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ppt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总则规范制定的原因、适用范围等第1页/共56页2、电话网的网路结构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分为三级:第一、二级为长途交换中心,第三级为本地网交换中心。第2页/共56页2、电话网的网路结构一级交换中心,用DC1表示,转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1之间原则上以基干路由网状相连;DC1一般设置在省会(直辖市)城市。二级交换中心,用DC2表示,疏通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2与本省DC1之间均以基干路由相连,与本省其他DC2之间以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相连;DC2一般设置在地(市)本地网的中心城市,长途话务量较大的省会城市也可设置DC2。第3页/共56页2、电话网的网
2、路结构本地网设置汇接局和端局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也可只设端局一个等级交换中心,汇接局可以兼有端局功能,这样的汇接局称为“混合”汇接局。汇接局的职能是汇接本地网端局之间的话务,也可以汇接端局与长途局之间的长途话务,混合汇接局还要负责疏通本局用户的终端话务;端局的职能主要是疏通本局用户的终端话务。第4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本地电话网网路组织v在较大的本地网中应按端局、汇接局两级组网;在较小的本地网中应按一级组网。v本地电话网应按扩大交换系统容量、减少交换系统数量的原则进行组织。不同规模的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组织方式宜按下列原则:交换系统数不多的本地网的网路组织以各个相连为主;交换系统数较多的本
3、地网的网路组织以汇接为主,汇接次数不应太多;第5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本地电话网网路组织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汇接区不划分过多,为保证安全,汇接局宜成对设置,端局去话按负荷分担方式平行地接入成对的两个汇接局,当汇接话务量很大时,为减少汇接局的数量,可设置不带端局功能的独立汇接局;局间话务量很大的端局间,应建立低呼损或高效直达电路。v对于全网集中设置的报时、天气预报等社会服务性特种业务,宜经汇接局汇接到相关设备上。第6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长市中继网网路组织v国际出入口局、地区性出入口局或边境出入口局所在的城市,国际去话中继应由本地网的端局或汇接局直达出入口局,来话中继可采用由国际出入
4、口局直达本地网端局或汇接局的方式。v长市中继电路可以直达长途局,也可经汇接局汇接,视本地电话网路状况由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第7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v当一个城市的第一个长话交换设备所疏通的忙时话务量已达到60008000Erl,且根据话务预测两年内该长途交换系统疏通的忙时话务量将达到12000Erl以上时,为了网路安全,可另建一个长话交换系统。该系统宜设置在另一局址内,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应分别在两个交换系统上扩容。当已设的两个长途交换系统所疏通的长途话务量达到20000Erl以上时,可安排引入第三个长途交换系统。以此规律,根据本地网的长途业务量规划要求,逐
5、步增加交换系统的数目。第8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v不同长途交换局址间的中继传输应为双路由或具备路由保护。v大城市、特大城市多个长话局址的设置,应有利于将来分区汇接的实施。v直辖市本地网内的长途交换系统,一般均为DC1。v省会本地网内设一个或两个长途交换系统时,均设为DC1(含DC2功能);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途交换系统时,一般设两个DC1和若干个DC2。v地(市)本地网内的长途交换系统一般均设为DC2。第9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v在有两个长话交换系统时,根据两个交换系统的容量,一般应按平级局方式组织,采用负荷分担方式
6、对两个交换系统设置出入中继。v当城市中出现三个及三个以上交换系统时,若该城市为直辖市,则均设为DC1,汇接局及大话务量端局应与各DC1相连,容量较小的端局可通过汇接局与DC1相连;若为省会城市,则设两个DC1和若干个DC2,汇接局应与各DC1和至少一个DC2相连;若为地市级城市,则均设为DC2,汇接局及大话务量端局应与各DC2相连,容量较小的端局可通过汇接局与DC2相连。同一等级系统一般应分别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电信楼内,并按平级组织,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第10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v在一个城市中设置多个长话交换系统时,对长途来话接续,各DC1/DC2原则上应
