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植物病理学.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级植物病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植物病理学.ppt(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级植物病理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19页第一章第一章 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部分:绪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19页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20112011年世界有年世界有1111亿人挨饿!亿人挨饿!2007年年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1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19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19972007农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产量的25%28%,其中植物病害造成的损失约占10。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19页马铃薯晚疫病 感恩节1945-1946:爱尔兰大饥荒 饿死几十万人,150万逃荒到北美洲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19页葡
2、萄霜霉病1880:法国波尔多地区爆发葡萄霜霉病,酿酒业濒临破产。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19页水稻胡麻斑病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万人,数百万人逃荒。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19页玉米小斑病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流行,直接损失10亿美元。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19页小麦条锈病1950年:中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小麦减产60亿斤。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19页 一、作物品种良种化一、作物品种良种化 培培育育抗抗病病高高产产品品种种是是一一项项经经济济高高效效的的增增产产措措施施,也也是是防防治治病病害害的的重重要要措措施施。大大面面积积单单一一化化种种植植遗遗
3、传传一一致致性性的的品品种种,导导致致遗遗传传背背景简单化和脆弱性,导致病害大流行。景简单化和脆弱性,导致病害大流行。玉米小斑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玉米小斑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19页二、栽培技术多样化二、栽培技术多样化 耕作制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病害发生。耕作制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病害发生。单季稻改双季稻,由于早稻破口抽穗期巧遇雨季,导致单季稻改双季稻,由于早稻破口抽穗期巧遇雨季,导致稻瘟病严重发生。稻瘟病严重发生。两段育秧技术晚稻秧苗期延长增加了叶蝉、飞虱取食传两段育秧技术晚稻秧苗期延长增加了叶蝉、飞虱取食传毒的机会
4、,加剧了双季晚稻病毒病的严重发生。毒的机会,加剧了双季晚稻病毒病的严重发生。温室和大棚中通气和温度不适常使植物白粉病、灰霉病温室和大棚中通气和温度不适常使植物白粉病、灰霉病严重发生;严重发生;再生稻引发纹枯病再生稻引发纹枯病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19页三、栽培手段化学化三、栽培手段化学化 长长期期和和大大量量使使用用化化肥肥、激激素素调调控控和和化化学学农农药药,导导致致植植物物营营养养失失衡衡、生生理理功功能能紊紊乱乱、微微生生态态环环境境恶恶化化、微微生生物物区区系系结结构构失失衡衡,从从而而诱诱发发或或加剧病害发生。加剧病害发
5、生。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19页四、作物布局区域化四、作物布局区域化 作物区域化和集约化种植,在一个地区内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区域化和集约化种植,在一个地区内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农业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化,系统调控能力下降。使作物,导致农业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化,系统调控能力下降。使一些在分散种植时不造成危害的病害获新发生病害流行成灾,一些在分散种植时不造成危害的病害获新发生病害流行成灾,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19页五、农事操作机械化五、农事操作
6、机械化 在在采采用用机机械械化化耕耕作作、种种植植、收收获获和和运运输输过过程程中中,由由于于农农业业机机械械受受病病原原物物污污染染,从从而而导导致致种种子子或或农农产产品品污污染染,或或使使病病原原物物通通过过农农业业机机械械在田间扩散传播。在田间扩散传播。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19页六、农业交流国际化六、农业交流国际化 全全世世界界各各种种作作物物的的种种子子和和苗苗木木的的交交流流引引种种、农农产产品品贸贸易易、世世界界作作物物博博览览会会等等活活动动都都可可能能将将一一些些外外来来入入侵侵病病原原物物引引入入,引引起起一一些
