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学说.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病因病机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因病机学说.ppt(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04页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第二节第二节 病病 机机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04页病病 因因 概概 述述 病病 因因:泛泛指指破破坏坏人人体体相相对对动动态态平平衡衡,导导致致疾疾病病发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一、一、外感病因(外感病因(六淫、疠气)疠气)二、内伤病因二、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三、继发性病因三、继发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结石)四、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先天因素等)四、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先天因素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04页辨证求因1.1.以以
2、临临床床表表现现为为依依据据,通通过过分分析析病病证证的的症症状状、体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2.2.既既是是中中医医探探究究病病因因的的主主要要方方法法,也也是是中中医医病病因因学的主要特点。学的主要特点。任何疾病的临床表现,任何疾病的临床表现,无原因的病证是不存在的。无原因的病证是不存在的。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04页一、外感性致病因素一、外感性致病因素(六淫、疠气)(六淫、疠气)(一)六淫(一)六淫 1.1.六气与六淫的概念六气与六淫的概念 六六气气:指指风风、寒寒、暑暑、湿湿、燥燥、火火六六种种不不同同的的正正常常气气候候变变化化,是是万
3、万物物生生长长化化收收藏藏和和人人类类赖赖以以生生存的必要条件。存的必要条件。六六淫淫:淫淫:太太过过,泛泛指指反反常常。即即风风、寒寒、暑暑、湿湿、燥、火(热)六燥、火(热)六种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04页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称为六淫。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称为六淫。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04页 2.2.六淫
4、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从外界由外感性:从外界由肌表肌表,口鼻口鼻侵入人体。侵入人体。季节性: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光。如春季多风季节性: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光。如春季多风 地域性:与生活所在区域、居住环境密切关系地域性:与生活所在区域、居住环境密切关系 相兼性:既可单独,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入相兼性:既可单独,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入 转转化化性性:六六淫淫不不但但能能相相互互影影响响,又又在在一一定定条条件件下下其其证候也可以相互转化。如郁久化火。证候也可以相互转化。如郁久化火。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04页 3.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 凡凡致致病病具具有有善善动动不
5、不居居、轻轻扬扬开开泄泄等等特特性性的的外外邪邪,称称为风邪。为风邪。风邪为病,四季皆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为病,四季皆有,以春季为多见。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04页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阳邪:风邪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阳邪:风邪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开泄:易使人体皮毛、汗孔开泄,表现汗出,恶开泄:易使人体皮毛、汗孔开泄,表现汗出,恶风。风。阳位:易犯人体上部阳位:易犯人体上部(头面头面)、肌表、阳经等。、肌表、阳经等。内经:内经:“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
6、先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04页2)2)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善行-病无定位,游走不定。病无定位,游走不定。如风痹(又称如风痹(又称“行痹行痹”)的关节疼痛)的关节疼痛-游走性,游走性,部位不定;部位不定;数变数变-发病迅速,变化无常。发病迅速,变化无常。如风疹,皮疹瘙痒突然发作,此起彼伏,时如风疹,皮疹瘙痒突然发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隐时现;素问:素问:“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者,善行而数变”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04页3)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动:动摇不定之意。动:动摇不定之意。素问:素问:“风胜则动风胜则动”,“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7、”临床上常见眩晕、抽搐、震颤等症状都与风有关。临床上常见眩晕、抽搐、震颤等症状都与风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04页4)4)风为百病之长,善合他邪风为百病之长,善合他邪 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寒、风湿、风热、风燥。风寒、风湿、风热、风燥。风邪致病最多。风邪致病最多。素问素问风论曰: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者,百病之长也。”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04页(2 2)寒邪)寒邪 凡凡致致病病具具有有寒寒冷冷、凝凝结结、收收引引特特性性的的外外邪邪,称称为为寒邪。寒邪。外寒病证外寒病证 伤伤 寒寒 寒邪伤于肌表寒邪伤于肌表 中中
8、 寒寒 寒邪直中脏腑寒邪直中脏腑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04页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冷冷”全全身身或或局局部部寒寒冷冷及及分分泌泌物物、排排泄泄物物的的澄澈清冷的症状。澄澈清冷的症状。表寒(卫阳)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表寒(卫阳)恶寒发热、鼻流清涕 里寒(脾胃)脘腹冷痛,吐泻清水里寒(脾胃)脘腹冷痛,吐泻清水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04页2 2)寒性凝滞,主痛)寒性凝滞,主痛 “凝滞凝滞”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 肌表肌表头身肢节疼痛头身肢节疼痛 直中脾胃直中脾胃脘腹冷痛或绞痛脘腹冷痛或绞痛 疼痛特点:疼痛
9、特点:“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寒凝血脉寒凝血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04页3 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 收引:收缩牵引收引:收缩牵引 寒在肌肤寒在肌肤-毛窍收缩,卫阳郁闭毛窍收缩,卫阳郁闭-发热、发热、恶寒、无汗恶寒、无汗 寒在筋肉寒在筋肉-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 剧痛剧痛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04页(3 3)暑邪)暑邪 凡凡夏夏至至之之后后,立立秋秋以以前前,致致病病具具有有炎炎热热、升升散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外感,没有内生。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外感,没有内生。伤暑伤暑 轻者轻者 中暑中暑 重者
