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培训课件18281.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选]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培训课件1828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培训课件18281.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概述n1.1海上求生的基本概念n1.2海上求生面临的困难n1.3海上求生成功的要素n1.4航海科技发展与海上求生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海上求生教学与训练的目的,熟悉海上求生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困难,掌握海上求生三要素。1.1海上求生的基本概念n常见的船舶紧急情况中,火灾、碰撞、爆炸、触礁、搁浅、船体破损、沉没、机损事故、人员落水、海盗事件以及战争等是造成海难事故的主要原因。n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在决定弃船时,所有的船上人员应充分利用船上的救生设备,运用海上求生的知识和技能,尽力克服海上的困难和危险,延长遇险人员的生存时间,增加获救的机会,直至脱险获救或自救成功。n海上求生教学与训练的
2、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受训人员:n(1)熟悉各种救生设备在船上的配备情况;n(2)熟悉并掌握个人救生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n(3)熟悉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及各种救生设备的基本性能要求;n(4)熟悉与掌握各种应急、应变信号及有关的IMO安全标志;n(5)熟悉和掌握弃船时应采取的正确行动;n(6)掌握漂流待救中的求生知识并熟悉救生艇航海技能;n(7)熟悉荒岛求生常识以及被救助时的注意事项;n(8)锻炼求生意志,提高海上求生时生存的信心。nSTCW 78/95公约关于海上个人求生技能的最低适任标准参见本书附录一。1.2海上求生面临的困难n当发生海难事故时,船上人员弃船求生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溺水、暴露、晕浪、饮
3、水与食物的缺乏、遇险位置不明以及求生意志的下降等。n首先,求生者落入水中,如没有穿戴个人救生设备,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溺水,如果不能及时获救,就有溺亡的危险。n其次,人体浸泡在水中,因人体在水中的散热较之陆地上的散热要快得多,会使体热很快地散失;暴露在寒冷气候中,会冻伤身体组织;暴露在酷热气候下,会使求生待救人员中暑或衰竭。统计数据表明,海难中落水者主要死亡原因是暴露在寒冷的水中所致。例如,在1912年4月14日举世震惊的“泰坦尼克”号海难事故中,除711人登上救生艇幸存外,共有1513人葬身冰海,其中落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暴露在寒冷的冰水中。n弃船后,人员在救生艇筏内晕浪是常常遇到的难题,即
4、使是有经验的海员也可能会晕浪。晕浪引起的过度呕吐会使身体大量失水并会感到头晕、疲劳,同时,晕浪也很容易动摇求生者的求生意志而失去海上生存的信心。1.2海上求生面临的困难n登上救生艇筏后,淡水和食物的储备是有限的,求生者将面临缺乏饮水与食物的困难。其中,缺水与缺粮相比较,淡水比食物更为重要。n另外,在弃船求生的过程中,遇险人员没有及时将有关信息发出或发出的信息不完整,救援者没有收到出事的信息或收到的信息不完整,都将增加海上救援的困难。n海上求生的过程中,坚强的求生意志有时比身体素质更为重要。但有较多的海上求生案例已经表明,上述的各种困难,容易使求生者产生恐惧和绝望的心理,从而失去求生的勇气。1.
