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理论学习.pptx
《非线性理论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理论学习.pptx(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要内容1.1.交通流理论概述 2.2.交通流中的非线性现象及其研究3.3.交通流模型的稳定性分析4.4.交通中的混沌控制5.5.交通流控制在ACCACC系统中的应用 第1页/共120页1.交通流理论概述(1)交通流理论是研究交通流状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模型和方法体系。物理学家指出,交通系统可以看作一个由多个自驱动粒子组成的复杂系统,把行进着的车辆和行人看成自行驱动的“粒子”,交通流与光线一样,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因此,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加以描述;物理学家还指出,交通网络是一种复杂网络,由于构成成分的多样性(客车、轿车、非机动车、行人)和运行的随机性,与一般的大网络相比,其复杂性绝不
2、逊色。第2页/共120页Freeway Network第3页/共120页Traffic Flow车辆的运动和车辆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车流状态时空图描述第4页/共120页Traffic Flow密度流量平均速度第5页/共120页Traffic Flow第6页/共120页Microscopic ModellingMaps traffic flow as a set of individual vehicles.第7页/共120页Microscopic ModellingThe behavior of vehicle modeled by two conditional equations:第8页/共
3、120页Microscopic Modelling Microscopic modellings differ in varying mappings of the acceleration.A rule based one is:第9页/共120页Microscopic ModellingRules for the rule-based modelling are:Desired velocity:Arranges the behavior of the vehicle a without any outside influences.Safe distance:Arranges the b
4、ehavior of the vehicle a behind a leading vehicle b.Vehicle a tries to keep a safe distance to the leading vehicle b.Braking:Arranges the behavior of the vehicle a when the safe distance to the leading vehicle b cannot be adhered and vehicle a has to slam on the brakes.第10页/共120页第11页/共120页交通流理论概述(2)
5、在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中,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重视实验观察到的流量-密度关系和不稳定的交通流域。近年来,研究的结果指出,对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能够描述交通系统中观察到的非线性现象。第12页/共120页2.交通流中的非线性现象(1)道路交通状态大致可以分成3种:低密度的畅行交通(即自由流)、各车道的车辆齐头并进的高密度同步交通、更高密度的拥堵交通。在物理学家眼里,它们可类比为气相、液相、固相这三个相,各相之间可以发生“相变”,到了某个临界密度,相变就要发生。人们出行时就经常遇到相变,最不愿意遇到的是从畅行交通相(经同步交通相)到拥堵交通相的相变。交通系统的相变中也存在着回滞(hysteresi
6、s:交通流量随密度变化的回路特性)、成簇(clustering:拥堵集簇的形成)、相分离(phaseseparation:交通流态时断时续)等现象。第13页/共120页交通流中的非线性现象(2)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来,交通运行经常远离平衡态,而制约它们的是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因此,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和非线性动力学正可以大行其道,交通系统中充满着自组织(系统自行进入最佳临界状态)、混沌、分叉、失稳(进入拥堵)等非线性现象。当流体力学家审视交通系统时,自然地把交通流看作运动流体,其中充斥着各种密度波:在交叉口出现的拥堵车队就是“交通激波”,绿灯一亮,车队疏解,就出现了“交通稀疏波”,一般以固定速度
7、向后传播;在形成交通拥堵之前,一定会出现非线性失稳现象,然后涌现各种各样的“交通孤立波”:为力学、物理学界熟知的KdV孤立波、mKdV孤立波(纽结反纽结孤立波)等等。第14页/共120页流量密度关系与回滞现象(1)流量密度关系(基本图)交通流测量中的一个典型描述就是流量-密度关系,它用来展示交通流量Q和车辆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德国高速公路在德国高速公路A43A43上上测得的交通流量测得的交通流量密度密度关系关系 第15页/共120页基本图2)2)实测的流量密度关系是间断的,看起来像是一个反。这个反 的两个分支分别用来定义自由流和拥挤流。1)1)在密度为0 0时,流量为0 0;当道路上存在致密
8、堵塞时,流量也为0 0;在中间密度范围内流量存在一个最大值。3)3)在自由流区,流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流量密度关系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拥挤状态下,数据点分布在一个比较大的二维空间中,很难用一个函数关系来描述。第16页/共120页流量密度关系与回滞现象(2)回滞现象1)自由流区和拥挤区不是完全孤立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重叠的部分,这一区域被称为亚稳态区。2)在亚稳态区,车流有可能处于自由流状态,也有可能处于拥挤状态。亚稳区的存在导致了回滞现象的发生。回滞现象回滞现象发生自由流到拥挤流这一发生自由流到拥挤流这一相变时的车流密度往往高于相相变时的车流密度往往高于相反方向相变的车流
9、密度。反方向相变的车流密度。第17页/共120页交通相自由流相 每辆车均以期望速度运动,因此,车流量随车辆密度线性增加同步流相宽运动堵塞流相第18页/共120页交通相变 交通流的相变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是指交通流状态在不同交通相(包括自由流相、同步流相及交通堵塞流相)之间的转变过程。在真实的交通中,每一种交通相的出现都伴随着较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一般来说,交通流的相变过程是一种临界现象,车辆密度是影响交通流相变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以外,外界施加的扰动、交通瓶颈等也是诱发交通相变的重要因素 第19页/共120页跟驰模型的稳定性与相变最优速度模型(最优速度模型(OVOV)第20页/共120页
