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一历史《汉代儒学》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一历史《汉代儒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一历史《汉代儒学》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第第2课课 汉代儒学汉代儒学董仲舒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春秋繁露书影一、焚书坑儒的批判一、焚书坑儒的批判 1 1、为什么要、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2 2、“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概况:的概况:3 3、对、对“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评价:的评价:秦始皇像秦始皇像1、原因:、原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文化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不利于统治。政,不利于统治。直接原因(导火线):儒生攻击郡县制,直接原因(导火线):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非议秦始皇。
2、焚书:焚书的范围:焚书:焚书的范围:2、“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概况:的概况:不焚的书:不焚的书:坑儒:坑儒:3、对、对“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评价:的评价:实质: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是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在当时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当时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消极影响:消极影响: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b、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二
3、、二、儒学兴起的表现儒学兴起的表现(1 1)原因:)原因:汉武帝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汉武帝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的统一;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政治:王国问题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生平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董仲舒(前前179179前前104104年年
4、)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进士。进“天人三策天人三策”,建议,建议“诸不在六艺诸不在六艺(礼、乐、射、礼、乐、射、御、书、数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为武帝所采纳,形成“大一统大一统”董仲舒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君主专制统治者所沿袭。两千余年间君主专制统治者所沿袭。材料一材料一“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受命之君,天意天意之所予也。之所予也。”材料二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
5、,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而用之.材料三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1 1
6、)概括董仲舒思想)概括董仲舒思想.(2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3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a a、提出、提出“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与与“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d d、主张限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主张限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b b、提出、提出“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有
7、制约皇权的作用,有利于政治制约和平衡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有利于政治制约和平衡 C C、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2 2)表现:)表现:)表现:)表现: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儒者参与国政。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儒者参与国政。兴办太学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5 5)影响)影响)影响)影响:(1 1)适应了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也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2 2)扼制了扼制了学术思想
8、的自由发展;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 3)确立了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儒学的独尊地位;(4 4)汉王朝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汉王朝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A、尊儒:、尊儒:B、倡儒:、倡儒:(3)目的:)目的:(4)实质:)实质:强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借助神权来强化神权,以思想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借助神权来强化神权,以思想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思考:思考: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反映了文化教
9、育怎样的趋势?2 2、汉代的教育体制、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化和制度化(1 1)教育体制:)教育体制:(2 2)影响:)影响:A A、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学校B B、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制度化的标志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利于文化的传播对统治基
10、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础。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政治势力有所收敛。3.3.科举制科举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1 1)确立:)确立:隋唐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的选官制度。(2 2)特点:)特点:以以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为标准选定官员 考试内容是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儒学经典(3 3)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儒生成为文化和政治舞台的主角,儒学全面影响儒生成为文化
11、和政治舞台的主角,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有益于有益于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的稳固的稳固 儒学因科举制而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工具儒学因科举制而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工具 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 导致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相对薄弱儒学的兴起儒学的兴起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创始人创始人发展发展改造改造系统系统完整完整蔚然大宗蔚然大宗人数之多人数之多沉重沉重打击打击春春 秋秋 战战 国国秦秦?“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两汉两汉成为成为正统正统?“罢黜百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表彰六经”儒家思想经历:春
12、秋时期,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武帝时期,正期,正统思想思想材料一材料一 大英百科全书在谈到考试制度时,明确地说大英百科全书在谈到考试制度时,明确地说“我们所知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公元前11151115年年),及,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公元前212212年年)。材料二材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晋书刘毅传刘毅传材料三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13、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王定保:唐摭言唐摭言散序进士散序进士材料四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拟题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拟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问题探究问题探究“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罢黜百家”不不同同点点原因原因秦刚刚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代儒学 2020 2021 学年 人民 版高一 历史 汉代 儒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