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精选PPT.ppt





《变态心理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精选PPT.ppt(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变态心理第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2005年12月21日,英国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EltonJohn)与拍拖12年的同性恋男友大卫弗内什(DavidFurnish)在英国温莎城堡正式举行婚礼第2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l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l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l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l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l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l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l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l第八节压力与健康第3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学习要点及方法:学习要点及方法:-各种概念抽象、难懂,需要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理各种概念抽象、难懂,需要与临床实
2、际相结合,理解性记忆、继而运用。记住常见的、多发的、重要的、解性记忆、继而运用。记住常见的、多发的、重要的、特征性的症状表现,并加以鉴别。特征性的症状表现,并加以鉴别。-变态性心理障碍主要指精神疾病症状。变态性心理障碍主要指精神疾病症状。-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无须了解治疗。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无须了解治疗。学习方法很重要。学习方法很重要。第4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l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l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体现在不同个体身上,形成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群体,有精神障碍群体占人群总体的13.47%。l(1993年17地区精神障碍流调结果)。l所谓
3、有精神障碍的人只是心理活动的某l一方面有问题,如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是思维障碍为主,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经过治疗,心理异常部分可以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l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第5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l相当多的精神障碍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暂时称为“脑功能性障碍”。lICD-10放弃使用精神病(psychosis),只保留精神病性(psychotic)作描述之用: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catatonic)行为.l本书参照ICD-10的方法
4、,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第6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l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研究内容基本性质、特点;个体心理差异及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诊断、治疗、转归、预后、预防、康复研究方式心理学医学第7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二单元:学科简史l一、对心理异常的早期关注l1、公元前400年,l古希腊西波克里特-l体液学说-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l人的“疯狂”是因为有害体液流
5、入大脑所造成的。l“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第8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l2、5世纪到16世纪,宗教扼杀了古代自然哲学的天才思想心理异常被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禁鞭打、火烧、禁闭、捆绑作为驱鬼闭、捆绑作为驱鬼的手段的手段,第9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l17世纪以前精神病学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比变态心理学活跃,后者只能融入精神病学中才能发展。l3、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功能会完全丧失;帕斯德提出“细菌理论”,医学的进步,用唯物的理论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延续至今。l第10页,讲稿共8
6、2张,创作于星期日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l(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l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两个基本命题,用弗洛伊德的话就是:(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l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2)“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neurose,现译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没有认识到的。”(弗洛伊德1984:8)第1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l2、根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的判断:l(1)人类的
7、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冠名“力比多”(libido);l(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期、肛门欲期、生殖器期:l口腔欲期(0-1岁)快乐的满足来自唇、口、手指;口欲不足喂奶短断奶早:贪食肥胖烟酒过多咬指甲口欲过度厌食偏食挑食l口欲剥夺攻击咬人语言性攻击口淫僻退行到口欲期第12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l肛门欲阶段l(2-3岁)使用“否决权”期。训练大小便阶段,排泄大小便获得快感,自我控制,不随地解大小便。此期要求保持整洁、按时、守规矩、节约、谨慎、爱干净。l过严、过度发展强迫症强迫性人格l固着、退化恋粪
8、情节见精神病、心理变态:灌肠僻男性同性恋肛交。生殖器期(性蕾期,恋母期)l前期:l4-5岁奠定“超我”机制,男女性器官最初发育阶段,此期出现性好奇、性认同、性游戏(模仿大人扮演结婚等)。责骂成人可致窥阴僻幼儿期手淫过分责骂性欲减退、性冷漠阴茎骄傲综合症潜意识里看不起女孩,产生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女孩产生自卑退让、温柔及个别逆反心理-压到男性。成人露阴僻也出在此期。第13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3中期(5-6岁)Edipuscomplex希腊悲剧Edipus王Edipus王妃伊迪帕氏情综(恋母)的解决;与父亲认同起来,学习父亲的优点,认同作用认同作用)(同性期)女
