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专题-古代汉语重点难点举例点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学考试专题-古代汉语重点难点举例点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专题-古代汉语重点难点举例点评.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点难点举例点评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直到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才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1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3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揭(同“挥”),武信是也。”4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6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典型例题分析例 下列属于会意字的是 A。水戈B刃亦C莫从D江钱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记忆许慎关于六书的概念。很
2、明显,依据许慎对六书的定义,A属于象形字,B属于指事字,D属于形声字,只有C属于会意字。答案C二、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汉字的形体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包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文字、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和体系纷繁复杂的战国文字、以小篆为代表的的秦代文字。今文字阶段包括:东汉文字为代表的隶书和孕育于汉末、通行于魏晋并一直使用到现代的楷书。文字发展演变的顺序依次为: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典型例题分析例 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B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隶书小篆楷书。C金文甲骨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D甲
3、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楷书小篆隶书。解析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节申,重点要掌握由殷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顺序,并知道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答案A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1)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2)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弄清了上述两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六书来探求字的本义,如: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典型例题分析例 对下列汉字,通过其形体结构的分析,找出其本义。元、见、刃、伐,颠。解析我们通过运用六书对汉字结构形体的分析,可以找出字的本义。答案元,本义是“人头”,上象突出的人头,下面是“人”字之形。见,象人瞪大眼睛之形,会“看
4、见”之意。刃,象形字“刀”上加一点,指示刀刃的部位。“伐”指攻打。说文人部:“伐,击也,从人持戈。”颠:从页真声,本义是“头顶”。说文页部:“颠,顶也。”二、说文解字的性质和特点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说文解字体例:全书共十五卷,每卷分上下。全书分540个部首,以小篆的结构作为标准。收字以小篆为主,将不同形体的古文、籀文、异体字作为“重文”列于各字之后。共收字9353个,另收重文1163个。*典型例题分析例 说文解字用多少个部来统属和排列汉字? A520。B540。C490。D320。解析许慎从9353个小篆的字形结构中分析出540部,用540部来统属和排列汉字,
5、使千万个字形编排井然有序。(答案)B第三课古书的用字一、通假字在文字使用过程中,存在因声音相同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字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如:(1)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这里的“蚤”是“早”的借字,是“早晨”的意思。“早晨”义与“跳蚤”义无关,是“蚤”的借义。(2)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这里的“裁”是“才”的借字,是“刚刚”的意思。“刚刚”义与“裁剪、裁减”义无关,是“裁”的借义。*典型例题分析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
6、意义。(1)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信”是“诚信”义的本字,“畔”是“田地的界限”义的本字。在翻译这些句子时,必须把这些借字还原成本字,才能准确翻译出这些句子的意思,否則,翻译出来的句子会令人啼笑皆非。答案(1)“信”是借字,本字是“伸”,“伸展”之意。(2)“畔”是借字,本字是“叛”,“背叛”之意。二、异体字1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如: 礼记乐记:“执其干戚,习其俯仰。”汉书晁错传:“以强为弱,在俛仰之间耳。”中的“俯”与中的“俛”,虽然构形不同,但字的音义和记词职能完全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换,这样的字
7、就是异体字。2。异体字的类型有三种:(1)造字方法不同。如:泪一淚。“泪”是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淚”是从“水”、“戾”声的形声字。(2)造字方法不同、构件不同。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如:災一灾、塵一尘。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如:杯一盃、咏一詠。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礼一禮、达一達。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如:迹一蹟。(3)造字方法不同,构件不同,写法不同。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够一夠、群一羣。笔道形态略有不同。如:污一汙、皂一皁。*典型例题分析例 指出下列七对异体字,并说出其属于异体字的哪种类型?(1)床一牀(2)绵一緜(3)溪一谿(4)猿一猨(5)妆一粧(6)峰一