7、对本地网按全覆盖方式组织。其中DC1可直接覆盖到本地端局,也可通过DC2或汇接局覆盖到全部端局;DC2应覆盖到端局。v不同交换系统间,应设置少量局间中继系统,供特殊情况下的电路调动。v大城市、特大城市本地网中端局对各长途局的长途去话接续,一般采用分区汇接方式。一个端局的去话中继应直达或者通过汇接分配到两个长话交换系统上。第11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v本地网内多个长话交换系统之间长长中继设置及使用规定:(1)同一省会(直辖市)本地网内的DC1之间以及DC2与DC1之间应设置低呼损长长中继;DC2之间一般不设长长中继。DC2与DC1之间设置长长中继,主要用于
8、DC2长途去话选路时的最终路由及DC1长途终端来话时的迂回路由。(2)地(市)本地网内的DC2之间可设置长长中继。(3)两个相同等级的交换系统之间设置的长长中继,可作为无直达电路局向或某局向中继电路故障时的迂回电路使用,也可作为两个交换系统之间短期内进行动态话务路由调整或话务均衡使用。第12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v不同本地网长话交换系统之间电路群设置规定:(1)省内DC1、DC2之间电路群设置规定:a)设在省会的DC1均应与省内各地(市)本地网的DC2之间设置基干电路群。b)省内DC2(包括设在省会本地网内的DC2)之间可根据传输电路的情况设置低呼损电路
9、群或高效电路群。(2)省会(直辖市)的DC1与非本省DC2之间以及不同省的地(市)DC2之间可根据话务情况设置直达路由。第13页/共56页3、电话网网路组织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v不同本地网长话交换系统之间电路群设置规定:(3)省会(直辖市)长途交换系统之间的电路群设置规定:a)各省级长话交换系统DC1之间原则上应设置直达路由,该路由上的电路群为基干电路群。b)直辖市本地网设三个及三个以上DC1长话交换系统后,省级DC1与直辖市DC1之间在直辖市未实施来话分区汇接时,每个DC1至少应与对端两个DC1设置直达去话路由(基干电路群);在直辖市实施来话分区时,省级DC1应分别与直辖市各分区
10、DC1设置直达去话路由,当每分区DC1超过两个时,应至少与各分区内两个DC1设置直达去话路由。第14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分类的含义v基干路由:在等级网中,是由同一交换区内相邻等级中心或相邻等级的局之间的低呼损电路群,以及长途一级交换中心(DC1)间或本地网中汇接局间的低呼损电路群所组成的路由。在该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至其他路由。v低呼损直达路由:是由任意两个等级交换中心之间或任意两个局之间的低呼损电路群所组成的路由,可以旁路或部分旁路基干路由,在该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至其他路由。v高效直达路由:是由任意两个等级交换中心之间或任意两个端局之间的高效电路群所组成的路由,可以部分旁路
11、基干路由,在该路由上的话务量可以溢出至其他路由。第15页/共56页4、路由计划长话网的长途路由设置v路由设置应有利于减少话务转接的级数,在注意经济合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网路的安全、可靠,便于网路管理和维护。vDC1之间、DC1与其所辖的DC2之间,以及DC1或DC2与所辖的直接下级中心之间应设置基干路由。v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根据话务需要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均可建立直达路由。这些直达路由可以是低呼损直达路由,也可以是高效直达路由。第16页/共56页4、路由计划本地网内中继路由的设置v端局与所从属的汇接局间应设置基干路由。v在话务量较大且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任意两局之间都可设置直达路由。该路由可以
12、是低呼损直达路由,也可以是高效直达路由。第17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的规定v在端到端的连接中,应减少转接电路(或中继)的段数。v长途路由的选择顺序应符合发话区自下而上,受话区自上而下,全网自远而近的规定。因此应先选直达路由,再选迂回路由,最后选基干路由作为最终路由。v长途网中,最大电路串接段数一般不得大于三段;本地网中,端局间接续中继段数一般不得大于三段。第18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长途交换中心的去话路由选择顺序发话区选择顺序“自下而上”,受话区选择顺序“自上而下”,总的选择顺序“自远而近”。当设有直达电路群的对端局采用长途来话分区汇接方式时,则发端长话交换中心至对端
13、的终端呼叫,需识别对端本地网局号P/PQ位后再选择至相应长话交换中心的路由。省会本地网内设置DC1和DC2两个等级的长话交换中心后,若DC2至某局向已设高效直达路由,但有溢出,此时应选择至DC1的局间中继作为迂回路由。第19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长途交换中心的去话路由选择顺序本地网内设置多个DC1(或DC2)时,当本地局或转接局至某长途局向的呼叫选择了DC1A(或DC2A),但DC1A(或DC2A)至该长途局向未设直达电路群,而DC1B(或DC2B)设有直达电路群,则DC1A(或DC2A)应选择至DC1B(或DC2B)的局间中继迂回路由。当发端的DC1或DC2与对端同一局向多个