5、3海上求生成功的要素n海上求生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即救生设备、求生知识和求生意志,一般也称其为海上求生三要素。n海上求生居第一位的要素即救生设备。救生设备主要包括救生艇、救助艇、救生筏、救生艇筏登乘设备、救生衣、救生圈、视觉信号及其他救生设备,其中的救生衣、救生圈等也称为个人救生设备。另外,救生设备还包括各种救生设备的属具。n求生知识包括各种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弃船后的正确行动和求生要领、救生艇航海常识、荒岛求生常识以及被救助时的行动和注意事项等。n弃船求生时求生者会面临到溺水、暴露、晕浪、饮水与食物的缺乏以及遇险位置不明等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海上求生人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
6、力,经得起饥饿、寒冷、口渴和晕浪的考验,能顽强地克服绝望和恐惧心理,坚持在任何时候永不放弃的信念,直至脱险获救。n必须指出,求生三要素在海上求生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1.4航海科技发展与海上求生n随着现代航海科技的发展,救生设备也将越来越先进,海上救生手段也日益丰富,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通信方法、手段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便捷,海上搜救也正日益迅捷。n但是,先进的航海科学技术,完备而先进的救生设备也不能替代海上求生技能培训具备丰富的海上求生知识、坚强的求生意志以及熟练的救生设备操作使用技能,可在海上遇险求生的过程中大大增加获救的可能性。n(1)造成海难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n(2)海上求生教学与训
7、练的目的主要有哪些?n(3)当发生海难事故时,遇险人员弃船求生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哪些?n(4)你是如何理解海上求生三要素的?n(5)试述STCW 78/95公约对海上个人求生技能所规定的最低适任标准。2船用救生设备n2.1个人救生设备n2.2视觉信号n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n2.4其他救生设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各种船用救生设备的基本概念,熟悉救生圈、救生衣、视觉信号、救生艇、救助艇、救生筏及一些其他救生设备在船上的配备和存放等情况,掌握救生圈、救生衣和视觉信号等船用救生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技能。2.1个人救生设备n个人救生设备是指供个人使用的救生设备。客船和货船的个人救生设备
8、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服(也称为浸水服)以及抗暴露服;另外,客船的个人救生设备还包括每件救生衣所应配备的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救生衣灯,以及客船为救生艇中没有配备救生服的每个人所配备的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保温用具。n2.1.1救生圈救生圈(如图2-1)是为了救助落水人员,供落水人员攀扶待救的救生设备。它以塑料或经验船部门同意的其他材料制成环状,制造救生圈的泡沫塑料是闭孔的,并不受海水及油类对它的不利影响,在海上温度或气候变化时,能保持其浮性及耐久性。救生圈的外表有反光带和4根等间距的扶手索。根据需要,有的救生圈还有可浮救生索、自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等配置。2.1个人救生设备n2.1.
9、1.1救生圈在船上的配备n客船和货船应配备符合有关要求的救生圈,其数量应不少于表2-1的规定。客船船长(m)最少救生圈数(只)货船船长(m)最少救生圈数(只)60以下8100以下860120(不含120)12100150(不含150)10120180(不含180)18150200(不含200)12180240(不含240)24200及以上14240及以上30表2-1救生圈在客船及货船上配置的最低要求2.1个人救生设备n(1)存放要求n救生圈应分布在船舶两舷易于取用之处,并在可行范围内,分放在所有延伸到船舷的露天甲板上;至少有1个应放在船尾附近。救生圈的存放应能随时迅速取下,且不应以任何方式永久
