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精选PPT.ppt
《专题三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精选PPT.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专题三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第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n引言 结构特异性药物发挥药效的本质是药物和受体的有效接触,进而引进构象的改变,触发机体微环境产生与药效相关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第2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节 受体一、受体概念二、药物作用于受体的基本特征三、受体的调节第3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受体的概念起源 20世纪初,Langley分别于1878年和1903年在研究阿托品和匹罗卡品对猫唾液腺,以及箭毒对骨骼肌的作用中发现,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生物体内的某些“接受物质”(以后又有人称之为“作用点”)而起效的,并且认为药物必须先与之结合才能产生作用第4页,讲稿共
2、47张,创作于星期一一、受体概念受体的概念n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多数是蛋白质(糖蛋白)n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称配体,如激素,生长因子,神经递质,药物,毒物等第5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环状受体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由4-5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由 4-5个螺旋跨膜组成第6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受体的分离和鉴定成为可能,这样可以直接认识受体,例如通过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对受体进行提纯、鉴定或定位,再以化学方法确定其立体分子
3、结构等第7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二、药物作用于受体的基本特征 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受体蛋白本身构象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变化、酶活性的变化、能量代谢变化等的特征第8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有以下特征:(一)特异性与敏感性n特异性指受体具有识别特定药物的能力n敏感性指微量药物作用于受体即可产生明显的效应第9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二)、可逆性与饱和性n可逆性指大多数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即药物及可以与受体结合也可以解离n饱和性指细胞受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当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即使再增加药量,效应也不再增加。受体是决定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的基
4、本因素。第10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三)、受体决定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多巴胺受体产生抗精神失常作用;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扩张,产生降压作用。第1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四)、药物对受体的调节 受体的调节可分为两种方式,即数量的调节(向下调节、向上调节)和敏感性的调节(敏感性降低、敏感性升高)第12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n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或受体数量下调,导致激动药效果下降;例:胰岛素n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或反向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升高或受体数量上调,再次应用激动药时药物效应增加,例:耐药性 突然停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b受
5、体激动药不能突然停药:哮喘b受体拮抗药也不能突然停药:高血压危象第13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受体的分类与结构功能1.G蛋白偶联型受体2.离子通道型受体3.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4.具有酶活性的受体5.核受体第14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1.G蛋白偶联型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结构:单一肽链形成7个跨膜-螺旋结构 这类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使G蛋白活化并触发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即第二信使某些神经递质、激素、肽类和胺类的受体多属于这一类第15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第16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第17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 2.
6、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hannel receptor)结构:由多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有4个跨膜区域,氨基端和羧基端均游离在胞外 这类受体本身是离子通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其构象的改变,使离子通道开或关,影响离子的通透性,激发细胞内信号转导。某些神经递质的受体属于这类第18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第19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0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3.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tyrosine kinase-linked receptor)这类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胞质部分与酪氨酸激酶结合并使后者激活,从而产生信号转导。细胞因子、干扰素、
7、生长因子等的受体属于这类。第2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4.具有酶活性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这类受体本身是酶蛋白,当它与配体结合后,本身被激活并催化底物反应,从而产生信号转导。有的受体具有GC活性,有的具有磷酸酶活性,还有的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第22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3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5.核受体(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位于核内,本质是DNA结合蛋白,与配体结合被活化后,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第24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1)甾类激素受体:包括皮质醇、醛固酮、雄激素、孕激素等激素的受体(2)非甾类激素受体:
8、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维A酸受体、维生素D3受体及前列腺素受体(3)孤儿受体:是一类目前还没找到相应内源性配体的受体第25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三、受体的调节(一)受体调节的机制1.受体失活(receptor inactivation)通过化学修饰或改变受体,如磷酸化,使受体与下游蛋白隔离2.受体隐蔽(receptor sequestration)暂时将受体移到细胞内部。第26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3.受体向下调节(receptor down-regulation)通过内吞作用,将受体转移到溶酶体中降解。4.受体向上调节(receptor up-regulation)受体合成增加第
9、27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二)受体调节的意义1.脱敏现象 是指连续使用受体激动剂后较短时间内组织的反应降低或消失。2.产生耐受性即某些药物在连续使用后,必须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才能维持药效。第28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3.产生依赖性 即在长久使用某些精神作用的药物时,人体对药物产生的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依赖。4.反跳现象在长久使用一些药物后,突然停药后使疾病加重的现象。第29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节、药物受体相互作用 的化学本质一、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一般表达式二、药物与受体作用的构效关系第30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一一、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一 般表达式n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药物 作用 分子 药理学 基础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