9、恋父情综(Electric):喜欢嫁给象父亲一样年纪的人伊迪帕氏症:病人冲动挖自己的眼睛或反向挖别人的意见阉割焦虑情综:病人冲动挖自己或别人的生殖器。l后期:l7-12岁儿童期假性同性恋(没有性欲成分)l成人退化、固着同姓恋l青春期内分泌发展心理逐渐趋向成熟,本能指向异性,处模糊、朦胧阶段,是性道德教育关键时期。l成熟期:生殖器欲阶段自体性欲满足(自恋)转向他恋(异性恋)l从异性恋到成熟期可产生阻隔产生心理变态恋物僻(异性的一部分)第14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前期吸吮吞咽后期吞咽咀嚼吞食前期排泄快感后期保持快感恋母恋父性别认同学习、活动青春期开始,异性恋。现实原则、自我形成现实原则、自
10、我形成发展控制能力发展控制能力开始形成超我开始形成超我男女互不来往男女互不来往超我继续发展超我继续发展人格趋向完善人格趋向完善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第15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l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l一个空肚子的人看到烧饼,心里有一个欲望,想动手抓个烧饼吃,另一个“自己”“偷拿烧饼是划不来的”,还有一个“自己”在提醒自己“是失名声的事情”,不能做。l欲望-本我本我快乐原则在潜意识状态下表现。l见于1岁以下婴儿,原始人,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分裂症,正常人梦中的思维l另一个自己自我现实原则代表理性和审慎,处理本我的
11、欲望适应现实,配合“超我”要求符合道德规范。使用防御机制。自我消弱神经症崩溃精神病l还有一个自己超我超我道德原则监督机构绝大部分在潜意识,小部分在意识。变态人格-超我不成熟神经症超我过分严格。道德差超我不健全人格结构理论第16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l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以下缘由造成的l(1)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在每个发展阶段如果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过少,就会使性心理发展退化或固着,造成未来人格变态、异常。l(2)由于我们的“自我自我”必须随时随地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的处理“本我本我”与与
12、“超超我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体验着焦虑。(3)、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就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如果冲不破防线,人就意识不到痛苦。但是意识不到的痛苦,并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他们只是隐藏起来,到“潜意识潜意识”中而已。躲藏到潜意识之中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自己,比如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以口误或失误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第17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w 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压抑力量不足压抑力量不足冲突、矛盾、非理性冲破防线异常心理与行为冲
13、突、矛盾、非理性冲不破防线意识不到的痛苦隐意识不到的痛苦隐藏到潜意识藏到潜意识扭曲的形式变相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自己表达自己显形梦、隐性梦显形梦、隐性梦、口误口误、笔笔误、事故倾向讲笑话误、事故倾向讲笑话遗忘、遗忘、神经症症状(焦虑、紧张、神经症症状(焦虑、紧张、强迫、转换和分离性癔症、强迫、转换和分离性癔症、疑病、疑病、躯体化躯体化)潜意识潜意识升华升华w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第18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l精神分析分析学说强调,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如精神刺激、素质因数等)可转化各种心身症状(癔症、神经症、躯体疾病如溃疡病等),通过“自由联自由联想想”等
14、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潜压在潜意识中的将潜压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各种心理冲突突,主要是主要是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挖掘出来,带到带到意识中来,意识中来,转变成为转变成为个体可以认识的内容个体可以认识的内容进行疏导,进行疏导,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达到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的目的。(消除潜意识心理冲突的影响,启发病人的自我意识,达到认识上的领悟)第19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20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l压抑:即一些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意识不能接受,超我不允许的)冲动欲望压制到
15、潜意识中,使自己并不意识到存在,叫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癔症性遗忘。l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拒绝承认那些焦虑痛苦的事件:地震亲人死亡。说成抢救。l置换;因某事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传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替罪羊)l固着:“性心理”发展停滞在某一水平。儿童咬允指甲;固着口欲期。这种“固着”也会造成人格的异常。l代偿:抵消对自己的自卑罗斯福拿破伦l焦虑: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会着焦虑。l投射:l自己有一种不好的思想,不承认,认为是人家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l退行: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回到
16、较早年龄段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对当前情景。-癔症童样痴呆l症状形成:以解决心理矛盾冲突:未婚先孕的呕吐,心理上不要,打掉是犯罪,象征性把孩子吐掉。l转换:癔症病理性的第2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二)行为主义的解释1l行为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是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上,他是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依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l依巴莆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这理论的首创者。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行为主义理论基础,整整10年的试验结果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l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
17、过程的冲突造成的。l巴普洛夫认为同样的刺激,“对神经系统较强的人来说,并不引起这类疾病的后果”他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症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意志过程的薄弱,而后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巴普洛夫,1954,183页)。l第22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二)行为主义的解释2l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动物实验结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心理过程。果推论人的心理过程。l行为主义理论的整合趋势表现在:行为主义理论的整合趋势表现在:l 俄国的行为主义与美国的行为主义互补;俄国的行为主义与美国的行为主义互补;l