10、系牢。n(2)可浮救生索n船舶每舷至少有1个救生圈应设有符合要求的可浮救生索,其长度不少于其存放处在最轻载航行水线以上高度的2倍,或30m,取较大者。n(3)自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的配置n不少于总数一半的救生圈应设有符合规则要求的自亮灯;这些救生圈中不少于2个应设有符合规则要求的自发烟雾信号,并应能自驾驶室迅速抛投;设有自亮灯的和设有自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的救生圈,应距离相等地分布在船舶两舷,这类救生圈不应是装有救生索的救生圈。另外,配在液货船上的救生圈所用的自亮灯,应是电池型。n(4)船名和船籍港的标明n每个救生圈应以粗体罗马大写字母标明其所属船名和船籍港。2.1个人救生设备n2.1.1.2救生
11、圈的使用n船在停泊时,如有人落水,船上抛投者应一手握住救生索,另一手将救生圈抛在落水人员的下游方向,无流而有风时应抛于上风,以便于落水者攀拿。也可以将救生索系在栏杆上,两手同时抛投救生圈。未配有救生索的救生圈,船上人员可参考风、流的方向直接用双手将其抛向落水人员,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应注意不能把救生圈打到落水人员的身上。n落水人员在水中使用救生圈的方法是用手压救生圈的一边使它竖起,另一手把住救生圈的另一边,并把它套进脖子,然后再置于腋下;或先用两手压住救生圈的一边使救生圈竖立起来,手和头部乘势套入圈内,使救生圈夹在两腋下面,落水人员的身体便直立水中。此外,也可以采用一手抓住救生圈的扶手索,另一手
12、作划水动作的方法。2.1个人救生设备n2.1.2救生衣n救生衣是船上最简便的救生工具。其穿着方便,能使落水者仰浮,保持面部、鼻和口高出水面而不致灌水,以减少落水人员的体力消耗,并可减少体热的散失。n一般来讲,救生衣主要有普通救生衣(如图22)、充气式救生衣(如图23)两种类型。充气式救生衣应在内外两面标明“船员专用”字样,并禁止其在客船和油轮上使用。为避免使用混乱,船上配备救生衣不超过两种。2.1个人救生设备n2.1.2.1救生衣在船上的配备n应为船上每个人配备1件符合相关要求的救生衣。除此以外,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衣,以供值班人员使用,并供设置在很远的救生艇筏地点使用。另外,还应为客船配备若干
13、适合儿童穿着的救生衣,其数量至少相当于船上乘客总数的10%,或也可要求为每个儿童配备1件救生衣。n(1)救生衣在船上的存放n救生衣应放在容易到达之处,其位置应予明显标示。凡由于船舶的特殊布置,而使按要求配备的救生衣可能无法拿到时,可制定使主管机关满意的变通措施,其中可包括增加救生衣的配备数量。船员及乘客不得随意将救生衣当枕头或坐垫使用,以免受压后浮力减小。n对于每艘客船,还应配备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5的救生衣,这些救生衣应存放在甲板上或集合站显而易见的地方。n供值班人员使用的救生衣应存放在驾驶室、机舱控制室和任何其他有人值班的地方。n除自由降落救生艇外,用于全封闭救生艇上的救生衣应不妨碍人员进入
14、救生艇或在舱内就座,包括系好安全带。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选用的救生衣及其存放和穿着方式应不妨碍人员进入救生艇、艇内安全或该艇的操作。(注:上述两句内容的理解是指为了降落时个人安全,救生衣可以在全封闭救生艇或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降到水面后再行穿上。)n(2)救生衣灯及哨笛n所有客船和货船上每件救生衣应配备1盏符合要求的救生衣灯和1只哨笛。2.1个人救生设备n2.1.2.2救生衣的正确穿戴n救生衣穿戴一般有“两手穿进去,将其披在肩上;将胸部的带子扎紧;将腰部的带子绕一圈后再扎紧;将领子上的带子系在脖子处。”的口诀,但不同种类的救生衣在实际穿戴使用方法上是有差别的。n(1)普通救生衣的穿戴使用n穿着前应检查