8、峯(7)决一決解析(1)“床”从“广”从“木”,“广”与房屋居处有关,“床”是会意字。“林”是从“木”、“爿”声的形声字。(2)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3)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4)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5)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6)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7)笔道形态略有不同。答案(1)属于造字方法不同;(2)(3)(4)(5)属于造字方法不同、构件不同;(6)(7)属于造字方法不同、构件不同、写法不同。三、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1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如:女一汝。“女”的本义是“女子”,也被假借记录第二人称代词。“汝”的本义是“汝水”,后来,为了分化“女”的记录职能,人们又假
9、借“汝”来记录第二人称代词。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如:箸一著。“箸”,小篆从“竹”、“者”声,本义是“筷子”。“箸”也记录“明显”义,如荀子。王霸“箸仁义”,就是“使仁义明显”的意思。由小篆发展到隶书,“箸”出现了“箸”和“著”两种不同的写法。人们利用异体字来分化职能,“箸”记录本义“筷子”,“著”记录“明显”等意义。3造新字分化职能。如:母一毋。“母”的本义是“母亲”,假借记录否定词“毋”,后来,人们对“母”稍作改造,将“母”的两点连起来造出新的字形“毋”,将借义分化出去。*典型例题分析例 “箕”是“其”的分化字,所采用的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是 A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B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C新造字
10、分化职能D利用同音分化职能解析“箕”是在“其”字基础上新造的字,用以表达“其”的本义“簸箕”。答案C四、分化字的类型1分化本义。孰一熟。“孰”的本义是把食物煮烂,又被借用作疑问代词,当“谁”讲,且借义常用,于是人们另造“熟”将本义分化出来。2分化引申义。坐一座。“坐”的本义是“坐立”,“座位”是其引申义,后来造新字“座”字分化引申义。3分化借义。象一像。“象”的本义是长鼻动物名字,借去记录“像似”义,两义共用一字,后来另造“像”字将借义分化出去。4化化广义。受一授。“授予”和“接受”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古代施受同辞,“授予”和“接受”均由“受”字表示。后世造分化字“授”记录“授予”义,源字
11、“受”字记录“接受”义。*典型例题分析例 下列各分化字属于分化引申义的是 A知一智B采一彩C受一授D然一燃解析B组是分化借义,C组分化广义,D组分化本义,A组分化引申义。答案A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一、复合词的结构1并列结构: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这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关系。如:干戈、宾客、和睦。2偏正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如:布衣、东宫、天子。3支配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关系。如:将军、司马、稽首。4主谓关系: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如:霜降、夏至、月食。*典型例
12、题分析例 指出列复合词各属哪种结构?干戈、东宫、执事、地震、斟酌、狐裘、将军、霜降。解析干戈,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兵器;斟酌,斟、酌均为考虑的意思;东宫,本是指东边的宫殿。因为太子住东宫,所以转指太子;狐裘,指狐狸皮毛做的皮衣;执事,意思是指掌事务,以后执掌事务的人也称“执事”;将军,将,本来读jing,是率领的意思,将军,即“率领军队”,以后转指率领军队的高级武官;地震,大地震动;霜降,霜降下来。答案干戈、斟酌为并列结构;东宫、狐裘为偏正结构;执事、将军为支配结构;地震、霜降为主谓结构。二、联绵词联绵词前人也叫联绵字,它的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否则各部分都没有意义。例如:
13、匍匐,滂沱,囫囵,蟋蟀。联绵词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义合式;衍音式;摹声式。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多具有双声或叠韵的关系,即或者声母相同,或者韵母相同。“逍遥、栖迟、盘桓”等为叠韵联绵词,词中两字的韵母分别相同。“栗烈、荒忽、逶迤”等为双声联绵词,词中两字的声母分别相同。*典型例题分析例 “蟋蟀”属于联绵词中的哪种类型?A义合式B衍音式C摹声式D并列式解析“蟋蟀”是摹拟动物的呜叫声而产生的。答案C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一、古今词义的差异1古今词义的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义项的消失;二是古今义项的殊微。2古今义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度宽窄的差异;二是程度深浅的差异;三是色彩褒贬的差异;四
14、是词义特点的差异。另外,对古代词义的沟通,要重点从现代汉语复合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中去了解古义,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关系上去了解古义。*典型例题分析例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的差异。(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丈夫也爱怜其少子乎?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2)不知戒,后必有恨。子为父死亡所恨。(3)夫虽无国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解析(1)子,古代汉语,可兼指男、女,现代汉语,子只指男孩。古代汉语表意范围宽,现代汉语表意范围窄。(2)恨,古代汉语表“遗憾”。现代汉语中的“恨”表示怨恨。表示“不满”时,现代汉语词义重,程度深,古代汉语词义轻,程
15、度浅。(3)爪牙,现代汉语中指帮凶走狗。在“助手”这个义项上古代是褒义词,现代是贬义词。答案(1)子:子女,男孩,兼指男女。古今义项广度宽窄有差异。(2)恨:遗憾(程度浅),遗憾(程度深)。古今义项程度深浅有差异。(3)爪牙:古代指武将猛士。古今义项色彩褒贬有差异。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概念及本义的探求途径1传统汉语语言学上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2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3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如:相似关系,因果关系,动静关系,时空关系,礼俗关系。4词义的引申方式,如连锁式引申,辐射式引申。分辨本义和引申
