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过程与安全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理过程与安全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过程与安全精选PPT.ppt(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心理过程与安全第1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本章学习目标n1、熟悉人的认知心理的含义,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与安全生产的关系。n2、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和特征,掌握情绪与安全的关系及与安全有关的情感。n3、了解意志、意志行为的概念与作用,掌握意志品质对安全的影响。n4、了解注意的含义及其特征,掌握不注意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第2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 第一节 认知心理与安全n一、认知心理概述 1、认知心理:人在认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2、人的认识过程:由一连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阶段或环节构成,其中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1)感觉:人对直
2、接作用于本身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过程。第3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n2)知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过程,体现为感觉的缩合。n3)记忆:人对以往曾经接触过的对象和现象的复现过程,是使人能够积累经验、丰富头脑表象储备的心理保证。n4)思维和想像:人对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知识、表象进行概括、提炼、加工、改造的过程,是认知心理的关键环节和步骤。第4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n(一)感觉与知觉的含义n1、感觉: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个别属性的反映;即客观事物最简单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及有机体最简单的生理变化。它是一种简单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二、感觉、
3、知觉与安全第5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大脑,就象一个信息加工处理中心。大脑,就象一个信息加工处理中心。首先它需要有信息的接受。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首先它需要有信息的接受。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眼睛眼睛耳朵耳朵鼻子鼻子舌头舌头皮肤皮肤视觉视觉听觉听觉嗅觉嗅觉味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感知信息不全和感知信息不全和错觉错觉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第6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包括三个主要环节:n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
4、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n1)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n2)传入神经的活动n3)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第7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2、感觉分类:依据感觉分析器1)外部感觉: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这两种感觉是最重要的)、嗅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失去了感觉,人也就失去了正常的、主动的活动能力。感官检验就是依靠人的这种感觉,以及人的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的处理和反馈来进行的。第8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n人的感觉并无定义,它会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个人阅历的增长而变化。第9页,讲稿共11
5、1张,创作于星期日n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n分类:按反映对象的特点,知觉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按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按知觉的性质和特点,在传统心理学领域内,通常把知觉分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四大类型。3、知觉第10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错觉n 在下面这幅图像中,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对吗?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不信?用尺子量量看!)第11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冯特错觉:下图的两条直线平行吗?第12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第13页,讲稿共11
6、1张,创作于星期日带箭头的两条直线,哪条更长?其实它们一样长。第14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这两根线哪条更长?其实它们一样长。第15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中间的圆那个大一些?右边的?其实它们一样大。第16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错觉产生的原因n1、事物本身的显现条件方面 n2、环境方面 n3、生理方面 n4、心理方面 第17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二)感觉特性与安全n1、对机体状况和感觉器官功能的依赖性。机能健全的感觉器官是感觉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n2、所有感觉都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n1)感觉阈下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量;n2)感觉阈上限:能产生
7、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n3、为了保证安全,就要恰当控制外界刺的强度,并根据不同目的适当调节和选用刺激方式。人体主要感觉阈值见教材第44页表3-2。第18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三)感觉的适应性:同一类感觉中,不同刺激对同一感受器的作用n 孔子家语六本:君子慎其处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
8、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第19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译文:n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
9、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第20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1、适应现象:n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没有改变,但由于这续或重复刺激,而使感受器的敏感性发生了暂时的变化。如婴儿对声音的适应。n感觉适应的意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它对于人感知事
10、物、调节自己的行为等具有积极意义。第21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感觉适应现象的一般规律:n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降低,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提高。第22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2、对比现象n 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现象,当两个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称为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同时给予刺激时称为同时对比,先后连续给予两个刺激时,称为先后对比或相继性对比。第23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n1)协同效应或相乘效应协同效应或相乘效应:当两种或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感觉水平超过每种刺激单独
11、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如谷氨酸与氯化钠共存时,使谷氨酸的鲜味加强;麦芽酚添加到饮料或糖果使甜叶增强等等。n2)拮抗效应拮抗效应:与协同效应相反,它是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第24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4、掩蔽现象n掩蔽现象掩蔽现象: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往往只能感觉出其中的一种刺激的现象。n如当两个强度相差很大的声音传入我们的双耳,我们只能感觉到强度较大的一个声音,即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感官对其中某种刺激的敏感性,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了改变。第25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四)不同感觉间具有相互作用n对某种刺
12、激物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有关。n感觉间的相互影响: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n感觉间的联觉现象:n红橙黄暖色调n蓝青绿冷色调第26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五)感觉的模糊性n感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并非由纯客观刺激所决定,而是由客观和主观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从主观来看,人的经验、知识、情绪等对感觉都有很大的影响。第27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三、知觉特性和安全n(一)知觉的选择性n 在心理学中,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头脑时,总是有选择地、优先地反映少数对象或对象的部分属性而对其余事物或事物的属性
13、则反映得比较模糊的心理现象。第28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第29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二)知觉的理解性n 人在感知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或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示出来。如夏罗的墨迹图。第30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三)知觉的恒常性n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如日常生活中点蜡烛的经验。n一般来说,对对象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助于感知对象的恒常性。相反,知觉的恒常性就差。n同时知觉恒常性还和环境有关,熟悉的环境有助于保持知觉恒常性。第31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n知觉恒常性的
