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环境与环境科学.ppt
《第2章环境与环境科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环境与环境科学.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2章环境与环境科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6页第一节第一节环境概述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与某一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是指与某一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体系人为划定的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对象,即中心事物。人为划定的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对象,即中心事物。环境即为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不同的中心事物具有不同的环境,即环境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称称“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
2、;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事物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事物,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筑的环境条件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6页第一节第一节环境概述环境概述二、环境的形成与发展二、环境的形成与发展60亿年以前,地球是一团云状气尘物质,演化后形成了地球胎。亿年以前,地球是一团云状气尘物质,演化后形成了地球胎。46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外面包
3、围着原始大气。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原始的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外面包围着原始大气。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原始的岩石圈:物质的重力分离;岩石圈:物质的重力分离;大气圈:上升到地表的还原性气体,无大气圈:上升到地表的还原性气体,无O2;水圈:地球内部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圈,降雨产生了河流、湖泊、海洋水圈:地球内部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圈,降雨产生了河流、湖泊、海洋.35亿年以前,海洋中的元素和小分子化合物在各种能量的作用下,逐步合成了简单有机亿年以前,海洋中的元素和小分子化合物在各种能量的作用下,逐步合成了简单有机化合物,演化成具有单细胞结构的厌氧生物(异养化合物,演化成具有单细胞结构的厌氧生物(异养
4、生物)。生物)。20亿年前,出现含有叶绿素的自养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等生物,它们的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使大气圈中出现亿年前,出现含有叶绿素的自养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等生物,它们的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使大气圈中出现O2,使大气环境从还原型向氧化型转变,最终形成了一个含氧的大气圈。,使大气环境从还原型向氧化型转变,最终形成了一个含氧的大气圈。6亿年前,出现海洋动物。随着大气圈亿年前,出现海洋动物。随着大气圈O2的增加,大气游离氧在高空积累的增加,大气游离氧在高空积累;约在约在4亿年前形成了保护地球的臭氧层,为海洋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生物圈由水圈扩展到陆亿年前形成了保护地球的臭氧层,为海洋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
5、,生物圈由水圈扩展到陆地。(古人类出现于在距今大约地。(古人类出现于在距今大约200300万年前)万年前)4亿年至亿年至2亿年前,首次出现了陆生蕨类植物。亿年前,首次出现了陆生蕨类植物。最终在地球上形成微生物、植物、动物的水陆生态系统,即生物圈。最终在地球上形成微生物、植物、动物的水陆生态系统,即生物圈。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6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一、生态学概述一、生态学概述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1)研究生物的个体水平及其对环境的反映;(2)研究影响种群丰富度和种群波动的因素;(3)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4)研究生态系统的
6、能量流动、食物网(链)和养分循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生物依赖于环境生物的物质基础元素均来自环境,生物的新陈代谢就是从环境摄取养分和能量,并将废物排弃的过程。(2)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环境因子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但同时又可能出现某些限制因子(尤其是营养因子及气候因子)。因此,生物对环境因子有一定的耐受性与适应性。(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主要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呼吸、消化、感官等系统进入体内,使生物细胞降低或丧失正常的功能,最终对生物及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6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一、生态学概述一、
7、生态学概述人人类类与与环环境境的的关关系系自然环境影响社会活动及其社会发展,人类活动也影响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必须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无污染废物。限制影响环境的人类活动所有自然物都有存在的权利。人类、其他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只要他们中间任何一方发生问题,这种关系都会遭受破坏,即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6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概念指自然界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即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相
8、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各种环境要素的总和,由所有非生命物质和能量两部分构成,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和生存环境,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赖以存在的基础。生物环境生物环境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类活动角色组成生产者(自养生物)。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中。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进行光合作用和化学能合成的某些微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食用植物或相互食用的生物,以动物为主,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与物质的转换。分解者(腐化性生物)。具有分解能力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某些参与分解活动的动物,将生产者和消费