10、重者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04页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壮热、烦渴、面赤、脉洪大等火热炎盛的症状壮热、烦渴、面赤、脉洪大等火热炎盛的症状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上扰心神或上犯头目上扰心神或上犯头目 腠理开泄,耗伤津液,气随津脱,严重者突然昏厥腠理开泄,耗伤津液,气随津脱,严重者突然昏厥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04页3)暑多夹湿暑多夹湿 夏季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所以暑邪常与湿邪同时使人致病。除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重,胸闷呕吐,纳呆,便溏等湿阻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症状。现在学习的是第19
11、页,共104页(4 4)湿邪)湿邪 凡凡致致病病具具有有重重浊浊、黏黏滞滞、趋趋下下特特性性的的外外邪邪,称称为为湿邪。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湿为长夏的主气。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04页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脾阳不振,运化无权 出现水湿内生、停聚、出现泄泻、水肿、尿出现水湿内生、停聚、出现泄泻、水肿、尿少。少。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04页2)2)湿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湿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重:沉重重:沉重浊:秽浊不清浊:秽浊不清趋下:趋下:湿性类水而下行,易于伤及人体下部。湿性
12、类水而下行,易于伤及人体下部。带下、淋证、尿浊、泄泻、下痢、下肢湿疮带下、淋证、尿浊、泄泻、下痢、下肢湿疮 素问素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04页3 3)湿性黏滞)湿性黏滞 粘粘-粘腻;粘腻;滞滞-停滞停滞症状的粘滞性:粘腻不爽症状的粘滞性:粘腻不爽 病程的缠绵性: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病程的缠绵性: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04页(5 5)燥邪)燥邪 凡凡致致病病具具有有干干燥燥、收收敛敛等等特特性性的的外外邪邪,称称为燥邪。为燥邪。温燥温燥 初秋尚热,感受燥邪为病初秋尚热,感受燥邪为病 凉燥凉燥 深秋已凉,感受
13、燥邪为病深秋已凉,感受燥邪为病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04页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伤人最易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干燥症状燥邪伤人最易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干燥症状如:口、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毛发不荣,如:口、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04页2)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 -肺燥咳嗽肺燥咳嗽 表现:表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痰中带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血等症状。
14、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04页(6)火(热)邪 凡凡致致病病具具有有炎炎热热、升升腾腾等等特特性性的的外外邪邪,称称为为火火热热之邪。之邪。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火邪与热邪火邪与热邪的的主要区别是:主要区别是:热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热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征象;火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某些火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某些局部局部,如肌肤局部红、,如肌肤局部红、肿、热、痛,或口舌生肿、热、痛,或口舌生疮,症状或疮,症状或目赤肿痛等。目赤肿痛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04页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1)火热为阳邪
15、,其性炎上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实热证实热证 高热、恶热、口渴、汗出、脉洪数高热、恶热、口渴、汗出、脉洪数 症状多见人体上部:症状多见人体上部: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口舌糜烂口舌糜烂胃火上炎胃火上炎-牙龈肿痛牙龈肿痛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赤肿痛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04页2)2)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扰心神 心属火脏,对火热有特殊易感性。心属火脏,对火热有特殊易感性。火热之邪入于营血,易影响心神。火热之邪入于营血,易影响心神。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狂躁不安、神昏谵语。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04页3)3)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火
16、热之邪易伤津耗气 (热盛(热盛津亏津亏阴气虚)阴气虚)气随津泄气随津泄-津亏气耗津亏气耗 “壮火食气壮火食气”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04页4)4)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生风-燔灼肝经燔灼肝经“热极生风热极生风”。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直、角弓反张。动血动血各种出血病证各种出血病证 如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女子月经过多,崩如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女子月经过多,崩漏。漏。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04页5)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易致疮痈 (火邪结聚,热盛肉腐(火邪结聚,热盛肉腐化脓)化脓)“大大热热不
17、不止止,热热胜胜则则肉肉腐腐,肉肉腐腐则则为为脓脓,故故名名曰痈曰痈”。灵枢灵枢痈疽痈疽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04页(二)温疫邪气(疠气)1.1.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外感病邪。又称又称“疫毒疫毒”、“疫气疫气”、“异气异气”、“戾气戾气”、“毒气毒气”、“乖戾之气乖戾之气”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04页疠气的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疠气的发生与流行的因素1 1、气候异常、气候异常2 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3 3、预防隔离工作不力、预防隔离工作不力4 4、社会因素影响、社会因素影