15、救生衣有无损坏,腰带、胸口(领口)的带子是否完好;n普通救生衣须将头部先套进救生衣内,工作救生衣可像穿背心一样穿戴,儿童救生衣可在大人帮助下穿戴;n将左右腰带于人体正面交叉后,如过长则分别绕到身后再到身前,打一平结(不留活结),然后再系好胸口(领口)的带子;n救生衣穿戴过程中,注意不要将救生衣上的哨笛损坏或遗失。2.1个人救生设备n(2)充气式救生衣的穿戴使用n自动充气:先将救生衣穿戴完毕,注意救生衣的前部有一充气钢瓶,拉动瓶头阀开关(如一根小绳)即自动充胀成形。充气时间一般少于3s。n人工吹气:穿着前应检查气嘴、腰带、胸带是否完好无损,穿系完毕进入水中后,求生人员仰浮,含住气嘴用力吹气(停止
16、吹气时,气嘴自动关闭);吹气时,应左、右气嘴交替吹气,以保持左、右气室浮力平衡。n注意救生衣系结时应打上死结,救生衣上如有反光带则在穿戴过程中应将有反光带的一面穿在外面,另外也应避免将救生衣上的哨笛损坏或遗失。2.1个人救生设备n2.1.3浸水服、抗暴露服和保温用具n根据SOLAS公约及救生设备规则的要求不同,有浸水服(救生服)和抗暴露服(防暴服),两者均具有水密、浮力和自然保温等功能要求,并配有哨笛和救生衣灯。n浸水服(救生服)是指减少在冷水中穿着该服人员体热损失的保护服。n抗暴露服是指设计成供救助艇艇员和海上撤离系统人员使用的保护服。n保温用具用于救生艇筏内的遇险人员在寒冷环境中御寒,也可
17、用于对从水中救护上来的落水人员进行穿戴,起保温作用。公约对保温用具没有浮力方面的要求。n浸水服一般不需加穿救生衣(当浸水服的浮力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加穿救生衣),而抗暴露服不需加穿救生衣。由于两者都将衣裤连在一起,使用时可以保护除脸以外的整个身体。2.1个人救生设备n2.1.3.1浸水服、抗暴露服和保温用具的配备n所有货船和客船上每艘救生艇应配备至少3件符合规则要求的浸水服(救生服),或者,如主管机关认为必需和可行时,为船上每人配备1件符合规则要求的救生服;但是,船舶还应为船上未配有救生服的每个人员配备保温用具(保温用具在救生艇筏及救助艇上的配备数量要求详见本篇第三章的相关规定)。n如符合下
18、列要求,则不必要求配备这些救生服和保温用具:n(1)客船n全封闭或部分封闭救生艇中的人员;n如船舶一直在温暖气候航区航行,主管机关认为保温用具为不必要时。n(2)L85m的货船n船舶每舷配有全封闭救生艇,其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n配有能在该船船尾自由降落的全封闭救生艇,其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并且是能从存放地点直接登乘和降落的救生艇,同时船舶每舷救生筏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n一直在温暖气候航区航行,主管机关认为救生服为不必要时。2.1个人救生设备n(3)L85m的货船nL85m的货船,应为船上每个人配备符合规则要求的救生服,除非该船:n配有吊筏架降落救生筏;n或配有能在船舶两舷均可
19、使用等效认可设备的救生筏,且为不必先在水中登筏者;n或一直从事温暖气候航区航行,主管机关认为救生服为不必要时。nSOLAS公约还规定,应为每个被指派为救助艇员或海上撤离系统的工作人员分别配备1件合身的、符合规则要求的救生服或符合规则要求的抗暴露服。如果船舶一直在主管机关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温度保护的温暖气候区域航行,则可不必配备该保护服。2.1个人救生设备n2.1.3.2浸水服、抗暴露服和保温用具的穿戴使用n(1)浸水服(救生服)和抗暴露服穿着方法(如图2-4)n穿着者根据身高选择尺寸合适的服装,并检查是否完好无损;n打开胸部水密拉链和腿部限流拉链,松开腰带;n先穿两脚,再穿双手,戴上帽子,使面部
20、密封圈与脸部接触紧密,再缚紧腰带,合拢胸部水密拉链;n收紧腿部限流拉链,拉紧袖口宽紧带,最后抽紧脑后的带子,使面部的密封圈紧绷,穿着完毕。n脱险或获救后,或营救工作完毕,浸水服(救生服)和抗暴露服按穿着时的相反顺序卸装,擦干(或晾干)后叠起。2.1个人救生设备2.1个人救生设备n(2)保温用具穿着使用(如图2-5)n撕开塑料包装袋,取出保温用具,找一相对平坦之处将其伸展开,将颈部水密拉链向胸部拉开;n穿着者坐下,先穿进下肢;n将上体和双手置于其内,合上水密拉链;n戴好头部帽子并收紧帽带,使其与面部紧贴;n穿着完毕后人员采取坐或卧姿。2.2视 觉 信 号n2.2.1视觉信号的配备n根据1974年
