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__宫__疾__患学习.pptx
《子__宫__疾__患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__宫__疾__患学习.pptx(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子宫动脉在宫颈两旁易于显示其主干,分出沿宫体上行的升支和降支,正常子宫浆膜下可显示少许弓形动脉血流信号。多普勒频谱:动脉呈中到高速高阻,低舒张期成分伴切迹,阻力指数(RI)常大于0.8,左右无差异,在黄体期稍下降,绝经后升高大于0.89。第1页/共86页子宫动脉频谱第2页/共86页(4)卵巢血液由功能侧(指该侧卵巢在此周期有卵泡发育)卵巢内血流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月经期,卵巢内血流很少,呈点状,显示低速高阻,无舒张期成分的频谱;卵泡期,血流较前丰富,但阻力仍较高,RI常大于0.5;黄体期,卵巢内血流丰富,部分呈条状,频谱显示为舒张期血流成分丰富,中速低阻力型,RI常小于0.5;月经前期:
2、黄体萎缩,血流较少,动脉阻力升高,甚至舒张期成分的血流消失。子宫及卵巢血流的观察以经阴道探查效果更佳。第3页/共86页观察内容与描述观察内容与描述第4页/共86页(一)二维超声子宫纵断面图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该断面测量子宫体与子宫颈的上下径、前后径、子宫内膜前后径。子宫横断图为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并进行常规测量,观察宫腔线走向、是否有分离与内部回声。第5页/共86页观察子宫内膜形态与回声,内膜病变与子宫肌层关系及侵蚀程度。观察宫腔内、肌壁间和肌壁外肿块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边缘特点、后方回声及其周围关系。取不同水平的子宫横断面,观察两侧附件与宫旁
3、病灶。观察两侧卵巢的形态、位置、大小,卵泡大小及数目。第6页/共86页观察子宫两侧及周围肿块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边缘特点、后方回声、活动度及子宫或卵巢的关系。如遇生殖道畸形,需检查两侧肾脏形态、大小、单肾缺少或畸形。疑有排卵、囊肿扭转破裂、出血、恶性肿瘤,应注意检查有无腹水、子宫周围、盆腹腔积液。第7页/共86页(二)彩色多普勒(二)彩色多普勒子宫横或斜断面扫查,观察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子宫螺旋动脉在月经分泌期较易采集。卵巢血流随月经存在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早期,在卵巢间质内观察到散在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呈高阻力型血流阻力指数。在优势卵泡及黄体囊壁上可观察到弧形或环状彩色血流带,呈低阻力
4、型阻力指数。第8页/共86页观察肿瘤包膜内、瘤体实性区、分隔部位血流信号分布状态:点状、条状、弧形、环行、囊状或湖状,同时检测其血流阻力指数,仔细捕捉是否存在动静脉短路。第9页/共86页子宫肌瘤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是最常见的生殖器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大量的尸体解剖发现35岁以上妇女约20%患有子宫肌瘤。其病因不明,普遍认为子宫瘤的发生与性激素有关。第10页/共86页(1)病理病理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的,其病理特点为实质性球形结节,由于肿瘤的膨胀性生长,与正常子宫肌层有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分界明显,切面上呈漩涡状。肌瘤的血管分
5、布于假包膜或蒂部之中,呈放射状供应肌瘤。随着肌瘤的增大,血管相应增粗。根据肌瘤生长的部位可以分为子宫颈肌瘤和子宫体肌瘤,以子宫体肌瘤最为常见。第11页/共86页根据肌瘤与子宫壁的关系可分为3类:a、肌壁间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占60%70%;b、浆膜下肌瘤,突出子宫体浆膜面,表面仅覆盖浆膜,占20%;c、粘膜下肌瘤,是向宫腔内生长的肌瘤,表面覆盖子宫内膜,占10%15%。第12页/共86页各个不同部位的子宫肌瘤第13页/共86页临床特点临床特点子宫肌瘤临床症状与肌瘤的生长部位有关。一般粘膜下肌瘤的临床症状表现较早,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
