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中央银行监管.pptx
《ch中央银行监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中央银行监管.ppt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主要内容第一节金融监管职能的强化第二节金融监管体系第三节对商业银行监管第四节国际银行业监管思考题第1页/共84页2第一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强化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第2页/共84页3金融监管通常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按照监管目标,通过建立规章制度,限制或管制监管对象的金融行为;第二,监视监管对象的金融行为是否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第三,管理
2、监管对象的金融行为,使之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第3页/共84页4二、金融监管主体和监管体制1、金融监管主体既然金融监管是起因于对“市场失效”的修正,那么由处于公共立场的政府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政府是金融监管的主体。但是,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也往往反映在金融监管方面。因此,金融监管的有些活动就由非政府的金融行业组织完成。第4页/共84页5政府监管和非政府监管共同构成金融监管体系产生了两者的分工问题。一般来说,政府对金融的监管通常是委托金融当局进行的,所谓金融当局在各个国家具体由哪个政府部门承担并不相同,有些国家由中央银行充当金融当局,也有国家由财政部充当。第5页/共84页6通过建立行业组
3、织,或由证券交易所等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行自律。于是就形成了非政府监管。非政府监管承担者的监管权力主要来自于成员参加该机构时对该机构规章的认可,一旦违规并不承担法律后果,但会受到机构纪律的处罚。第6页/共84页7三、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三、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金融市场的失灵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第7页/共84页8(一)市场失效理论1、基本含义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最有效的方法,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使市场实现一般均衡。要实现所有市场都达到竞争性均衡的一般均衡条件是:第8页/共84页9
4、1)全部产品都是私人产品,消费者能够完全掌握全部产品的信息;2)生产者的生产函数中剔除了生产规模和技术变化带来的收益增加;3)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尽可能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第9页/共84页104)在给定的生产函数下,生产者尽可能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5)价格决定一切,所有的经济主体只对价格有反应;6)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市场均衡正好使所有产品都出清,即在所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是现实情况离开实现上述一般均衡的条件距离遥远,市场机制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第10页/共84页112、市场失效的原因市场失效理论认为达不到一般均衡条件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的扭曲。导致市场价格扭曲的主要
5、原因有:外部效应,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第11页/共84页121)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由于金融体系存在负外部性效应,其自我运行所达到的利益目标就不可能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从而损害公众的利益。因此需要一种市场以外的力量介入来限制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以引导或强制其活动尽量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保持一致。第12页/共84页13金融监管的公共产品特性:一个稳定、公平和有效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受,无法排斥某一部分人享受此利益,而且增加一个人享用这种利益也并不影响生产成本。这种非排他性,决定了金融监管公共产品特性。第13页/共84页142)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悖论 银行业规模越大,则成本越低,收益
6、越高。这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倾向。金融部门的垄断可能造成价格歧视、寻租等有损资源配置效率和消费者利益的不良现象,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自由银行制度崩溃之后,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如何在维持金融体系的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个体系的相对稳定和安全。第14页/共84页153)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由于在金融活动、金融体系中存在突出的信息不完备现象,金融机构比债权人拥有更为充分的信息,它们就可能利用这个条件,将金融风险或损失转嫁给债权人。同时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金融恐慌,造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及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因此,政府及金融监管当局就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第1
7、5页/共84页16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不仅扭曲市场价格,而且,还阻碍“真实市场价格”的发现。第一,金融产品的价值与预期有关;第二,金融产品的价值不稳定,随某些因素变化而变化;第三,金融产品的物理形态与产品价值基本没有直接联系,有些产品甚至没有物理形态,仅以概念形式存在,金融产品价值的判断主要依据信息。第16页/共84页17金融商品的价值就由两部分决定:放弃当前消费的时间价值和承担收益不确定性获得的风险价值。风险价值取决于交易双方的主观预期,而主观预期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判断。第17页/共84页18银行业内在脆弱性1,经营对象的特殊性随信用制度的发展,
8、更多的实物资产表现为货币,并转化为货币资本。2,期限变换和流动性在运行机制上存在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造成的资金流动性缺陷的银行之所以能够正常经营依赖于“大数定律”。即所有存款人不会同时提款,一定时期内,一些存款人的提款被另一些人的存款填补,形成比较稳定的存款余额。但是,在发生极端情况下,银行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仍然会变成现实的流动性危机。第18页/共84页193、高负债经营由于银行经营的特殊性,银行经营规模与其资本金大小的相关性相对并不密切,因此,相对一般工商企业来说,银行采取高负债经营的方式。4、金融交易的跨时空性和交易费用基于融资活动的金融交易跨时空进行,是当前现金流与未来现金流之间的交易,存在
9、很大的不确定性,资金供给者承担的风险特别大。第19页/共84页202、政府掠夺论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业进行管制,其直接的目标不是维护社会利益,而是自身收益的最大化。体现在:1)国家利用发行货币来对财政赤字进行融资;2)国家实施法定准备金制度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存款“税收”;3)政府实施的其他管制,在于为政府创造干预经济的借口,同时为获取“租金”创造机会。第20页/共84页213、管制成本说管制成本说把管制成本分为直接资源成本和间接效率损失两大类。直接资源成本又包括行政成本和守法成本。管制的间接效率损失,是指因被管制者改变了原来的行为方式而造成的福利损失:道德风险;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妨碍金融中
10、介的创新,导致动态的低效率。第21页/共84页22 四、中央银行监管职能逐步强化四、中央银行监管职能逐步强化 1、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严格监管、安全优先。金融监管倾向于政府的直接管制,放弃自由银行制度,对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范围和方式进行规制和干预,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美国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住房放款银行委员会等金融监管机关。第22页/共84页232、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1)政府实施的严格而广泛的金融监管,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效率下降,压制了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最终导致了金融监管的效果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不相符合2)金
