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详解.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详解.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详解.pptx(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详解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详解第二章射频与微波基础知识第二章射频与微波基础知识 2.12.12.12.1概述概述概述概述2.22.22.22.2传输线传输线传输线传输线 2.32.32.32.3传输线阻抗变换传输线阻抗变换传输线阻抗变换传输线阻抗变换 2.42.42.42.4二端口网络与二端口网络与二端口网络与二端口网络与S S S S参数参数参数参数 2.5 Smith2.5 Smith2.5 Smith2.5 Smith圆图圆图圆图圆图 2.6 2.6 2.6 2.6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阻抗匹配阻抗匹配 2.7 2.7 2.7 2.7 用方程计算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用方程计算
2、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用方程计算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用方程计算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2.82.82.82.8用用用用SmithSmithSmithSmith圆图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圆图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圆图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圆图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2.92.92.92.9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第1页/共102页作业作业n n简述简述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S S参数、参数、参数、参数、SmithSmith圆图、阻抗匹配网络圆图、阻抗匹配网络圆图、阻抗匹配网络圆图、阻抗匹配网络等概
3、念等概念n n设计:已知宽带放大器需要一个设计:已知宽带放大器需要一个 型匹配网络型匹配网络,要求该网络将要求该网络将ZL=10-j10ZL=10-j10的负载阻抗变换成的负载阻抗变换成Zin=20+j40Zin=20+j40的输入阻抗,并具有最小的节点的输入阻抗,并具有最小的节点品质因数,工作频率为品质因数,工作频率为f=2.4GHz,f=2.4GHz,求各元件值。求各元件值。第2页/共102页2.12.1概述概述n n2.1.1 2.1.1 2.1.1 2.1.1 何谓射频何谓射频何谓射频何谓射频n n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之亦然),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
4、线发射出去(反之亦然),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之亦然),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之亦然),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引起各种损耗。在
5、金属线传输时具有趋肤效应现象。该频率在各引起各种损耗。在金属线传输时具有趋肤效应现象。该频率在各引起各种损耗。在金属线传输时具有趋肤效应现象。该频率在各引起各种损耗。在金属线传输时具有趋肤效应现象。该频率在各种无源和有源电路中种无源和有源电路中种无源和有源电路中种无源和有源电路中R R R R、L L L L、C C C C各参数反映出是分布参数。各参数反映出是分布参数。各参数反映出是分布参数。各参数反映出是分布参数。n n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传输线、传输线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S S S S参数、参数、参
6、数、参数、SmithSmithSmithSmith圆图和圆图和圆图和圆图和阻抗匹配网络是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必须了解和掌握阻抗匹配网络是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必须了解和掌握阻抗匹配网络是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必须了解和掌握阻抗匹配网络是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知识。的基础知识。的基础知识。第3页/共102页概述概述n n在模拟电子线路和低频电子线路中,金属导线可以被认为是一根短路线,连点之间在模拟电子线路和低频电子线路中,金属导线可以被认为是一根短路线,连点之间短路可以用金属线来连接完成。短路可以用金属线来连接完成。n n在射频与微波电路
