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讲稿.ppt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讲稿.ppt(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第一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抗菌药物的治疗地位及存在问题抗菌药物的治疗地位及存在问题u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磺胺药(磺胺药(19351935年)、青霉素(年)、青霉素(19411941年)年)种类多(种类多(200+200+),临床应用面广),临床应用面广u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 严重药源性疾病严重药源性疾病 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资源浪费 抗菌药物滥用所造成细菌耐药已成为严重问题抗菌药物滥用所造成
2、细菌耐药已成为严重问题第二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有效、安全、经济、耐药性不易形成。有效、安全、经济、耐药性不易形成。第三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三个要素三个要素(一)对临床微生物学的了解一)对临床微生物学的了解(二)对抗菌药物的了解(二)对抗菌药物的了解(三)对机体生理(三)对机体生理病理病理免疫状态的了解免疫状态的了解第四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致病作用致病作用机体细菌细菌抗病能力抗病能力体内过程体内过程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机体、抗菌药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机体、抗菌药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耐药性耐药性抗菌作用抗菌作用第五页,
3、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细细菌菌 的的结结构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DNADNA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荚膜:保护细菌荚膜:保护细菌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细菌没有成形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细胞核细细 菌菌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细胞壁细胞壁荚膜荚膜鞭毛鞭毛DNA第六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需氧G+c 需氧g-b 金葡、表葡、其他凝固酶 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 阴性葡球、溶链、草绿链 大肠埃希菌 不动杆菌属 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 克雷伯菌属 假单胞菌属需氧G+b 变形杆菌属 沙门、志贺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白喉杆菌 阴沟、产气 黄杆菌属
4、 其他棒状杆菌 聚团肠杆菌嗜血杆菌属 李斯德菌 枸橼酸菌属军团菌属 需氧g-c 沙雷菌属 卡他莫拉菌、淋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第七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厌氧菌g+c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g+b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难辨梭菌等(有芽胞)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等(无芽胞)g-b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杆菌、梭杆菌其他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卡氏肺孢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鸟、龟分枝杆菌)第八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 第九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 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的结果.抗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
5、期存在的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生物现象现象。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抗生素的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抗生素的滥滥用加剧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第十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分为:分为:1.1.固有耐药性固有耐药性2.2.获得耐药性获得耐药性 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第十一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 近年来,细菌耐药趋势日趋
6、严峻,成为医学近年来,细菌耐药趋势日趋严峻,成为医学界倍受关注的问题。由于耐药菌对许多现有药物界倍受关注的问题。由于耐药菌对许多现有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常导致手产生了耐药性而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常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并发症增多、感染复发、住院时间术治疗失败、并发症增多、感染复发、住院时间延长等。延长等。第十二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耐药性(抗药性)产生机制:耐药性(抗药性)产生机制:1.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合成酶)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合成酶)2.2.抗菌药物靶位结构改变抗菌药物靶位结构改变3.3.改变胞浆膜通透性改变胞浆膜通透性4.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影响主动
7、流出系统 流出系统由流出系统由转运子、外膜蛋白和附加蛋白转运子、外膜蛋白和附加蛋白,三,三者缺一不可,又称三联外排系统。者缺一不可,又称三联外排系统。第十三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第十四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孔蛋白改变,细胞壁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通透性改变膜通透性改变抗生素靶位抗生素靶位点改变点改变灭活酶产生灭活酶产生第十五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最主要的灭活酶l目前已发现目前已发现300300多种多种l新的种类不断出现新的种类不断出现l对对-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第十六页,讲稿共一百零六
8、页哦临床临床关注关注的主要的主要-内酰胺酶内酰胺酶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 (ESBLsESBLs)高产头孢菌素酶高产头孢菌素酶 (AmpCAmpC酶酶)碳青霉烯类酶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酶金属酶及及2f2f组组 -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第十七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由质粒介导的由质粒介导的-内酰胺酶内酰胺酶除了能水解除了能水解青霉素青霉素类和类和一二代头孢一二代头孢菌素外,还能水解菌素外,还能水解三代头孢三代头孢菌菌素及素及单环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内酰胺类氨曲南被被-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如克拉维酸(CA)(CA)所抑制所抑制产产ESBLsESBLs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院
