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ppt(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第一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群落概述生物群落概述一、生物群落的定义及特征1、生物群落(Community)在自然界的特定空间和特定时间内有一些不同物种种群彼此间相互密切联系,相互依赖制约的自然集合体或一个生态功能单位。第二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部分与整体 生物群落环境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环境生态学3、生物群落的组成:广义上,包含特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实际应用中,视研究目的选择群落(例如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等),其它视作该群落的环境因子。第三张,PPT共一
2、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4、生物群落的属性 只有在群落水平上才表现出来的属性,包括:(1)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2)控制群落特性的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3)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丰盛度(relative abundance);(4)群落的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空间结 构(space structure)和群落的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第四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5、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相互适应 相对稳定;外界因素变化或者内部矛盾爆发生态
3、演替。第五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种类组成相似性与边缘效应1、相似性系数(index of similarity):是测量群落间或样方(plot)间种类组成上的相似程度的指标。其中:a:样方1中的种类数;b:样方2中的种类数;c:两个样方共有的种类数。第六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1)群落交错区(ecotone)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往往有过渡地带,称为 群落交错区或称群落边缘带、生态过渡带。(2)边缘效应(edge effect)交错区可能具有较多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 度,称为边缘效应。第七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
4、月(3)群落交错区特点:交错区内可能包含一些临近群落内具有特征的种类和仅生活于交错区的生物,其能量流和物质流具有特殊性。所以交错区具有“过滤膜”和通道的作用,调控物质流、能量等生态流及生物在系统内的流动。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改变速率、抗干扰能力、系统稳定性、对生态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资源竞争等方面都具脆弱性(frangibility)。第八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作用三、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作用1、优势种优势种:是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其数量或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多。它们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2、关键种关键种:群落中有的种类对决定其它大多数种
5、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称为关键种。多数关键种是通过捕食过程对群落组成发生作用,因此它对维持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决定性意义。3、冗余种冗余种:从群落中被去除时,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取代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并非真正的“多余”。第九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四、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1、季节演替(seasonal succession)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叫季节演替。2、季节演替的原因(1)外部因素(环境的季节波动,营养盐、温度、水的运动、密度分
6、布等变化);(2)生物的生态特征(生物耐受性、生长速率和竞争特征以及作为捕获物的适宜性等等)。3、季节演替的特点:演替的基本过程是周期性重 复的。第十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第二节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关系(即食物关系)上,也表现在生存空间及其他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上,如竞争及各种共生现象。第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种间关系的意义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把群落中各种生物联系 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生命之网。群落中的 物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第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
7、月种间关系内容一、种间食物关系二、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理论三、共生关系第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种间食物关系一、种间食物关系食物的重要意义:(1)食物是生物界种间关系的主要内容;(2)食物联系是生物群落的基本联系;(3)食物联系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之一;(4)食物联系是动物有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 最基本、最普遍的联系。第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捕食现象(Predation):(1)生物群落中一种生物(捕食者)吃另一种生物(被捕食者)的现象。Predator to prey.(2)寄生现象(Parasitism):也是一种特殊的捕食现象。Par