6、肌瘤出现症状较晚,以发现腹部肿块为多见或无任何临床症状。随着肌瘤的增大,可以发生局部血供不足,从而造成肌瘤内部的变性,可以表现为玻璃样变性、囊性变性、红色变性、钙化及肉瘤变性。第14页/共86页(2)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1)子宫的不规则或规则性增大:与肌瘤生长部位有关,粘膜下肌瘤表现为均匀性增大,肌壁间肌瘤一般为不规则性增大,而浆膜下肌瘤子宫体大小可以正常,表现为子宫旁的混合性结构。第15页/共86页2)肌瘤表现为回声稍减弱区,与正常肌层相比,肌瘤部位回声稍低,与正常肌层有较为清晰的分界线。肌瘤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但是,当肌瘤内部发生变性时可表现为回声不均匀,
7、局部出现不规则强回声区、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肉瘤变时肌瘤内部回声降低、漩涡状结构消失,肿块迅速增大。红色变性时内部基本均匀性增强。第16页/共86页3)由于肌瘤的生长,可造成宫腔线的相对移位。粘膜下肌瘤可以引起宫腔线的变形。4)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肌瘤为假包膜中血管包绕,从而形成环状或半环状结构。肌瘤内部血管分布呈点状。发生变性或肉瘤变时,肿瘤内部血管扩张,管腔增大,血管阻力降低。粘膜下肌瘤或浆膜下肌瘤时可以探及分布于蒂内的血管供应肌瘤。子宫肌瘤内部血管的阻力指标变化较大,通常RI大于0.5。第17页/共86页子宫前壁浆膜下肌瘤第18页/共86页子宫后壁肌瘤第19页/共86页子宫后壁肌瘤(肌间肌
8、瘤玻璃样变)(肌间肌瘤玻璃样变)第20页/共86页子宫底部浆膜下肌瘤第21页/共86页浆膜下肌瘤第22页/共86页粘膜下肌瘤第23页/共86页第24页/共86页宫颈粘膜下肌瘤第25页/共86页肌间肌瘤:包膜上见环状血流第26页/共86页子宫肌瘤脂肪样变第27页/共86页第28页/共86页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由于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及间质细胞向肌层侵蚀。在性激素的周期作用下异位的内膜腺体及间质发生周期性变化,并在局部形成小的出血灶,引起肌层局部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发病年龄为3050岁的经产妇或多次刮宫术后。50%合并子宫肌瘤,15%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特
9、点为局部肌层漩涡状结构消失,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70%病人可有临床症状,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月经增多。第29页/共86页声像图特征为:(1)子宫均匀性增大或不增大:由于异位的内膜在肌层内周期性出血,造成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子宫壁增厚,其厚度往往大于正常的0.8cm。一般子宫的增大为均匀性,少数局限型可引起局部突起,从而使得子宫不均匀增大。第30页/共86页(2)子宫肌层回声增强:由于内膜组织、局部的小出血灶以及周围纤维组织形成,可以造成子宫肌层的回声较为均匀性增强。局限型时与正常肌层无明显分界,从而与子宫肌瘤相鉴别。第31页/共86页(3)局限型时肌层的不均匀增厚,可以引起宫腔线的相对移位
10、。(4)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肌层内部及病灶区域血管分布较正常稀少。第32页/共86页子宫腺肌病第33页/共86页子宫腺肌瘤第34页/共86页子宫腺肌瘤第35页/共86页第36页/共86页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系因炎症等因素的作用,子宫内膜局部向宫腔内生长,形成舌形突起。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结缔组织组成。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第37页/共86页声像图特征声像图特征子宫增大不明显,肌层回声均匀稍低、厚度均匀,宫腔线变形,宫腔内出血见回声增强区。病灶内部可因腺体扩张而形成囊性结构。病灶分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探及蒂部血管。第38页/共86页子宫内膜息肉第39页/共86页子宫发育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_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