7、些新新病病害害。有有些些种种子子或或繁繁殖殖材材料料引引种种到到新新区区后后,可可能能遭遭受受当当地地病病原原物物或或病病原原小小种种侵侵染染,造成病害的流行。造成病害的流行。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19页第二章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研究与控制植物病害的研究与控制 研究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要坚持宏观与微观、个体与群体、生理研究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要坚持宏观与微观、个体与群体、生理学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学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探明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生物致病基因的表达、调控和互作特征探明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生物致病基因的表达、调控和
8、互作特征,从从本质上揭示在外部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物本质上揭示在外部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等变化规律。学、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等变化规律。为植物病害预测预报、制定植物病害控制的新策略和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植物病害预测预报、制定植物病害控制的新策略和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19页植物病害控制的思维植物病害控制的思维植物保护的任务:植物保护的任务: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安全安全病害造成的损失病害造成的损失 农产品品质农产品品质安全安全病害或病害防控造成的品质威胁病害或病害防控造成的品质
9、威胁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安全病害或病害防控破坏生态平衡病害或病害防控破坏生态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19页农产品品质安全的涵义农产品品质安全的涵义 营养成分营养成分内在品质内在品质 病害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病害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 商品品质商品品质 商品感官商品感官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19页植物病害控制策略的思考植物病害控制策略的思考关注对象关注对象 病害病害 植物植物病原物病原物 群体健康群体健康消灭消灭 产量和品质保证产量和品质保证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19页 控制植物病害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传统植物病害防治控制植物病害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最终
10、目标。传统植物病害防治的核心是的核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以有害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消灭和压低病原生物作为主要目标。现,以有害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消灭和压低病原生物作为主要目标。现代植物病害防治以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前提,以保护对象代植物病害防治以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前提,以保护对象植物群体植物群体健康为核心,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环境、加强植物保健和提高免疫能力(抗健康为核心,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环境、加强植物保健和提高免疫能力(抗病、耐病、补偿能力)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病、耐病、补偿能力)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11、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19页植物病害控制对策的思考植物病害控制对策的思考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农农 药药物理防治物理防治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19页病原物病原物寄主植物寄主植物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温、光、水温、光、水 气、营养气、营养中等的抗病性本质中等的抗病性本质主要作物品质、产量要求主要作物品质、产量要求生存、繁殖、侵染生存、繁殖、侵染 建立寄生关系建立寄生关系 生理、形态生理、形态 健康健康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19页 植物病害的生态管理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营造健康的植物植物病害的生态管理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营造健康的植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保
12、护植物群体健康的目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保护植物群体健康的目的。宏观层次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微观层次植植 物物病原生物病原生物其他生物其他生物时空环境时空环境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细胞环境(细胞生态)细胞环境(细胞生态)分子环境(分子生态)、分子环境(分子生态)、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19页第二节第二节 植病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植病系统及其组成因子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19页 植植物物病病害害是是病病原原物物和和寄寄主主植植物物在在特特定定的的环环境境下下相相互互作作用用构构成成的的系系统统,这这个个系系统统称称为为植植物物病病害害系系统统(Plant Plant pathosystempathos
