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uvq.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uvq.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落实基础落实基础1、皇帝制度的由来、特点、本质。、皇帝制度的由来、特点、本质。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4、监察制度的演变史实。、监察制度的演变史实。5、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专制主义: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
2、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 1、概念:、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萌芽于战国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强化于明清2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始皇帝始皇帝太尉太尉丞相丞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三公三公奉常奉常郎中令郎中令卫尉卫尉太仆太仆廷尉廷尉典客典客宗正宗正治粟内吏治粟内吏少府少府九卿九卿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全国政务1全国军务全国军务3全国监察全国监察丞相助手丞相
3、助手2秦朝: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一、中央政治制度一、中央政治制度西汉:西汉: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皇帝皇帝丞丞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太太尉尉尚书令尚书令常侍常侍侍中侍中中朝中朝外朝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特点:相权被一分为二皇帝(皇权至上)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中书省中书省制令决策制令决策 门下省门下省封驳审议封驳审议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凡军国大事,必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 1 1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集体宰相制,
4、相权一分为三、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 2 2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揽,利于加强皇权揽,利于加强皇权揽,利于加强皇权3 3 3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 4 4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制约制约制约 唐:唐:三省六
5、部制三省六部制枢密院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三司使三司使分行政权分行政权皇帝皇帝二二 府府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分财权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利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宋代:宋代: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明代: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内阁 设司礼监设司礼监清朝:清朝:雍正帝雍正帝 中央中央 设军机处设军机处 地方地方 密折奏事密折奏事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趋势:趋势: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影响:影响:调
6、整调整“相相”权的原因权的原因A A、防范宰相擅权、防范宰相擅权B B、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C C、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生的根源君主专制政体郡郡县县道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聚居地)乡乡里里亭亭(地方治安(地方治安与公文传递)与公文传递)行政行政兵事兵事监察监察二、地方政治制度二、地方政治制度 (一)郡县制(一)郡县制(二)、行省的设置(二)、行省的设置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1.1.秦:秦:州郡县三级州郡县三级道、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路、州、县郡县两级郡县两级2
7、.2.汉:汉:3.3.唐:唐:4 4.宋:宋:2 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全国设十全国设十行省行省:中书省中书省直辖直辖“腹里腹里”:宣政院宣政院辖区:辖区:山西、河北、山西、河北、北京、山东北京、山东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下行政区: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路、府、州、县3 3、行省受中央节制、行省受中央节制民政民政中书省中书省军政军政枢密院枢密院觐见制觐见制监察制监察制互迁制互迁制4 4、明清沿用行省制度、明清沿用行省制度(1 1)明代:省、府、县)明代:省、府、县(2 2)清代:省、道、府、县)清代:省、道、府、县5 5、行省设置
8、的意义:、行省设置的意义:(1 1)加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调整,调整中央和地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中国省制的开端国省制的开端。朝朝 代代地方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秦朝秦朝郡、县二级制郡、县二级制 汉初汉初郡、县二级制郡、县二级制 汉中后期汉中后期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三级制 唐唐道、州、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宋路、州、县三级制路、州、县三级制 元元省、路、府、州、县省、路、府、州、县 明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
9、清省、道、府、县省、道、府、县 中国古代地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趋势:中央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地方权力削弱;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用于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用于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的一种制度。及检举的一种制度。(一)监察:(一)监察:(二)监察的目的二)监察的目的:(阅读材料并思考)(阅读材料并思考)材料一材料一:“代天子巡守,所按藩服大臣,抚州县官诸考察,代天子巡守,所按藩服大臣,抚州县官诸考察,举劾由专,大事奏裁,小事力断。举劾由专,大事奏裁,小事力断。”(顾炎武日知录)(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材料二
10、:君主为了直接掌握情况,还经常派遣御史、使者、宦君主为了直接掌握情况,还经常派遣御史、使者、宦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处理各项事务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处理各项事务(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材料三:“它曾有效的维护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它曾有效的维护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秩序。”目的: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三)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1 1、秦:、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 御 史)2 2、汉、汉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刺史制度)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御史大夫印刺史印刺史印司隶校尉印司隶校尉印3、唐:御史台御史台定期到监狱视察执法情况。4、宋:提点刑
11、狱司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职。5、元:A,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B,御史在纠举官吏,可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 后奏等手段。6、明:都察院都察院。明监察御史王忬象牙腰牌如何如何评价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中国古代的监察制?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度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等,)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治的需要。局限:局限:1 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代表(代表皇帝不代表社会)皇帝不代表社会)2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
12、贪脏枉法的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坏。1 1、世官制:、世官制:2 2、察举制:、察举制:汉:察举、征召制魏晋:九品中正制3 3、科举制:、科举制:四、选官制度四、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演进:演进:1 1、世官制、世官制:(1)时间:先秦时期(2)简介:官职世袭制度。这一制度决定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长荣的现象。(3)依据: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血缘关系(4)特点:2 2、察举制:、察举制:(1)时间:西汉至魏晋南北朝西汉至魏晋南北朝西汉至魏晋南北朝西汉
13、至魏晋南北朝 (2)简介: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3)实施情况:两汉:(察举与征召)A、武帝即位,诏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文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B、六年之后,下诏策试贤良。晃错东方朔(4)察举制的特点:主管人员:行政官员察举依据:德行和才能A、无论从考核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上来看,都体现出封闭性特征。B、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1)简介: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在北宋,成熟、衰亡与明清。(2)选官依据:考试成绩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秀才看榜图秀
14、才看榜图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儒童儒童童生童生童试童试生员生员 秀才秀才乡试乡试举人(通过)举人(通过)乙榜(中举)乙榜(中举)第一名:解元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第三四五名:经魁会试会试贡士(通过)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会元(第一名)殿试殿试 三甲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甲榜甲榜一甲一甲 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及第二甲二甲 赐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状元状元榜眼榜眼探花探花(3)评价:积极作用:A、科举制的实行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
15、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D、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消极作用:A、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被选拔得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B、科举制作为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4)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趋势:趋势: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5)选官制度的演变目的:目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积极:积极:(1)疆域:)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2)对秦:)对秦: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对后世:)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消极:消极:皇帝的专制权威,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促使秦皇帝的专制权威,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促使秦朝二世而亡。朝二世而亡。评价评价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同步学案专题一2.落实专题一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