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培训12533.pptx
《[精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培训1253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培训12533.ppt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2014版)版)8 8 隧隧 道道汇报人:中交一院 韩常领2015年3月修订概况修订概况n03版标准,总体上比较全面、规定比较合理、便于使用,执行情况较好。版标准,总体上比较全面、规定比较合理、便于使用,执行情况较好。n本次修订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建设与运营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主要修本次修订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建设与运营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主要修订如下:订如下:1)增加了耐久、节能及路面抗滑性能的原则性要求;)增加了耐久、节能及路面抗滑性能的原则性要求;2)调整了)调整了100km/h建筑限界及紧急停车带断面,增加了路隧同宽的规定;建筑限界及紧急停
2、车带断面,增加了路隧同宽的规定;3)增加了水下隧道线形的规定,适当放宽了洞口线形一致规定;)增加了水下隧道线形的规定,适当放宽了洞口线形一致规定;4)新增了隧道群条款;)新增了隧道群条款;5)适当调整了交通工程设施配置,细化了照明标准;)适当调整了交通工程设施配置,细化了照明标准;6)新增了改扩建和设计使用年限规定。)新增了改扩建和设计使用年限规定。03版标准共有版标准共有8条条23款,款,修订后共修订后共9条条29款,款,取消了原取消了原7.0.5、7.0.6施工施工方法和防排水条文。方法和防排水条文。修订修订扩充扩充2014版 隧道2003版 隧道对应变化条文序号条款与内容条文序号条款与内
3、容8.0.1一般规定7.0.1一般规定增加耐久、节能、路面抗滑性能要求8.0.2隧道分类规定7.0.2隧道分类规定未变8.0.3隧道净空7.0.3隧道净空100km/h左侧侧向宽度调整;新增路隧同宽;紧急停车带调整8.0.4隧道平、纵指标7.0.4隧道平、纵指标增加线形均衡及水下隧道线形规定;适当放宽了3s一致性要求,8.0.5隧道群新增内容8.0.6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7.0.5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调整了照明起始长度;二级公路长隧道设置监控的规定8.0.7隧道应急处理预案7.0.8隧道应急处理预案未变8.0.8隧道改扩建新增内容8.0.9隧道设计使用年限新增内容修订概况修订概况8.0.1 8.0
4、.1 8.0.1 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近十年来,在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全国各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近十年来,在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全国各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隧道设计基本原则在总结既有工程经验和适应新时期建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隧道设计基本原则在总结既有工程经验和适应新时期建设与运营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耐久、节能等要求。设与运营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耐久、节能等要求。n耐久耐久隧道工程的特殊性,频繁的维修、拆除与重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隧道工程的特殊性,频繁的维修、拆除与重建,会带
5、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隧道应满足耐久性要求,保证长期稳定服役。失和社会影响。隧道应满足耐久性要求,保证长期稳定服役。,n节能节能“绿色交通绿色交通”的要求;避免隧道的要求;避免隧道“修得起、用不起修得起、用不起”,在总体设计中,在总体设计中应路桥隧统筹考虑,对于隧道应从隧道土建、机电设计、养护管理中注重节应路桥隧统筹考虑,对于隧道应从隧道土建、机电设计、养护管理中注重节能。能。n路网规划路网规划隧道修建应满足公路功能以及发展的需要,并符合路网规划。隧道修建应满足公路功能以及发展的需要,并符合路网规划。1.1.1.1.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1 1 隧道应根据隧道应
6、根据路网规划路网规划、公路功能需要,遵照安全、公路功能需要,遵照安全、耐久耐久、经济、经济、节能节能、利、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隧道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质、施工、运营、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隧道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修 订 后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p由于洞内外行驶环境的差异以及明暗适应的影响,驾驶员往往会在洞口段由于洞内外行驶环境的差异以及明暗适应的影响,驾驶员往往会在洞口段采取采取 减速、加速等操作,若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大,车辆容易打滑,减速
