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关系节课件.ppt
《集合与关系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合与关系节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集合与关系节第1页,此课件共87页哦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3.4 序偶与笛卡尔积3.5 关系及其表示3.6 关系的性质3.7 关系的运算(复合关系和逆关系)3.8 关系的闭包运算3.9 相容关系与覆盖3.10 等价关系与划分3.12 偏序关系第2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3-4 序偶与笛卡尔积n 关系理论历史悠久。它与集合论、数理逻辑、组合学、图论和布尔代数都有密切的联系。n关系是日常生活以及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例如:n兄弟关系,师生关系、位置关系、大小关系、等于关系、包含关系等。第3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3-4 序偶与笛卡尔积n另
2、外,关系理论还广泛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如n计算机程序的输入、输出关系;n数据库的数据特性关系;n数据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关系等。n在某种意义下,关系是有联系的一些对象相互之间的各种比较行为。第4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3-4 序偶与笛卡尔积n 序偶与笛卡尔积n上,下;左,右;34;中国地处亚洲;平面上点的坐标(x,y)等。n特征:成对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n定义由两个元素x,y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的二元组称为有序偶对(序偶),记作,其中x为第一个元素,y为第二个元素。第5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n用序偶表示下列语句中的次序关系n(1)平
3、面上点A的横坐标是x,n 纵坐标是y,其中x,yR;n(2)成都是四川的省会;n(3)英语课本在书桌上;n(4)左,右关系。解 各语句的序偶表示如下:(1),x,yR;(2);(3);(4)。第6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n定义6.2.2 给定序偶和,n 如果a=c,b=d,则=。1.序偶可以看作是具有两个元素的集合,2.但是序偶中的两个元素具有确定的次序。即但是a,b=b,a.第7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N重有序组定义由n个元素a1,a2,a3,an按照一定次序组成的n元组称为n重有序组(n-Type)(Vector),记作:n例
4、用n重有序组描述下列语句。n(1)中国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n(2)2006年9月10日18点16分25秒;n(3)16减5再加3除以7等于2。解各语句的n重有序组表示如下:(1)(2);(3)。定义给定n重有序组和。如 果ai bi(i 1,2,,n),则=。第8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笛卡尔乘积定义 设A,B是两个集合,称集合:AB|(xA)(yB)为集合A与B的笛卡尔积DescartesProduct)。注意:(1)集合A与B的笛卡儿积AB仍然是集合;(2)集合AB中的元素是序偶,序偶中的第一个元素取自A,第二个元素取自B。第9页,此课件共87页
5、哦2023/4/112023/4/11例n设A=a,B=b,c,C=,D=1,2,请分别写出下列笛卡儿积中的元素。n(1)AB,BA;(2)AC,CA;n(3)A(BD),(AB)D。n解 根据笛卡儿积的定义,有n(1)AB=,BA=,;n(2)AC=,CA=;第10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解(续)n(3)因为BD=,,n所以A(BD)=a,a,na,a,。n同理,(AB)D=,1,2,n,1,2。第11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注意n由例我们可以看出:n(1)笛卡儿积不满足交换律;n(2)AB=当且仅当A=或者B=;n(3)笛卡儿
6、积不满足结合律;n(4)对有限集A,B,有|AB|=|BA|=|A|B|。第12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集合相等两个集合互相包含等式成立两个集合相等定理n设A,B,C是任意三个集合,则n(1)A(BC)=(AB)(AC);n(2)(BC)A=(BA)(CA);n(3)A(BC)=(AB)(AC);n(4)(BC)A=(BA)(CA)。分析显然,待证等式两端都是集合第13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定理 分析对(1)A(BC)=(AB)(AC)A(BC)(AB)(AC),(AB)(AC)A(BC)利用按定义证明方法,首先叙述包含关系的定
7、义,即首先叙述A(BC)(AB)(AC)的定义:对任意A(BC),有(AB)(AC),则A(BC)(AB)(AC)。同理可分析(AB)(AC)A(BC)。第14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定理 证明n(1)对任意A(BC),n由笛卡儿积的定义知,xA且yBC;n由并运算定义知,yB或者yC。n于是有xA且yB或者xA且yC。n从而,AB或者AC。n即(AB)(AC),n所以,A(BC)(AB)(AC)。第15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定理 证明(续)另一方面,对任意(AB)(AC),由并运算定义知,AB或者AC。由笛卡儿积的定义知,xA
