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五.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学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五.ppt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响度:声音越响,就越引起人的注意,引起的唤醒水平和应激水平也越高。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以文教、住宅为主的是一类标准区,白天的最高噪声不得超过55dB,夜间不得超过45dB;城市交通干线两侧的四类标准区,白天不得超过70dB,夜间不得超过55dB。第1页/共22页(二)可预见性:不能单纯以响度评价噪声的危害。(三)控制感:对于是否将所面对的应激物评价为威胁,有无控制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能够控制的感觉,就可以大大缓解噪声所引起的烦恼和应激。响度高、不可预见、不可控制的噪声对人的不利影响最大。第2页/共22页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一)噪声与助人行为:心境愉快时比不
2、愉快时更愿意帮助别人。噪声会引起不愉快的心境,因而也影响助人行为。对噪声的控制感也会影响助人行为。第3页/共22页(二)噪声与绩效 1、暴露于噪声中的影响 噪声对绩效的影响不但取决于响度、可预见性和控制感,而且还取决于个人的适应水平和任务的性质。第4页/共22页 响度:噪声所引起的恰当水平的唤醒可以提高任务绩效,而过高水平的唤醒则会妨碍任务绩效。可预见性与控制感:从环境负荷理论解释,噪声越是不可预见,越不可控,越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对绩效的干扰也越严重。任务水平:90-110分贝规则噪音对简单体力活动及智力活动无明显影 响;但同样水平下的无规则噪音对复杂任务产生干扰 人格因素:性格外向者更喜
3、欢在热闹环境中工作;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噪声干扰 第5页/共22页(二)噪声与绩效 2、后效 噪声对绩效的干扰不仅表现在它的直接作用,还表现在它的后效。噪声后效的严重性不亚于直接暴露于噪声时所产生的影响。第6页/共22页(三)噪声与交往:强背景噪声可以掩蔽人的谈话声而引起交往的困难。听清谈话的困难程度一方面与背景噪声的频率和振幅有关(噪声越响,与谈话的频率越接近,干扰就越厉害);另一方面与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距离有关。需要言语交往最多的场所是学校,因此最易受噪声干扰的也是学校。第7页/共22页(四)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听力损伤是长期暴露于高响度噪声的直接后果之一。眼睛是继耳朵之后的又一受害器官 暴
4、露于噪声还会增加应激,从而引起一系列心理的和生理的疾病,如精神病、高血压、肠胃病、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噪声从多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也损害人的寿命。第8页/共22页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一)降低交通噪声(二)限制施工噪声(三)治理商业噪声(四)控制生活噪声第9页/共22页行为堕落:在一定面积内动物的数量超过该种动物能维持正常社会组织的能力时,动物群体自身就会发生不平衡,从而导致行为堕落现象。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 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方式度量。内密度和外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
5、量。第二节第二节 拥挤拥挤第10页/共22页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改变社会密度,即物质空间不变,改变使用这一空间的人数。改变空间密度,即使用空间的人数不变,改变物质空间的大小。对两种不同密度的操作所造成的情境变化会引起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由此可见,社会高密度比空间高密度会引起更明显的不良反应。第11页/共22页1.高密度与情感反应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这一差别对拥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空间密度:男性情感反应消极、女性情感反应积极;改变社会密度:男性、女性情感反应都消极。(一)短期拥挤的研究(一)短期拥挤的研究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第12页/共22页2.
6、高密度与攻击性 攻击性是一个与空间大小有关、而不是由于过多的人存在而引起的问题。高密度引起的攻击性与资源的多少及其分配有关。3.高密度对任务绩效的影响 社会高密度和空间高密度都会导致复杂迷津任务绩效的降低,而且在社会高密度条件下更为显著。作为应激物,拥挤所引起的唤醒水平的高低对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短期拥挤的研究(一)短期拥挤的研究第13页/共22页(二)长期拥挤的研究1.监狱拥挤的研究;2.学校宿舍拥挤的研究;3、住宅拥挤的研究第14页/共22页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一)个人差异(1)性别差异:对于社会高密度的反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对于
7、空间高密度男性比女性更加敏感。(2)人格特征:内在人格者(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比外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由外力所控制)对拥挤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3)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4)适应水平第15页/共22页(二)情境条件:在私密性和控制感能获得保证的暗示下,高密度引起的拥挤感有可能减轻;与处于次要环境相比,处于主要环境时对高密度更容易产生拥挤感;其他应激物同时作用会加剧拥挤感;工作时比娱乐时也更容易体验到拥挤感。(三)社会条件: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比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体验到的拥挤感要轻;和熟人在一起比和陌生人在一起体验到的拥挤感轻;在有组织的情境中比无序的情境中体验到的拥挤感轻。(四)建筑因素:当
8、房间面积相等时,正方形房间显得比矩形房间更拥挤;具有对外视野的房间比没有对外视野的房间显得宽敞;由墙壁、重点色彩或适当的光源提供的亮度会减少拥挤感;墙壁上的照片、交通车厢内的广告等视觉转移物也会扩大空间感。第16页/共22页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 在什么情境下高密度才会被评价为拥挤呢?从三种观点来说明产生拥挤的原因:信息超载、行为约束和生态心理学。信息超载、行为约束、过多的人争夺过少的资源是产生拥挤感的根本原因。第17页/共22页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 解决拥挤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一)空间分割:在所有信息中,视觉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感觉刺激,空
9、间分隔是减少视觉刺激的最有效办法。无论在办公场所或居住环境中,在空间可资利用的条件下,适当的空间分隔可以使人“眼不见心不烦”,同时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身体接触。空间分割可以通过减小社会密度缓解人们的拥挤感。第18页/共22页(二)缓解交通拥挤:根本解决办法只有一方面增加交通资源,另一方面设法平衡时空供求矛盾。第19页/共22页第三节第三节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弥漫于空间和无孔不入的背景应激物。空气污染的程度用空气污染指数(API)表示。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五级:050是一级,空气质量为优;51100是二级,空气质量为良;101200是三级,属轻度污染;201300是四级,属中度污染,敏感体质人群有明显反应,一般人群中也可能出现眼睛不适、气喘、咳嗽、痰多等症状;大于300为五级,属重度污染,此时健康人群也会出现明显症状,运动耐力降低,可能会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应避免户外活动。第20页/共22页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一)汽车尾气;(二)煤烟;(三)工业废气;(四)餐馆与街头烧烤;(五)室内污染:人类疾病有6成以上是由室内污染引起的。(1)办公大楼综合征;(2)病态建筑;(3)人体污染;(4)建筑与装修材料污染:1.甲醛;2.苯类;3.氨气;4.氡;5.其他反射元素第21页/共22页感谢观看!感谢观看!第22页/共22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