16、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词义。*典型例题分析例 指明下列句中的“亡”字,哪些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解析(1)中意思为灭亡、消亡;(2)中意思为逃跑、逃亡;(3)中意思为死亡。答案(2)中为本义,其余为引申义。第七课词义关系一、同义词1同义词的定义与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读音不相关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其主要特点:(1)同义词是指在某个义位或是某几个义位上同义,而不是所有都相同。(2)有些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3)同义词在语音关系上互不相关。(4)同义词都是相互的。2同义词
17、的差异(1)理性意义的差异。包括范围广狭不同;性状情态不同;程度轻重不同;侧重点不同。(2)组合功能不同。(3)情感色彩不同。3同义词辨析(1)语言环境分析法。包括置换法;比较法。(2)对立意义分析法。(3)探求本源分析法。*典型例题分析例 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完”、“备”之间的差别。(1)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2)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3)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4)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5)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解析对同义词的差异的辨析,要从理性意义的差异、组合功能
18、的差异、情感色彩的差异方面去辨析,看它属于哪一方面?答案“完”、“备”都有完全的意思,但是“备”侧重数量、品类应有尽有,意思是齐全、完备,如例句(1)、(2)皆表此义。“完”侧重事物整体性,意思是完整无缺,完好无损,如例句(3)、(4)皆是。前四个例句中的完”、“备”二词不可以对换,因为对换后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当这两个词对举使用时,其区别就更加明显,如例句(5)中的“完”、“备”二词不能互換就证明了这一点。二、反义词的类别1绝对反义词,又叫互补反义词,两个词表示的意义是互补的,二者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中间状态,如:生死、男女。2相对反义词,又叫极性反义词,两个词表示的意义处于两个极端,二者
19、之间有中间状态,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排斥和否定。如:左一一右、大一一小。*典型例题分析例 下列属于绝对反义词的是 A大一一小B轻一一重C高一一下D动一一静解析绝对反义词表示的意义是互补的,二者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中间状态,ABC三者都有中间状态,只有D没有。答案D第八课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一、古汉语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一)实词的分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时间或空间名称的词,如:人、鸟、肉等。主要语法功能作主语、谓语和定语。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变化的词,如:爱、变、击等。主要语法功能作谓语。3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美、好、大、小等。主要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和状语。
20、4副词,表示行为、性状的某些特征的词。如:益、愈等。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形容词、动词,作状语。5。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词,如:我、谁、其、之等。主要语法功能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补语。6数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目或次序(次数)的词。如:百、十、千等。主要语法功能是和量词结合,作状语或补语,但在古代汉语中,数词一般直接修饰名词和动词。(二)虚词的分类1介词,从动词虚化而来的一种词类,基本功能是把自己所带的宾语介绍给谓语。2连词,在词、词组、分句、句、句群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的一类虚词。3语气词,就是表达句子语气的一类虚词。*典型例题分析例 指出下列句子列出
21、的词的意义及词性,没有意义指出其语法功能。(1)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伐:(2)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3)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称:(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夭阏:(5)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临:(6)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奚:(7)汉王与义帝发丧。与:(8)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仍:(9)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则:(10)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相:解析要明确实词、虚词的语法功能,才能准确地辨认词类。答案(1)伐:夸耀。动词;(2)稽:考察,寻究。动词;(3)称:举起。动词;(4)夭阏:阻隔,阻挡。动词;(5)临:
22、下视,监视。动词;(6)奚:疑问代词;问原因(为什么);(7)与: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为、替、给);(8)仍:副词;表示动作多次出现(频繁);(9)则:连词;表示让步关系(虽然,倒是);(10)相:指代性副词,指代宾语(或动作受事者)一方。第九课动词、形容词、名词一、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变化的词,语法功能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动宾关系和双宾语上。动宾关系主要分三大类:(1)受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宾语则是动作行为的承受着。这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2)使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是在主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学考试 专题 古代汉语 重点难点 举例 点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