7、、加速等操作,若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大,车辆容易打滑,诱发交通事故。诱发交通事故。p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频率高,且主要集中于洞口段。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频率高,且主要集中于洞口段。p调研也表明:隧道内外路面摩擦系数突变,车辆在洞口容易打滑和碰撞。调研也表明:隧道内外路面摩擦系数突变,车辆在洞口容易打滑和碰撞。隧道内路面抗滑性能差、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是一个重要诱因。隧道内路面抗滑性能差、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是一个重要诱因。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2.2.2.2.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5 5 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洞内、外衔接路段
8、路面设计抗滑性能应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洞内、外衔接路段路面设计抗滑性能应一致。一致。新 增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隧道内改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后,交通事故大大降低。隧道内改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后,交通事故大大降低。目前长大隧道洞口段目前长大隧道洞口段一般设置一定长度的沥青复合式路面向洞内延伸。一般设置一定长度的沥青复合式路面向洞内延伸。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表面层磨损快,应保证其最低抗滑指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表面层磨损快,应保证其最低抗滑指标,如采如采用刻槽等方式,用刻槽等方式,保证
9、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的顺适过渡,防止车辆打滑诱发保证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的顺适过渡,防止车辆打滑诱发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8.0.2 8.0.2 8.0.2 8.0.2 隧道分类隧道分类隧道分类隧道分类8.0.2 隧道分类隧道分类8.0.2 隧道分类规定如表隧道分类规定如表8.0.2。隧道分类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隧道长度L(m)L30003000L10001000L500L500表表8.0.2 隧隧 道道 分分 类类本条未作修订。本条未作修订。p隧道长度的分类标准主要给出宏观、定
10、性的概念。隧道长度的分类标准主要给出宏观、定性的概念。p现行分类标准经过多年使用,已被广大设计和管理人员所接受。现行分类标准经过多年使用,已被广大设计和管理人员所接受。p隧道设计应考虑交通量、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不可能单纯依据长度设计。隧道设计应考虑交通量、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不可能单纯依据长度设计。p尽管隧道越来越长,但目前的分类标准仍对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有指导尽管隧道越来越长,但目前的分类标准仍对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有指导意义。意义。说说 明明u调研中,主要建议为:增加超长隧道,其依据为:超长隧道对防灾救援及调研中,主要建议为:增加超长隧道,其依据为:超长隧道对防灾救援及机电系统要求
11、更高,基本上需设斜竖井等辅助坑道。机电系统要求更高,基本上需设斜竖井等辅助坑道。8.0.2 隧道分类隧道分类8.0.3 8.0.3 8.0.3 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隧道净空隧道净空 p余宽的功能不明确,余宽设置方式(尤其是步道高度余宽的功能不明确,余宽设置方式(尤其是步道高度25cm时)存在争议。时)存在争议。p步道高度影响限界功能和行车安全,其设置高度以及不同的检修道高度与步道高度影响限界功能和行车安全,其设置高度以及不同的检修道高度与C值宽度具体布设方式存在争论。值宽度具体布设方式存在争论。p原标准原标准E未明确划分左、右,表述不够准确。未明确划分左、右,表述不够准确。8.0.3
12、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1.1.1.1.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3.63.63.63.6条)条)条)条)德国德国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p通过国外建筑限界调研和分析,总结余宽通过国外建筑限界调研和分析,总结余宽功能:功能:1)发挥)发挥“护轮带护轮带”作用,防止车身突出作用,防止车身突出物刮擦隧道壁或交通工程设施。物刮擦隧道壁或交通工程设施。2)发挥)发挥“安全带安全带”作用,提供富余量,作用,提供富余量,保证行车安全。保证行车安全。3)发挥)发挥“路缘石路缘石”作用,对偏驶车辆进作用,对偏驶车辆进行拦护。行拦护。4)
