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鱼类的繁殖与洄游课件.ppt
《第四节鱼类的繁殖与洄游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鱼类的繁殖与洄游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节鱼类的繁殖与洄游第四节鱼类的繁殖与洄游1第1页,此课件共105页哦1.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所谓繁殖策略,简单来说,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幼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性。鱼类每一个体的繁殖特性由该个体的基因型决定的。某种鱼或某个种群的繁殖特性则由该种或种群的基因库所决定。个体对繁殖特性的表达,通常称表现型,其范围由个体遗传型决定。由于个体所处环境变化而引起繁殖特性表达的变动,是个体对这些环境变化的技术性反应。个体的这种技术性反应就是它的繁殖技术。个体的繁殖技术只能在物种繁殖策略所规定的范围内变动。一、鱼类的繁殖策略和两性系统第2
2、页,此课件共105页哦2.鱼类的两性系统1)性别(1)染色体性别:鱼类性别最基本表达方式应该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遗传性别,是在受精时经过一半来自卵和一半来自精子的染色体的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又称染色体性别。但是,目前在大约1000多种进行过染色体数目和组型研究的真骨鱼类中,仅约30多种能从细胞学角度证明具有性染色体。(2)生理性别: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原始性器官分化而形成的性别,称为生理性别、或性腺性别。目前,鉴别鱼类的性别主要依靠性腺性别。鱼类的生理性别可能与染色体性别不一致。第3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在性腺性别基础上,鱼类的性别可进一步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和单性型三种系统。A.雌雄
3、异体:大多数鱼类B.雌雄同体:隆头鱼,鲷,石斑鱼,黄鳝C.单性型:花锵,银鲫 雌雄同体又可分为不同时性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如黄鳝:幼体都为雌体,繁殖一次后都成为雄体)和同时性雌雄同体。银鲫的性别只有雌性,而没有雄性.那么它是怎样进行传宗接代的呢?原来,当银鲫性成熟后,其它异性鱼类的精子会对其卵细胞产生刺激,催化卵细胞开始自我分裂,并逐渐发育成新一代的雌性银鲫。第4页,此课件共105页哦2)性征1)第一性征:指与繁殖活动直接有关的特征,性腺,生殖导管,交接器(鳍脚等)2)第二性征:与繁殖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和性腺发育及性激素分泌活动有关的特征第6页,此课件共105页哦3)雌雄外形区别1)个体大小:一
4、般雌大雄小,但群体内各年龄组的个体混合在一起,光凭个体大小不容易区分2)结构差异:如软骨鱼类的鳍脚,硬骨鱼类鳑鮍性成熟后的产卵管等第7页,此课件共105页哦3)体色(婚姻装):隆头鱼科,海猪鱼科,鳑鮍,斗鱼等,在繁殖季节,雄体体色变得艳丽4)珠星:许多鲤科鱼类到了生殖季节,雄鱼的吻部,鳃盖部,头背部及鳍条等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突起第8页,此课件共105页哦二、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1.性成熟与生长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在不同的鱼类有很大的差异。不少学者认为,决定性成熟开始的主要因素是生长,作为判断性成熟开始的指标通常是鱼体的大小而不是年龄。但也有人认为,有一些鱼的性成熟开始早晚与年龄的关系也相当密