7、中却不同,金属导线不再是短路线,而是一根具有分布参数的传在射频与微波电路中却不同,金属导线不再是短路线,而是一根具有分布参数的传输线,起着阻抗变化的作用,短路情况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满足。输线,起着阻抗变化的作用,短路情况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满足。n n由于信号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点上幅度和相位都可能不同,这使得基于电压和由于信号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点上幅度和相位都可能不同,这使得基于电压和电流的网络参数测量方法在高频测量时遇到一系列问题,才会有散射参数的概念。电流的网络参数测量方法在高频测量时遇到一系列问题,才会有散射参数的概念。n n在射频电路与系统的设计中,经常使用阻抗匹配网络,其作
8、用使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在射频电路与系统的设计中,经常使用阻抗匹配网络,其作用使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得最大功率,或让放大器向负载传输最大功率,或者使放大器有最小噪声系数。得最大功率,或让放大器向负载传输最大功率,或者使放大器有最小噪声系数。n n本章讨论:传输线及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本章讨论:传输线及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S S参数、参数、SmithSmith圆图与阻抗匹配网络的设圆图与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计,第4页/共102页2.22.2传输线传输线 传输线传输线传输线传输线 由信号和地线构成,作用是传输电磁波和能量。由信号和地线构成,作用是传输电磁波和能量。由信号和地线构成,作用是传输电磁波和能
9、量。由信号和地线构成,作用是传输电磁波和能量。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以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以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以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以 传播,传播,传播,传播,3103103103108 8 8 8m/s,m/s,m/s,m/s,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的波长=/f f,其中,其中,其中,其中f f为频为频为频为频率。波长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频率为率。波长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频率为率。波长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频率为率。波长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当频率为10kHz10kHz是,波长为是,波长为是,波长为是,波长为30km30km;当频率为;当频率为;当频率为;当频率为10G
10、Hz10GHz时,波长为时,波长为时,波长为时,波长为3cm3cm。当一条长度为。当一条长度为。当一条长度为。当一条长度为l l的低损耗连接线和波长为的低损耗连接线和波长为的低损耗连接线和波长为的低损耗连接线和波长为 的信号,当的信号,当的信号,当的信号,当l l 0.10.1时,连接线可以看成理想的电路连接线,即阻抗为时,连接线可以看成理想的电路连接线,即阻抗为时,连接线可以看成理想的电路连接线,即阻抗为时,连接线可以看成理想的电路连接线,即阻抗为0 0的集总系统;而其它的集总系统;而其它的集总系统;而其它的集总系统;而其它情况,连接线为一个分布系统,即传输线。情况,连接线为一个分布系统,即
11、传输线。情况,连接线为一个分布系统,即传输线。情况,连接线为一个分布系统,即传输线。当频率为当频率为当频率为当频率为1GHz1GHz是,波长为是,波长为是,波长为是,波长为30cm,30cm,这个频段附近芯片内部通常不考虑传输线效应;这个频段附近芯片内部通常不考虑传输线效应;这个频段附近芯片内部通常不考虑传输线效应;这个频段附近芯片内部通常不考虑传输线效应;当频率为当频率为当频率为当频率为10GHz10GHz时,波长为时,波长为时,波长为时,波长为3cm3cm,毫米级芯片尺寸已不满足远小于,毫米级芯片尺寸已不满足远小于,毫米级芯片尺寸已不满足远小于,毫米级芯片尺寸已不满足远小于0.10.1的条
12、件,的条件,的条件,的条件,此时芯片内部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总之,传输线效应是典型的高频现象,传此时芯片内部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总之,传输线效应是典型的高频现象,传此时芯片内部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总之,传输线效应是典型的高频现象,传此时芯片内部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总之,传输线效应是典型的高频现象,传输线理论是理解射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础。输线理论是理解射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础。输线理论是理解射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础。输线理论是理解射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第5页/共102页2.1.12.1.1典型的传输线典型的传输线 典型的传输线包括同轴电缆、平行双线、微带线和共面波导等;典型的传输线