13、ystem)。植植物物病病害害系系统统是是从从宏宏观观角角度度考考虑虑植植物物(作作物物)病病害害发发生生、发发展展和和流流行行成成灾灾的的因因子子及及其其相相互互作作用用。植植物物病病害害系系统统关关注注病病害害最最终终对对作作物物产产量量和和品品质质的的影影响响,是是群群体体病病害害,一一般般不不会会对对大大田田发发病病单单株株植植物物进进行行治治疗疗。研研究究和和解解析析植植物物病病害害系系统统可可以以为为作物病害安全控制提供战略性决策。作物病害安全控制提供战略性决策。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19页 植物病害系统也可以理解为病原物与寄主植物通过生物植物病害系统也可以理解为病原物与寄主植
14、物通过生物化学而发生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着重考虑在特定化学而发生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着重考虑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个体建立寄生关系及之后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个体建立寄生关系及之后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等,考虑病原物生活史、感染病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等,考虑病原物生活史、感染病原物后植物新陈代谢的变化及病变过程,该系统实质是个原物后植物新陈代谢的变化及病变过程,该系统实质是个体病害系统。研究个体病害系统有利于阐明植物抗病机理体病害系统。研究个体病害系统有利于阐明植物抗病机理和病原物致病机理,为植物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病原物致病机理,为植物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5、。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19页病害三角病害三角病原物环境植物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19页 1933年,林克(Link)指出:如果认为病原物是引起病害的原因,将妨碍考虑病害的性质和引起病害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提出了病害三角(The disease triangle)。EHPD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19页 在在“病害三角关系病害三角关系”中,寄主植物是保护的对象,同中,寄主植物是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是病原物攻击的目标,病原物必需依赖寄主而生存和时也是病原物攻击的目标,病原物必需依赖寄主而生存和繁衍。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和生长状况影响到发病程度,繁衍。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和生长状况影响到发病程度
16、,一般我们可以依据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的能力分为免疫、一般我们可以依据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的能力分为免疫、高抗、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等几种类型。抗感特性是高抗、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等几种类型。抗感特性是由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决定的;寄主植物良好的生长状况由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决定的;寄主植物良好的生长状况可以降低病害的为害程度,这是由环境因子决定的。可以降低病害的为害程度,这是由环境因子决定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19页 寄寄主主植植物物可可以以影影响响病病原原物物的的生生长长发发育育和和致致病病等等生生命命活活动动,同同时时寄寄主主植植物物也也可可以以改改变变局局部部的的环环境境,如如降降
17、低低土土表表温温度度、增增大大土土表表的的湿湿度度,过过度度密密植植有有利利于于营营造造发发病病的的小小气气候。候。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19页 某某特特定定的的病病原原物物群群体体内内部部存存在在种种种种差差异异,其其中中有有一一种种差差异异在在病病害害系系统统中中非非常常重重要要,即即致致病病力力的的差差异异。病病原原物物致致病病力力的的差差异异可可以以人人为为划划分分成成强强致致病病力力、中中致致病病力力、弱弱致致病病力力和和无无致致病病力力等等,致致病病力力的的差差异异是是由由病病原原物物的的遗遗传传物物质质决决定定的的,而而且且有有时时可可能能还还是是相相对对于于某某特特定定品品
18、种种而而言言。一一般般而而言言,病病害害是是不不同同致致病病力力的的病病原原菌菌群群体体共共同同侵侵染染后后造造成成的的结结果果。当当某某特特定定病病原原物物中中具具有有强强致致病病力力的的群群体体成成为为优优势势群群体体后后,病病害害爆爆发发和和流行就具备了病原基础。流行就具备了病原基础。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19页 由由于于病病原原物物的的群群体体数数量量大大,繁繁殖殖快快,后后代代多多,病病原原物物自自身身的的变变异异积积累累是是显显著著的的,加加上上寄寄主主植植物物品品种种和和田田间间使使用用化化学学农农药药对对病病原原物物的的施施加加的的定定向向的的选选择择压压力力,更更加加快快
