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3)课件.ppt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3)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3)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3)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75页v脑血管疾病(CVD)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三位病因和成人致残的首要因素,同时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为CVD高发国家,CVD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CVD病例,每年有150万人死于CVD,有CVD存活者700万人。CVD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2/3的CVD患者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估计每年CVD的治疗费用约120亿元人民币。因此,了解CVD危险因素及在社会人群普及其预防知识,以便及早发现并有效干预,以达到预防的目的。现在学习
2、的是第2页,共75页一 CVD的危险因素 v不可改变危险因素v可改变危险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75页1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v1.1性别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CVD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75页v1.2 年龄 CV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3CVD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CVD发病率增加1倍。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75页v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脆性增加,弹性减低易形成动脉硬化。近年来青年人(45岁以下)CV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约占CVD的5%10%。可能与生活模式的转变、饮食结构的改变、脑
3、血管畸形、房颤等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75页v1.3家族倾向 有相当比例 CVD 患者家族中有多人患病,是否属于遗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发现家族倾向的问题,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高呈正相关。父母死于 CVD 的发病率较正常对照组高 4倍。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5页v1.4社会经济地位、已有的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季节气候变化等 虽然这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现状,但是可以提醒人们加以注意和防范。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75页2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v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改善高危因素可使全球 CVD 下降 85%。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75页v2
4、.1高血压 在 CVD 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独立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只要做好高血压的防治,CVD 即可降低。血压水平起码应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75页v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CVD 的发病风险正相关,并呈线形关系。研究表明收缩压 160 mmHg,舒张压 95 mmHg,CVD 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 4倍。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5页 在我国 80%的 CVD 患者与高血压有关,其中 86%的脑出血和 71%的脑梗死都有高血压病史。血压升高是表面现象,最危险因素 主要的是损害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一旦出现
5、靶器官的损害,如心脏病等,说明高血压病到了最终点。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75页v几乎所有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易导致 CVD。日本一项研究发现,脑出血死亡率在高血压病人组比血压正常组高 17倍,脑梗死死亡率约高出 4倍,特别是无症状或没有控制好的高血压。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75页v2.2 心脏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损害、心律失常、房颤及心力衰竭是引起 CVD 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缺血性 CVD的危险。风湿性心脏病如房颤、瓣膜病变、冠心病及心脏黏液瘤等,发生 CVD的危险较正常人高 2 倍。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75页v冠心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 5倍。美国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
6、血压水平,有心脏病者发生 CVD 的危险比无心脏病者高 2倍以上。房颤是 CVD 的又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房颤者 CVD 的危险性增加 5倍。有效治疗心房纤颤可以预防 CVD 的发生。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75页v2.3糖尿病 是缺血性 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 3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 CVD 的危险比无糖尿病者高12倍。糖尿病患者 CVD 的发生率比无糖尿病人群高 2 3倍;42%的 CVD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有研究报道,糖尿病可使CVD进展的危险增加 19倍。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75页v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愈率和显效率仅15%,病死率为 20%;无糖尿病脑梗死治愈率和显效
7、率为80%,病死率只 3%。糖尿病引起微小血管、大中血管的硬化,是产生缺血性 CVD 的病理基础。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75页v2.4大量饮酒 饮酒与出血性 CVD 呈正相关,出血性 CVD比非饮酒者增加 2 3倍,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非饮酒者的 4倍,也是缺血性 CVD 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欧美一些国家,脑出血发生率约占所有 CVD 的 10%15%。而我国部分地区居民脑出血的发病率却高达 40%左右,这与我国居民饮白酒多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75页v大量饮酒引起 CVD 的机制:诱发心律失常;诱发高血压;增强血小板凝聚作用;激活凝血系统;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刺激脑血管平
8、滑肌收缩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进而导致动脉硬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5页v2.5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可刺激自主神经,使小血管痉挛、血氧含量减少、损伤动脉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等。经常吸烟是公认的缺血性 CVD 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而增加。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 CVD 的发病危险。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75页v2.6 TIA 与 CVD 相似,出现言语不清、肢体运动无力、视力障碍、意识不清等。持续时间短,大部分症状持续时间小于15 min,一般不超过 1 h,不用治疗自然就会消失,