13、加宽了建筑限界与限高一致的顶部宽)加宽了建筑限界与限高一致的顶部宽度,减少车辆对侧壁的擦挂。度,减少车辆对侧壁的擦挂。英英 国国PIARC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日日本本公公路路隧隧道道步步道道高高度度大大于于25cm后后,一一般般会会将将余余宽宽置置于于步步道道以以下下。重重点点是是增增加加侧侧向向宽宽度,减小步道增高带来的度,减小步道增高带来的“墙效应墙效应”影响。影响。认为原标准关于余宽设置方式的规定(C值置于检修道之上)是合适的。我我国国现现有有侧侧向向宽宽度度取取值值是是通通过过现现场场实实测测与与统统计计分分析析获获得
14、得的的,且且实实测测隧隧道道内内部部步步道道高高度度均均在在25cm以以上上、50cm以以下下,故故即即使使步步道道高高度度大大于于25cm,现有侧向宽度仍可满足行车安全需要。,现有侧向宽度仍可满足行车安全需要。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日本日本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原原03版标准版标准修订后修订后主要修订内容(第主要修订内容(第3.6条):条):1)明确余宽功能(见)明确余宽功能(见8.0.3条文说明),余宽设置维持原标准;条文说明),余宽设置维持原标准;2)步道高度尚存在争论,未做统一要求;)步道高度尚存在争论,未做统一要求;3)区分)区分E左、左、E右
15、。右。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3.63.6条条条条-3.6.1-d-3.6.1-d)公路隧道)公路隧道)公路隧道)公路隧道)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余宽是建筑建筑限界组成部分,包含于步道宽度中;)余宽是建筑建筑限界组成部分,包含于步道宽度中;2)已已建建成成隧隧道道步步道道高高度度一一般般在在2540cm之之间间,主主要要是是考考虑虑到到电电缆缆、消消防防水水管管等等布布设设空空间间以以及及尽尽量量避避免免车车辆辆冲冲上上检检修修(人人行行)道道,不不会会因因设设置置电电缆缆槽槽而而过过多多加深仰拱,增大开挖量,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该取值范围是适宜的。加深仰拱
16、,增大开挖量,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该取值范围是适宜的。3)一般认为检修道高于)一般认为检修道高于60cm时会造成明显墙效应。时会造成明显墙效应。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p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辆在高速行驶时(100km/h及以上及以上),受,受“墙效应墙效应”影响,偏移量增大,出现影响,偏移量增大,出现车辆靠近道路中线行驶,甚至侵占相邻车道的现象,影响行车安全。车辆靠近道路中线行驶,甚至侵占相邻车道的现象,影响行车安全。p左侧侧向宽度,左侧侧向宽度,120km/h设计速度下为设计速度下为0.75m,100km/h、80 km/h及及60km/h设计速度下均为设计速
17、度下均为0.5m。结合实际调研和观测情况,。结合实际调研和观测情况,100km/h设计速度下,侧设计速度下,侧向宽度加宽的需求较为突出。向宽度加宽的需求较为突出。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2.2.2.2.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p增加侧向宽度,可有效减小偏移量,提高行增加侧向宽度,可有效减小偏移量,提高行车安全性;车安全性;p增加后使洞内侧向宽度与洞外左侧路缘带宽增加后使洞内侧向宽度与洞外左侧路缘带宽度一致,有利于洞内外路基衔接;度一致,有利于洞内外路基衔接;p通过工程造价分析,表明通过工程造价分析,表明100km/h左侧加宽左侧加宽0.25m时,对工程造
18、价影响很小。时,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小。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表表8.0.3 隧隧 道道 最最 小小 侧侧 向向 宽宽 度度设计速度(km/h)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12010080608060403020左侧侧向宽度L左(m)0.75 0.750.50.50.750.50.250.250.5右侧侧向宽度L右(m)1.251.000.750.750.750.50.250.250.5本次修订将本次修订将100km/h车速左侧侧向宽度由车速左侧侧向宽度由0.5m,调整为,调整为0.75m。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
19、内容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设计速度(km/h)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8060403020左侧侧向宽度L左(m)0.750.50.250.250.5右侧侧向宽度L右(m)0.750.50.250.250.5针对针对20km/h设计速度下的侧向宽度,设计速度下的侧向宽度,有反映指出其取值标准高于有反映指出其取值标准高于30km/h和和40km/h设计速度,认为不合理。设计速度,认为不合理。本次通过调研分析,未做修订,主要本次通过调研分析,未做修订,主要考虑如下:考虑如下:p20km/h设计速度下,往往不设置人行道,设计速度下,往往不设置人行道,较宽的侧
20、向宽度有利于行人安全。较宽的侧向宽度有利于行人安全。p限界总宽限界总宽与与30km/h隧道保持隧道保持一致,可为一致,可为后期升级改造预留空间。后期升级改造预留空间。说说 明明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p原标准中未明确三车道及以上隧道是否设置紧急停车带。原标准中未明确三车道及以上隧道是否设置紧急停车带。p交通组成中,长车数量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目前的停车带长度已难以交通组成中,长车数量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目前的停车带长度已难以满足车辆停放需求。满足车辆停放需求。p大型车辆停放时,不易全部停在停车带内(尾部往往会侵占邻近车道),会对大型车辆停放时,不