9、者的残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供生产者再吸收利用。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形成食物链。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6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间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及环境因素在空间的配置;时间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结构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化总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物种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决定了物种、种群、群落的发展与消亡营养结构由生物的食物链构成,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与物质的转
10、换。每个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者能量,按营养级的顺序由低到高排列起来绘成结构图,就形成生态金字塔。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生物种类、数量和所有生物的能量之和越少。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陆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6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三、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换的过程,遵循热力学定律。特点:能量守恒,只是形态转变;能量在流动中不断减少(指对下一营养级可利用的),是一种单向流失的过程。因为:各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
11、分会未被食用而自然死亡,最终被分解者所利用,不可能全部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完全利用;各营养级的生物要维系自身的生命活动,必须消耗一部分能量,这一部分最后以热能的形式消散到环境中;各营养级不能完全吸收利用上一营养级的能量,通过排泄损失能量。太阳能量只有约4%被植物有效利用,除了供植物本身生命活动需要外,光合生物能为上一营养级提供的太阳能还不到1.29%,损失70。其他动物也是如此,摄取的能量,能被上一级有效利用的约为10%。食物链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多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6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三、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二
1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 C、H H、O O、N N、P P、S S是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物是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物质质,它们在自然界循环。对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来说,最主要的是水、碳、氮、硫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6页碳碳循循环环有机碳有机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碳无机碳:CO2、碳酸盐。光光合合生生物物通通过过光光合合作作用用吸吸收收大大气气中中的的CO2和和H2O形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氧气。形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氧气。碳碳水水化化合合物物通通过过食食物物链链逐逐级级往往高高的的营营养养级级流流动动,并并转转换换为为不不同同
13、的的形形式式。同同时时,动动物物通通过过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吸吸入入O2而而放放出出CO2,生生物物残残体体被被微微生生物物分分解解,矿矿化化时时也也释释放放出出CO2,这这些些经经过过生生命命系系统统的的CO2又又重重新新返返回回空空气中。气中。化化石石燃燃料料的的燃燃烧烧,自自然然界界的的火火山山喷喷发发、地地震震也也会将固定的碳元素以会将固定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CO2通通过过扩扩散散作作用用在在大大气气和和水水体体之之间间循循环环,进进入入水水体体中中的的CO2会会被被吸吸收收形形成成新新的的碳碳酸酸盐盐岩岩石石,也也可可以以通通过死亡动植物的遗骸进入地壳
14、形成化石燃料。过死亡动植物的遗骸进入地壳形成化石燃料。碳的存在形态碳的存在形态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6页氮氮循循环环大大气气中中的的氮氮进进入入土土壤壤和和植植物物:人人工工固固氮氮非生物固氮非生物固氮:雷电雷电植物固氮植物固氮土土壤壤中中被被固固定定的的氨氨或或铵铵盐盐,经经硝硝化化细细菌菌将将其其转转化化为为亚亚硝硝酸酸盐盐或或硝硝酸酸盐盐被被植植物物吸吸收收利利用用,并并与与碳碳结结合合形形成成各各种种氨氨基基酸酸,最最后后合合成成蛋白质蛋白质动动物物直直接接或或间间接接从从植植物物中中摄摄取取植植物物性性蛋蛋白,作为自身的营养来源白,作为自身的营养来源生生物物圈圈中中动动植植物物的
15、的残残体体,以以及及动动物物新新陈陈代代谢谢过过程程中中的的含含氮氮排排泄泄物物被被微微生生物物分分解解后后有有又又形形成成氨氨或或铵盐,回归土壤。铵盐,回归土壤。土土壤壤中中的的氨氨形形成成硝硝酸酸盐盐后后,一一部部分分为为植植物物利利用用,另另一一部部分分则则由由反反硝硝化化细细菌菌把把硝硝酸酸盐盐分解为氮分子,重新进人大气。分解为氮分子,重新进人大气。返回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6页硫硫循循环环S S主要在大气、海洋和陆地之间进主要在大气、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循环:行循环:进入大气的进入大气的S S:岩石中的硫随火山:岩石中的硫随火山喷发或风化作用下形成喷发或风化作用下形成H H2 2S
16、 S、SOSO2 2;海;海浪飞溅浪飞溅 ;陆地生物残骸分解时生成;陆地生物残骸分解时生成H H2 2S S;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燃烧。进入水体的进入水体的S S: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火山爆发或生物遗骸腐败产生的硫;降水;酸生物遗骸腐败产生的硫;降水;酸性废水排放。性废水排放。进入陆地的进入陆地的S S:植物吸收;降水;:植物吸收;降水;酸性废水排放。酸性废水排放。返回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6页(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信息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指各种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联系方式使生态系统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营养信息 食物链和
17、食物网构成。物理信息 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SO2的溶解)化学信息 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 通过生物的异常行为传递的信息。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6页第二节第二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基础四、生态系统的平衡四、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达到互相适应、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效果,维持一种恒定状态。包括生态系统中结构上的平衡和功能上的平衡两个方面:结构平衡主要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功能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相对恒定,循环保持正常;能量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流动基本守恒;信息网络完整,传递通畅。综合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科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