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课件.ppt
《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第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家老庄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两本书是道家思想的经典,其中老子五千言为老子的专著。庄子一书,内篇是庄子所作,而外篇和杂篇出于其门徒之手。地位:老、庄(约前600-前500)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同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和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核心: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第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认识论: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
2、”这说明“道”是一个神秘的、实有的存在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间永远存在的、绝对的;是永远运动的或变化着的事物;“道”不同于时空中的具体事物,它是无限广大的,不能用具体名词来限定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都是变化的,万物有共同性,即“道”。老庄所说的“道”作用于人生,叫做“德”。强调修身养德、养生。第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人生论: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自然”是不加强制力量而顺其自然的心态。“无为”即“好静”,“无事”,“无欲”。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特意、不刻意去做某些事。“无为而无不为”,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二者的关系是:
3、“无为”是一种处理事情顺其自然的态度,“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第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认为人若执着于外在的名利,就没有自由了。人们追求欲望满足,往往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主张为人应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超脱、解放。怎样解脱呢:老子认为应“致虚极,守静笃”。即虚怀若谷,持重守静,最终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子则认为应“无待,无己”的逍遥之举,即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使精神活动处于无牵无挂的逍遥境界中。而要达到这一境界的内心功夫是:“心斋”(养心气,层次高于身斋(吃素);“坐忘”(消除贪欲,使心灵自由舒展),“守宗”(即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界的影响)。第5页,此课件共1
4、04页哦儒家和道家处世态度比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了,深有感触地教诲弟子:“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孔子意思是说,水自身的清或浊,决定了它或享“濯缨”之荣,或遭“濯足”之辱。水的命运是由它自身的内因决定的。孟子进而阐发:“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意思是说,人的荣辱,都是由其自身的内因决定的。孔、孟强调人们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儒家和道家处世态度比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道家的解释则是:“沧浪之
5、水清的话,我用它来洗帽带,沧浪之水浊的话,我就用它来洗脚;不管是好是坏,我都拿来为我所用。”道家强调的是,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改变环境,关键是如何考虑适应环境。第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何许人也老子何许人也迷一样的传说迷一样的传说黑格尔佩服老子,认为老子真正代表了东方的黑格尔佩服老子,认为老子真正代表了东方的哲学智慧。哲学智慧。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两部书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两部书-圣经圣经、老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早期传说为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著有老子一书老子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强调要化解人世的危乱就应先
6、解消文化对人的影响,使人民顺其自然本性、依从自然规律而自由自治,因此提倡“无为而治”。第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一、宇宙观本体论一、宇宙观本体论 老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老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道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1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常常】(chn)“常常”指裙子。指裙子。说文说文.巾部巾部:“常,下
7、裙常,下裙也。也。”人类早期是以树叶、兽皮等作为御寒之人类早期是以树叶、兽皮等作为御寒之物。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后,“常常”作为遮羞物。作为遮羞物。有固定不变之意。如常法、常规、纲常、伦常。有固定不变之意。如常法、常规、纲常、伦常。第1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有三层意义:道有三层意义:道的本性道的本性道的公用道的公用道的规律道的规律34第1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1 1、道的本性、道的本性-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实际上不是别的,就是,实际上不是别的,就是道性自然,道的
8、本性就是自然道性自然,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自然自然”,形容词。形容没有任何外在压迫,形容词。形容没有任何外在压迫,没有外在制约,没有外在限制等这样一些含没有外在制约,没有外在限制等这样一些含义。义。第1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自然自然”谁挥鞭策驱四方,谁挥鞭策驱四方,万物兴歇皆自然。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李白第1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太上,不知有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我自然”。-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七章第十
9、七章黄帝;尧、舜、禹、汤;秦始皇;希特勒黄帝;尧、舜、禹、汤;秦始皇;希特勒政治家的等级政治家的等级第1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自然自然”是道的本性是道的本性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第五十一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第五十五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道德经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讲第二十八章讲第1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自然自然-艺术的最高的境界艺术的最高的境界返璞归真;见素
10、抱朴;返璞归真;见素抱朴;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情感的情感的自然自然流露表达。流露表达。唐代唐代.张彦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将历代绘,将历代绘画分为五个等级画分为五个等级:自然、神、妙、精、谨细。自然、神、妙、精、谨细。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而成谨细。妙而后精,精之为病,而成谨细。第1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2、道的功用、道的功用创生宇宙创生宇宙“道生一,道生一,一生二,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道德经四十二章四十二章第18页,此课件
11、共104页哦道创生宇宙道创生宇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1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广大无边,万物均由“道”而生。万物从“道”分离出来后,周流不息地运动着。万物的这种运动离”道”越来越远。远到极处,物极必反,万物又回到了”道”的本根。对万物而言,向本原的重新回归,实际上是一种复命的过程,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第2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道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制多,有无往而不胜力量,道与我们所说的规律有相
12、似之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然而柔弱的“道”却使世界万物应时而生,繁荣昌盛,万物并不会感到有压力存在,即“道法自然”之意。正是这种“无为”的做法却达到“无不为”的效果。第2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道有固定的运行变化规律,不因任何人意志而改变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第2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道是最高原则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故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何故,道使之然 所以天地不以为仁,圣人亦不以为仁,而以为自然。第2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二、朴素辩证法二、朴素辩证法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道德经四十章四十章“道道”之体之体是是“虚静虚静