21、SOLAS公约修正案以及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规定,应配备不少于12支符合规则要求的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并将其存放在船舶的驾驶室或其附近。n在远洋船舶所配备的所有救生艇、救生筏(即甲型筏)上,其每艘救生艇或每只救生筏均应配备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一般为红光降落伞火箭信号)4支,手持火焰信号(一般为手持红光火焰信号)6支,以及漂浮烟雾信号(通常为橙黄色烟雾信号)2支。如表2-2所示。品名单位救生艇救生筏国际航线及类航区、类航区甲型筏乙型筏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支4442手持火焰信号支6663漂浮烟雾信号支222*:乙型筏的规定可参见3.4.1.5。2.2视 觉 信 号n2.2.2视觉信号在海上求生中的应用
22、n2.2.2.1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n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外观呈圆柱形,上端(发射口)与下端(触发装置)均有水密橡胶盖和防潮膜保护,其触发装置一般有压杆式和拉环式两种。n使用时,先揭开上、下水密橡胶盖,撕去防潮膜,拉出底部金属触发压杆或金属拉环,然后根据不同的触发方式进一步完成施放操作。n(1)拉环式:左手紧握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筒体的中下部,右手扣住拉环,举过头顶,发射口略偏向上风,人体面部偏开筒体,用力拉掉拉环后随即双手紧握筒体,约1s后即发射升空并在300m以上的空中强烈爆炸,爆炸后有红光降落伞缓缓降落。n(2)压杆式:发射前,左手握箭筒中部,右手握箭筒下部,以右手掌根部摁住压杆,摆好释放姿势
23、后,右手根部用力压下压杆即发射。后续过程同拉环式。n(3)使用注意事项: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便于搜救船舶对求生者的发现和对难船或艇筏位置的确认。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另外,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方风方向。2.2视 觉 信 号n2.2.2.2手持火焰信号n手持火焰信号(手持红光火焰信号)外观呈圆柱形,类似于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其上端与下端均有水密橡胶盖和防潮膜保护。根据触发装置不同,手持火焰信号一般有拉发式、击发式和擦发式等类型。n使用方法:n(1)首先将手持火焰信号的外壳(一般有圆筒形和塑料夹状外壳两种,图26中间所示为
24、塑料夹状外壳的手持火焰信号)对接在内筒的下部(圆筒形外壳)或将塑料夹状外壳转至下部;然后揭开信号筒的上下密封盖(膜),露出底部触发装置,将上口向外倾斜;接着,左手握住信号筒下部(或塑料夹座),右手启动触发装置,至燃烧开始。n(2)使用注意事项:手持红光火焰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其燃烧时便于过往飞机或近距离驶过的船舶发现海上求生人员。使用时将信号点燃后要将其伸向艇筏的舷外,有风天气使用则应把信号点燃后伸向艇筏的下风舷外,眼睛要避开火焰强烈的光芒。施放时还应注意,持握部位应在信号筒中部以下的空心壳体或支持筒体的塑料夹板上,以免被火焰烫伤。2.2视 觉 信 号图2-6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手持火焰信号和
25、漂浮烟雾信号2.2视 觉 信 号n2.2.2.3橙色烟雾信号n橙色烟雾信号的外壳为金属或塑料圆罐,通常在其顶部中央有一突出圆孔,拉环式触发装置装于顶部圆孔防潮盖(膜)内。n使用方法:n(1)基本操作步骤:首先,左手握住罐体,右手旋开顶部密封盖,除去防潮膜;然后,将罐体倾斜倒出或直接拎出金属触发拉环;最后,右手用力拉掉金属触发环后再将其扔于水中,该信号的罐体即漂浮在水中(燃烧)并发出浓烈的橙黄色烟雾。n(2)使用注意事项:橙色烟雾信号仅限于白天使用;有风天气,应将其点燃后扔于艇筏下风舷的水中。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n2.3.1救生筏n救生筏是供海上求生人员逃生及求生用的一种专门筏体。救生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救生 概述 救生设备 培训 课件 1828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