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管理智慧cbny.pptx
《孔子的管理智慧cbny.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管理智慧cbny.ppt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孔子的管理智慧主要内容 1、孔子的自我超越之路 2、内圣外王模式:三纲八目 3、儒家的人性观 4、为政以德 5、人和 6、中庸之道 7、领导者的素养一、孔子的自我超越之路 你想改变谁?v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室,是英国的国王及著名人士的下葬之地。这里墓室累累、纪念碑林立,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20多位国王,到牛顿、狄更斯、达尔文,以及二战中著名的“不列颠之战”中牺牲的皇家空军战士都安葬于此。v在一个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v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v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v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
2、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v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v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v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v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孔子的终生学习v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v三十而立,v四十而不惑,v五十而知天命,v 六十而耳顺,v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内圣外王模式:三纲八目 三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
3、的步骤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儒家的管理目的:人的发展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三、儒家的人性观 管理学里的人性观 第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突出了人的缺点,认为人的需求就是为了生存,不喜欢工作,逃避责任,自私自利,缺乏足够的智慧,没有控制力,容易受干扰。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强调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强化监控,用利益诱导人们工作,用恐惧约束人们
4、的行为。第二,社会人假设。梅奥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群关系论,并提出了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突出了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们不可能纯粹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行决策,因为他还有还有社会交往的需求,渴望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归属感的获得与满足,因此,社会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领导者应该关心人、尊重人,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采用集体奖励制,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第三,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综合了三种理论,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吉雷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麦格雷戈的Y理论,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人的潜能一旦充分发挥出来,
5、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用工作激励员工,领导的功能不是监督、控制,而是帮助和指导,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第四,复杂人假设。埃德加沙因等人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都从某一个方面反映了人的一定特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失于偏颇,由此,埃德加沙因提出了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动态的,相应的动机也是复杂的、动态的,因此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管理模式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复杂人假设认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而随机应变,即实行权变管理。孔子的人性观论语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6、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孔子没有明说。从孔子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孔子没有明说。从孔子的思想体系分析,他应该认为人性善,或者的思想体系分析,他应该认为人性善,或者人性不关于善恶。人性不关于善恶。孟子的人性善孟子的人性善 孟子批评了告子的观点,提出了孟子批评了告子的观点,提出了“性善论性善论”。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7、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告子下告子下 孟子认为,通过养心、寡欲的道德修养,善端孟子认为,通过养心、寡欲的道德修养,善端就成为四德,四德发展到完美的程度,人就达就成为四德,四德发展到完美的程度,人就达到圣人境界,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到圣人境界,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告子下孟子提出人性善的原因 告不害反对人性分善与恶的说法,成为告不害反对人性分善与恶的说法,成为“性性无善恶论无善恶论”的鼻祖。他认为:性犹湍水也,的鼻祖。他认为: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无决诸东方则东流,
8、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无分于善不善焉,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分于善不善焉,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还说:还说:“生之谓性生之谓性”,“性犹杞柳也,义犹性犹杞柳也,义犹杯盘杯盘”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孟子为了反驳告子的观点,提出人性善。孟子为了反驳告子的观点,提出人性善。荀子的人性观:人性恶v1、人性恶v荀子认为,人性是生而具有的,非由人为而成,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
9、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伪也。”(荀子性恶)荀子的意思是,人生而具有好利、疾恶之心,以及耳目声色之欲,如果顺此发展而不加教化,就会导致争夺、残贼、淫乱等恶行,于是得出结论说,人之性恶是非常显明的事实。v2、化性起伪v在荀子的观念里,人性虽然生而为恶,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圣人教化以及自我修养加以改变,变成后天之善,所以他说:“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荀子儒效)又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荀子性恶)v3、圣人与涂之人同性v荀子说:“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荀子性恶)接着更具体地论述
10、到:“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荀子性恶)荀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本性是一样的,都是生而有之,都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他们的区别在于所用的手段与方法不同,即“若其求之之道则异矣”。(荀子荣辱)v由此出发,荀子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孔子、孟子、荀子的管理理念孔子:解决民生教化人民(为政以德)获得自由孟子:解决民生教化人民(以仁治国)成就道德自我荀子:解决民生教化人民(隆礼、重法)成就道德自我四、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孔子为何主张以德治国?首先,孔子治国的目的不是仅仅使人民过
11、上物质富饶的生活,更是道德的生活,物质加道德才能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培养人民高尚道德的途径,一是教化,二是以身垂范。两者相比,以身垂范是关键其次,孔子认识到了以德治国不可替代的效果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孔子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孔子并没有否定法制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是并非完全否定法律存在的基础功能,只不过他认为,通过法制只能制止人们为恶,却不能引导人民向善,而孔子施政的目的却是使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完善人格,成为圣人。孟子曾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即此意也。德与财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管理 智慧 cbny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