14、相同等级的交换中心分别设置了直达电路群时,原则上发端按负荷分担方式选择这些电路群,第20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长途交换中心的去话路由选择顺序当发端的DC1或DC2与对端同一局向的DC1和DC2分别设置了直达电路群时,发端需在识别长途区号后,根据电路群应疏通的话务类型而分别选择相应的电路群。第21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本地网长市中继路由选择顺序长途去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1)当本地网设置一个DC1(或DC2)长途交换中心时,当端局与一个DC1(或DC2)和一个TM相连时,若端局与DC1(或DC2)之间为高效直达路由,则首选该直达路由,次选经TM的迂回路由;若端局与
15、DC1(或DC2)之间为低呼损路由,则正常情况下该路由上的话务不允许溢出,当发生话务异常时,方可选择至TM的迂回路由。第22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本地网长市中继路由选择顺序长途去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2)当本地网设置两个DC1(或DC2)长途交换中心,且端局和TM与两个DC1(或DC2)均相连时,本地局长途去话应按负荷分担方式选择至DC1(或DC2)的路由。第23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本地网长市中继路由选择顺序长途去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3)省会本地网内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话交换系统并按等级局组网时,若本地端局与一个DC1(或DC2)和一个TM相连,长途去话路由选
16、择同上述(1),若端局和TM与两个DC1(或DC2)相连,路由选择同上述(2);若本地网端局和TM分别与DC1和DC2相连,端局和TM应识别长途区号后再选择至DC1或DC2的路由。第24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本地网长市中继路由选择顺序长途去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4)直辖市本地网内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话交换系统时,端局和TM应与不同去话分区的两个DC1相连,长途去话应按负荷分担方式选择至DC1的路由;当某些DC1上开放的长途电路方向不是全覆盖时,则部分长途去话需经DC1之间同级迂回。第25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本地网长市中继路由选择顺序长途来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1
17、)省会(直辖市)长话交换中心的长市路由选择。到达DC1的长途终端呼叫,当DC1与端局之间设有高效直达路由时,则首选直达,次选至相应TM和DC2的迂回路由,若为低呼损直达路由,则正常情况下只选择该路由。当DC1与端局有两个迂回路由时,可按负荷分担或顺序选路方式选择路由,也可在正常情况下只指定一个迂回路由。到达DC2的长途终端呼叫,DC2选择至被叫端局间的低呼损直达路由,该路由上的话务不允许溢出。若DC2与端局间无直达路由,则DC2的长途来话经转接路由到达端局。第26页/共56页4、路由计划路由选择顺序v本地网长市中继路由选择顺序长途来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2)地(市)长话交换中心的长市路由选择。
18、到达DC2的长途终端呼叫,若DC2与端局之间有低呼损直达路由,则正常情况下只选择该路由,发生话务异常时,方可选择至TM的迂回路由。若DC2与端局间无直达路由,则DC2的长途来话经转接路由到达端局。第27页/共56页5、编号计划编号计划应符合的原则v在本地电话网内,每个自动用户一般给一个编号。vISDN与PSTN的编号应尽可能采用混合编号,以便使非ISDN接入改变为ISDN接入时不改号。v编制号码计划时,要近远期结合,尽量避免改号。号码计划应以业务预测和网路规划为依据,规划期内要充分留有号码余量,便于网路向远期过渡,并使扩容时号码变动最小。v具体分配局号时,应结合组网方案统一考虑,使原有设备变动
19、最小,选用的交换设备对号码应有充分的适应性。v本地网内设有多个长途局时,编号计划应考虑便于分区汇接长途来话的识别。第28页/共56页5、编号计划程控数字交换局的支局、远端用户模块局的局号应采用规划中该区域的编号。用户交换系统的中继线引示号码,其位数应与所在局的普通用户号长相等。本地电话网内用户编号的首位不得占用“0”和“1”号码。同一本地电话网内的特种业务号码应统一为“1XX”。第29页/共56页5、编号计划在本地电话网编号中,将前三位为“200”、“300”、“400”、“500”、“600”、“700”、“800”的号码作为不同智能业务的接入码。电话网的编号计划应符合国家标准GB3971.