13、包括同轴电缆、平行双线、微带线和共面波导等;典型的传输线包括同轴电缆、平行双线、微带线和共面波导等;典型的传输线包括同轴电缆、平行双线、微带线和共面波导等;第6页/共102页2.1.22.1.2传输线的电路模型传输线的电路模型n n在射频在射频/微波频段微波频段,工作波长与导线尺寸处在同一量级。在传输线上传工作波长与导线尺寸处在同一量级。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电流信号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由线的等效电路可由R R、L L、G G、C C等四个元件组成等四个元件组成,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图2-2 单位长
14、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第7页/共102页2.1.32.1.3无损耗传输线计算无损耗传输线计算 n n如果传输线的电阻如果传输线的电阻如果传输线的电阻如果传输线的电阻R R和导线间的漏电导和导线间的漏电导和导线间的漏电导和导线间的漏电导G G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线,简称无损耗线。当
15、传输线中的信号的线,简称无损耗线。当传输线中的信号的线,简称无损耗线。当传输线中的信号的线,简称无损耗线。当传输线中的信号的 很高时,由于很高时,由于很高时,由于很高时,由于LLR R、CGCG ,所以略去,所以略去,所以略去,所以略去R R 和和和和 G G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此时传输线也可以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此时传输线也可以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此时传输线也可以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此时传输线也可以被看成是无损耗线。被看成是无损耗线。被看成是无损耗线。被看成是无损耗线。第8页/共102页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方程,是描述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变化规律
16、及其相互关系的微分方程。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方程,是描述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微分方程。第9页/共102页对上式两边同除以对上式两边同除以z,并取并取 的极限,有的极限,有 均匀传输线基本方程 描写传输线上每个微分段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可由此解出线上任意点的电压、电流及其相互关系。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也称电报方程也称电报方程第10页/共102页 均匀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均匀传输线的基本特性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通解表明,传输线上任一点均匀传输线方程的通解表明,传输线上任一点z处的电压或电流都等于沿处的电压或电流都等于沿-z方向传播的入射波(行波)与沿方向传播
17、的入射波(行波)与沿+z方向传播的反射波(行波)的叠加。方向传播的反射波(行波)的叠加。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包括:传输特性、特性阻抗、输入阻抗、反射系数和传输功率。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包括:传输特性、特性阻抗、输入阻抗、反射系数和传输功率。一传输特性一传输特性1传播常数传播常数 传播常数是表示波经过单位长度传输线后波的幅度和相位变化的物理量传播常数是表示波经过单位长度传输线后波的幅度和相位变化的物理量 衰减常数衰减常数 相移常数相移常数 第11页/共102页对于无损耗传输线,对于无损耗传输线,R1G10,对于低损耗传输线对于低损耗传输线 第12页/共102页2相速度和相波长相速度和相波长表示由单位长度
18、的分布电阻决定的导体衰减常数表示由单位长度的分布电阻决定的导体衰减常数 表示由单位长度的漏电导决定的介质衰减常数表示由单位长度的漏电导决定的介质衰减常数 相速度定义为入射波或反射波电压、电流等相位面的传播速度,用相速度定义为入射波或反射波电压、电流等相位面的传播速度,用vp来表示。来表示。常数常数所以所以 第13页/共102页 无耗传输线上传播行波的相速度与频率无关,也称为无色散波;对低损耗线,这个结果近似成立。无耗传输线上传播行波的相速度与频率无关,也称为无色散波;对低损耗线,这个结果近似成立。二特性阻抗二特性阻抗 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流之比,或反射波电压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
19、流之比,或反射波电压Ur(z)与反射波电流与反射波电流Ir(z)之比的负值,用之比的负值,用Z0来表示。即来表示。即对于无损耗传输线对于无损耗传输线第14页/共102页当损耗很小时,即满足当损耗很小时,即满足 近似为近似为 对于工程上常用的双导线传输线,其特性阻抗为对于工程上常用的双导线传输线,其特性阻抗为(空气介质)(空气介质)式中式中D为两导线间距离,为两导线间距离,d为导线半径。一般为导线半径。一般Z0在在100 1000 之间,常用的有之间,常用的有200 、300 、400 、600第15页/共102页对于同轴线,其特性阻抗为对于同轴线,其特性阻抗为式中式中a、b分别为同轴线内外导体
