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全 (2)精选PPT.ppt
《中国思想史全 (2)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思想史全 (2)精选PPT.ppt(1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国思想史全(2)第1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 绪绪 论论n一、中国思想史的对象与范围一、中国思想史的对象与范围 n1、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对象、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对象 n 、从形式和静止方面言,思想史指人类、从形式和静止方面言,思想史指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系统化的历史社会思想意识的系统化的历史。n 、从内容和动态方面言,思想史又表现、从内容和动态方面言,思想史又表现为社会思潮、观念演变的大流。为社会思潮、观念演变的大流。第2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 2、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范围、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范围以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为主以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为主。二、中国思
2、想史的特点二、中国思想史的特点三三个个特特点点:重重伦伦理理、政政治治思思想想,重重辩辩证证思思维维和和“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第3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1.这三个特点皆牵涉到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这三个特点皆牵涉到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关系。西方:人格化的上帝是至善至美的化身,天国是理西方:人格化的上帝是至善至美的化身,天国是理想世界,人是最后归宿地。想世界,人是最后归宿地。宗教神学发达,教会地位崇高,尘世的政治、宗教神学发达,教会地位崇高,尘世的政治、伦理思想衰落不振。伦理思想衰落不振。西方古代的科学、技术、伦理、政治思想与宗教神西方古代的科学、技术、伦理、政
3、治思想与宗教神学是矛盾、对立的。矛盾、对立的核心原因是上帝和学是矛盾、对立的。矛盾、对立的核心原因是上帝和人谁为中心。人谁为中心。第4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中国思想: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交织一起“天人合一”观点,而此合一中人又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古代思想自始至终都重人事,政治是人事的集中表现,故重政治思想。n 第5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伦理道德是存之于人心。伦理道德是存之于人心。n孔子曰:孔子曰:“为仁由己为仁由己”;n孟孟子子曰曰:“尽尽其其心心者者知知其其性性,知知其其性性者者则则知天知天”;n程朱曰:程朱曰:“性即理性即理”;n陆王曰:陆王曰:“心即理心即理”;n禅宗
4、曰:禅宗曰:“灵山只在我心头灵山只在我心头”。第6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中国思想对人关注重于对神的关注,因此伦中国思想对人关注重于对神的关注,因此伦理、政治思想相对发达。理、政治思想相对发达。n2、中国思想重经学形式、中国思想重经学形式n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的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的理学、心学,清代朴学,其间的创造发展、变学、心学,清代朴学,其间的创造发展、变化是很明显的。化是很明显的。第7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三、学习中国思想史的作用三、学习中国思想史的作用n首先可获这方面的知识;首先可获这方面的知识;n其次,可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论思维水平;
5、其次,可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论思维水平;n其三,培养民族记忆能力,获取解决个人、其三,培养民族记忆能力,获取解决个人、民族生存发展所需的智慧与能力;其四,有民族生存发展所需的智慧与能力;其四,有助于我们认同中国的思想文化。助于我们认同中国的思想文化。第8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四、如何学习中国思想史四、如何学习中国思想史n要从点、线、面入手。从面上观其变,要从点、线、面入手。从面上观其变,线见其常,点中见常变结合。线见其常,点中见常变结合。第9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参考书目n张岂之主编: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西北大学出版社版社1989年版。年版。n侯
6、外庐: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年版。n冯友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至六卷第一至六卷),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年版。n任继愈: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秦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魏晋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年版。第10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刘泽华: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南开大学出版社学出版社1992年版。年版。n白纲:白纲: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卷卷),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
7、96年版。年版。n胡寄窗: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中、下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年版。n牟宗三:牟宗三:中国哲学特质中国哲学特质,上海古籍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社1997年版。年版。n李泽厚: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中国思想史论(上、中、下上、中、下),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年版。n 第11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葛兆光: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史: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复旦大学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社2001年版。年版。n徐复观: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两汉思想史,
8、华东师大出版,华东师大出版,2001年年汤用彤: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2年年侯外庐等: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4年年陈来: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古代宗教与伦理,三联出版社,三联出版社,1996年年 第12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 第一章第一章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n第一节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情化的伦理亲情先秦儒家人情化的伦理亲情n一、泛爱众而亲仁一、泛爱众而亲仁 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9、己,而由人乎哉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论语颜渊颜渊)第13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1.从政治作用来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从政治作用来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礼一体。n2.从修养的主体来看,恭、宽、信、敏、惠从修养的主体来看,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五种品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n“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10、足以使人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第14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3.从宗法血缘关系来看,孝悌是为仁之从宗法血缘关系来看,孝悌是为仁之本。本。n “尊尊尊尊”、“亲亲亲亲”;“入则孝,出则悌入则孝,出则悌”;“孝慈则忠孝慈则忠”;n4.从人我关系来看,忠恕是为仁之道。从人我关系来看,忠恕是为仁之道。n 第15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16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如下特点:孔子的仁学思
11、想具有如下特点:n第一,强调突出政治。第一,强调突出政治。n第二,植根血缘基础。第二,植根血缘基础。n “亲亲有术亲亲有术”、“爱有差等爱有差等”n第三,着眼伦理本位。第三,着眼伦理本位。n第四,发挥主体能力。第四,发挥主体能力。n第五,侧重抑制个体。第五,侧重抑制个体。第17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孔子仁学结构的弱点和长处孔子仁学结构的弱点和长处:n李泽厚: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中国思想史论n实用理性实用理性 第18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范仲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乐”;n张载: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吾同胞,物吾与
12、也”;n (民胞物与)(民胞物与)n文天祥: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n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n王夫之: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活埋”。n 第19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二、以德王天下二、以德王天下n孟子孟子:仁政说:仁政说 n仁政学说的首要之点是仁政学说的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制民之产”。他主张:他主张:“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13、故民之从之也轻。从之也轻。”第20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商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以食肉矣。百商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甲之以孝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甲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第21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孟子孟子“制民之产制民之产”的主张,与其民为邦的主张,与其民为邦本的思想密切联系。
