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课件.ppt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1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l(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l1、人在实践活动中提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需要;同时实践活动又使得认识的发生成为可能;l2、在实践中,分化出主体和客体。l3、实践在人脑的内化,形成人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认识能力。第2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l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l(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l第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l第二,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l第三,从人类知识的根源来看,人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l(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l第一,实践的发展不
2、断给认识提供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在探索和解决新课题中向前发展;第3页,此课件共47页哦l第二,实践不断给人提供大量的有关的经验材料;l第三,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供了日益完备的物质条件;l第四,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着认识主体的进化和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l(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l(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l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第4页,此课件共47页哦l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l正确认识可以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表现在:l第一,认识可以使人掌握客观规律以指导人的活动;l第二,认识可以使人的实践具有计划性;l第三,认识可以调节人的生活行为;l第四,认识可
3、以使经验上升为理论;可以使人实现对自己的认识。l错误地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第5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三)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l 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l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现在认识可能与实践完全同步进行,也可以在直接实践之后认识客体,或超前于于直接的时实践之后塑造客体。例如总结经验,回顾历史,追溯已消失的历史现象,是在直接实践之后认识客体;预测、假设、规划等,属于超前于直接实践之后塑造客体。l 第6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二、认识的本质二、认识的本质l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l(一)认识的结构(一)认识
4、的结构 l认识结构有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中介三个要素构成。l1、认识的主体:l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l认识主体有三个基本特征:l自然物质性 l自觉能动性 l社会性和实践性 第7页,此课件共47页哦l2、认识的客体:l是指进入主体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l认识客体有三个基本特征:l(1)客观性 l(2)对象性 l(3)社会历史性 l3、认识中介 l认识中介就是认识工具。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总和。l工具分为物质的认识工具和观念的认识工具两大类。第8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二)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
5、二)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先验论 l主张物质引起感觉和思想,“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感觉、思想派生物质,“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即唯心主义认识路线。l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都是反映论。l第一,承认客观世界是认识内容的唯一来源;l第二,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l第三,肯定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第9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三)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三)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论 l不可知论的两种表现:l一是以休谟为代表,主张人只能知道的是自己的感觉,在感觉之外的不可知;l一是以康德为代表,主张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无法认识到
6、事物的本质,即“自在之物”是人认识不了的。第10页,此课件共47页哦l(四)能动的反映论(四)能动的反映论 l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l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指出了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 第11页,此课件共47页哦l认识具有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这一事物为原型的。摹写性决定了人世的客观性。l认识具有创造性,是指人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简单、直接的摹写,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l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是创造性的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第12页,此课件共47页
7、哦l三、认识的过程三、认识的过程 l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到实践l(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征(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征 l1、感性认识及其特征、感性认识及其特征 l(1)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l(2)形式:即感觉、知觉和表象。l(3)特征:直接性和形象性。第13页,此课件共47页哦l2、理性认识及其特征、理性认识及其特征 l(1)含义: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l(2)形式,即判断、概念、推理和理论体系。l(3)特征
8、:间接性和抽象性。第14页,此课件共47页哦l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l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l第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l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第15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二)(二)认识的两次飞跃认识的两次飞跃 l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是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过程的第一次飞跃l要正确实现这一次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l第一,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l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第1
9、6页,此课件共47页哦l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二次飞跃 l(1)要正确实现这一次飞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l第一、把对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l第二,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l第三,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第17页,此课件共47页哦l(2)第二次飞跃的意义:l第一,是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l第二,是实践本身的要求 l第三,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l(3)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l第一,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要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目标);l第二,理论在实
10、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在实践中检验思想。第18页,此课件共47页哦l(三)(三)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l认识的发展,要求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l但这种反复性和无限性,不是一种单纯的循环,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第19页,此课件共47页哦l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l第一,从认识对象看,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认识它;l第二,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受到主体自身条件的限制;l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还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物质手段、认识工具及其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第
11、20页,此课件共47页哦l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 l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终结,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第21页,此课件共47页哦l 四、非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四、非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l(一)非认知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l1、狭义的非理性因素 l在知、情、意三类意识要素中,“知”包括主体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能力,属于人的理性因素。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和本能)属于非理智、非认知方面,称为“非理性因素”。第22页,此课件共47页哦l2、广义的非理性因素 l除狭义的非理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课件 认识 本质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