5、切,当达到某一年龄时,即使个体间的体长也有所差别,它们都能成熟产卵。第9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雌雄两性间初次性成熟年龄的不同,在鱼类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同一生殖季节里也往往是雄的成熟比较早,而且总是雄的先进入产卵场。通常性成熟期早的鱼类,其生命周期也较短,性成熟期晚的鱼类,生命周期就长。第10页,此课件共105页哦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与温度、饵料、发育状况等有关罗非鱼:3月香鱼,银鱼:当年鲫鱼:1龄四大家鱼:3-5年鲟鱼:10年左右鳇:17年第11页,此课件共105页哦2.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 决定鱼类性成熟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包括鱼类本身以及外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1)饵料2)水温3)光照4)
6、其它因素:水的盐度、水流速度、水质、透明度等条件,有时对性腺发育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5)鱼体本身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脑垂体的作用。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是直接控制性腺发育成熟的首要生理因素。许多外界环境因素对性腺发育成熟的影响,都是通过脑垂体的分泌作用来完成的。分泌腺的分泌作用又受到神经的管制。第12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3.性腺发育与性周期1)鱼类卵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卵原细胞发育到成熟的卵子,大致需要经过三个时期:(1)卵原细胞分裂期卵原细胞分裂为卵母细胞。(2)卵母细胞的生长期这期又可分为卵母细胞的染色体交会期、小生长期及大生长期。(3)成熟期卵子完全成熟。第13页,此课件共105页哦小生
7、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发育到单层滤泡为止。这时的卵母细胞,称为卵母细胞成熟的第时相,以第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的卵巢称为期卵巢。性未成熟的鱼,常有相当长的时期停留在期。大生长期: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卵母细胞由于卵黄及脂肪的积储而体积大大地增加。卵黄沉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卵黄开始沉积阶段及卵黄充塞阶段。卵黄开始沉积阶段:卵母细胞成熟的第时相,期卵巢。当卵黄充满整个卵母细胞,营养生长即告结束。这时的卵母细胞已达到了成熟的第时相,以第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的卵巢为第期卵巢。一般春季产卵的鱼类在前一年冬季即可进入本期。第14页,此课件共105页哦成熟期:进行两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和平均分裂。第一次成熟分裂,
8、即减数分裂,卵母细胞由初级卵母细胞变为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变成成熟的卵细胞。鱼类卵母细胞由母体产出到受精以前正处于第二次分裂中期,到精子进入卵中才排出第二极体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第15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在卵细胞进行成熟变化的同时,滤泡上皮细胞分泌一种物质把滤泡膜与卵膜间的组织溶解并吸收,于是成熟的卵就排出滤泡之外,成为卵巢囊内流动的成熟卵,这个过程叫排卵。当成熟卵成为流动状态时,称为成熟的第V时相,此时的卵巢属第V期。在适合的条件下,已经完成成熟和排卵,处于游离状态的卵子从鱼体内自动产出,这称为产卵。在人工繁殖工作中所称的“亲鱼已经成熟”,是指性腺发育已达IV期、经
9、催情注射激素能起正常成熟排卵反应的鱼,而“卵子成熟”,是指第V期的卵。第16页,此课件共105页哦2)卵巢的分期 鱼类卵巢成熟度的划分有目测法、组织学测定法、成熟系数测定法和卵径测定法等不同方法。多数硬骨鱼类卵巢发育过程,依据性腺的体积、色泽、卵子的成熟与否等标准,一般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在不同种类间,划分的标准稍有差别。目前,各国采用的卵巢分期方法不尽一致,日本、美国、印度等国有采用五期划分法的,也有的采用七期划分法的,而我国基本上都采用六期划分法。第17页,此课件共105页哦I期卵巢:性腺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是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期卵巢:为性腺