8、且yB或xA且yC。进一步有xA且yBC,从而A(BC)。所以(AB)(AC)A(BC)。于是,根据定理1.2.2,有A(BC)=(AB)(AC)。(2)、(3)和(4)的证明作为练习,自证。第16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定理n设A,B,C,D是任意四个集合,则(AB)(CD)AC,BD。n证明 充分性():n对任意AB,有xA且yB。n又因为AC,BD,所以有xC且yD,即nCD,从而(AB)(CD)。第17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定理 证明(续)n必要性():n对任意的xA,yB,有AB。n又因为(AB)(CD),所以CD。n
9、根据笛卡儿积的定义有xC且yD,从而nAC,BD。n综上所述,定理成立。第18页,此课件共87页哦定理:定理:若C,则AB(AC B C)(C A C B)第19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定义n设A1,A2,An是n个集合,称集合nA1A2Ann =|(aiAi)i1,2,3,nn为集合A1,A2,An的笛卡儿积(DescartesProduct)n当A1=A2=An=A时,有A1A2An=An。第20页,此课件共87页哦2023/4/112023/4/11n当集合A1,A2,An都是有限集时,n|A1A2An|=|A1|A2|An|。第21页,此课件共87页哦日
10、常生活中,大家熟知一些常见关系,例:家庭集合,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全校同学作为一个集合,有同班关系,同组关系。把任一序偶的集合确定了一个二元关系R,R中任一序偶可记作R或aRb,不在R中的序偶可记作R例:一组同学为集合A,A有4名同学,其中1,2同寝室,3,4同寝室。则:R=,反映了同寝室关系,3-5 关系及其表示第22页,此课件共87页哦 关系及其表示 定义定义 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AB的子集R称为 从A到B的二元关系,当A=B 时,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A到B的二元关系,也是序偶的集合。若 R,则称a与b有关系R,记作a R b。若 ,则称a与b没有关系R,记作
11、。例如:设A=a,b,c,d,B=0,1,则R=a,0,b,0,c,1 就是一个从A到B的二元关系。第23页,此课件共87页哦:AB的子集叫做A到B上的一个二元关系。:A1A2A3的子集叫做A1A2A3上的一个二元关系。:A1A2An的子集叫做A1A2An上的一个n元关系。:AAA A的子集叫做A上的n元关系。关系及其表示 第24页,此课件共87页哦 关系及其表示 定义定义 设A,B是两个集合,R是从A到B上的二元关系,则 (1)若存在bB,使得R,则所有这样的aA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关系R的定义域。记作dom(R)或D(R),即 (2)若存在aA,使得 R,则所有这样的bB组成的集合,称为二
12、元关系R的值域。记作ran(R)或R(R),即 R的定义域和值域一起称作R的域,记作FLDR,即FLDR=dom(R)ran(R)从X到Y的二元关系R,也可以用图解的方式表示,X和Y是两个集合。xi是集合X中的元素,yj是集合Y中的元素,当且仅当xiRyj时,才有一条从xi指向yj的有向边。第25页,此课件共87页哦 关系及其表示图 4.1.1 图解表示法第26页,此课件共87页哦例例 设设R1=|(x,y Z)(x y)R2=|(x,y Z)(y=2x+1)R3=|(x,y Z)(|x|=|y|=5)都是定义在整数集都是定义在整数集Z上的关系,求他们的定义域,值域和域。上的关系,求他们的定义
13、域,值域和域。解:解:dom R1=Z,ran R1=Z,fld R1=Z;dom R2=Z,ran R2=2y+1|y Z,fld R2=Z;dom R3=5,-5,ran R3=5,-5,fld R3=5,-5。例例 设设R=,则,则解:解:domR=1,2,4 ranR=2,3,4 fldR=1,2,3,4第27页,此课件共87页哦定义 设R是AA A的子集,若R=,则称R为A的空关系。若R=AAA,则称R为A的全域关系。R=|xA称为A上恒等关系,记为IA 关系及其表示-几个特殊关几个特殊关系系第28页,此课件共87页哦 关系及其表示 定理定理 若R和S是从集合A到B上的两个二元关系,
14、则R和S的并、交、补、差也是A到B上的二元关系。证明:因为R和S是从集合A到B上的二元关系 所以有R AB,S AB。从而有 即AB和AB都是A到B上的二元关系。又因为 所以R和S也是A到B上的二元关系。由于 故R-S也是A到B上的二元关系。第29页,此课件共87页哦 关系的矩阵表示 设 X=a,b,c,Y=0,1,2,3,R=,。可得关系R的矩阵表示如下:由上例看出,给定从有限集X到Y的二元关系R,就可以构造出它的关系矩阵。给定两个有限集合 和 ,并且R是从X到Y的二元关系。如果有 则称矩阵 是R的关系矩阵,并记作 。第30页,此课件共87页哦例例 设设X=x1,x2,x3,x4,Y=y1,
15、y2,y3。X到到Y的关系的关系R为为R=,。则。则R的关系矩阵是的关系矩阵是 例例 设设A=1,2,3,4,A上的大于关系上的大于关系“”定义为定义为n=,。则关系的关。则关系的关系矩阵是系矩阵是集合集合A中元素的排序是中元素的排序是1,2,3,4,即,即1对应第对应第1行、第行、第1列,例如列,例如就就是第是第2行与第行与第1列相交处的点,依此类推。列相交处的点,依此类推。第31页,此课件共87页哦关系及其表示-关系的图形表示 设画出R的关系图。解:R的关系图如图所示。R的关系图 第32页,此课件共87页哦 3-6 关系的性质 定义定义3.6.1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若对任意一个aA