18、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及其他学习理论的产生;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及其他学习理论的产生;l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有机结合。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有机结合。第23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1l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l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包括: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包括:l 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身的存在上来;身的存在上来;l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就是“认识自我认识自我”。ll比如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特征的表现是“存在焦虑
19、”。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所以“责任”便成为“存在”得以实现的阻碍因素l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是:是:“自我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潜能”特特征受阻。征受阻。l。第24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不同理论派别对心理健康及其破坏的不同理解不同理论派别对心理健康及其破坏的不同理解 健康健康 健康破坏健康破坏(1)精神分析派:)精神分析派:“力必多力必多”“力必多力必多”受挫受挫 顺利发展顺利发展(2)行为主义派:)行为主义派:良好环境良好环境 不良环境不良环境 酿成行为习惯酿
20、成行为习惯 酿成行为习惯酿成行为习惯(3)存在人本派:)存在人本派:“潜能潜能”“潜能潜能”发展顺利发展顺利 发展受挫发展受挫第25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二节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l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具备三大功能:1、能能保保障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能保保障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保保障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极其规律性。l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既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第
21、26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二单元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区分l一、标准化的区分l李心天(1991)四类辨别标准l(一)、医学标准l这种标准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其产生原因目前则归结为脑功能障碍。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以区别各类心理障碍或精神病l将来可能发现病人大脑中有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这种病理变化,才是区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可靠依据。l(二)、统计学标准人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是心理正常范围。这种判定多以心理测量为工具。如IQ.第27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二节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极其区分4l(三)、内省经验标准1、求助者的内省力l觉得自己有焦
22、虑,压抑,或说不出的不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l2、观察者的内省经验l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l(四)、社会适应标准社会行为能力是否受损;是否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这一判断是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得出的。如果是精神障碍或精神病,那么是器质性/功能性的。需要做相关的一些实验室理化检查。第28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l三原则(郭念锋三原则(郭念锋1986、1995)l(一)主主观观世世界界与与客客观观世世界界统统一一性的原则性的原则l对鉴别精神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很有效l“自知力”,没有是对自身状
23、态的错误反应。l“现实检验能力”-鉴别正常与异常的指标l(二)心心理理活活动动的的内内在在协协调调性性原原则则l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以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强迫症-认知与意志的不协调。l(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l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相当稳定,一般不易改变。如平时用钱仔细,突然挥金如土或平时带人热情,突然变得冷淡。第29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心理冲突常形: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如夫妻感情
24、不和,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心理冲突变形:一是与现实没有什么关系,或涉及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吃药还是不吃药);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常形最多只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评定三个方面:病程小于三个月,评1分;3个月到一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痛苦程度可设法摆脱,评1分;自己摆脱不了,需别人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无法摆脱,评3分。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轻微防碍,评1分;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评2分;重度受损,不能工作和学习,要病休或退学回避社会交往,评3分。总分
25、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6分诊断成立。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要考虑3个月以上才行。第30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1l精神科医生应用了解异常心理的症状,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把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而对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l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感觉阈值降低):一般的刺激难以忍受,如灯光刺眼、关门声震耳等。2、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升高):对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多见于癔症不符合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第31页,讲稿共82张,创作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心理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