14、积极意义:保证人在瞬息万变的环境条件下,仍能感知事物的真实面貌,从而有利于人适应环境。这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要。n知觉恒常性的消极意义:它对于真正变化了的情况仍用原来的经验或老眼光去理解,因央不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判断,使人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从而给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第32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三、记忆与安全n(一)记忆定义: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或理论、体验过的情绪、做过的动作的反映。n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第33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二)记忆的三
15、个基本环节n1、识记:是获得事物的印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一步。根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它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n1)无意识记:事先没有自觉的目的,也没有经过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n2)有意识记: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n识记是一种反复的感知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联系。第34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2、保持n保持:把识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储存下来的过程,它是识记在时间上的延续。识记不等于保持。n保持的对立面是遗忘。遗忘的进程可用遗忘曲线表示,见下图3-1,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由图可知,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以后基本稳定在一
16、个水平上。第35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图3-1第36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遗忘的原因有三种学说:n1、消退说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渐渐消退,直至消失,成为真正的遗忘。n2、干扰说干扰说:由于记忆痕迹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以致产生遗忘,当抑制过程解除,记忆就会恢复。对识记材料加强理解、及时回忆和复习可以防止遗忘。n3、压抑说压抑说:由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提出,由动机而引起的遗忘。认为一般人常常潜意识地压抑痛苦的回忆痛苦的回忆,以避免引起焦焦虑虑。通过如催眼或自由联想催眼或自由联想等特殊的方式能恢复。第37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3、再认和重现
17、n再认:当先前曾识记和保持过的事物再出现于面前时,人们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再认以识记为前提。n重现:即使先前感知或思考过的事物不在面前,甚至已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仍然能把它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有时候重现也称为回忆。重现以保持为基础。第38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记忆的重要意义n1、记忆是人们积累经验的基础。没有它,人类的一切事情都得从头做起,无法积累经验,人类的各种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高,一切危险也就无法避免,安全也没有保障。n2、记忆是思维的前提。只有通过记忆,才能为人脑思维提供可以加工的材料;否则,思维就只能开空车。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如果没有思维,人类就只能停留下“刺
18、激反应”的低水平上,不得不承受着更多的危险,并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第39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四、思维、想像与安全n(一)思维与安全n1、思维: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n1)认知心理学: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n2)信息论:思维是人脑对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变换的过程。第40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2、思维分类:n1)依凭借物的不同,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动作思维(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头貌中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以语言
19、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n这三种思维常常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单独运用一种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极少。从思维的发展过程来看,经历着一个从前到后的过程。第41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n2)依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它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而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得出的各种结论是否适当,需要通过辐合思维进行检验。第42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n3)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思维又可分为
20、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n常规思维是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没有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相反,则为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高级的思维过程,它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n案例: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第43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3、思维品质n 思维品质是衡量思维能力优劣、强弱的标准或依据。一般思维的基本品质主要通过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体现出来。第44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思维的广阔性n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n思维的广阔性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可能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内外的联系中来分析问题、看待问
21、题和解决问题。因而思维的广阔性是安全的保证。第45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思维的批判性n又称为思维的独立性,指在思维中能独立地分析、判断、选择和吸收相关知识,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n具有较强的思维批判性的人往往有较强的自主性,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结论既不盲目地肯定和接受,也不是盲目地予以否定,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相反,缺乏思维独立性的人在生产活动中,极易出事故。第46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思维的深刻性n思维的深刻性: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去考虑问题,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n具有深刻性思维的人,喜欢追根究底,不满足于表面的或现成的答案;缺乏思维
22、深刻性的人最多只能透过现象揭示其浅层次的本质,而具有思维深刻性的人则能揭示其深层次的本质,看出别人所看不出来的问题。n在安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看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还要找出造成直接原因的内在原因,才是防止悲剧重演的根本措施和方法。第47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思维的灵活性n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不固守一个方面或角度,不坚持显然是没有希望的思路。n缺乏思维灵活性的人往往表现得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思想僵化,遇事拿不出办法。第48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思维的敏捷性n思维的敏捷性是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和可行的办法来,体
23、现在处理事务和作决策时能当机立断,不犹豫、不徘徊。它不等于思维的轻率性,轻率性往往失之浮浅而且多错。n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其他品质发展的结果,是所有优良品质的集中表现,它对于处理那些突发性事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49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思维的创造性n 思维的创造性在安全生产中非常重要。如果思维创造性差,凡事处理都是老一套,常在面对新问题是会不知所措。而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第50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二)想象与安全n1、想象: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脑对已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第51页,
24、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2、想象分类n1)按目的性程度和产生的方式,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n无意想象:又称为不随意想象,它是一种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初级想象,是一种“流变”式想象。梦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n有意想象:有意识、有目的并需要依赖意志的努力而进行的想象。它又可依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52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2)想象品质n想象的品质主要反映在主动性、丰富性、现实性等方面,它们对安全都有一定影响。n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它和有意想象联系在一起,是人驾驭的想象,能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安全生产中,从事实际操作
25、时,要主动想象会出现哪些问题、困难,哪些因素会防碍安全,避免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工作有条理;否则,缺乏想象,一旦祸事临头,就会惊惶失措。第53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n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指想象的内容充实、具体。它取决于一个人的表象储备,与经验积累有关。“见多识广”是其必要条件,同时爱好思考也是必要的。n安全生产中需要全面、丰富而深刻的想象,但是想象过于丰富,也会让人谨小慎微,放不开手脚,有恐惧心理,反而会影响生产的安全想象的丰富性第54页,讲稿共111张,创作于星期日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指想象表现的鲜明程度。想象越生动,对想象的体验也越深,记忆也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过程 安全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