9、所以人们容易忽视。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75页vTIA 后短时间内发生 CVD 的危险性较高,应积极予以治疗,阻断其发展。TIA 后 1个月内、一年内、5年内发展为脑梗死者分别为 4%8%、12%13%、24%29%。因此 TIA是严重的、需紧急治疗的“卒中预警信号”!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75页v2.7 血脂异常 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 CVD 的机会。脂代谢紊乱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含量。LDL 在血流中漂浮沉积在动脉壁形成斑块,导致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造成栓塞。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75页v2.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
10、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显著增加 CVD 发病危险,尤其是增加青年人(45岁以下)脑梗死的危险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75页v2.9 溶血磷脂酸 LPA LPA 是在血液凝集的早期由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迅速产生,反过来又促进血小板聚集,并且从多个方面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LPA 可能通过 3 种方式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75页v首先,LPA 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内膜内,在早期阶段可诱导屏障功能障碍,促进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可引起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分化,促新内膜形成;可刺激成纤
11、维细胞增生、促进炎症细胞存活,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期的血管损害中起核心作用;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积累,导致血栓形成和易于脱落。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75页v其次,LPA 可能通过刺激内皮素1(ET1)产生并共同促进脑血管的痉挛和收缩。v第三,LPA 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血小板并促进血小板聚集。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75页v2.10 肥胖 不是 CVD 的直接原因。肥胖者身体存在的大量脂肪组织,也需要很多血管输送营养,从而增加心脏额外负担,导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超过标准体重 20%以上的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比体重正常者高 3倍,据近期 美国医学会杂志 报告,肥胖会增加房颤的风
12、险。房颤引起的心律不齐可能导致缺血性 CVD。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75页v2.11 血液流变学异常 目前已确认血液流变学异常为CVD的危险因素,临床所接诊的病人中有不少病人,并无其他危险因素而只有血液流变学异常。脑梗死患者多有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异常。动物实验研究揭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的后果而并非其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75页v临床观察还显示,脑干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患者均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脑干梗死患者的血细胞比容、FIB 与 TIA 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细胞比容及 FIB 水平较高的 TIA 患者,因其血液呈高黏状态易发展为脑干梗死,必须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
13、措施控制 TIA 的发展,以降低脑干梗死的发病率。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75页v2.12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所含的雌激素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及其他凝血物质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目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下降等,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经过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均证实,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有血管内膜增生,以致管腔狭窄,而促血栓形成。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75页v口服避孕药者缺血性 CVD 的发病率比未服药者高 5 8倍。CVD的发生与口服避孕药的时间长短无关,而与剂量有密切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75页v2.13 系统性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因子介
14、导的复杂化系统化过程。斑块内的炎性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其次是 T淋巴细胞,主要出现在脂质核心周边和纤维帽中,尤其是纤维帽破裂处。它们在血管炎症发生和不稳定性斑块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75页v他汀类药物应用于 CVD 的治疗,除了传统的降脂作用外,还有很重要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脑缺血、缺氧和再灌注状态下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炎症过程,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 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 T淋巴细胞增殖。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75页v2.1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 感染的病人中 CagA 菌株阳性者可通过持续的炎症刺激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通过激活血
15、管内皮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增加促凝物质而影响凝血机制,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动脉硬化的危险性。王东风等测定 103例脑梗死病人血清 Hp 抗体 IgG、IgA、IgM,结果提示脑梗死发病与 Hp 感染明显相关。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75页v2.15 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 对影响急性 CVD 发生的研究发现,hsCRP与 CVD 的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在急性 CVD发生后可呈反应性上升,提示 CRP升高可能是由炎症反应引发 CVD 的危险因素之一。hsCRP检测能够测量低水平的炎症反应,更早预测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人群。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75页v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3课件 脑血管 疾病 危险 因素 预防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