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系统设计.pptx
《自动检测系统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检测系统设计.ppt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图中,Gl、G2、G3、Gn分别为各环节的传送函数,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GlG2G3Gn若各环节的静态灵敏度分别为K1、K2、Kn,则该系统的静态灵敏度K为各个环节的灵敏度的乘积,即 KKlK2K3Kn 如果各个环节本身的相对误差为1、2、3、n,则该系统输出端的相对误差为各个环节的相对误差之和,即 1+2+3+n=因此,为了减小开环测量系统的误差,必须减小各个环节的误差。可见,开环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开环检测系统各环节的误差以及由它们引入的干扰都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对每一个环节的准确度和抗干扰能力都要求较高。为此,发展了闭环检测系统。第1页/共47页二、闭环检测系统二、闭环
2、检测系统图7-2 闭环检测系统示意图如图7-2所示,正向通路各组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l、K2 Kn,反馈回路各组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2、m若分别考虑正向通路的传递函数K和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则可分别写作K=K1K2Kn=12m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Kf为:闭环检测系统又称平衡变换型测量系统,其结构特点是除了一个正向变换通路之外还有一个反馈回路。第2页/共47页当K1时,由上式可得:由此可知,正向通道各环节的误差对测量系统的输出基本没有什么影响,系统输出端的误差主要由反馈回路的误差所决定。因此,只要反馈回路具有较高的精度,即可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对于闭环式检测系统,由于反馈回路内的各
3、环节特性不全或很少造成测量误差,因此采用大回路闭环,使更多的电路置于闭环中会更有利。对于开环检测系统,容易造成误差的部分应考虑采用闭环方法。因此,对检测精度要求较高的检测系统,应将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加以应用,才能提高自动检测系统的精度。闭环检测系统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其特点是不论什么原因,使输出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响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测量与真值趋于一致,具有抑制任何内、外扰动对输出量产生影响的能力,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但这种系统使用的元件多、线路复杂,特别是系统性能分析的设计较复杂。尽管如此,它仍是一种重要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检测方式。第3页/
4、共47页三、自动检测系统设计原则1、设计要求:(1)性能稳定:即系统的各个环节具有时间稳定性。(2)精度符合要求:精度主要取决于传感器、信号调节采集器等模拟变换部件。(3)有足够的动态响应:现代检测中,高频信号成分迅速增加,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动态响应能力。(4)具有实时和事后数据处理能力:能在实验过程中处理数据,便于现场实时观察分析,及时判断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能。实时数据处理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安全、加速实验进程和缩短实验周期。系统还必须有事后处理能力,待试验结束后能对全部数据做完整、详尽的分析。(5)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主要表现为检测设备的标准化。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可
5、以根据需要扩展系统硬件和软件,便于使用和维护。自动检测系统主要用于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自动监视和自动保护,并且无论是传统的检测系统,还是自动检测系统,均包含一定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但是根据检测任务不同,对检测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在设计、综合和配置检测系统时,应考虑以下要求:第4页/共47页2、设计原则:(1)环节最少原则:组成自动检测系统的各个元件或单元通常称为环节。(2)精度匹配原则:在对检测系统进行精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环节对系统精度影响程度的不同和实际可能,分别对各环节提出不同的精度要求和恰当的精度分配,做到恰到好处,这就是精度匹配原则。(3)阻抗匹配原则:,测量信息的传输是靠能
6、量流进行的。因此,设计检测系统时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保证信息能流最有效的传递。这个原则是由四端网络理论导出的,亦即检测系统中两个环节之间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相匹配的原则。(4)经济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处理好所要求的精度与仪表制造成本之间的矛盾。要尽量采用合理的结构型式与合理的工艺要求,恰当地进行各环节的灵敏度分配和误差分配,尽量以最少的环节、最低的成本建立起高精度的检测系统。(5)标准化与通用性原则:为缩短研制周期便于大批量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在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已有的标准零部件,对新设计的零部件也要考虑到今后在其他方面可能使用的通用性问题。开环检测系统的相对误差为各个环节的相对误差之和,故