20、1-83国家通信网自动电话编号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程控数字交换局用户使用新业务时,登记或撤消新业务的编号应符合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第30页/共56页6、信令方式随路信号v信号方式v接口配合第31页/共56页6、信令方式No.7公共信道信令v信令方式国内数字程控交换局间、交换局与信令转接点间、信令转接点与各种业务数据库间应符合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中国国内电话网No.7 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极其补充规定、国内No.7 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和国内No.7 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事务处理能力(TC)部分”。第
21、32页/共56页6、信令方式No.7公共信道信令v信令业务量和信令链路的设置信令业务负荷A:No.7正常业务负荷e:话路忙时平均负荷C:局间电话话路数M:一次呼叫平均消息单元数L:平均消息单元的长度T:呼叫平均时长X:处理管理消息所应增加的业务量百分比(%)取5%第33页/共56页6、信令方式No.7公共信道信令v信令业务量和信令链路的设置信令链路负荷:工程设计中应按所采用信令设备的实际负荷能力取定。当信令设备的负荷能力可以达到或超过0.4Erl以上时,在正常情况下,每条信令链路每方向所配置的负荷定为0.2Erl。第34页/共56页6、信令方式No.7公共信道信令v信令业务量和信令链路的设置信
22、令链路设置:两信令点间设直联或准直联信号链路数应根据两信令点间的信令业务量和费用比,并考虑信令转接点的负荷能力和信令转接时延等因素确定。在工程设计中应经经济技术比较确定v涉及信令网的有关问题,应符合No.7信令网技术体制的要求。第35页/共56页7、电话网与其他业务网间的互通PSTN、ISDN、PSPDN之间的互通PSTN、ISDN与CHINANET的互通PSTN、ISDN与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互通固定网与移动网的互通ISDN与帧中继之间的互通第36页/共56页8、网管接口要求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具备Q3接口与网管中心的连接采用RS-232C,RS449/423,V.24,X.21,X.21 b
23、is,V.35,V.36或局域网接口。第37页/共56页9、计费方式本地网电话计费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v由主叫用户所在的发端局计费,只对主叫用户计费。v对PSTN用户采用复式计次方式,由发端局负责计费。v对ISDN用户采用详细记录话单(LAMA)方式。v对公用电话宜采用投币式话机、磁卡式话机或IC卡话机计费。v对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应采取用户端计费。v对于用户新业务项目的计费、应按规定的新业务项目的收费标准计费。第38页/共56页9、计费方式国内长途自动电话计费方式原则上由发端长话局负责计费。应采用详细记录话单(CAMA),按通话距离和通话时长计算话费。长途自动接续只对主叫用户计费,长途半自动接续
24、在操作员协助下可对被叫用户或第三方进行计费。工程设计应有话费分拣处理方案。近期一般可采用脱机处理方式。大中城市应努力创造条件,建立计费中心,向联机处理方向发展。第39页/共56页10、话务负荷及服务质量指标工程设计中所选用的交换设备,其话务负荷能力应满足工程设计话务量的需求。工程设计话务量应根据具体工程经调查统计分析取定。用户话务量的取定应考虑到普及率的提高和住宅用户比例以及接入Internet对话务量的影响。第40页/共56页10、话务负荷及服务质量指标工程设计对交换设备负荷话务量的取定标准:v一般负荷为12个月中10个最忙日的忙时平均话务量;高负荷为12个月中5个最忙日的忙时平均话务量。工
25、程中不能取得连续调查数据作基础时,在取定用户话务量的一般负荷后,可按下表取定高负荷话务量以及与之相应的忙时试呼次数(BHCA)。第41页/共56页10、话务负荷及服务质量指标计算与呼叫次数有关的公共设备时,其基础话务数据应按具体工程调查分析取定。在不能取得调查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可按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中的话务数据取定。交换设备的呼叫处理能力应满足上表时高负荷时的BHCA数,在实际发生的处理能力超过这个BHCA数字后,交换系统可进入过负荷控制运行状态。第42页/共56页10、话务负荷及服务质量指标局间中继电路按话务量一般负荷计算。各类局间中继电路和长途电路应附合下表的呼损指标。第43
26、页/共56页11、传输指标电话网全程响度评定值和传输损耗量化失真衰减频率失真串音滑动杂音时延第44页/共56页12、数字电话网的同步数字电话网各级交换系统必须按同步路由规划建立同步。交换设备时钟应通过输入同步定时链路直接或间接跟踪于全国数字同步网同一规划设置的一级基准时钟PRC或区域基准时钟LPR。各本地电话网应有同步网规划。各级交换系统必须按批准的同步网规划安排的同步路由实施同步连接。严禁从低级局(或可能会形成定时环回的同级局)来的数字链路上获取定时作为本局时钟的同步定时信号。第45页/共56页12、数字电话网的同步各级交换中心所在局站有楼内综合定时供给设备(BITS)时,局内最高等级交换设
