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pptx(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概念概念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m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或大分子微生物。第1页/共90页H5N1型禽流感病毒型禽流感病毒第2页/共90页 照片中的蓝色部分就是H5N1禽流感病毒,下面的红色部分则是健康人体细胞,照片显示H5N1正在攻击健康的细胞。第3页/共90页图1-4 SARS1-4 SARS病毒(冠状病毒)A.SARS A.SARS病毒的结构图 B.B.电子显微镜下的SARSSARS病毒第4页/共90页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乙肝病毒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乙肝病毒3种不同的形态:种不同的形态:大球形颗粒,小球
2、形颗粒和管形颗粒。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第5页/共90页第6页/共90页第7页/共90页一、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特征(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加蛋白质衣壳组成。(2)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机构),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不全,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3)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大分子微生物,在活的敏感细胞外呈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并可形成结晶。但仍保留着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第8页/共90页(4)个体小,小于0.2m,是最小的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5)繁殖方式特别,不通
3、过二分裂,必须仰赖于宿主细胞而进行复制。(6)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就是RNA。(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第9页/共90页非细胞生物的种类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真)病毒:(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亚病毒亚病毒类病毒:类病毒:只含具独立侵染性的只含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组分拟病毒: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组分朊病毒: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寄生于真(寄生于真病毒内)病毒内)第10页/共90页 二、病毒的分类 19711971年以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
4、ational Committee for Taxonomy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axonomy Viruses,ICTVViruses,ICTV)建立了统一的病毒分类系统。在20052005年7 7月第八次发布:将病毒分为3 3个目,7373个科,1111个亚科,289289个属,19501950个种。病毒分类依据:宿主、所致疾病、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核酸的类型、复制的模式,有或无被膜等。第11页/共90页二、病毒的分类 1.1.根据专性宿主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5、2.2.按核酸分类DNADNA病毒(多数是双链DNADNA,细小病毒组的成员是单链DNADNA)。RNARNA病毒(多数是单链RNARNA,呼肠孤病毒组的成员是双链RNARNA)。单链DNADNA和单链RNARNA又有正链和负链之分。第12页/共90页三、类病毒和朊病毒 类病毒 类病毒比病毒更加小,为环状单链RNARNA,约有250250370370个核苷酸长度,可通过机械途径或花粉或胚珠在植物间传播,在宿主内复制。类病毒可引起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柑橘裂皮病和菊矮化病。朊病毒 朊病毒是一种引起牛、羊疾病的感染因子(蛋白样感染颗粒)。没有检测到核酸存在。朊病毒可导致退化性神经系统紊乱的疾病,如羊
6、瘙痒症。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神经性疾病,如牛海棉状脑病(BSEBSE或疯牛病)致使家族性痴呆。亚病毒亚病毒第13页/共90页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一、病毒的形态和大小一、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一)病毒形态多样:动物病毒:球形、卵圆形、砖形等。植物病毒:杆状、丝状和球状。噬菌体:蝌蚪状和丝状。第14页/共90页痘病毒痘病毒(卵圆形)(卵圆形)噬菌体噬菌体(蝌蚪状)(蝌蚪状)天花病毒天花病毒(砖形)(砖形)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弹状)(弹状)fd噬菌体噬菌体(丝状)(丝状)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球形)(球形)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杆状)(杆状)第15页/共90页不同(专性宿主)病毒的形态、大小
