肺、肾、脑等组织);(多见于肺、肾、脑等组织);2 2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 :(:(1 1)初发高凝期()初发高凝期(2 2)消耗性低凝期()消耗性低凝期(3 3)继发纤溶)继发纤溶期;期;3 3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血容量减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心功能受:微血栓形成,血容量减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心功能受损。损。第14页,此课件共31页哦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出血倾向(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粘膜及内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出血倾向(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粘
10、膜及内脏);脏);2 2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出现血压下降,肾、肺、大脑等功能不全,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出现血压下降,肾、肺、大脑等功能不全,可与可与DICDIC形成恶性循环);形成恶性循环);3 3微血管栓塞微血管栓塞 (皮肤发绀,深部器官功能受损);(皮肤发绀,深部器官功能受损);第15页,此课件共31页哦DIC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第16页,此课件共31页哦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常见病因常见病因急急性性DIC在在几几小小时时或或1-2天天内内发发生生,病病情情凶凶险险,进进展展迅迅速速;症症状状明明显显,以以休休克克和和出出血为主血为主败败血血症症休休克克、异异型型输输血血、移
11、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亚亚 急急 性性DIC在数日到几周内逐渐发生在数日到几周内逐渐发生恶恶性性肿肿瘤瘤转转移移、宫宫内内死死胎等胎等慢慢性性DIC病病程程可可达达数数月月至至数数年年,症症状状轻轻微微,轻轻度度出出血血,少少见见休休克克,以以器器官官功功能能障碍障碍为主为主恶恶性性肿肿瘤瘤、胶胶原原病病、溶溶血性贫血等血性贫血等DIC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第17页,此课件共31页哦高凝期高凝期凝凝血血系系统统被被激激活活,血血中中凝凝血血酶酶量量增增多多,导导致微血栓形成致微血栓形成血血液液处处于于高高凝状态凝状态消消 耗耗 性性低凝期低凝期凝凝血血因因子子和和
12、血血小小板板因因消消耗耗而而减减少少,继继发发纤纤维蛋白原减少,纤溶过程逐渐加强维蛋白原减少,纤溶过程逐渐加强出血出血继继 发发 性性纤纤 溶溶 亢亢进期进期纤纤溶溶系系统统异异常常活活跃跃,纤纤维维蛋蛋白白降降解解产产物物形形成且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成且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出出血血十十分分明明显显DIC分期及其特点分期及其特点第18页,此课件共31页哦DICDIC严重程度严重程度的判断的判断 DIC DIC严重程度的判断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标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根据严重程度的判断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标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根据血浆纤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症状与体征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症状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