27、备应直接从BITS获取同步时钟信号,局内其他低等级局交换设备宜从本楼高等级局交换设备来的中继电路上获取同步时钟信号,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从BITS获取同步定时信号。各级交换中心所在局所未设有BITS设备的,局内一个最高等级交换设备需从上游高级局或同级局来的传输链路中获取同步定时信号,局内其他低等级交换设备从本楼高等级局交换设备来的中继电路上获取同步定时信号。第46页/共56页12、数字电话网的同步各级交换中心的交换设备配备时钟等级和时钟性能参数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各级交换中心的交换设备应至少接收两路同步定时信号(一主一备)。若定时信号经传输系统传来则应尽可能不同的传输路由,条件不具备时应
28、尽量选用不同的传输系统。局内定时传输链路优先选用PDH 2Mbit/s链路,也可以采用SDH的STM-N同步链路,不应采用SDH 2Mbit/s业务链路或PDH与SDH混合连接所形成的2Mbit/s业务链路。第47页/共56页12、数字电话网的同步不得不从SDH 2Mbit/s业务链路获取定时时,必须确认该2Mbit/s不存在指针调整影响或已经过“换定时”的特殊处理,消除指针调整影响。本地数字电话网在没有条件纳入全国数字同步网前,应以所在本地网的长话交换系统时钟为主时钟,以本地网内各交换系统时钟为从时钟构成本地网范围的同步。一个本地网中有多个长话局时,以其中一个等级最高的长话局时钟为主时钟。第
29、48页/共56页1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及设备配置局间中继线数及长途电路数的计算v交换系统间中继线数和长途电路数按第十章的一般负荷话务量和呼损指标,结合交换设备规定的计算公式或表格计算取定。v在采用随路信号时,按单向中继计算电路数;在采用No.7公共信道信令时,一般可以按双向中继计算电路数。v长话工程长市中继接口数量的计算应以长途电路所负荷的终端长途话务量为基础,本地电话网工程长市中继电路的计算,以该系统设计的长途终端话务量为基础。第49页/共56页1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及设备配置设备配置v程控数字交换局所需配置的设备除交换设备的主机及其相应的附属设备外,还应包括数字传输设备、电源设备、配线
30、架、测量台等,此外还应包括工具、测试仪表、备品备件等附属设备。v程控数字交换局内交换系统的设备配置,一般应由提供设备的厂家按工程设计要求的系统容量、中继方式、话务数据及新业务项目的数量与比例等要求进行计算,提出详细的设备清单和计算书,经核定无误后确定。第50页/共56页1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及设备配置设备配置v电源设备的品种和规格数量根据交换系统的制式、交换系统的供电系统、交换局的容量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的耗电量确定,并能与交换系统逐步扩容相适应。v总配线架的数量应根据外线电缆的总对数和接入横列的用户数量计算。总配线架终期的外线总对数,可按局内交换设备终期总门数的1.3到1.5倍计算。本期总配线
31、架所需直列和横列数,应按本期工程实际的内外线对数计算,计算出的直列数和横列数,应结合总配线架的标称容量配置总配线架数量。第51页/共56页1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及设备配置设备配置v程控数字端局的测量室内应配置维护终端(测量台),在实现集中维护以前,维护终端(测量台)数量按10000门左右一台N+1方式配备,小于10000门按10000门计。在实现集中维护的局配置一台。v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开放的电话新业务项目及允许使用新业务的用户比例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第52页/共56页1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及设备配置设备配置v考虑交换、传输设备的模块化、系统化及设备运行的安全与适合变动的灵活性,工程设计配置设备时,应有一定的备用量,备用量的取定原则如下:设计计算求得的中继线数应按标准中继模块的容量取整;为保证交换局对某局向的中继系统只有一个数字中继模块时的通信安全,全局应增加少量备用的中继模块。长途交换系统的长市数字中继模块的数量应按照相应于程控长话交换系统设计的终端长途话务量进行配置。当系统要求模块间有互助功能时,则模块应成对配置。第53页/共56页14、机房安装工艺要求第54页/共56页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第55页/共5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6页/共5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