7、:1.1.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概念: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病毒。如人的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腮腺炎,甲型肝炎,乙性型肝炎等.形状:球形、卵圆形、砖形大小:直径:100200nm 口蹄疫病毒最小,直径:22nm第16页/共90页流行性感冒病毒第17页/共90页乙肝病毒(HBV)结构示意图。第18页/共90页艾滋病毒第19页/共90页 H和N这两个字母代表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数字则表示每种蛋白质结构的细微变化。这种变化非常重要,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要“瞄准”这些蛋白质,进而攻击病毒。英国艺术家制作英国艺术家制作玻璃雕塑H1N1甲型流感病毒图片第20页/共90页体态细
8、长的甲型H1N1病毒日本东京大学医科研究所野田岳志拍摄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表的圆形甲型H1N1流感病毒形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第21页/共90页第22页/共90页B.电子显微镜下的电子显微镜下的SARS病毒病毒第23页/共90页2.植物病毒概念:寄生在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疾病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引起的疾病有:烟草花叶病、蕃茄丛矮病、水稻萎缩病和马铃薯退化病等。形状:杆状、丝状、球状大小:(1020)(300750)nm第24页/共90页第25页/共90页3.3.细菌病毒(嗜菌体)细菌病毒(嗜菌体)概念:概念:寄生在细菌体内引起细菌疾病的病毒叫嗜菌体。形状:形状:蝌蚪形、微球形、丝状 大
9、小:大小:丝状:体长 600800nm 蝌蚪状:头9060nm,尾10020nm 微球状:2060nm第26页/共90页第27页/共90页第28页/共90页图图1-1 1-1 几种病毒的形态与相对大小(大圆表示葡萄球菌细胞的相对大小)几种病毒的形态与相对大小(大圆表示葡萄球菌细胞的相对大小)1.1.葡萄球菌噬菌体葡萄球菌噬菌体 2.2.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3.3.疱疹病毒疱疹病毒 4.4.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5.5.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6.6.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7.7.狂犬病毒狂犬病毒 8.8.腺病毒腺病毒 9.9.痘病毒痘病毒第29页/共90页第30页/共90页二、病毒的化学
10、组成和结构(一)病毒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核酸(DNA或RNA)、类脂质、多糖。(二)病毒的结构(二)病毒的结构病毒病毒核衣壳核衣壳囊膜囊膜(非基本结构非基本结构)蛋白质衣壳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核酸内芯简单病毒粒子简单病毒粒子(裸露病毒粒子)(裸露病毒粒子)复杂病毒粒子复杂病毒粒子(如流感病毒)(如流感病毒)第31页/共90页病病毒毒粒粒子子核衣壳核衣壳(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囊膜囊膜(非基本结构)(非基本结构)由类脂或脂蛋白由类脂或脂蛋白和糖蛋白构成和糖蛋白构成衣壳粒衣壳粒核酸核酸囊膜囊膜刺突刺突核衣壳核衣壳核心:核心:DNA或或RNA衣壳:由若干衣壳粒构成衣壳:由若干衣壳粒构成病毒的结构病毒的
11、结构第32页/共90页第33页/共90页第34页/共90页第35页/共90页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类病毒和拟病毒结构更简单,只具RNA,不具蛋白质。类病毒类病毒和和拟病毒拟病毒第36页/共90页类病毒(viroid)目前所知道的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只在植物体中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是1922年在美国发现的,它可使马铃薯减产2070。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它是一条长50nm的棒状dsRNA(双链)分子。第37页/共90页拟病毒(virusoids)又称类类病毒(viroid-like),可认为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一般仅由裸露的RNA 或DN