21、易全部停在停车带内(尾部往往会侵占邻近车道),会对相邻车道正常行驶造成影响。相邻车道正常行驶造成影响。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3.3.3.3.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p原标准中,仅规定了单洞单向行驶隧道的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原标准中,仅规定了单洞单向行驶隧道的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p通过分析,在两车道、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内设紧急停车带,其相应结果是通过分析,在两车道、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内设紧急停车带,其相应结果是对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依次下降,建设工程难度和风险却依次上升。对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依次下降,建设工程难度和风
22、险却依次上升。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4山岭特长、长隧道内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山岭特长、长隧道内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时,单洞两车道隧单洞两车道隧道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置紧急停车带道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宽度应为3.0m,且与右侧侧向宽度之和应大于或等于,且与右侧侧向宽度之和应大于或等于3.5m,有效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有效长度应大于或等于40m,单向行车时,间距不宜大于,单向行车时,间距不宜大于750m,双向行车双向行车时,同侧间距不宜大于时,同侧间距不宜大于
23、1000m。修 订 后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p单洞三车道隧道当地质条件差、加宽后施工风险很大、造价增加很高时,经单洞三车道隧道当地质条件差、加宽后施工风险很大、造价增加很高时,经论证后可不设置紧急停车带,但应完善交通工程与救援设施。论证后可不设置紧急停车带,但应完善交通工程与救援设施。p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应以侧向宽度外侧为起始,向外加宽,降低对邻近车道车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应以侧向宽度外侧为起始,向外加宽,降低对邻近车道车辆正常行驶造成干扰。辆正常行驶造成干扰。p对于低等级公路(对于低等级公路(30km/h
24、和和40km/h),侧向宽度较小时,应保证侧向宽),侧向宽度较小时,应保证侧向宽度与紧急停车带之和不小于度与紧急停车带之和不小于3.5m。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p路隧同宽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过隧道的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利于紧急救援。路隧同宽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过隧道的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利于紧急救援。p城市出入口,隧道往往是交通瓶颈,路隧同宽可大大改善隧道段通行能力。城市出入口,隧道往往是交通瓶颈,路隧同宽可大大改善隧道段通行能力。p高速公路隧道实行路隧同宽在个别省份及国外已有工程实例。高速公路隧道实行路隧同宽在个别省份及国外已有工程实例。p若全线
25、采用路隧同宽,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且考虑地质、施工等因素,一般情若全线采用路隧同宽,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且考虑地质、施工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况下不采用。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4.4.4.4.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5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短隧道与城市出入口的中、短隧道,宜与路基同宽。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短隧道与城市出入口的中、短隧道,宜与路基同宽。新 增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p目的:消除路面宽度目的:消除路面宽度突变或频繁改变突变或频繁改变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提高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 培训 1253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