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研究学习.pptx
《庄子研究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研究学习.ppt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庄子庄子一书,理论精湛,文辞丰丽,一书,理论精湛,文辞丰丽,玄妙绝伦,在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崇高玄妙绝伦,在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的地位,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庄子庄子是一部先秦哲学著作,也是一是一部先秦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先秦文学杰作哲学家研究它,探讨庄子部先秦文学杰作哲学家研究它,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及其发展脉络;文学史家的哲学思想体系及其发展脉络;文学史家研究它,评价庄子文学特色及其在文学史研究它,评价庄子文学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上的地位。前前 言言第1页/共58页本节内容本节内容一、庄子及其哲学观、政治观和美学思想二、庄子的寓言及其成就三、庄
2、子散文的风格特点四、庄子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作品选读第2页/共58页一、庄子生平神人1、生卒年:众说纷纭、生卒年:众说纷纭 根据庄子书中所涉及的材料和史记庄子列传的资料考证,大概可以推算出庄子大约生活在梁惠王、齐宣王时期,比孟子稍晚而略早于屈原。具体的时间纪年观点:在公元前375前300年间。(梁启超先秦学术年表)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间(马叙伦庄子年表)第3页/共58页1、宋国说。汉代学者多认为庄子是战国时宋国人。宋之蒙人也(刘向);庄子名周,宋蒙县人也(高诱);庄子五十二篇,名周,宋人(班固)吾宋人也,姓庄名周(张衡)。战国时的宋国。西汉时封属梁国,因此唐代学者称庄子为梁国人
3、。马叙伦:庄子宋人考根据史记宋世家等史料和庄子佚文的相关信息,证明了宋国有蒙地,但却难以确切地说出在宋国的具体位置。现代学者多同意这一看法。2、故里国属:“庄子者,蒙人也。”史记第4页/共58页2、楚国说。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州(卷十二):小蒙故称在县(宋州县,今河南商丘)南十五里。六国时,楚有蒙县,俗称小蒙城,即庄周之本邑也。朱熹朱子语类(卷125):庄子自是楚人,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样差异底人物学问。又苏轼、王安石等把安徽的蒙城县定为庄子的故里。3、齐国说。六朝时的陈释智古今乐录说,庄周者,齐人也。左传哀公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杜预:蒙在东莞蒙阴县西,故蒙阴城也。清战国疆域图,将此蒙地划为齐
4、国。4、鲁国说。庄周即子莫子莫是鲁人。孟子有子莫执中。朱熹说:子莫,鲁之贤人也。子莫即是庄子,庄子是鲁国人。第5页/共58页 从庄子书中记载的民俗民风庄、君王性格、施政特点来看,庄子对宋国最为熟悉。而且庄子的好友惠施、宋荣子等都是宋国人,可以说,庄子是战国时宋国人,可信。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地图齐鲁宋所示,宋国蒙地大约在今河南的商丘一带,因此可以说河南商丘是庄子的故里。当地还有一些与庄子有关的民俗典故,如庄子胡同、庄子井、庄子墓等地名,以及庄周梦蝶、喻牛辞相的传说。第6页/共58页二、庄子生活1、贫穷。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庄子衣布大衣而补之,正洁系侯履而过魏王。(山木)贫也,非
5、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未遭时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山木2、清高。鹓鵻飞北海。讥曹商。第7页/共58页3、身世生平:著述十万言;曾为漆园吏;不愿就楚相。(史记)综述:庄子曾作过管理漆园的小吏,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庄子一生贫困,曾以编草鞋为生,有时还要靠贷粟度日。楚威王听说他是贤才,曾派人以重金请他入朝做相,但他不愿受官场的羁绊。穷闾陋巷,困窘织履,第8页/共58页三、庄子简介 1、庄子篇幅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晋时司马彪注本为52篇。被认为是汉志记载的旧本。但都失传。今传庄子为郭象整理的注释本,分为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
6、11篇。2、作品真伪 宋代苏轼怀疑庄子中掺有伪品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一般认为庄子内篇思想一贯,风格一致,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是出自庄子手笔,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和杂篇则可能是庄子门人或后来学者所作。第9页/共58页四、庄子思想1、哲学思想:崇尚顺应自然无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意思: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的本体,它超越于宇宙万物之上,生出天地万物,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
7、一切事物中。它是真实可信的,人们可以得到它,而又不能用感官去察知他,因为它没有形象。然而“道又不是有意志、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它自然无为,不居功恃巧。庄子哲学带有西方哲学那种理性的色彩。第10页/共58页“齐物”朴素辩证法与相对主义把老子的朴素辨证法加以绝对化,发展成为相对主义。基本的理论思想上“万物一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有无、大小、美丑,贵贱、善恶等种种差异,但这些差异都是人们心中的成见。在“道”面前,它们根本没有区别与界限。即大境界与小境界。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代表作。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无可。有自有其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乎然。恶乎不然,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