16、,都有aRa,即 R,则称R是自反的。即R是自反的 。也就是说,在自反关系中,每个元素都和自己有关系。例如,设R是整数集上的关系,则R是自反的。因为对于任意一个整数a,都有aa成立。定义定义3.6.2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若对任意一个aA,都有 ,即 ,则称R是反自反的。即R是反自反的 。也就是说,在反自反关系中,每个元素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例如,设R是整数集上的 关系,则R是反自反的。因为对于任意整数a,都有a a 不成立。一个关系不是自反的,不一定就是反自反的。同样,一个关系不是反自反的,也不一定就是自反的。例如:在集合 上定义的二元关系 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第33页,此课件共
17、87页哦 3-6 关系的性质 定义定义3.6.3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若对任意的a,bA,当R时,就有 R,则称R是对称的。即 R是对称的 例如,平面上各三角形集合中,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是对称的。定义定义3.6.4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若对任意的a,bA,当R且 R时,有a=b,则称R是反对称的。即 R是反对称的 上述定义也可表述为:对任意的a,bA,若R且a b,则 。例如,在A的幂集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反对称的。实数集合上的关系也都是反对称的。值得注意的是,存在既是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二元关系。如,恒等关系就是对称关系,同时也是反对称关系。又如 ,R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也有既
18、不是对称的,又不是反对称的关系存在!第34页,此课件共87页哦 3-6 关系的性质 定义定义3.6.5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若对任意的a,b,c A,当R且R时,就有R,则称R是传递的。即 R是传递的 在判定关系的传递性时,要对所有的有序对都检查之后,才能判断一个关系的传递性是否成立,因此,判断传递性是比较复杂的。例如,设 ,则关系R满足传递性。例 在所有人集合P上的关系 ,说明R的性质。解:R是自反的,因为每个人和自己有同一祖先;R是对称的,因为如果甲和乙有同一祖先,那么乙和甲也有同一祖先;R是传递的,因为若甲和乙有同一祖先,乙和丙有同一祖先,那么甲和丙也有同一祖先。第35页,此课件共
19、87页哦 3-6 关系的性质 判别关系的性质,也可以从关系矩阵和关系图上给予验证。(1)若关系是自反的,当且仅当在关系矩阵中,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都是1;在关系图上,每个节点都有一条自己到自己的边(或称圈)。(2)若关系是反自反的,当且仅当关系矩阵中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为零;在关系图中,每个节点都没有自己到自己的边。(3)若关系是对称的,当且仅当其关系矩阵是对称的;在关系图上,任意两个节点间若有弧,必定是成对出现的。(4)若关系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关系矩阵以主对角线为对称的元素不能同时为1,且在关系图上两个不同节点间的弧不能成对出现。第36页,此课件共87页哦任何集合上的相等关系实数集合上的小于等于
20、关系非空集合上的空关系基数大于1的集合上的全域关系xRy(x-y)/2是整数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Y N Y Y Y Y N N N Y N YYY YYNYNYYNYNY举举 例例第37页,此课件共87页哦 3-7关系的运算(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定义定义4.3.14.3.1 设R是从集合X到集合Y的二元关系,如果将R中每一对序偶的元素顺序互换,所得到的新的集合则称为R的逆关系,记作 ,即 由逆关系的定义可知,的关系图可以通过将R的关系图的所有有向弧逆转得到,它的关系矩阵可以通过将R的关系矩阵转置得到。例4.3.1 设 ,求 。解:。第38页,此课件共87页哦 3-7关系的运算(复合
21、关系和逆关系)定理定理 设R和S都是从X到Y的二元关系,则下列各式成立。(1)(2)(3)(4),这里R表示(5)(6)若 ,则 第39页,此课件共87页哦3-7关系的运算(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定理定理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1)R在A上是自反的,当且仅当 。(2)R在A上是反自反的,当且仅当 。(3)R在A上是对称的,当且仅当 。(4)R在A上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 。第40页,此课件共87页哦3-7 关系的运算(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定义定义 设R是从集合X到集合Y的二元关系,S是从集合Y到Z的关系,则R S称为R和S的合成关系,定义为 R S称为关系的合成运算。设R是从集合 到集合 的关系,
22、S是从集合 到集合 的关系,则 是一个 的矩阵,是一个 的矩阵。依照普通矩阵乘法的运算,可以定义两个关系矩阵的合成运算。第41页,此课件共87页哦 3-7 关系的运算(复合关系和逆关系)由上述前两个矩阵可以构造这两个矩阵的合成矩阵,记作 。元素 可由下式得到:其中 。和的运算规则如下:两个关系的合成运算,就是将布尔关系矩阵做乘法,所得结果即为合成关系矩阵。第42页,此课件共87页哦3-7 关系的运算(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定理定理 设X,Y,Z和W都是集合。R是从集合X到Y的关系,S是从集合 Y到Z的关系,T是从集合Z到W的关系。于是有(R S)T=R (S T)即关系的合成运算满足结合律。n 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合 关系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