7、环节愈多,误差放大。因此在设计检测系统时,在满足检测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少的环节。对丁闭环测量系统,由于检测系统的误差主要取决了反馈回路,所以在设计此类检测系统时,应尽量减少反馈环节的数量。如果把信息传输通道中的前一个环节视为信号源,下一个环节视为负载,则可以用负载的输入阻抗ZL对信号源的输出阻抗ZO之比|ZL|/|ZO|来说明这两个环节之间的匹配程度。当1或|ZL|ZO|时,检测系统可以获得传送信息的最大传输效率。应当指出,在实际设计时为了照顾测量装置的其他性能,匹配程度常常不得不偏离最佳值l,一般允许在35范围内。第5页/共47页第二节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步骤自动检测系统的分析自动检
8、测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自动检测系统硬件的设计自动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系统集成第6页/共47页一、自动检测系统的分析检测系统的分析是确定系统的功能、技术指标及设计任务,是设计检测系统总方向的重要阶段,主要是对要设计的系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明确对本设计课题提出了哪些要求和限制,了解被测对象的特点、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等等 。(1)首先明确检测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和需要完成的测量任务。包括被测参数的定义和性质、被测量的数量、输入信号的通道数、测量结果的输出形式等。(2)了解设计任务所规定的性能指标。为了明确设计目标,应当了解对于被测参数的测量精度、测量速度、极限变化范围
9、和常用测量范围、分辨率、动态特性、误差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于仪器仪表的检测效率、通用程度和可靠性等要求。(3)了解测量系统的使用条件和应用环境。首先应当了解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存在哪些影响被测参数的其他因素,以便在设计时设法消除其影响。从能量的观点考虑,被测参数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压力、流量、液位、温度、电流之类建接与能源相关的有源参数;另一种是长度、浓度、电阻等与能源没有直接关系的无源参数。在检测有源参数时,一般可直接利用被测对象本身的能源,但当被测对象本身不具有足够大的能量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这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无源参数时,需要从外部供给必要的能源,而且通常采用零
10、位法或比较法等检测方法。第7页/共47页二、自动检测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1 1、确定系统的控制方式 自动检测系统的控制方式根据被测对象测试要求确定,其控制方式如果按照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开环系统还是闭环系统,或是数据处理系统。按实现方式可以分为: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半自动控制。2 2、输入、输出通道及外围设备的选择 自动检测系统中与计算机相连的输入输出通道,通常根据被测对象参数的多少来确定,并根据系统的规模及要求,配以适当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CRTCRT、磁盘驱动器、绘图仪等。选择时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1 1)被测对象参数的数量;(2 2)各输入、输出通道是串行操作还是并行操作;(3 3)各通
11、道数据的传输速率;(4 4)各通道数据的字长及选择位数;(5 5)对显示、打印有何要求 在检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设计目标之后,即可进行总体方案的构思与设计。所谓总体设计,是从总体角度出发对自动检测系统的带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分析和设计计算。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的控制方式选择、输入输出通道及外围设备的选择、系统结构等几个方面。第8页/共47页3、系统结构选择 自动检测系统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散热、电磁兼容性、防冲振、维护性等。创造使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的良好环境。具体要求如下。(1)充分贯彻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要求;(2)人机关系谐调,符合有关人机关系标准,使操作者操作方便
12、、舒适、准确;(3)设备具有良好的维护性,需经常维修的单元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拆性;(4)结构设计必须满足设备对强度要求,尽量减少重量,缩小体积;(5)尽量采用成熟技术,采用成熟、可靠的结构形式和零、部件;(6)造型协调、美观、大方、色彩宜人。根据使用场地和用途的不同需求,可采用固定机柜式、移动方舱式和便携机箱式等多种结构形式。第9页/共47页4、画出系统原理图基于以上方案选择之后,要画出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原理框图;其中包括各种传感器、变送器、外围设备、输入输出通道及微型计算机。它是整个系统的总图,要求简单,清晰,明了。第10页/共47页三、自动检测系统硬件的设计1、微型计算机的选择 微型计算