8、乎可物故有所然,物故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第11页/共58页2、人生观:逍遥游的境界1、主张人应该按照人类的自然本性去生活。“不以物害己”。(秋水)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就是把人的生死、祸福、贵贱、得失、成败等都看成是相对的、虚幻的东西,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通过在现实中的无为无用,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第12页/共58页2、一切听任自然,求得内心的虚静。“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大宗师)知其不可奈何而安直若命,德之至也。(人世间)这种虚静要求取消人的一切欲望、情绪,甚至丢掉人的知识、能
9、力,泯灭人是非之心,对现实采取一种逃避的政策,以内心的虚静超然抹杀外在的一切平与不平,达到一种“形若槁木,心若死灰”的境界。第13页/共58页提出游世的态度:采取一种无可无不可,与世敷衍的出世方法。“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这是告诉人们如何在社会的夹缝中顺应一切,以求生存。第14页/共58页 庄子的人生哲学因缺少与不合理社会进行抗争的积极意义,从理论上乃至行动上导致人们逃避人世、抛弃社会责任,甚至瓦解人们的生存意义,使人在沉重的压迫下,安于现状,放弃抗争,有明显的庸人哲学味道。第15页/共58页接受了老子小国寡民的主张,把重点放在
10、对“民之常性”的肯定上。设想出的理想社会:冬日衣皮毛,夏日移葛絺(CHI);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藏,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夫至德之世,同与群兽居,族与万物齐,恶乎知小人哉!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马蹄)这里没有君臣之别,没有苛捐杂税,人人温饱,人人劳动,不受仁义礼智的束缚,可以任性而生,处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自然、淳朴的关系。与现实截然对立的的社会图景3 3、庄子的社会政治观:、庄子的社会政治观:第16页/共58页、庄子的美学思想1、自然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这个天地之大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在于它充分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
11、特性,具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与无限性,是无所比拟的美。庄子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体现了一种对人的精神自由和无限追,包含有不受一切利害得失束缚的意思,其实质是以体现人的本性的实现为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精髓。第17页/共58页2、美是不可言传的。“得意而忘言”(外物)庄子的这种美学认识,接触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审美境界,对后世美学影响很大。3、庄子论自然为美时,对合乎道的人为艺术,也给予肯定。如“梓庆为鐻”认为梓庆做乐器鐻是美的,不仅在于它的精巧,更在于梓庆做时的那种未“尝敢以耗气”,“必斋以净心”,才达到以天合天的审美境界。第18页/共58页庄子的寓言及其成就庄子一书大多是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卮言
12、”、“重言”、“寓言”。其自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一说是矛盾之言),这种言语层出不穷,散漫流衍的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名人之言以自重(一说是增益之言);寓言就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第19页/共58页庄子的寓言“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所谓“寓言十九(十分之九)”(庄子集释卷九上成玄英疏)。据统计,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事200多则。这些寓言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揭露社会风气的黑暗、讽刺统治集团的虚伪,鞭挞一切对功
13、名利禄的追求。第20页/共58页儒以诗礼发冢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若何?”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外物)第21页/共58页这像一幅绝妙的讽刺漫画。诗礼都是儒家所尊奉的神圣经典,而在庄子的笔下,大小的儒士都干着夜半盗墓的勾当。庄子不惜笔墨细致描绘了他们盗墓的丑行,写他们一个在墓坑上惊慌失措地望风,一个在死人身上不停地摸索,得知死者口中有珠,他们竟然念起了子曰诗云,心里却惦记着快点把珠宝从死人嘴里取出来。这一段绘声绘色、幽默诙谐的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儒家言行的虚伪悖
14、谬,说明儒家所宣传的“仁义”、“诗礼”的漂亮帷幕之后,掩盖的却是儒士的无耻与贪婪。第22页/共58页触蛮之战对当时诸侯混战的黑暗、荒谬的社会现实,以愤慨之笔加以嘲弄。有国于蜗之左角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触蛮第23页/共58页蜗牛已经非常渺小了,其角更是微乎其微,可是就在这样小的地盘上,诸侯国还是要为了相互吞并而残杀,造成了伏尸百万的惨状。庄子运用了夸张、幻想的手法嘲讽诸侯战争就像是蜗牛之角进行厮杀一样荒唐可笑。第24页/共58页第二、表现庄子对理想盛世、理想人物的追求与礼赞,宣扬他关于无所待的自由思想,标举自己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这类寓言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庄子 研究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