10、第21页/共120页 通过上匝道的扰动会触发引起多种拥挤状态:(a)同步态;(b)振荡堵塞态;(c)触发时走时停态;(d)固定的局域堆集以及完全堵塞态。有匝道的道路系统中的相变有匝道的道路系统中的相变第22页/共120页交通相变的形式从自由流到同步流的相变;从自由流到宽运动堵塞的相变;自由流同步流 同步流中的收缩效应(pinch effect)窄堵塞窄堵塞逐渐融合为宽运动堵塞第23页/共120页混沌与分岔现象Chaos and headway distribution of shuttle buses that pass each other freely Physica A 323(2003
11、)686 694第24页/共120页第25页/共120页第26页/共120页A Nonlinear Temporal Headway Model of Traffic Dynamics Nonlinear Dynamics 16:127151,1998.第27页/共120页Original model:New model:第28页/共120页第29页/共120页第30页/共120页第31页/共120页第32页/共120页第33页/共120页第34页/共120页第35页/共120页自组织现象q自组织是指系统通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产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稳定
12、的结构。q在真实的交通中,存在着一定的密度区域,在该区域内交通流的状态是亚稳定的,由于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交通流的状态会自发形成。较为典型的是行走波的形成,也就是向后传播的堵塞波。一般来说在诸如入口、出口匝道等瓶颈处容易产生这种现象。第36页/共120页密度波在交通过程中,交通畅行、堵塞是交替发生的,类似于波动现象,可以用密度(或车间距等)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来表示各种类型的密度波。第37页/共120页密度波第38页/共120页第39页/共120页3.交通流模型的稳定性分析交通安全、城市环境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因而交通阻塞问题已成为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交通阻塞问题可以看作一种交
13、通相变和交通流不稳定的现象,交通流稳定性的分析是研究交通阻塞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第40页/共120页OV模型模型描述:稳态:稳定性条件:第41页/共120页改善稳定性的方法:(1)位置信息;(2)速度信息;第42页/共120页稳定性改善方法1Takashi Nagatani Stabiliz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traffic flow by the next-nearest-neighbor interaction PHYSICAL REVIEW E 60,63956401,1999第43页/共120页原OV模型离散化:考虑次邻近前车的位置信息:稳定性条件:(
14、1/a)第44页/共120页第45页/共120页第46页/共120页第47页/共120页稳定性改善方法2H.Lenza,C.K.Wagner,andR.Sollacher Multi-anticipativecar-followingmodel Eur.Phys.J.B7,331-335(1999)第48页/共120页考虑多辆前车的位置信息:敏感系数:稳定性条件:第49页/共120页稳定区域的变化第50页/共120页稳定性改善方法3Akihiro Nakayama,Yuki Sugiyama,Katsuya HasebeEffect of looking at the car that fol
15、lows in an optimal velocity model of traffic flow PHYSICAL REVIEW E 65,016112(2001)第51页/共120页考虑后面车的位置信息:backward looking OV(BL-OV)model稳定性条件:第52页/共120页稳定区域的比较第53页/共120页能耗的比较第54页/共120页稳定性改善方法4王涛,高自友,赵小梅 多速度差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55,634637,2006 第55页/共120页考虑多辆前车间速度差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扩展的跟驰模型:稳定性条件:第56页/共120页第57页/共120页第58
16、页/共120页第59页/共120页第60页/共120页第61页/共120页4.混沌控制Konishi等的方法Zhao等的方法Li等的方法第62页/共120页混沌控制(1)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and its delayed-feedback controlKeiji Konishi,*Hideki Kokame,and Kentaro HirataPHYSICAL REVIEW E,VOLUME 60,NUMBER 4,1999,4000第63页/共120页Original model第64页/共120页原模型的稳定性分析第65页/共120页Konis
17、hi等的混沌控制方法第66页/共120页第67页/共120页Optimal Velocity(OV)Model a favorable one of the microscopic traffic models a differential equation Models:第68页/共120页The definition of traffic jam A simple definition about traffic jams(Konishi et al,1999)Definition 1.Assume that characteristic polynomial d(s)is stable.
18、If H-norm of G(s)is greater than 1,that iswhere G(s)is the transfer function between the(i-1)th vehicle velocity disturbance and the ith vehicle velocity disturbance,then traffic jam occurs in the OV traffic model.The traffic jam never occurs,|G(s)|1 d(s)is stable第69页/共120页Feedback control method(zh
19、ao等)等)A feedback control signal term is added in OV modelTheorem 1.A feedback signal ui(t)is added to the OV traffic system.I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andwhere is one-order derivative of OV function at steady state,then traffic jams will never occur in the controlled system.第70页/共120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线性 理论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