19、了了病病原原物物的的变变异异速速度。度。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19页 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植物而言是表现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植物而言是表现出抗病或感病(即抗病性或感病性),对病原物而言是毒出抗病或感病(即抗病性或感病性),对病原物而言是毒性,但实质上是病体(病原物与寄主结合一体)的表现。性,但实质上是病体(病原物与寄主结合一体)的表现。前者指的是植物对病原物抵抗反应的一种类型,即不发病前者指的是植物对病原物抵抗反应的一种类型,即不发病或发病轻,与感病相对应;后者指的是植物对病原物侵染或发病轻,与感病相对应;后者指的是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的总称。而不管反应是抵抗或不抵抗
20、,与感病性是的反应的总称。而不管反应是抵抗或不抵抗,与感病性是相对同存、在不同场合使用、意义上一致的概念。寄主对相对同存、在不同场合使用、意义上一致的概念。寄主对病原物的反应是连续的。病原物的反应是连续的。感病性是病原物与寄主互作结果在植物体上的表现感病性是病原物与寄主互作结果在植物体上的表现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19页高度感病高度感病寄主寄主病原物病原物免疫免疫抗抗病病性性感感病病性性毒毒性性无可见病痕无可见病痕因病死亡、绝收因病死亡、绝收生物学、经济学生物学、经济学中度受损中度受损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19页 寄主对病原物反应的一种结果,如
21、病情轻,可以说寄主寄主对病原物反应的一种结果,如病情轻,可以说寄主抗病性强,也可以说寄主感病性弱;病情重,可以说寄主感病抗病性强,也可以说寄主感病性弱;病情重,可以说寄主感病性强,也可以说寄主抗病性弱。因此抗病性和感病性是相对的、性强,也可以说寄主抗病性弱。因此抗病性和感病性是相对的、共存于一体的、非互相排斥的。共存于一体的、非互相排斥的。对病原物而言,如病情轻,可以说病原物毒性弱;病情重,可以对病原物而言,如病情轻,可以说病原物毒性弱;病情重,可以说寄主感病性强,也可以说病原物毒性强。说寄主感病性强,也可以说病原物毒性强。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19页 在长期的进化中,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
22、、相互适应各自不断在长期的进化中,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各自不断变异而又相互选择,病原物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致病性,寄变异而又相互选择,病原物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致病性,寄主也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抗病性,这就叫作协同进化主也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抗病性,这就叫作协同进化(coevolution)(coevolution)。寄主如果毫无抗病性,它就不可能进化,生存到今天。寄主如果毫无抗病性,它就不可能进化,生存到今天。寄生现象是生命界中一个高层次现象,是两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相互作用、寄生现象是生命界中一个高层次现象,是两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相互作用、在群体水平上相互选择的协同进化的表
23、现,而抗病性则是寄生现象的一个在群体水平上相互选择的协同进化的表现,而抗病性则是寄生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重要侧面。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19页 腐生物腐生物(无致病性)无致病性)天然免疫性天然免疫性 克服了天然免疫性克服了天然免疫性 获得了腐生致病性获得了腐生致病性 兼性腐生物兼性腐生物(杀生病原物杀生病原物)抗杀生寄生的抗病性抗杀生寄生的抗病性 克服了抗杀生寄生的抗病性克服了抗杀生寄生的抗病性 (般抗病性般抗病性)获得了活体寄生性获得了活体寄生性 兼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 抗活体寄生的抗病性抗活体寄生的抗病性 (一般抗病性一般抗病性)专性寄生物和专性寄生物和 抗专性寄生的抗病性抗专性寄生的抗
24、病性 品种专化性毒性小种品种专化性毒性小种和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和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单源进化单源进化 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19页多源进化:多源进化:活体营养活体营养(biotrophy)(biotrophy)和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necrotrophy)(necrotrophy)是两种并存的现是两种并存的现象,各有其不同的进化来源。即便死体营养寄生现象象,各有其不同的进化来源。即便死体营养寄生现象(necrotrophic(necrotrophic parasitism)parasitism)不存在,活体营养寄生现象不存在,活体营养寄生现象(biotrophic parasitism)(bio
25、trophic parasitism)也也可以存在,反之亦然。而且,这两种现象也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在病可以存在,反之亦然。而且,这两种现象也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在病程中,死体营养可逐步取代活体营养。活体营养寄生现象可能导源于互程中,死体营养可逐步取代活体营养。活体营养寄生现象可能导源于互利共生利共生(mntualistic symbiosis)(mntualistic symbiosis)的失去了平衡。的失去了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19页 环环境境因因素素十十分分复复杂杂,大大体体上上可可以以分分为为生生物物环环境境因因素素和和非非生生物物环环境因素。境因素。生生物物因因子子包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植物病理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