11、融监管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其实际效果也受到政府在解决金融领域市场不完全性问题上的能力限制。第23页/共84页24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全与效率并重的金融监管理论。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浪潮推动了金融监管逐步转向如何协调安全稳定与效率的方面,向管理金融活动和防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方向转变。第24页/共84页254、加强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协调监管。为了有效地对现代跨国银行的经营业务进行统一的监管:1975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了对外国银行机构的监管原则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又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
12、的核心原则第25页/共84页26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系 一、金融监管体制(一)集中监管体制英国是实行“一元化”监管体制的国家,由英格兰银行承担整个金融业监管的职责。金融监管机构发现了问题,一般通过“道义劝说”与“君子协定”等方式来加以纠正或解决,较少对金融机构进行定期的现场检查。第26页/共84页27(二)分业监管体制1、联邦储备体系:负责管理会员银行和所有银行控股公司2、货币监理局:隶属于财政部,负责对联邦注册银行的审批和检查。3、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负责对加入联邦存款保险银行的监管。4、联邦储贷保险公司(互济储贷机构监理署):5、全国信用合作社管理局6、证券交易委员会第27页/共84页28在州
13、一级,美国50个州都有各自的法律,都有银行监理官和监管机构。多元监管体制中最复杂的是美国的监管体制,被称为“双线多头监管体制”。也就是说不仅联邦政府的监管机构是多元的,而且依据银行获得注册的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形成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双线的监管体系。第28页/共84页29(三)中国分业监管体制的形(三)中国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成 1、证监会(CSRC)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宣告成立。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与中国证监会合并。2、保监会(CIRC)1998年11月18日成立3、银监会(CBRC)2003年4月28日成立第2
14、9页/共84页30由此又引起中国人民银行如何配合银监会和与银监会协调、共同提高监管效率的问题。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必须对提供的基础货币承担责任,作为债权人对借款银行进行监督管理也是理所当然。其次,由于中央银行在业务上与商业银行有着天然的各种联系。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稽核,形成银监会专司商业银行的设立、业务内容的批准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方面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侧重监管具体业务活动的分工体制。第30页/共84页31二、金融监管的对象及其范围1、金融监管的对象如果是实行混合经营的金融体制,那么同一个监管主体监管的对象是所有金融机构。如果是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那么监管主体是分
15、离的,监管对象也是分开的。第31页/共84页322、金融监管的范围前面已经谈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来自于“市场的失效”,那么金融监管并不需要对所有的金融行为都进行监管,而应该仅限于“市场的失效”造成的偏差部分。纠正“市场的失效”通常有三种方法:宏观经济政策、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监管。第32页/共84页33由此产生了如何使用三种方法、金融监管的方法应该使用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一般来说,基本原则是:如果通过货币政策能够引导金融市场解决“市场的失效”,应该尽量使用货币政策。如果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产品比通过金融监管管制金融产品的价格,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时,应该采用直接提供金融
16、产品的方法。而当上述两种方法失效或成本太高时,才将金融监管作为最后方法使用。第33页/共84页341)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区别首先,监管运用的是行政和法律的手段,金融机构必须执行和遵守,对金融机构的作用具有强制性和直接性。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市场传导发挥作用,具有间接性和选择性。其次,监管具有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而货币政策则需要货币当局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经常进行调整。最后,由于货币政策通过市场传导,存在有效市场是发挥作用的前提,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较低级阶段,作用有限。此时,监管则比较有效,往往使用利率管制、信贷规模控制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第34页/共84页352)通过政
17、策性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产品或担保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纠正“市场的失效”的方法。例如政府建立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1933年联邦存款保险成立以来,银行倒闭大大减少。因此,监管的原则不应该阻碍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发挥,应该正确处理银行体系稳定和银行债权人对银行监督之间的关系。第35页/共84页36三、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1、金融监管的目标就是要纠正“市场的失效”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和金融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促进全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一致,提高整个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第36页/共84页372)消除因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本身的原因而给
18、某些市场参与者带来的金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上的不对称,避免因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不公平。3)克服或者消融超出个别金融机构承受能力的涉及整个经济或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4)促进整个金融业的公平竞争。第37页/共84页38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一切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都必须合法进行,一切金融监管都必须依法实施。2)公正原则。金融监管部门在实施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秉公办事,保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3)公开原则。金融监管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都必须向有关当事人公开,必须保证有关当事人对金融监管过程和金融监管结果信息的知情权。第38页/共84页394)公平原则。金融监管
19、的实施要考虑到金融市场全部参加者的利益,保证交易各方在交易过程中的平等地位,不得有任何偏袒。5)控制系统风险的原则。6)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原则。7)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的原则。在金融国际化、跨国银行成为普遍现象的条件下,母国与东道国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共同完成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39页/共84页40一、事前监管事前监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对进入市场的金融机构进行审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包括金融机构的开设需要金融管理当局的批准,金融管理当局对进入市场金融机构的审查,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申请人的财产基础,通常表现为最低资本金的限制。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h 中央银行 监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