20、半径。一般分别为同轴线内外导体半径。一般 Z0在在40 150 之间,常用的有之间,常用的有50 、75 三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三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 传输线终端接负载阻抗传输线终端接负载阻抗ZL时,距离终端时,距离终端 处向负载方向看去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处的电压处向负载方向看去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处的电压 与电流与电流 之比,即之比,即1、输入阻抗、输入阻抗第16页/共102页代人终端负载条件代人终端负载条件 传输线始端的输入阻抗为传输线始端的输入阻抗为 代入代入 第17页/共102页对于无损耗传输线对于无损耗传输线 当当(n为整数)时为整数)时 当当(n为整数)时为整数)时 变换性变换性 重复性
21、重复性第18页/共102页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呈周期性变化,具有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呈周期性变化,具有 变换性和变换性和 重复性。重复性。输入导纳为输入导纳为 2、反射系数、反射系数反射系数反射系数:距终端为:距终端为 处的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反射处的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反射系数为该点的反射电压(流)与入射电压(流)之比系数为该点的反射电压(流)与入射电压(流)之比 第19页/共102页无损耗线上离终端无损耗线上离终端 处的电压反射系数为处的电压反射系数为 式中式中 为为终端终端的反射系数的反射系数 无损耗传输线离终端无损耗传输线离终端 处的电压反射系数为处的电压反射系数为 第20页/共1
22、02页线上某点的输入阻抗和该点的电压反射系数的关系为线上某点的输入阻抗和该点的电压反射系数的关系为 终端负载阻抗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终端负载阻抗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 第21页/共102页四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四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电压(或电流)驻波系数定义为沿线电压(或电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电压(或电流)驻波系数定义为沿线电压(或电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 当入射波的相位与该点反射波的相位同相时,则该处合成波电压(或电流)出现最大值,反之两者相位相反时,合成波出现最小值当入射波的相位与该点反射波的相位同相时,则该处合成波电压(或电流)出现最大值,反之两者相位相反时,合成波出现最小值 第2
23、2页/共102页 行波系数行波系数K定义为沿线电压(或电流)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即驻波系数的倒数定义为沿线电压(或电流)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即驻波系数的倒数 五传输功率五传输功率 设传输线均匀且有损耗,设传输线均匀且有损耗,沿线电压、电流解为沿线电压、电流解为第23页/共102页由由又又传输线上任一点传输线上任一点z处的传输功率为(条件处的传输功率为(条件 )入射波功率入射波功率 反射波功率反射波功率第24页/共102页对于无损耗传输线,任意点对于无损耗传输线,任意点z处的电压、电流为处的电压、电流为传输功率为传输功率为 功率反功率反射系数射系数 第25页/共102页 无损耗线在电压波腹点无损
24、耗线在电压波腹点(最大值点最大值点)或电压波节点或电压波节点(最小值点最小值点)处计算传输功率,即处计算传输功率,即 传输线的功率容量与行波系数传输线的功率容量与行波系数K有关,有关,K愈大,功率容量愈大。愈大,功率容量愈大。第26页/共102页2.3传输线阻抗换传输线阻抗换一、阻抗匹配概念一、阻抗匹配概念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前者要求信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前者要求信号源给出最大功率,同时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后者要求负载与号源给出最大功率,同时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后者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一)共轭匹配(
25、一)共轭匹配共轭匹配要求传输线输共轭匹配要求传输线输入阻抗与信号源内阻互入阻抗与信号源内阻互为共轭值。为共轭值。设信号源的内阻抗为设信号源的内阻抗为 第27页/共102页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 则则 即有即有 在满足上述共轭条件时信号源输出的最大功率为在满足上述共轭条件时信号源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共轭匹配并不意味着负载与传输线实现了无反射匹配,因此,一般情况下,传输线上电压、电流仍呈行驻波分布。共轭匹配并不意味着负载与传输线实现了无反射匹配,因此,一般情况下,传输线上电压、电流仍呈行驻波分布。第28页/共102页(二)无反射匹配(二)无反射匹配 无反射匹配指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射频 集成电路设计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