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第一节散风寒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表药第一节散风寒药.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表药第一节散风寒药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4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分类、功效、适应范围、注意事项。2.掌握重点散风寒药物的功效、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3.熟悉重点药物的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4页一、解表药的概念一、解表药的概念v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v表证:是由六淫之邪或疫疠邪气从人体皮毛或口鼻侵入,病位在表,引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有汗,舌苔薄、脉浮等症状表现,分风寒、风热两类。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4页v风寒表证:感受风邪为主,兼夹寒邪侵犯人体。症见: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冬秋多)。v风热表证:感受风邪为主,兼夹热邪侵犯人体。
2、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春夏多)。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4页二、解表药性味归经二、解表药性味归经v多味辛(能发散)、主归肺、膀胱经。(肺合皮毛、膀胱亦主一身之表)v主治风寒表证者多为温性;主治风热表证者多偏寒凉。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4页三、解表药分类三、解表药分类v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辛温发散风寒用以风寒表证。v辛凉解表药(又称疏散风热药)辛凉疏散风热用以风热表证。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4页四、解表药使用注意四、解表药使用注意v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微汗出为宜。v自汗、盗汗、淋证、失血、久患疮疡等正气不固、津血亏虚者,虽有表证也应当慎用或忌用。现在学习的是第
3、7页,共44页v解表药多为芳香辛散之品,易于挥发散失,故入汤剂不宜久煎。v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温暖,肌腠松弛,易出汗)v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寒冷,肌腠致密,不易出汗)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4页第一节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v以发散风寒表邪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发散风寒药,其性温味辛,又称辛温解表药。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4页v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止呕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呕吐等,尤其兼有风寒表证者,更为适宜。v本类药物,性偏温燥,多数药物具有明显发汗作用,阴虚血亏,里热偏盛者,不宜使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
4、0页,共44页麻黄麻黄【来源】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本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草质茎。生用,蜜炙或捣绒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4页草麻黄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4页中麻黄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4页木贼麻黄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4页 简介简介要点要点:发汗力强,有“发汗第一药”之称。命名命名:以色味命名,本品味麻色黄,故名。产地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采集炮制采集炮制:立秋之霜降(911月)之间采收,割取去根、节,煮沸去沫,阴干切段。生麻黄发汗力峻。蜜炙或捣绒发汗力缓,适于老人、儿童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4页【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
5、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4页 分析:分析:味辛发散 肺(肺主皮毛)发散风寒,入性温胜寒 膀胱(太阳经主表)故可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辛散苦泄 散肺寒 肺寒去,肺气宣,入肺经 喘自平宣肺平喘。温通宣畅 降肺气 入膀胱经则温化膀胱助气化辛温 利水消肿。入肺经上开肺气通调水道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4页【应用】v风寒表证表实无汗者。发汗力强,素有“发汗第一药”之称,有汗出不可用。v各种喘咳气急病证。因其能发汗解表,最宜于风寒表证兼有喘咳者。v水肿。入肺经开肺气通调水道,入膀胱经则温化膀胱助气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4页【用法用量】煎服,29g。麻黄生用
6、发汗力强;蜜炙麻黄长于平喘止咳;麻黄绒作用缓和,宜于小儿、老人及体虚者。【注意】麻黄发汗力强,药性温燥,故体虚汗出、头痛失眠者不宜使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4页桂枝桂枝【来源】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于春季割 取嫩枝,切片或切段生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4页樟科乔木肉桂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4页药材桂枝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4页 简介简介要点要点:发汗力较麻黄为弱,善温经通阳,上肢病引经药。命名命名:药用肉桂树的嫩枝,故名。产地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采集采集:春季剪下嫩枝,用水稍浸泡,闷至透,凉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4页【性味归经
7、】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4页 分析分析:辛主散 肺 入 走肌表,发汗解表。温胜寒 膀胱甘主补 入心经走血脉而温通经脉 甘温助阳 温能通 入膀胱而助阳化气以行水 故达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4页【应用】v风寒感冒。发汗力较麻黄弱,治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或无汗均可应用。v寒凝血滞诸痛证。辛散温通,能散风寒、通经脉,其痛自止。v心悸、痰饮及蓄水证。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4页【用法用量】煎服,310g。【注意】本品辛温助热,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
8、4页紫苏紫苏【来源】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晾干生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4页唇形科紫苏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4页 简介简介要点:要点:既能散在表之风寒,又能行在里之气滞,发汗力较缓和,适于病情较轻及老人、小儿、体弱不任峻汗之病人。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者最宜。命名:命名:古时把“苏”写成“蘇”有舒畅、疏散之意。本品疏畅气机、发汗解表,故言“苏”,又因色紫而名紫苏。产地:产地:我国南北均产。采集炮制:采集炮制:夏秋季采收(79月)干燥,切段。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4页【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安胎。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4页 分析分析:味辛发散
9、入肺经走肌表散肌表风寒 发表散寒。性温胜寒香温化湿 入脾经走中焦化湿醒脾,行 气宽中。味辛行气李时珍曰:“脾爱暖而喜香温也”。紫苏香温正为脾之所喜。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4页【应用】v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本品辛温发散力缓,略兼化痰,感冒兼气喘咳嗽多用。v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紫苏入脾经走中焦,芳香而温,化湿醒脾,行气宽中,为气滞呕吐良药,并有理气治妊娠恶阻呕吐胎动不安作用。v此外,本品可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用法用量】煎服,310g;不宜久煎。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4页防风防风【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生用或炒炭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4页伞形科植物防风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
10、共44页药材防风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4页 防风简介防风简介要点:要点:为治风之通药,无论内风外风均可应用。命名:命名:能防范风邪,善治风证。产地:产地: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采集炮制: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上棕毛,晒干润透、切片。生用祛风解表,用于风寒、风热表证。炒用祛风胜湿,止痉、止泄力胜,用于风 湿痹症,破伤风、泄泻。炭用止血力强,用于出血症(肠风下血)。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4页【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4页 分析分析:辛微温主散入膀胱(太阳经主表)外散在表风邪而祛风解表。辛温入 肝(主
11、筋脉)内散肌肉、筋脉风湿邪,脾(主肌肉)风湿去,气血行,痛自止。辛祛风入肝经祛肝经风邪祛风止痉。微温而不燥,甘缓而不峻烈,称“风药中之润剂”。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44页【应用】v外感表证。防风善于祛风,微温、甘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风寒风热均可应用。v风疹瘙痒,破伤风。本品既辛散外风止痒,又息内风止痉。v风湿痹痛。辛温入肝(主筋脉)脾(主肌肉),内散肌肉、筋脉风湿之邪。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4页【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性偏温,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44页其它辛温解表药其它辛温解表药香薷:香薷:有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退肿之功。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兼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冒。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44页羌活:羌活: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痛。治风寒表证或表证夹湿。作用部位偏上,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44页细辛: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44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