9、内感染的主要 致病菌之一致病菌之一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ESBLs-lactamases,ESBLs第十八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产产ESBLsESBLs菌大问题菌大问题l中国产中国产ESBLsESBLs菌耐药问题形式严峻菌耐药问题形式严峻l2008 56.2%,43.6%2008 56.2%,43.6%l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大量使用对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大量使用对-内酰胺酶不稳定的头孢类内酰胺酶不稳定的头孢类 第十九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AmpC AmpC 酶酶 特点特点往往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
10、菌素)治疗过程中诱导产生,往往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过程中诱导产生,并有可能选择出持续高产并有可能选择出持续高产AmpC AmpC 酶的突变株酶的突变株能水解能水解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及菌素及头霉素头霉素类。碳青类。碳青霉烯对霉烯对AmpCAmpC酶高度酶高度稳定稳定,但是潜在的,但是潜在的AmpCAmpC酶诱导剂,故没有酶诱导剂,故没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的作用选择去阻遏突变株的作用所有所有-内酰胺酶抑制剂均不能内酰胺酶抑制剂均不能抑制抑制AmpCAmpC酶,相反,克拉维酸是酶,相反,克拉维酸是强诱导剂强诱导剂目前大约目前大约30%50%30%50%肠
11、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等高等高产产AmpCAmpC酶酶第二十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产产AmpCAmpC酶耐药菌引发的临床后果更严重酶耐药菌引发的临床后果更严重产产AmpCAmpC酶肠杆菌属感染患者死亡率是非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酶肠杆菌属感染患者死亡率是非耐药菌感染患者的2 2倍倍死亡率死亡率%15%32%P=0.03非耐药菌非耐药菌产产AmpCAmpC酶耐药菌酶耐药菌Joseph WC,et al.Ann Intern Med.1991;115:585-590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产产 ESBL 与与 AmpC 的差别的差别 ESBL AmpC 耐药
12、谱耐药谱 多重多重 多重多重 对三代头孢对三代头孢 多耐药多耐药耐药耐药 头孢吡肟头孢吡肟 多多敏感敏感敏感敏感 哌酮哌酮/舒巴坦舒巴坦大多大多敏感敏感耐药耐药 头霉菌素头霉菌素 敏感敏感 耐药耐药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 敏感敏感 敏感敏感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碳青霉烯类酶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金属-内酰胺酶内酰胺酶)能够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水解碳青霉烯类的酶类,主要见于拟杆菌、假单胞的酶类,主要见于拟杆菌、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军团菌等,产金属酶细菌菌属、黄杆菌、军团菌等,产金属酶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常见的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常见的-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
13、酶抑制剂广泛耐药,广泛耐药,是目前抗菌化疗中尚未突破的难点。是目前抗菌化疗中尚未突破的难点。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PRSP PRSP MRSAMRSA(E E)VREVRE VRSA VRSA ESBLsESBLs(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AmpC AmpC 酶酶(高产头孢菌素酶高产头孢菌素酶)金属酶金属酶 9090年代后面临的耐药菌年代后面临的耐药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 多重耐药多重耐药G-G-杆菌杆菌第三代头孢耐药第三代头孢耐药第三代头孢耐药第三代头孢耐药G-
14、G-杆菌杆菌 耐碳青酶烯类部分耐碳青酶烯类部分G G-杆菌杆菌 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内酰胺类内酰胺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菌素类单环菌素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抗抗 生素生素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林克霉素类林克霉素类糖肽类糖肽类合成抗菌药合成抗菌药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磺胺类抗抗菌菌药药物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一、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内酰胺环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
15、大类抗生素具有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抗菌活性强、毒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的共同特点。目前在临床上已的共同特点。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这一类抗生素中新药不少,但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这一类抗生素中新药不少,但细菌的菌的耐药性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1 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天然青霉素青霉素青霉素的特点:的特点:窄谱:窄谱:不耐酸、不耐酸、不耐不耐-内酰胺酶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普遍耐药;葡萄球菌对其普遍耐药;变态反应
16、反生率高,变态反应反生率高,用药前必须作过敏原皮试;用药前必须作过敏原皮试;青霉素可肌注或静脉给药青霉素可肌注或静脉给药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耐酸青霉素类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 V(苯氧甲青霉素)(苯氧甲青霉素)l耐酸耐酸,口服吸收好口服吸收好;l抗菌谱与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G G相同,抗菌活性不如青霉素;相同,抗菌活性不如青霉素;l不耐酶,易被青霉素酶水解;不耐酶,易被青霉素酶水解;l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用于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用于G G+菌轻度感染或预防。菌轻度感染或预防。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耐酶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和氟氯西林等苯唑西林,氯唑
17、西林,双氯西林和氟氯西林等耐酶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有效,对耐药金葡菌有效耐酸耐酸(除甲氧西林外),可口服,胃肠吸收好(除甲氧西林外),可口服,胃肠吸收好抗菌谱与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G G相似,抗菌活性低。相似,抗菌活性低。主要用于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耐青霉素G G的金葡菌所致严重感染。的金葡菌所致严重感染。第三十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耐酶青霉素类药物间比较耐酶青霉素类药物间比较苯唑(Oxacillin,P12)氯唑(Cloxacillin)氟氯(Flucloxacillin)双氯唑(Dicloxacillin)抗菌活性11:1.51:1.81:2半衰期(hr)11.51.82蛋白结合率(%)9394