10、正发育中的性未成熟或产后恢复阶段的鱼所具有。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细血管分布于组织中,肉眼尚看不清卵粒。期卵巢:卵巢体积增大,用肉眼就可以看清卵粒,但卵粒不能从卵巢隔膜上分离剥落下来,卵母细胞开始沉积卵黄,但也有较早期的卵母细胞。第18页,此课件共105页哦期卵巢:整个卵巢很大,占据腹腔的大部分,卵巢多呈淡黄色或深黄色,结缔组织和血管十分发达。卵巢膜有弹性。卵粒内充满卵黄,大而饱满。许多学者主张将期卵巢分为l、2、3等三个小期,只有在2一3期,人工催情才比较能够获得成熟的卵粒。期卵巢:性腺完全成熟,卵巢松软,卵已排于卵巢腔中,提起亲鱼时,卵子从生殖孔自动流出,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流出。卵巢:是
11、刚产完卵以后的卵巢,它可以分为一次产卵和分批产卵两种类型。第19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一次产卵类型的卵巢体积大大缩小,组织松软,表面血管充血,卵巢内剩留一些主要是期的卵母细胞以及许多已排出卵的滤泡膜,少数未产出的卵母细胞很快就退化吸收。退化延续一段时间,卵巢即退化到期再发育。分批产卵类型的期卵巢,已产完卵的卵巢中有不同时相的、期卵母细胞,排出卵的空滤泡膜并不多。卵巢退化到期,又向期发育。若卵巢介于相邻两期之间,很难区别其到底属于哪一 期,就写上述两期的数序,在中间加上破折号,如一,一等,比较接近于哪一期,就把那一期的数字写在前面,如写期时,表明卵巢比较接近期。第20页,此课件共105页哦测定
12、卵巢的成熟度,除上述的分期方法外,成熟系数也是衡量性腺发育的一个标志,性腺的重量是表示性腺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量相比,求出百分比,即为成熟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成熟系数()=1000 一般来讲,成熟系数越高,性腺发育越好。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能清楚的反映出性成熟的程度。如黄海南部的小黄鱼在10月份时的成熟系数最低,仅2.9左右,10月以后逐月增大,但增长幅度不大,一般在520之间,自1月以后则急剧增长,呈直线上升,4月份达最高峰,成熟系数大到100以上,产卵后又大大降低。第21页,此课件共105页哦3)精巢的分期 精巢同卵巢一样,也可分为六期。I期精巢:生殖腺很不发达,呈细线状
13、,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肉眼无法区别雌雄。期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期精巢:呈圆杆状,挤压雄鱼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第22页,此课件共105页哦IV期精巢:呈乳白色,表面有血管分布。早期阶段压挤雄鱼腹部没有精液流出,但在这期的晚期则能挤出白色的精液。V期精巢:各精细管(实为精小囊)中充满精子,轻压鱼体腹部时,大量较稠的乳白色精液就从泄殖孔涌出。期精巢:体积大大缩小。精巢一般退回到第期,然后再向前发育。第23页,此课件共105页哦4)鱼类的性周期 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产出等过程,都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是鱼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固定下来的一种适应性。这一周
14、期在鱼类达到性成熟之后,一般每年重复一次,只有那些一生只产一次卵的鱼(如大麻哈鱼等)是例外。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过程虽基本类似,但各期出现和经历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有些雄鱼的潜在性成熟期较早于雌鱼。第24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不同类群的鱼,由于繁殖习性不同,性腺发育周年季节节律也不相同,春季产卵的鱼和秋季产卵的就有不同的季节节律。大多数鱼类性成熟后每年生殖一次,性腺发育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而一些热带鱼类,如斗斗鱼鱼10-1510-15天天一一次次,罗罗非非鱼鱼2525天天一一次次,中中华华鲟鲟5-75-7年年一一次次,它们的性腺发育与季节变化较少联系,甚至没有联系。第25页,此课件共105页哦5