13、机是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对系统的功能、性能价格以及研发周期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根据系统要求的硬件和软件功能选择计算机类型。为了加快设计速度,缩短研制周期,应尽可能采用熟悉的机型或利用现有系统进行改进。目前自动化领域应用较广的计算机产品种类很多,常用的有PC机和单片机两种。在选择时,首先应根据系统具体要求,确定是采用现成的微机系统或者是采用某种微处理器芯片研制专用系统。自动检测系统的许多功能与主机的字长、寻址范围、指令功能、处理速度、中断能力以及功耗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选择时应根据系统功能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机,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第11页/共47页2、检测元件的选择
14、 在确定方案的同时,必须选择好被测参数的测量元件。如何根据具体的检测目的、检测对象以及检测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传感器必须根据一下原则进行选择。(1 1)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可以感知的变化量越小,即被测量稍有微小变化,传感器即有较大的输出。但灵敏度越高,与测量信号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并且噪声也会被放大。因此,对传感器往往要求有较大的信噪比。(2 2)线性范围 任何传感器都有一定的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输出与输入成比例关系。线性范围愈宽,则表明传感器的工作量程愈大。(3 3)响应
15、特性 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必须在所测频率范围内尽量保持不失真。实际传感器的响应总有一定延迟,但延迟时间越短越好。第12页/共47页(4 4)稳定性 传感器的稳定性是指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其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性能。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与环境。为了保证稳定性,在选用传感器之前应对使用环境进行调查,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5 5)精确度 传感器的精确度表示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量真值的对应程度。因为传感器处于检测系统的输入端,因此,传感器能否真实地反映被测量,对整个检测系统具有直接影响。然而,传感器的精确度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还要考虑到经济性。传感器精确度愈高,价格越昂贵,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来选择传
16、感器。总之,除了以上选用原则以外,还应尽可能兼顾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易于维修和便于更换等条件。第13页/共47页3 3、模拟量输入通道的设计(1)数据采集通道的结构形式 在自动检测系统中,选择何种结构形式采集数据,是进行模拟量输入通道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图7-3所示给出两种结构形式。图7-3 两种模拟量输入通道v(a)图由于各参数是串行输入的,所以转换时间比较长。但它的最大优点是节省硬件开销。v(b)图中,每个模拟量输入通道都增加了一个S/H。其目的是可以采用同一时刻的各个参数,以便进行比较。第14页/共47页(2)A/D转换器的选择 一般根据被测对象的实际要求选择A/D转
17、换器。A/D转换器的位数不仅决定采集电路所能转换的模拟电压动态范围,也很大程度影响采集电路的转换精度。因此,应根据对采集电路转换范围与转换精度两方面要求选择A/D转换器的位数。(3)采样/保持器的选择 为了保证A/D转换器的稳定输出,要求在A/D转换期间其被转换模拟信号保持不变,因此,在A/D转换器前必须加设采样/保持器。由于采样/保持器在保持阶段一直保持着采样阶段结束时刻的输入模拟信号的瞬时值,因此,A/D转换器只要在采样/保持器的保持阶段内进行和完成A/D转换,就能得到准确稳定的数字输出。第15页/共47页 自动检测系统硬件电路可以先采用某种信号作为激励,然后通过检查电路能否得到预期的响应
18、来验证电路是否正常。但是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功能的调试没有相应的驱动程序很难实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编制一些小的调试程序,分别对相应的各硬件单元电路的功能进行检查,而整各系统的硬件功能必须在硬件和软件设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4、硬件调试第16页/共47页四、自动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 软件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正确使用和效率。软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常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一个好的软件应具有正确性、可靠性、可测试性、易使用性及易维护性等多方面的性能。1、软件的总体结构 当明确软件设计的总任务之后,即可进入软件总体结构设计。一般采用模块化结构自顶向下把任务从上到下逐步细分,一直分到可以具体处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检测 系统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