18、9597血浓度(mg/l)16.7181823组织浓度较高者体液(除外腹水、痰、胎盘)胸水、骨、关节、胎盘、乳汁均衡骨、关节、胎盘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广谱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 -广谱氨基青霉素广谱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amoxycillinamoxycillin,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特点特点 1.1.广谱广谱,对,对G+G+和和G-G-菌均有杀菌作用菌均有杀菌作用;但对但对铜绿铜绿 假单胞菌无效。假单胞菌无效。2.2.耐酸耐酸,可口服,可口服 3.3.不耐酶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
19、萄球菌无效,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羧苄西林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carbenicillin),哌拉西林,哌拉西林(piperacillin)(piperacillin)阿洛西林阿洛西林(azlocillin)(azlocillin)、芙布西林、芙布西林(furbenicillin)(furbenicillin)特点:特点:e广谱,广谱,对对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效有效e不耐酸不耐酸,不能口服。,不能口服。e不耐酶不耐酶e用于用于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全身感染,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雷菌属、肠
20、杆菌属感染,与庆大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但不能混合静脉注射属感染,与庆大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但不能混合静脉注射广谱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 -广谱羧基和酰脲类青霉素广谱羧基和酰脲类青霉素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抗抗G-G-杆菌的青霉素类杆菌的青霉素类匹美西林,美西林,替莫西林匹美西林,美西林,替莫西林特点:特点:l对对G-G-杆菌作用强杆菌作用强,但,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对G+G+菌作用菌作用弱。弱。l用于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敏感菌所用于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敏感菌所致泌尿道感染等致泌尿道感染等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2 2头孢菌素类头孢
21、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CephalisporinsCephalisporins)与青霉素类相比,)与青霉素类相比,具有抗菌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少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少(与青(与青霉素约有霉素约有10%10%的交叉过敏反应)等特点,在临床得到的交叉过敏反应)等特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年代发展,至目前开发的头孢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年代发展,至目前开发的头孢菌素分一、二、三、四代,针对不同细菌其抗菌活菌素分一、二、三、四代,针对不同细菌其抗菌活性均有差异性均有差异 。第三十五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较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
22、较分代临床常用品种抗菌活性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G+菌G菌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耐青霉素酶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耐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除外孟多、替安、哌酮)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头孢咪唑+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AMPc酶+部分ESBLs第三十六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 各代头孢菌素作用比较各代头孢菌素作用比较1 1、对革兰氏、对革兰氏阳性菌阳性菌:第一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二代第三代第三代第四代第四代2 2、对革兰氏、对革兰氏阴性菌阴性菌:第四代:
23、第四代第三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二代第一代第一代3 3、厌氧菌厌氧菌:第四代:第四代第三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二代4 4、铜绿、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第四代:第四代第三代第三代5 5、对、对-内酰胺内酰胺酶的稳定性酶的稳定性:第四代第四代第三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二代第一代第一代6 6、肾毒性肾毒性:第一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二代第三代第三代第四代第四代第三十七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3 3、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亚胺培南(ImipenemImipenem)美洛培南(美洛培南(MeropenemMeropenem)帕尼培南(帕尼培南(PanipenemPanipenem)l广谱、强效、耐酶、抑酶。广谱、强效
24、、耐酶、抑酶。包括产包括产ESBLsESBLs和和AmpCAmpC酶菌株酶菌株有有抗菌作用。抗菌作用。l对对产金属酶产金属酶的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和的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和黄杆菌黄杆菌无效无效l适用于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适用于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第三十八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碳青霉烯类缺点碳青霉烯类缺点亚胺培南可被肾去氢肽酶亚胺培南可被肾去氢肽酶-所水解灭活,故应与等量所水解灭活,故应与等量西司他丁合用,同时也影响其肾毒性。美洛培南可单西司他丁合用,同时也影响其肾毒性。美洛培南可单独应用于临床。独应用于临床。中枢毒性反应中枢毒性反应 可发生头
25、痛、惊厥等。可发生头痛、惊厥等。有一定的有一定的肾毒性肾毒性较较易引起二重感染易引起二重感染。第三十九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碳青霉烯类药物比较碳青霉烯类药物比较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肾脱氢肽酶不稳定稳定稳定联合用药加抑酶剂西司他丁无须用为减轻肾小管毒性配合使用倍他米隆(betamipron)抗G+菌+抗肠杆菌科+抗铜绿假单胞菌+抗厌氧菌+肾毒、神经毒+酶诱导强弱第四十页,讲稿共一百零六页哦4 4、头霉素类、头霉素类 有头孢美唑(有头孢美唑(cefmetazolecefmetazole)、头孢西丁()、头孢西丁(cefoxitincefoxitin)和头)和头孢替坦(孢替坦(cefotet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 感染性 疾病 药物 治疗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