12、A组成“寄生”于真病毒内辅助病毒(helper virus)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第38页/共90页朊病毒 还有一类生物与一般病毒不一样,它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但却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它就是朊病毒。第39页/共90页1.蛋白质衣壳概念:概念: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称蛋白质衣壳。蛋白质功能:蛋白质功能:a、保护病毒核酸;b、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c、使病毒牢固地吸附在敏感细胞上;d、决定病毒的致病性、抗原性;e、构成病毒的酶。蛋白质衣壳蛋白质衣壳囊膜囊膜核酸核酸第4
13、0页/共90页病毒的三种对称构型病毒的三种对称构型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而划分: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而划分:立体对称型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复合对称型复合对称型第41页/共90页(1)立体对称型(20面体)如腺病毒、疱诊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呼肠孤病毒、SARS病毒等。第42页/共90页第43页/共90页(2)螺旋体对称型(包括纤维状、直杆状、弯曲杆状)如烟草花叶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第44页/共90页(3)复合对称型(蝌蚪形)如大肠杆菌T4噬菌体,头部呈立体对称型(20面体),尾部为螺旋对称型。第45页/共90页 H和N这两个字母代表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
14、数字则表示每种蛋白质结构的细微变化。这种变化非常重要,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要“瞄准”这些蛋白质,进而攻击病毒。英国艺术家制作英国艺术家制作玻璃雕塑H1N1甲型流感病毒图片第46页/共90页2.核酸内芯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有的含DNA,有的含RNA。植物病毒:植物病毒:大多含RNA,少数含DNA。噬菌体: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功能: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蛋白质衣壳蛋白质衣壳囊膜囊膜核酸内芯核酸内芯第47页/共90页3.囊膜(被膜、包膜、外膜、封套)概念:有些病毒除核衣壳外,在其外层还包裹着一层构造比较复杂的包膜即囊膜。组成:由脂类和多糖组成。功能:保护病
15、毒核酸不致在细胞外界环境中受到破坏。具有被膜病毒:痘病毒 腮腺炎病毒 流感病毒等蛋白质衣壳蛋白质衣壳囊膜囊膜核酸核酸第48页/共90页3.囊膜(被膜、包膜、外膜、封套)形成:包膜在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时获得(来自宿主细胞的核膜或质膜),其基本结构与细胞膜相似,为脂质双层膜,细胞膜蛋白被病毒编码的包膜糖蛋白所取代。第49页/共90页4.刺突有些病毒粒子表面,尤其是在有囊膜的病毒粒子表面具有突起物,称刺突,也称囊膜突起。刺突刺突SARS病毒病毒第50页/共90页“SARS病毒”乍现北京王府井 第51页/共90页 第三节 病毒的繁殖1、病毒的繁殖过程病毒的繁殖过程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16、基本相似,以大肠杆菌噬菌体为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释放等五个步骤。第52页/共90页图1-6 1-6 噬菌体吸附、侵入宿主菌内复制(合成)、聚集与释放全过程第53页/共90页T-T-偶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扫描电镜 噬菌体 大肠杆菌第54页/共90页 T4 T4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 大肠杆菌 噬菌体第55页/共90页(增殖)第56页/共90页吸附吸附侵入侵入增殖(复制)增殖(复制)成熟成熟(装配)(装配)释放释放第57页/共90页细胞外裂解 在非正常情况下,大量噬菌体会在短期内同时吸附一个宿主细胞引起细胞产生许多小孔而裂解,这叫细胞外裂解。噬菌体不能繁殖,与噬菌体在细胞内增殖
17、所引起的裂解不同。大肠杆菌 噬菌体第58页/共90页Phage T4 infecting its host E.coli cell 第59页/共90页2.噬菌体的溶原性 噬菌体分为两种类型:噬菌体分为两种类型: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温和噬菌体: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第60页/共90页 溶原细胞: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称作溶原细胞。溶原性可遗传:溶原性可遗传:溶原性细菌的子代也是溶原性的。溶原性变异:溶原性变异
18、:当噬菌体脱离溶原性细菌的染色体后,即可恢复复制能力,并引起宿主细菌裂解而释放出成熟的裂性噬菌体,这是溶原性发生变异所致。第61页/共90页第62页/共90页第63页/共90页第四节 病毒的培养1.病毒的培养特征(1)病毒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液混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混浊的细菌悬液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第64页/共90页(2)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