15、)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鱼类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命周期。鱼类的生活史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发育期。各发育期在形态构造、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方面各具特点。硬骨鱼类的生活史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胚胎期(embryo)(2)仔鱼期(larva)(3)稚鱼期(juvenile)(4)幼鱼期(young)(5)成鱼期(adult)(6)衰老期(aged or senility)第26页,此课件共105页哦(1)胚胎期(embryoembryo)从受精开始至孵出仔鱼为止。此期的特点是发育在卵膜内进行,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第27页,此课件共105页哦(2
16、)仔鱼期(larva)从孵出开始至各鳍鳍条形成、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仔鱼期一般为浮游生活方式。根据卵黄囊的完全吸收与否,仔鱼期有可分为早期仔鱼(early-stage larve)和晚期仔鱼(late-stage larve)两个阶段。早期仔鱼具有卵黄囊,又称为卵黄囊仔鱼(yolk-sac larva),以往称为前期仔鱼(prelarva)。晚期仔鱼以往称为后期仔鱼(postlarva)。在欧美文献中已很少使用prelarva和postlarva两词,因为会引起概念模糊。第28页,此课件共105页哦(3)稚鱼期(juvenile)从各运动器官发育已臻完善开始,直到鳞片开始形成至全身披鳞,体
17、形、体色基本上已与成鱼相似时为止。早期稚鱼一般仍浮游生活。第29页,此课件共105页哦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统称为鱼类早期生活史(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阶段。这一阶段的命名在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见解。第30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4)幼鱼期(young)当鱼体鳞片全部形成,体色、斑纹、身体各部分比例等外形特征以及栖息习性等均和成鱼一致,便进入幼鱼期。少数卵胎生或胎生鱼类,往往以幼鱼形式由母体产出。第31页,此课件共105页哦(5 5)成鱼期()成鱼期(adultadult)从初次性成熟开始,即进入成鱼期。成鱼期的主要特征是在生殖季节进行繁殖。(6)衰老期(
18、aged or senility)一般指性机能衰退,体长接近渐进值,即体长生长极缓慢或几乎停止,直至死亡的时期。第32页,此课件共105页哦4.鱼类的繁殖力 准确的繁殖力应是雌鱼产出的、受精之后存活的卵的数目。但产卵量和受精率难以确定,故繁殖力的含义般指产卵前雌鱼卵巢所怀成熟卵的粒数。第33页,此课件共105页哦1)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鱼类的繁殖力可以分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两类。绝对繁殖力:每一雌体在一个生殖季节中怀卵的总数。相对繁殖力: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卵子数量。各种鱼类的怀卵量极不相同。鱼类的产卵数目对于保存种群来讲是有重大意义的。在鱼类中怀卵量最大的
19、是鲀形目的翻车鲀,有三亿粒左右,而怀卵量少的鱼类只有几粒或几十粒,如软骨鱼类的宽纹虎鲨、锯尾鲨只产23粒卵。海水鱼类中怀卵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的种类相当多。第34页,此课件共105页哦一般规律:软骨鱼类(20-30粒)小于硬骨鱼类淡水鱼类(1-15万)小于海产鱼类(几十-几百万)卵生大于胎生大于卵胎生单批产卵的鱼:其绝对繁殖力代表了整个繁殖季节的繁殖力。分批产卵的鱼类:每次产卵前卵巢中的成熟卵粒数代表一次繁殖力。繁殖季节繁殖力是各批繁殖力的总和。第35页,此课件共105页哦2)繁殖力和生长、年龄等方面的关系 鱼类的繁殖力是随着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与体长的关系:FaLb。与体重的关系:Fa
