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精选PPT.ppt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精选PPT.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第1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 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常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多数变态反应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可逆性、特应性和间歇性等共同特征。在各种变态反应性疾患中,以过敏性皮肤病、支气管哮喘、食物药物过敏较为多见。第1节 概述第2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类型反应成分靶部位常见临床疾病(速发型)IgEIgG4呼吸道、皮肤、肠道、胃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症、食物过敏症(细胞毒型)IgMIgG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肾综合征(免疫复合物型)
2、IgG细胞核、肾、关节血管SLE、慢性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脉管炎(迟发型)T细胞皮肤、肾、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接触性皮炎、结核病、甲状腺炎、移植排斥反应、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 变态反应的分类及常见临床疾病 第3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 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立即(数分钟以内)发生局部或全身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是因为IgE分子的FC端易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膜上的FC受体结合,使细胞致敏。第4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5 5 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型变态反应,也称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是抗体(Ig
3、G,IgM)直接作用于相应细胞或组织上的抗原,在补体、巨噬细胞和K细胞参与下,造成损伤的反应。1.依赖抗体的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3.抗体介导的细胞功能异常第5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 型变态反应是抗原进入机体与体内的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或组织中沉着,激活补体、血小板和炎症免疫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并造成组织损伤。型变态反应,也称迟发型(delayed type)变态反应,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2448h后,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抗原特异的反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第6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 一、抗组胺药
4、 组胺系内源性物质,在肥大细胞中和嗜碱性粒细胞中合成、贮存,在多种刺激下释放,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多种效应。内源性组胺与过敏反应及溃疡病有密切关系,是型过敏反应的重要介质之一。组胺受体可分为H1、H2和H3三种受体亚型。第2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7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一)第一代抗组胺的药物 乙醇胺类(苯海拉明)丙胺类(氯苯那敏)乙二胺类羟嗪(异丙嗪)吩噻嗪类第一代抗组胺的药物:第8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9 9 【药理作用与机制】经典的H1受体阻断药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H1受体而发挥抗组胺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抑制血管渗出和减少组织水肿;抑制平滑肌收缩,从而拮抗
5、组胺引起的支气管、胃肠道等平滑肌收缩,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此外还有抗胆碱、止痛、麻醉作用。它们的抗组胺作用基本相似,唯作用强度与长短有别。(一)第一代抗组胺的药物第9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体内过程】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23h达血药峰浓度,作用一般持续46h,少数较持久。在体内广泛分布。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以原形经肾排泄极少;儿童对本类药物的消除速度较成人快;严重肝病患者可减慢消除。本类药物还可诱导肝药酶,由此促进自身代谢。(一)第一代抗组胺的药物第10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 【临床应用及评价】本类药物对以组胺释放为主的皮肤黏膜的型变态反应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湿疹、
6、过敏性药疹、眼结膜炎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疗效较好;在呼吸道过敏中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花粉性鼻炎的效果要比支气管哮喘为佳。对、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一)第一代抗组胺的药物第11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临床常用药】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卡巴斯汀 (二)第二代抗组胺的药物第12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1313【不良反应与防治】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轻,且往往在用药过程中消失。服用经典H1受体阻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乏力等中枢抑制现象,故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及高空作业等。其次是口干、厌食、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在一部分患者中还有一定困倦感,少
7、数患者还有轻微口干感。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问题。(二)第二代抗组胺的药物第13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三)第三代抗组胺药【药理作用与机制】本品不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可抑制敏感豚鼠因抗原诱发的支气管痉挛,显著减少人体结合膜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基础表达,增强内皮/上皮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导致白细胞向炎症组织的趋化,同时减少成纤维细胞系释放白介素-6。第14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1515(三)第三代抗组胺药【不良反应与防治】不良反应尤其是心脏的毒性作用发生率低。人体致心律失常试验表明,其阻滞钾通道所需浓度是特非那定的500倍,这是非索非那定心脏毒性很低
8、的主要原因。第15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除组胺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三烯在过敏反应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种介质的不同之处在于:组胺是预先合成并贮存于肥大细胞的颗粒中;白三烯是在肥大细胞激活后新合成。第16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3h,但服药2h可产生明显的首剂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消除半衰期约为10h。主要经粪便排泄,经尿排泄仅为口服剂量的10%。扎鲁司特(zafirlukast)第17页,讲稿共38张,创作于星期一1818【药理作用与机制】扎鲁司特选择性拮抗白三烯D4和E4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反应 药物 临床 应用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