14、本的思想密切联系。“民为贵,社稷为民为贵,社稷为轻,君为轻轻,君为轻”;n孟子:孟子:“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事”;“保民而王保民而王”,“得乎丘民而为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天子”。第22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孟子仁政学说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王霸王霸”、“义利义利”之辩。之辩。n指责兼并战争是指责兼并战争是“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n“以力服人以力服人”是是“霸道霸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是是“王道王道”;前者是可鄙的,后者是;前者是可鄙的,后者是高尚的。高尚的。“尊王
15、贱霸尊王贱霸”第23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孟子反对功利主义,重义轻利,劝导统孟子反对功利主义,重义轻利,劝导统治者治者“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n董仲舒将其发展为董仲舒将其发展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功”。第24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孟子仁政说的基础是性善论。孟子仁政说的基础是性善论。“孟子道性善,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言必称尧舜。”n“四端四端”说: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
16、之有是四端也,犹其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四体也。”第25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为了发展为了发展“善端善端”,增长善性,孟子提,增长善性,孟子提出了一整套修身养性的方法,构成其伦出了一整套修身养性的方法,构成其伦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n“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第26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要追求理义仁智,就必须以义为荣,以要追求理义仁智,就必须以义为荣,以利为耻,所以孟子宣称利为耻,所以孟子宣称“养心莫善于寡养心莫善于寡
17、欲欲”。n必须必须“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只有,只有“反身而诚反身而诚”,才会才会“乐莫大焉乐莫大焉”。第27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建构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建构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之相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应的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第28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孟子主张孟子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什么是浩然之气呢?他说:浩然之气呢?他说:“难言也。其为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18、。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也馁也。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也”。第29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孟子的修养论和仁义说,较之孔子是进孟子的修养论和仁义说,较之孔子是进了一步,这就是有了一个由人而天,由了一步,这就是有了一个由人而天,由心知性的天人合一的模式。他在心知性的天人合一的模式。他在尽心尽心上上中说:中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也。”在他看来,良心、人性、天命三在他看来,良心、人性、天命三者是相互联系的。者
19、是相互联系的。第30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三、隆礼重法三、隆礼重法n和孟子和孟子“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路不同,荀子主张的思路不同,荀子主张“天人相分天人相分”。n“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n“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n荀子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第31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在人道问题上,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和孟在人道问题上,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和孟子截然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子截然相反,荀子认为人性
20、是恶的。性性恶恶篇开宗明义即是:篇开宗明义即是:“人之性恶,其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者伪也。”n荀子认为,荀子认为,“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谓之伪。”n 第32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的主张,实际上反映了的主张,实际上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道德行为是后天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道德行为是后天人为的结果,经过学习和教化,人性可人为的结果,经过学习和教化,人性可以由恶趋善。二是强调圣人的作用。荀以由恶趋善。二是强调圣人的作用。荀子说: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
21、待圣王之治,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n这种理论,在逻辑上必然导致人人可以这种理论,在逻辑上必然导致人人可以成为圣人的结论。成为圣人的结论。第33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道德修养的标准,荀子认为是道德修养的标准,荀子认为是“礼礼”。n礼是礼是“法之大分,类之纲纪法之大分,类之纲纪”,是,是“强强国之本国之本”。n“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重皆有称者也”。第34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荀子还把礼看成治国的根本,认为荀子还把礼看成治国的根本,认为“隆礼隆
22、礼重法则国有常重法则国有常”,“为政不以礼,政不行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矣”,强调,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荀子十分强,可见荀子十分强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第35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荀子在讲礼时,是将其与法并提的,即不荀子在讲礼时,是将其与法并提的,即不仅仅“隆礼隆礼”,而且,而且“重法重法”。n“礼义者,治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法者,治之端也端也”,把礼、法都看作治理国家的根,把礼、法都看作治理国家的根本。二者的关系则是:本。二者的关系则是:“
23、礼者,法之大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分,类之纲纪也”,“礼义制而制法度礼义制而制法度”。第36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第二节第二节 汉代儒家神学化的汉代儒家神学化的 天人观念天人观念n1秦汉之际文化选择秦汉之际文化选择n秦汉之际统治阶级的政治心理秦汉之际统治阶级的政治心理:n其一,有统一的政治就必须有统一的学术。其一,有统一的政治就必须有统一的学术。n其二,专制主义政治统治不能作为其二,专制主义政治统治不能作为“私学私学”议论的对象。议论的对象。n其三,不允许学者以古非今。其三,不允许学者以古非今。第37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n秦汉之际,统治阶级运用政治权力干预秦汉之际,
24、统治阶级运用政治权力干预思想文化领域,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方思想文化领域,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方面,统治者欲以某种思想为指导,制定面,统治者欲以某种思想为指导,制定和施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另一方和施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以某种思想为工具,规范全体国民面,以某种思想为工具,规范全体国民的意志、言论和思想。的意志、言论和思想。第38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及其结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及其结果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
25、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请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愚以为请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从矣。”第39页,讲稿共168张,创作于星期一 n其一,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一,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n其二,儒家思想的专制主义本质是其成其二,儒家思想的专制主义本质是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先决条件。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先决条件。n 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在解释在解释春秋春秋“春王春王正月正月”这几个字时说:这几个字时说:“何为先言王而后何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思想史全 2精选PPT 中国 思想史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