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感染和致病.ppt





《微生物感染和致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感染和致病.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第一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概念:是指定居于人体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在一般概念:是指定居于人体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第二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生理作用:生理作用:u生物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u营养作用营养作用u免疫作用免疫作用u抑癌作用抑癌作用u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感染的正常菌群或非致病菌,称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
2、能引起感染的正常菌群或非致病菌,称为机会致病菌。致病菌。条件:条件:l定居部位改变定居部位改变l机体免疫力低下机体免疫力低下l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之间比例改变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之间比例改变第三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细菌的致病机制二、细菌的致病机制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感染或引起疾病的能力。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感染或引起疾病的能力。毒力,半数致死量(毒力,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半数感染量(ID50)。)。(一)细菌的毒力物质:(一)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毒素侵袭力、毒素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
3、繁殖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和扩散的能力。(1)黏附素:)黏附素:l菌毛菌毛l非菌毛黏附物质:膜磷壁酸非菌毛黏附物质:膜磷壁酸机制:炎性反应性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炎性反应性损伤、细胞凋亡(2)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M蛋白、蛋白、Vi抗原、抗原、K抗原抗原(3)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l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l侵袭素: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侵袭素: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第四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l细菌生物被膜概念:细菌菌群附着在黏膜上皮细胞或无生命材概念:细菌菌群附
4、着在黏膜上皮细胞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并与之紧密结合,在定植处形成一层膜状料表面并与之紧密结合,在定植处形成一层膜状结构。结构。成分:细菌、菌体外多糖成分:细菌、菌体外多糖形成过程:细菌定植并繁殖成微群落,再黏附其形成过程:细菌定植并繁殖成微群落,再黏附其他微群落他微群落作用:作用:有利细菌的黏附和附着有利细菌的黏附和附着阻挡抗生素等杀菌药物和免疫物质的作用阻挡抗生素等杀菌药物和免疫物质的作用利于细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致病基因的转移利于细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致病基因的转移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关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关与医院感染有关与医院感染有关第五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毒素毒素(1
5、)外毒素)外毒素特征:特征:G+细菌、某些细菌、某些G-细菌细菌l化学成分及结构:蛋白质,化学成分及结构:蛋白质,A、B亚单位亚单位l毒性作用:强毒性作用:强l选择性:强选择性:强l稳定性:差稳定性:差l抗原性:强抗原性:强l种类:多种类:多a.神经毒素:神经毒素:b.b.细胞毒素:细胞毒素:c.肠毒素:肠毒素:d.其他毒素:其他毒素:第六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七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内毒素内毒素来源及理化特性:来源及理化特性:G-细菌、脂多糖(细菌、脂多糖(LPS),稳定、耐热。),稳定、耐热。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l发热反应:发热反应:IL-1
6、、TNF-、IL-6l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增加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增加l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血管活性介质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血管活性介质 血流循血流循环障碍环障碍lShwarzman现象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现象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l对机体的保护性效应: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机体的保护性效应: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八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九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三)细菌入侵的部位(三)细菌入侵的部位(四)其他影响因素(四)其他影响因素n毒力的基
7、因调控: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或前噬菌体。毒力的基因调控: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或前噬菌体。致病岛(毒力岛):决定细菌毒力、可移动的致病岛(毒力岛):决定细菌毒力、可移动的DNA序序列。列。n细菌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菌的免疫病理作用n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n细菌超抗原: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类高活性蛋白分子,与细菌超抗原: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类高活性蛋白分子,与普通抗原不同具有超强能力普通抗原不同具有超强能力n细菌的体内诱生抗原:细菌的体内诱生抗原:一些细菌基因组中存在体外培养不表一些细菌基因组中存在体外培养不表达、只在感染宿主后受到诱导才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生基达、只在
8、感染宿主后受到诱导才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生基因,其表达的抗原称为体内诱生抗原。因,其表达的抗原称为体内诱生抗原。第十一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细菌的感染源与传播途径三、细菌的感染源与传播途径(一)感染的来源(一)感染的来源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传染源:病人、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传染源:病人、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3.医院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二)感染的途径(二)感染的途径1.病原菌传播方式病原菌传播方式u直接方式:吸入、食入直接方式:吸入、食入u间接方式:接触间接
9、方式:接触u媒介方式:动物或昆虫叮咬媒介方式:动物或昆虫叮咬2.感染途径:感染途径:第十二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三张,PPT共二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感染类型四、感染类型u不不感染:感染:u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细菌能在体内生长繁殖,但宿主不出现明显细菌能在体内生长繁殖,但宿主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亦称亚临床感染。临床症状,亦称亚临床感染。u潜伏感染:致病菌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潜伏感染:致病菌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原菌长期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状态时,病原菌长期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菌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感染 致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