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辨证施护.pptx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辨证施护.ppt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容中医护理辩证施护 第1页/共23页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第2页/共23页中医护理发展史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饮食必时”、“洒扫庭内”、“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华佗 第3页/共23页中医护理发展史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千金方首
2、创葱管导尿法、灌肠等充实阶段:宋金元 食疗养生、调护 成熟阶段: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 1959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第4页/共23页中医护理优势理论特色中医护理方法优势中医养生保健优势护理操作优势第5页/共23页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疾病的转归与治疗以及护理得当密切相关病人遵医嘱的自我护理儿女和家属的看护专业的护理人员的看护第6页/共23页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第7页/共23页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与人体 地区方域与人体 昼夜晨昏与人体第8页/共23页辨证施
3、护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第9页/共23页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第10页/共23页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如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目光神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第11页/共23页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通过听声音、嗅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辨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