20、bw。F为绝对繁殖力,L为体长,a,b为常数与年龄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随着年龄而增大的,到了高龄以后繁殖力的增长减缓,甚至有下降的现象。繁殖力与营养条件及栖息水域也有一定关系,营养较好的鱼类繁殖力要高。第36页,此课件共105页哦三、生殖群体1.生殖群体的组成生殖群体是指性腺已经成熟,在即将到来的生殖季节中参加繁殖活动的那部分群体。鱼类的生殖群体包括两部分群体:一是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称为剩余群体;二是初次性成熟的群体,称为补充群体。第37页,此课件共105页哦根据各种鱼类性成熟的迟早以及生殖群体组成的结构等特征,鱼类的生殖群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型种群 D0,KP;式中D剩余群体。K补充群
21、体。P生殖群体。如短寿鱼类:如香鱼、银鱼和青鳉等,当年成熟产卵,产后死亡;洄游鱼类:如大麻哈鱼,鲥鱼,鳗鲡等。先在海洋或淡水生活至成熟年龄时,集群洄游到产卵场产卵,产后死亡。第38页,此课件共105页哦对资源保护的指导意义洄游性鱼类:捕捞产卵鱼群应有一定的限制;在留下一定数量亲鱼的情况下,又应尽量予以捕捞利用。短寿鱼类:捕捞压力不易破坏资源。如太湖银鱼,在强大的捕捞压力下,数量仍呈上升趋势第39页,此课件共105页哦第二类型种群 D0,KD,KDP式中D剩余群体。K补充群体。P生殖群体。产卵群体由补充和剩余群体组成,但以补充群体为主。这类鱼个体一般较小、生命周期短。其中多数寿命仅24龄,最高也
22、不超过68龄;产卵群体年龄组成简单;性成熟早,一生产卵次数虽不多,但种群世代更新快,增殖潜力大。淡水鱼类如颌须鮈、蛇鮈、逆鱼等;海水鱼类如鯷、沙丁鱼等。强大捕捞压力下,大型鱼类衰退,这类鱼往往构成“鱼类小型化”的代表。洪湖:鲫鱼、红鳍鮊、黄颡鱼第40页,此课件共105页哦第三类型种群 D0,KD,KDP式中D剩余群体。K补充群体。P生殖群体。产卵群体由补充和剩余群体组成,但以剩余群体为主。这类鱼个体一般较大,生命周期长,寿命大都在10龄左右如四大家鱼、大黄鱼等。产卵群体年龄组成复杂;性成熟较迟,一般在35龄以上;一生中产卵次数较多,但种群世代更新慢,增殖潜力小。第41页,此课件共105页哦 有
23、些生命周期特别长的鱼,如鲟蝗类,可达2030龄以上,性成熟特别迟,往往在10龄以上。并非每年产卵,一般要阳23年才产卵一次,种群增殖潜力特别小。这类鱼一旦遭到破坏,种群数量一般不易恢复。这类鱼常是水体重点保护的对象。第42页,此课件共105页哦2.雌雄性比鱼类种群雌雄性个体的比例,一般是接近1:1。但不同的种类、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情况。雌雄性比也是反映鱼类生殖群体组成的一项指标。性比是决定种群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同条件下,雌性多繁殖力强一般可分种群性比和产卵鱼群性比种群性比一般1:1;产卵性比一般雌少雄多第43页,此课件共105页哦梁子湖的武昌鱼:1:8-9 西江的鲢:1:7;草
24、鱼:1:3大黄鱼:2:1但鲫鱼相反梁子湖鲫鱼4:1;洪湖5:1(60年代)2.5:1(80年代)种群的性比并非一成不变第44页,此课件共105页哦实例:四大家鱼的天然繁殖实例:四大家鱼的天然繁殖1产卵场的分布草鱼、青鱼、鲢、鳙是江河中产漂流性卵的鱼类,我国除黄河外的沿海主要河流一般都有分布。产卵规模最大的是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其次是珠江和淮河。黑龙江流域有草鱼、青鱼和鲢的产卵场,但规模较小。第45页,此课件共105页哦(l)长江水系 长江干流:从四川省巴县至江西省彭泽县长达1700公里江段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卵场共36个。其中上游有9个,规模最大的为宜昌三斗坪至十里红江段,其产卵规模约占长江
25、干流的7%;中等规模的有重庆、忠县和巫山等产卵场。第46页,此课件共105页哦第47页,此课件共105页哦自宜昌以下至鄙阳湖湖口的中游,有25个产卵场,其中有江口、石首、新码头、新狭口、监利、尺八口、白螺矾、德洲、武汉附近和黄石附近等产卵场规模较大,而虎牙滩、沙市、郝穴、洪湖、团风、鄂城等规模较小。长江下游的湖口至彭泽也有它们的产卵活动。在南京的新河口还采集到草鱼卵,说明在芜湖江段也还有草鱼在产卵。第48页,此课件共105页哦长江鱼苗资源十分丰富,历来是我国天然鱼苗的主要产区。以湖北省为例,60年代年平均鱼苗产量为810亿尾,70年代年平均鱼苗产量为295亿尾,1981一1985年平均年产量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鱼类 繁殖 洄游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