18、响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04页疠气的传染途径疠气的传染途径: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径传染而发病。疠气所致疾病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瘟疫病。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AIDS)、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
19、禽流感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04页 2.2.疠气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1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2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3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04页二、内伤病因 七情内伤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饮食失宜 劳逸无度劳逸无度 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04页(一)七情内伤 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情志活动。七情内伤:七情内伤:在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下,就会在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下,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20、,导致疾病。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04页1.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致病的基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致病的基础)(1)(1)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气血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气血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以生喜怒悲忧恐。”(2)(2)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 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04页2.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 1)内伤七情发病与精神刺激有关)内伤七情发病与精神刺激有关 内伤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与情志反映的内伤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与情志反映的强度
21、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104页2.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 2)直接伤及内脏)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喜伤心 怒伤肝怒伤肝 思伤脾思伤脾 悲忧伤肺悲忧伤肺 惊恐伤肾惊恐伤肾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04页 (3 3)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怒则气上: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升,并走于上。气升,并走于上。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104页喜则气缓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引起心神涣散二个方面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引起心神涣散二个方面“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22、故气缓矣。”“喜乐者,神惮(喜乐者,神惮(dandan)散而不藏。)散而不藏。”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104页悲则气消悲则气消:悲则肺气消散,意志消沉。悲则肺气消散,意志消沉。恐则气下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104页惊则气乱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气不固。思则气结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104页(4 4)影响病情转归)影响病情转归 良
23、好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利于病情好转乃至痊愈。良好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利于病情好转乃至痊愈。不不良良的的精精神神情情志志活活动动,诱诱发发疾疾病病,加加重重病病情。情。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104页(二二)饮食失宜饮食失宜 饮食失节饮食失节 饮食不洁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饮食偏嗜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104页 1 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1 1)过饥(水谷之精不足)过饥(水谷之精不足营养不良)营养不良)(2 2)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2 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陈腐变质食物陈腐变质食物 寄生虫寄生虫 疫疫 毒毒 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104页3
24、 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 (1 1)寒热偏嗜)寒热偏嗜 (2 2)五味偏嗜)五味偏嗜 (3 3)食类偏嗜)食类偏嗜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104页(三)(三)劳逸失度劳逸失度 1 1.过劳过劳 (1 1)劳力过度)劳力过度 一是过度劳力而耗气,二是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一是过度劳力而耗气,二是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伤,即劳伤筋骨。(2)劳神过度:)劳神过度: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3 3)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损及心神。)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损及心神。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104页 2 2
25、.过逸过逸 过度安逸致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过度安逸致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安逸少动,气机不畅。(2 2)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阳气不振,正气虚弱。(3 3)是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是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104页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痰饮水湿、瘀血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结石等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这些病理产物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因 学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