19、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第65页/共90页噬菌斑噬菌斑第66页/共90页2、病毒的培养基 病毒是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敏感细胞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是活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2)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3)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第67页/共90页不同种类的病毒其培养基不同:脊椎动物病毒的培养基:(1)人胚组织细胞:如人胚肾、肌肉、皮肤、肝、肺、肠等器官的细胞。(2)人组织细胞:如扁桃体、胎盘、羊膜、绒毛膜等。(3)病变组织细胞:人肿瘤细胞。(4)动物组织细胞:如猴肾和心脏、
20、兔肾、猪肾细胞等。(5)鸡、鸭胚细胞。(6)敏感动物(如猴、兔、羊、马、小白鼠、豚鼠等。第68页/共90页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之相应敏感植株和敏感的植物组织。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第69页/共90页3、病毒的培养3.1 动物病毒的培养(1)动物病毒的空斑试验 a.单层细胞制备和培养 b.病毒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c.动物病毒的接种与观察 d.具体培养方法(2)系列稀释终点第70页/共90页3.2 噬菌体的分离培养第71页/共90页第五节 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抗力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1、病毒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1.1 温度 高温:大多数病毒在
21、5565范围内不到1h被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抗热变异株可在75 下生存。低温:不会灭活病毒。通常在-75 下保存病毒。第72页/共90页1.2 光及其他辐射(1)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包括日光中的和人工制造)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灭活部位: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即相邻的胸腺嘧啶残基之间形成共价键)影响因素:紫外辐射的致死作用随培养基的浊度和颜色的增加而降低。第73页/共90页(2)可见光在天然水体和氧化塘中,日光对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光灭活作用:在氧气和染料的存在下,大多数肠道病毒对可见光很敏感被杀死。染料附着在核酸上,催化光氧化过程,引起病毒灭活。第74页/
22、共90页(3)离子辐射X射线、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第75页/共90页1.3 干燥气溶胶化的病毒:在相对湿度较高时存活最好。如无被膜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类和腺病毒类。有被膜的病毒: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存活最好。如黏病毒类、副黏液病毒类、森林病毒等。土壤中病毒:水分含量低于10%时,病毒会迅速灭活。污泥中病毒:当固体含量大于65%时,病毒量降低。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肠病毒可在衣物的表面存活肠病毒可在衣物的表面存活20周。周。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载玻片上存活至少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载玻片上存活至少8周。周。第76页/共90页2、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体内灭活:抗
23、体、干扰素抗体:抗体:病毒侵入机体后,由机体产生的一种病毒侵入机体后,由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特异蛋白。干扰素:干扰素:宿主为抵抗入侵的病毒而产生的一种宿主为抵抗入侵的病毒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进而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糖蛋白,它进而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活,干扰素起间接作用。将病毒灭活,干扰素起间接作用。体外灭活:体外灭活: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醚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醚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氯、溴、碘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氯、溴、碘、臭氧、乙醇、强酸、强碱及其他氧化剂等。、臭氧、乙醇、强酸、强碱及其他氧化剂等。第
