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社会态度课件.ppt
《第七社会态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社会态度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社会态度第1页,此课件共36页哦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态度的概念度的概念 态度是对人、观念和事物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情感。第2页,此课件共36页哦态度度为什么会成什么会成为不同学派的社会不同学派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共同心理学家的共同兴趣所在?趣所在?这一概念不是哪个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派的私一概念不是哪个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派的私有有财产,因而能,因而能够适适应不同的研究者的不同要不同的研究者的不同要求;求;这一概念一概念较好地好地摆脱了脱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建立以代社会心理学建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有关来就一直存在的有关环境和境和遗传的争的争论;这一概念既可以用来指代一概念既可以用来指代单一或独立的个体意一
2、或独立的个体意向,也可以适用于向,也可以适用于较为宽泛的文化模式,因此泛的文化模式,因此使得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使得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里找到了共同的基点。基点。第3页,此课件共36页哦态度的成份度的成份(ABCs)1 1、认知因素知因素(cognition)(cognition)认知是指认识事物的过程。态度的形成,必须先有认知,才能确定人或事物的作用、意义、结果等。2 2、情感因素、情感因素(affect)(affect)对一事物的态度,总是掺杂或多或少的感情色彩,并且感情往往比认知更重要。3 3、意向因素、意向因素(behavior intention)(behavior
3、intention)态度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第4页,此课件共36页哦 第5页,此课件共36页哦 罗森伯格和霍夫森伯格和霍夫兰德曾把德曾把态度看作是人所接受的刺度看作是人所接受的刺激(激(态度度对象)与可象)与可观察到的反察到的反应(行(行为)之)之间的的一种内在中介。在以一种内在中介。在以罗森伯格和霍夫森伯格和霍夫兰德的理德的理论模模式建构中,刺激是一种独立式建构中,刺激是一种独立变量,量,反反应(包括情(包括情感、感、认知和行知和行为三方面在内)是一种依从三方面在内)是一种依从变量,而量,而态度度则是一种中介是一种中介变量。在此之中,人的情感、量。在此之中,人的情感、认知和行知和行为影响影
4、响态度,反度,反过来,来,态度也影响着人的情度也影响着人的情感、感、认知和行知和行为。这样的的观点受到新行点受到新行为主主义者的者的明明显影响,它表明作影响,它表明作为一种内一种内隐性心理性心理结构的构的态度度会影响到个体会影响到个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刺激做出的反应。第6页,此课件共36页哦态度的功能度的功能认知功能知功能动机功能机功能价价值观表达功能表达功能自我防自我防卫功能功能 第7页,此课件共36页哦态度和行度和行为1.态度影响行度影响行为态度度对行行为发生影响,是以一种一般生影响,是以一种一般动机机性方式性方式进行的,但不是一一行的,但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关系2.行行为受其他因素制受其他因
5、素制约第8页,此课件共36页哦 1975年,费希伯恩和阿泽思提出了理性行动理论,目的在于了解、预测及解释个人的行为,其基本的前提是;“人是理性的个体,因此在采取某项行为之前,会思考行为本身与行为结果,再决定是否采取该行为。”理性行动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认为人的多数行为都在自己的意志控制之下,且合乎理性;第二个假设认为决定人是否发生行为的因素是行为意图,而行为意图受到行为态度(指个人对采取某项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价)及主观规范(个人对社会压力的知觉)的影响。为了能对个人的特定行为作出预测和解释,他们在理性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的“行动意图模式”第9页,此课件共36页哦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行
6、为的态度,而不是个人对一般对象态度是个人对特定行为的态度,而不是个人对一般对象的态度的态度 所以,想做不想做是一回事,做没做到则是另一回事所以,想做不想做是一回事,做没做到则是另一回事 第10页,此课件共36页哦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态度形成的度形成的过程程 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第11页,此课件共36页哦态度形成的阶段顺从:从: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认同:同: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内化:内化:即内在化。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
7、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第12页,此课件共36页哦态度理论1 1、社会学、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把态度看作是在刺激反应模式中,即社会刺激引起反应的作用下习得的。认为其它形式的学习原理,也适用于态度的形成和变化,态度就是在刺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不断改变的。第13页,此课件共36页哦模仿模仿对态度的影响度的影响班都拉(班都拉(19771977)非常)非常强调替代性替代性强化在化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此度形成中的作用。此外,个人也可以自我外,个人也可以自我强化,模仿性的化,模仿性的观察学察学习也是人也是人们态度度获得的一个途径。得的一个途径。模仿是通模仿是通过对榜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
8、的生的联想反想反应。米德拉斯基(米德拉斯基(19731973)等人的)等人的实验:过程:程:让六年六年级学生玩游学生玩游戏,赢一次得一一次得一张代代币卷,多了可卷,多了可换更更好的礼品。被好的礼品。被试可把可把赢的代的代币卷放入卷放入标有有“我的我的钱”的的罐中,罐中,或放入或放入标有有“给穷孩子的孩子的钱”的罐中。控制的罐中。控制组面面临 上述情况,上述情况,实验组除上述情况外,除上述情况外,还加上榜加上榜样的示范的示范结果:控制果:控制组捐献者极少,而捐献者极少,而实验组大都捐献,若大都捐献,若实验者者对他他们的行的行动给以以强化,化,则捐献者增多。捐献者增多。结论:口:口头说教不一定起作
9、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教不一定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引起仿效并引起仿效并给予予强化。化。第14页,此课件共36页哦2 2、认知知协调论 这一理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基本假的核心思想(基本假设)是:人)是:人的的认知知结构是一个平衡而构是一个平衡而协调的系的系统,如,如果出果出现了不平衡、不了不平衡、不协调,就会引起心理,就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从而引起上的不适感,从而引起认知知结构的改构的改组,产生改生改变这种状种状态的的趋势,以便恢复,以便恢复协调。第15页,此课件共36页哦(1)结构平衡理论 海德认为:“平衡状态的概念表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被知觉的单元和情感无应激地共同存
10、在着,因此,不论对认知组织还是情感表现的变化都没有压力。”单元:元:人们总是将事物的许多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情感:情感:知觉一个事物单元的过程中产生的态度体验 一种认知情境中存在着单元和情感关系:单元关系元关系表示在特定情境中被知觉成份的统一程度,有正负两种状态。情感关系情感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关系基础上的情感类关系,也有正负两种状态。认知结构的平衡不仅取决于情感或单元关系的正负,也取决于单元与情感关系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致性上占优势时为平衡状态。各种关系彼此矛盾时,是不平衡状态。认知情境中的单元和情感关系都有力趋平衡的倾向,否则会引起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第16页,此课件共36页哦“POX”模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社会 态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