8、asite to host.(3)同类相食(Cannibalism)是一种特殊捕食现象,即捕食者与被食者属于同一种类,这种现象在海洋生物中也是常见的。同类相食的生物学意义:保持种群稳定;保证食物供应。第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 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食物的性质分:(1)植食性动物(herbivore):橈足类,海牛;(2)肉食性动物(carnivore):海星,金枪鱼;(3)食碎屑动物(detritivore):底层鱼类,蟹;(4)腐食性动物(saprovore):鱼类,蟹;(5)寄生性动物(parasite):车轮虫;(6)
9、杂食性动物(omnivore):梭鱼。第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舌尾海牛金枪鱼三疣梭子蟹梭鱼第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按取食方式分:(1)滤食性动物(filter feeder)包括:主动滤食(active filter feeder):鱼类;被动滤食(inactive filter feeder):贝类。(2)捕食性(或掠食性)动物(predator):鲨鱼。(3)啮食性(或啃食性)动物(grazer):各种海螺。(4)食沉积物动物(deposit feeder):多毛类,海参。第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知锦芋螺白鳍
10、真鲨黄金宝螺第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食性特化(specilization)的适应意义 动物食性的特化程度:表示动物取食的食物种类的多少。取食 食物种类越少(狭食性动物stenophagous),其特化的程度就越高;取食的食物种类越多(广食性动物euryphagous),食物的特化程度 就越不明显。第二十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其对生活条件和种间食物竞争的适应,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1、特化程度是动物对不同地区食物丰富程度和稳定性的一种适应,因此与动物的生活范围和地理分布有关。2、食性特化是对种间关系,特别是种间竞争关系的一种适应。
11、3、同一种动物食性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理区域等方面。第二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辩证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辩证关系捕食者与被食者的种群数量调节(1)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能起重大的影响。(2)捕食者对被食者种群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对被食者的种群调节起重要作用。没有捕食者,被捕食者的种群可能产生剧烈波动。长期去除捕食者动物,可能破坏捕食者-被捕食者系统的平衡,引起后者的过度增殖而最终出现“崩溃”的局面。捕食者有利于提高被食者的种群素质。(3)被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对捕食者也有影响。第二十二
12、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捕食者与被食者的相互适应捕食者与被食者的相互适应(1)捕食者动物的适应形态结构适应:感觉器官、捕食器官、运动器官、消化器官;生理机能适应:例如分泌不同的消化酶;生态适应:起居规律、食谱等;行为适应:例如捕食方式。第二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被食者的保护适应 机械保护:机械保护:体表长刺、棘、毛等,乌贼的烟幕,电鳐放电等;化学保护:化学保护:分泌毒素,例如许多海洋鱼类;保护色:保护色:透明(水母类)、变色(适应环境,比目鱼)、隐蔽色(与环境相同)、警戒色(热带毒鱼);拟态
13、:拟态:体形与体色模仿环境和天敌;假死:假死:海参排脏、蟹类自切等。3、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协同进化 敌对关系?相互依赖!精明的捕食者!第二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箭毒蛙箭毒蛙第二十六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水母乌贼珊瑚鱼第二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复杂关系是在生态系 统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共同进化中,对 于捕食者来说,自然选择有利于更有效的捕食,而对被食者来说,自然选择有利于逃避捕食。第三十张,PPT共
14、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长期去除捕食者动物,可能破坏捕食者-被捕 食者系统的平衡,引起后者的过度增殖而最终 出现“崩溃”的局面。(3)捕食者有利于提高被食者的种群素质。3、被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对捕食者也有影响。第三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食物联系的生态学意义(1)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通过食物 联系能够有规律地依次利用从自然界得到 的物质和能量,并且使这些物质和能量在 生态系统内得以循环与流动,因此,食物 联系是构成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第三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食物联系影响种群及群落的结构与动态,成为各种生物数
15、量变动的重要调节因素。捕食者与被食者具有一定程度相互依存的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机制。(3)不同种个体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常常表现为吃与被吃的矛盾,所以食物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种间矛盾斗争的发展和变化。食性的特化就是减轻种间竞争程度的一种适应,其结果对充分利用环境的食物资源和实现不同种类共存有重要意义。第三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二、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理论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理论 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种资源(如空间、食物与营养物质等)的争夺。同一地区,种类越多,竞争越激烈;物种越高等,种间竞争愈为
16、常见、激烈,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竞争激烈,肉食性动物比草食性动物竞争激烈。第三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1、高斯假说或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第三十五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竞争排斥原理: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如果它们在同一地区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食物,或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就不能长期共存。第三十六张,PPT共一