24、77页/共90页2.1 破坏病毒蛋白质的化学物质酚:破坏病毒蛋白质的衣壳,常用于分离有感染性的核酸。低离子浓度(低渗缓冲溶液)的环境:低离子浓度的环境能使病毒蛋白质的衣壳发生细微变化,阻止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上。第78页/共90页2.2 破坏核酸的化学物质甲醛:只破坏病毒的核酸,不改变病毒的抗原特性。亚硝酸:与病毒核酸反应导致嘌呤和嘧啶碱基的脱氨基作用,氨:引起病毒颗粒内RNA的裂解。第79页/共90页2.3 影响病毒脂质被膜的化学物质 醚、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等脂溶剂能破坏病毒的脂质被膜(如流感病毒)。被膜鉴别方法:被膜鉴别方法:凡对醚类等脂溶剂敏感的病毒为有被凡对醚类等脂溶剂敏感
25、的病毒为有被膜的病毒,对脂溶剂不敏感的病毒为不具被膜的病毒。膜的病毒,对脂溶剂不敏感的病毒为不具被膜的病毒。第80页/共90页3、病毒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链霉菌(放线菌)、青霉菌抗生素:各种链霉菌、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对大多数病毒无灭活作用,只有鹦鹉热淋巴肉芽肿病毒例外。藻类抗生素:藻类产生的抗生物质如丙烯酸和多酚对病毒有灭活作用。细菌抗生素: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菌显示抗病毒的活性,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可被用作细菌的生长底物。第81页/共90页4、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4.1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1)水体中病毒的存活 在海水和淡水中,温度是影响病毒存活的主要因素,
26、与病毒类型也有关。肠道病毒随温度升高肠道病毒随温度升高滴度滴度下降下降99.9%所需时间:所需时间:35 40 4090d90d222225 25 2.59d375d第82页/共90页(2)在土壤中病毒的存活时间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大。温度:低温时的存活时间比在高温时长。湿度:干燥易使病毒灭活,土壤水分含量在1010以下,病毒的数量大减。灭活原因是病毒成分的解离和核酸的降解。病毒在土壤处理场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第83页/共90页(3)空气中病毒的存活影响因素:干燥、相对湿度、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温度和风速等影响。湿度:相对湿度越大,病毒存活时间越长,相对湿度越小,越干燥,病毒存活时
27、间越短。第84页/共90页4.2 污水处理过程中对病毒的去除效果 一级处理(物理过程)病毒去除效果差,最多去除30%。二级处理(生物处理)的病毒去除效率高,去除率在90%99%。三级处理(有生物、化学及物理方法)可使病毒的滴度常数对数值下降46。第85页/共90页第六节 病毒的危害、对策与应用一、病毒的危害与对策 引起疾病:病毒寄生在生物体内,破坏生物机体,引起人类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疾病,甚至死亡。如水痘(禽痘)、天花、麻疹、肝炎、腮腺炎、沙眼、流感、艾滋病等。20022002年引起全球关注的非典型肺炎(SARSSARS)的传播与蔓延以及20052005年流行的禽流感和人患禽流感,都
28、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还破坏工、农、林业生产。如发酵工业的乳制品、酶制剂、氨基酸、有机溶剂、抗生素、微生物农药和菌肥等生产发生噬菌体污染,导致发酵异常、倒罐,使工业生产遭到严重损失。病毒传播途径:通过空气、水、飞沫、气溶胶、粪便,或人与人,人与动物直接接触而得病毒病。第86页/共90页预防和治理病毒病的方法和途径 预防:清洁环境、喷洒药物、消毒器物和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接种疫苗:将病毒灭活,或减毒制备成各种流行疾病的疫苗作抗原,注射入人体内产生抗体,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人得以免遭病毒病。天花疫苗,1919世纪,JennerJenner用牛痘疤物质接种人体,牛痘保护人抵抗天花,天花自197719
29、77年起宣布绝迹。狂犬病疫苗,Pasteur Pasteur 发现狂犬病病毒,并制备以预防狂犬病的疫苗。由于注射了疫苗,许多流行疾病得到控制。第87页/共90页二、病毒的应用 1.1.制备病毒疫苗:预防人类疾病。2.2.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预防、治疗和控制动、植物疾病。例:HaSNPVHaSNPV是棉铃虫特异性病原病毒,用于棉铃虫的防治。昆虫病毒杀虫剂具有不会污染环境,不产生抗药性。3.3.噬菌体:应用的领域有医疗、发酵工业、水产养殖、禽畜养殖、农林业、环境保护等。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实验工具和最理想的材料。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用各种噬菌体的混合制剂局部外用或口服治疗因耐抗生素等而久治不愈的患者。绿脓杆菌噬菌体 PY051PY051治疗绿脓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EWEW治疗呼吸道疾病。第88页/共90页3 3、噬菌体:用于筛选抗癌物质和检测致癌物质。测定辐射剂量。检测人、动、植物病原菌。作为细菌和病毒污染的指示生物。蓝细菌病毒用于蓝细菌的生物防治。用浮游球衣菌噬菌体控制浮游球衣菌引起的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第89页/共9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0页/共9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