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动力学行为.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材料动力学行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动力学行为.ppt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References塑性动力学杨桂通著,第1、2章冲击动力学进展王礼立等著,材料的动力学行为张庆明译Dynamic behaviors of materials Marc Andr Meyers第1页/共44页第二章 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Dynam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5 hours)1.材料的动力特性材料的动力特性 (Dynamic characteristics)2.本构方程的理论框架本构方程的理论框架(Theory construction of CEs)3.率相关本构模型率相关本构模型(Rate-related constitutive models)4
2、.内变量型粘塑性本构方程内变量型粘塑性本构方程(Viscous-CEs)5.动态本构的实验标定方法动态本构的实验标定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2第2页/共44页 材料强度随应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或材料表现其它静力作用下所没有的性质。(Strain-rate effect,Inertia effect)2.1 2.1 材料的动力特性材料的动力特性3第3页/共44页第4页/共44页第5页/共44页 应变率效应是从实验研究开始(1872年开始)的。最早进行材料动态实验的是Hopkinson父子俩。他们的得到了三个结论:6第6页/共44页 (1)在B端破坏 (2)与落锤质量无关,仅
3、与高度有关 (3)强度是静态的两倍重锤BA7第7页/共44页 Ludwik(1909)用长为3m,直径为3mm的锡线在试验机上做动力拉伸试验。拉力F为19.6147N(215kg)。得出了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F 曲线。8第8页/共44页图中 对应于静载。实验结果表明,加载速度提高时,应力应变曲线也相应提高。9第9页/共44页 Seibel和Pomp(1927),Deutler(1932)又做了铁、铜的动力实验,结果表明:屈服极限和瞬时应力均随应变率增高而提高。10第10页/共44页Deutler(1932)11第11页/共44页 1914年,B.Hopkinson设计了压杆实验技术,后来,经过D
4、avies、Kolsky多次修改,定名为分离式压杆技术(SHPB),用以进行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下图是Kolsky用自己设计的SHPB技术对铜和铝试件的所做的实验结果。12第12页/共44页铝和铜的动态实验结果图如下13第13页/共44页 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已有不少人做了动态实验。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可得到如下规律:1.屈服极限有明显提高。下图为软钢的实验结果14第14页/共44页软钢的实验结果:15第15页/共44页 当应变率 时,屈服极限提高约一倍,即由271MPa到576MPa,实验还表明,软钢的动态屈服强度提高最为明显,约为23倍。16第16页/共44页第17页/共44页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动力学 行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