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docx
《2022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1学习目标1. 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前准备: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扣问课题1、引出作者: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
2、大树是谁吗?生:季羡林2、介绍一下季羡林:季羡林(1911-20xx),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3、揭题导题: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3、?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如何让别人看花 贴纸:怎么让?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 贴纸:为什么让?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思考,这篇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1) (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2) 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1) (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2) 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
5、们也来试试看。(3) 生读句子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1) 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2) 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
6、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3) 齐读。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三、一品 “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1、德国人到底让别人看到了怎样的花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到3段,找出相关语句。(1)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3)生自由读,做批注。(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
7、、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学生交流:预设:花非常的多那可能会有哪些花?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姹紫嫣红什么是姹紫嫣红?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6)朗读训练,引读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花团锦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姹紫嫣红。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那条街,那家
8、的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8)交流想象的画面(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10)感悟花美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11)背诵句子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1、教师引导:是啊,德国的确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
9、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 花的杆)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学生交流(敬佩、
10、赞美)齐读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1)什么是莞尔一笑。(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9、引导感受行为美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 ,体会风土人情美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若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
1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引读: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1)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扫地,借阅书本4、
12、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六、回顾“美丽不变”,升华课堂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
13、、行为美、风土人情美。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八、板书美丽没变?(!)花团锦簇花美姹紫嫣红人人为我风土人情美我为人人行为美 临街而种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2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教学难点: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
14、入,揭示课题。出示:花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齐读课题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学习:“颇”、“耐”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
15、为我,我为人人?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学习生字:“簇、汇、暇”“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2.朗读课文第2.3小节。3.教师小结:试想:
16、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4.读第4节。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复习生字、词)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3教学目标:
17、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3、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4、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学重点: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学方法: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教学准备: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教学流程:第一板块 初识景色的美丽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位慈祥的老
18、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二、初读、教学生字词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脊梁 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3
19、、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第二板块 感悟景色的奇丽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贴: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 “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2、指名交流:你读的是哪些句
20、子。(课件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4、交流学习收获。预设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B、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C、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D、出示语段帮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E、词
21、语积累:像这样形容花美的词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课件出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把它们写在书的旁边。F、齐读句子。预设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上,应接不暇。导:除了这句让你感受到美,谁还从其他句子中同样感受到了?(出示句子)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鲜艳、美丽多姿。指名读。应接不暇还有谁从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感受到花多?指名读。如入山_如此多如此美,让人仿佛漫步在(山_上。)关于山_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课件出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绍兴的一条官道、景色很美)课文中指街道两旁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