17、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高斯假说有两个例外:A、环境因素(天敌和不适宜的气候及食物关系)的 强烈作用,种群被环境的强烈作用抑制在一个低 密度水平上。B、环境的不稳定性:环境不断发生变动,竞争的结 果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即在能够充分利用环境 的可能性之前,环境已经变化了)。第三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为什么海洋浮游植物群落中通常有许多数量较少 的种类能与优势种共存?(1)浮游植物群落中,当种间竞争尚未达到对抗排 斥程度时,外界理化环境已先变化,因此某些种 群所取得的优势尚不足以排斥其他种群的存在。(2)浮游生物种间关系(如生化的相互作用)以及 浮游动物的选择
18、性滤食的等等因素抵消了某些种 群竞争上的优势,从而有利于多种群的混合平衡。第三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洛特卡沃尔泰勒(Votka-Voterra)的 种间竞争模型 :物种甲的竞争系数;:物种乙的竞争系数;N2:表示在K1的空间中,除物种甲利用外,物种乙也同时占用;N1:表示在K2的空间中,除物种乙利用外,物种甲也同时占用。第三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洛特卡沃尔泰勒(Lotka-Voterra)的种间竞争模型 :物种甲的竞争系数;:物种乙的竞争系数;N2:表示在K1的空间中,除物种甲利用外,物种乙也同时占用;N1:表示在K2的空间中,除物
19、种乙利用外,物种甲也同时占用。第四十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两个物种平衡时的条件dN1/dt=0 N1K1-N2 N1=0,N2=K1/N1=K1,N2=0 dN2/dt=0 N2K2 N1 N2=0,N1=K2/N2=K2 ,N1=0第四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如我们所知:当物种N1种群(物种1)的环境容纳量为K1时,N1种群中每个个体对自身种群的增长抑制作用为1/K1;同理,N2种群中每个个体对自身种群的增长抑制作用为1/K2。第四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另外,从(1)
20、、(2)两个方程以及、的定义中可知:N2种群中每个个体对N1种群的影响为:/K1 N1种群中每个个体对N2种群的影响为:/K2 因此,当物种2可以抑制物种1时,可以认为,物种2对物种1的影响 物种2对自身的影响,即/K1 1/K2。整理后得:K2 K1/。第四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物种1能抑制物种2(K1 K2/)物种1不能抑制物种2(K1 K1/)两物种都有可能得胜(结果(结果3)物种2总是得胜(结果(结果2)物种2不能抑制物种1(K2 K2/,K2K 1/a,K1K2/(3)甲乙共存:K1K2/,K2 K2/,K2K 1/a,甲胜或乙胜。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在进化
21、发展过程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种类产生剧烈竞争,竞争的结局可能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种形成平衡而共存。第四十七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种可能结果:(1)甲胜乙汰:K1K2/,K2K 1/a,K1K2/(3)甲乙共存:K1K2/,K2 K2/,K2K 1/a,甲胜或乙胜。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在进化发展过程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种类产生剧烈竞争,竞争的结局可能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种形成平衡而共存。第四十八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生态位基本理论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它
22、不仅说明生物居住的场所,而且也要说明它要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所吃、它们的活动时间、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它对生物群落发生的影响等所有方面。也就是说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第四十九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生态位与种间竞争的关系 1、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 (1)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最大空间,即没有种 间竞争的种的生态位。第五十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当有竞争者时,必 定使该物种只占据基础生
23、态位的一部分,这一 部分实际占有的生态空间称为实际生态位。竞 争种类越多,某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越小。实际生态位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物种自己 对某些环境条件所具有选择性的共同结果。第五十一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十二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十三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 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生物共同利用某一种环境资源时,就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种间竞争,可能有三种基本情况:(1)生态位完全重叠,结果是竞争力强的将竞争力弱的种类排除;(2)两个种的生态位只有部分重叠,各自占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在这种状况
24、下两个种可能共存,但竞争优势种终将占有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3)两个种的生态位基本不重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已经回避竞争的结果。第五十四张,PPT共一百零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生态位分化(niche differentiation)的几种方式(1)栖息地的分化(habitat differentiation)例如:美国佐治亚盐沼中,Uca pugilator栖息于开阔的砂质地,Uca pugnax多栖息于覆盖沼泽草地泥质地。(2)领域的分化(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例如: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沿岸海鸟尽管其食性和生殖周期几乎完全相同,但它们觅食的区域各有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群落 组成 结构 关系 生态 演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