13、”“”“恍惚恍惚”“”“寂然寂然”,是是“无忧无忧”“”“无物无物”“”“无形无形”之无;之无;“道道”之用之用则是则是“柔弱柔弱”。相互转化相互转化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第2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逆向思维“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第十八章344第2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1、老子比较系统地揭示事物存在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统一
14、体中。第2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有有”和和“无无”无,名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2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埏埴(shn zh)以为器,当其无,)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有器之用。凿户牖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2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两人间的平衡是对立的,两人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
15、矛盾的统一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存在的前提。不敢剪:不敢剪: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了。第2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2、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物极必反、势强必弱“反者道之动”含义其一是指道作用下的万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即事物都是在对立转化的状态下存在,而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第3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故应当联系到事物的对立转化来深化其认识。第3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老子将对立面的转化看成是
16、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安身立命的指导方法。人只有防止走极端,自觉地与道同体,保持虚盈的状态,就足以全生避害。认为只要不失得道者的知足长乐,世俗的荣辱得失皆可看作浮云,从这个角度看“道者反之动”表达了得道者对是非得失的超越。第3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 其二是指纷繁复杂的万物最终都要返回到原来起始的虚静的状态。“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老子第十六章)。第3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3、量变引起质变“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第3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4、否定之否定“大直若屈,大巧若诎,大辨大直若屈,大巧若诎,大辨若讷,大赢若绌若讷,大赢若绌”。第3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物壮则老物壮则老“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二十三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55,柔弱,柔弱者生之徒。者生之徒。-道德经第七十六章第七十六章第3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岁月的联想岁月的联想岁月给我们送来了昨天、
18、今天岁月给我们送来了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岁月也给我们和明天,同样,岁月也给我们带走了昨天、今天和明天。带走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为年轻人是送来为年轻人是送来为老年人是送走为老年人是送走344第3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三、用柔的方法论,守弱的人生观 “弱者道之用”含义“弱者道之用”是指道作用于万物时的特征。老子说:“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柔弱胜刚强”柔之用:守曲、枉、低、敝、少、辱、贱、雌、静,退、无事、无为、不争、无私,以最终达到全、正、盈、新、得、荣、贵、雄、进、有为、有成的目的第38页,此课件共104页哦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
19、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道德经八章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道德经七十八章七十八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道德经二十二章二十二章)第3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水的哲学水的哲学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摧枯拉朽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摧枯拉朽;长江巨浪浩浩荡荡一泻千里长江巨浪浩浩荡荡一泻千
20、里;深潭古井波平如镜无古无今深潭古井波平如镜无古无今;一池春水一池春水 “风乍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吹皱一池春水”第40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婴儿哲学婴儿哲学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合而朘zu作,精之至也。终日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号而不嗄sh,和之至也。,和之至也。-道德经五十五章第41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水之意象水之意象演绎出了名彪千古的哲学论著。演绎出了名彪千古的哲学论著。水的意向是情的河流,是美的烟波。水的意向是情的河流,是美的烟波。-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生命的泉流,莫不激发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生命的泉流,莫不激发着古人情爱的的浩然。着古人情爱的的
21、浩然。第42页,此课件共104页哦王安石王安石:“千里澄江似练千里澄江似练”;“六朝旧事随流水六朝旧事随流水”苏轼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某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某处,舞榭舞榭歌台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第43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感悟感悟“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道德经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二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
22、久者,以其不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私。-道德经道德经第七章第七章少则得,多则惑。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第44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历史的事实另人惊讶:历史的事实另人惊讶:好人不得志,从屈原、岳飞、谭嗣同到彭德好人不得志,从屈原、岳飞、谭嗣同到彭德怀;怀;小人青云直上,从赵高、袁世凯到康生。小人青云直上,从赵高、袁世凯到康生。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挂冠而去“归归去来兮去来
23、兮”;李太白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颜”第45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2将欲歙将欲歙x之,必固张之。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可以示人。-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六章固固:姑且姑且微明微明:高明微妙的谋略高明微妙的谋略第46页,此课件共104页哦四、社会政治观四、社会政治观1 1、无为无为老子认为对于君主而言老子
24、认为对于君主而言:为无为,为无为,事无事,事无事,味无味味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以不追求为追求以不追求为追求-以不动作为动作以不动作为动作 -以没有成就为成就以没有成就为成就虚虚 静静 淡淡-道家的消极无为道家的消极无为第47页,此课件共104页哦老子强调老子强调“无为无为”的原因:的原因:按照老子哲学的辩证法:按照老子哲学的辩证法:“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i。上德若。上德若谷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大事无事大事无事-大为无为大为无为-第48页,此课件共10
25、4页哦“有为有为”的背后是多欲的背后是多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令人口爽,驰骋畋tin猎令人心发狂,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49页,此课件共104页哦“无为无为”之之“三不原则三不原则”:不尚贤,不尚贤,使民不争。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道德经第三章第三章结果:结果:“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七章第50页,此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庄子 智慧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