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pptx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1.1.1土壤形成学说 4.1 土壤的形成和分布4.1.1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一、土壤形成学说主要内容(1)土壤的本质是土壤肥力,土壤的形成发育过)土壤的本质是土壤肥力,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也就是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过程,土壤的形成和程也就是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过程,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发展变化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2)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这种)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自然对比关系决定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其中生物起主导作用。成土因素,其中生物
2、起主导作用。第1页/共48页二、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1、地质大循环、地质大循环 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物理、化学风化,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物理、化学风化,形成细小的颗粒,同时有一部分元素溶于水,形成细小的颗粒,同时有一部分元素溶于水,这些岩石矿物的风化物随流水进人海洋,在海这些岩石矿物的风化物随流水进人海洋,在海洋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重新形成各种沉积岩,洋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重新形成各种沉积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地质大循环。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地质大循环。第2页/共48页二、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2、生物小循环、生物小循环 土壤中的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选择吸土壤中的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选
3、择吸收各种矿质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收各种矿质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当生物体死去之后,生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当生物体死去之后,生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各种养分又重新释放出来,供给分解作用,各种养分又重新释放出来,供给土壤生物循环利用,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称土壤生物循环利用,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之为生物小循环。之为生物小循环。第3页/共48页 3、地质大、小循环的关系、地质大、小循环的关系 二者共同构成土壤发生的基础,没二者共同构成土壤发生的基础,没有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有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没有生物小循环,土壤难以形成。两种没有生物小循环,土壤难以形成
4、。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同时同循环过程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同时同地进行,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地进行,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第4页/共48页4.1.1.2 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一、土壤剖面(soil profile)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第5页/共48页二、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土壤的发生学层次简称土壤发生层或土层。是指土土壤的发生学层次简称土壤发生层或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壤
5、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或土体构造层次或土体构造层次)。1、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次、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层层层层次次次次自自自自然然然然土土土土壤壤壤壤的的的的发发发发生生生生学学学学淋溶层淋溶层淋溶层淋溶层A AA A0000 A AA A1 1A A2 2淀积层淀积层淀积层淀积层 B B母质层母质层母质层母质层 C C母岩层母岩层母岩层母岩层 R R第6页/共48页二、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1、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次、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第7页/共48页 2、农业土壤中的发生学层次、农业土壤中的发生学层次 (1)耕作层()耕作层(A)(2)犁底层()犁底层(B)(3)心土层()心土层(W)
6、(4)底土层()底土层(C)第8页/共48页4.1.1.3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母质、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第9页/共48页一、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1 1、母质的类型、母质的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巨大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是指巨大坚硬的岩石,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渐破碎变成大小不等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渐破碎变成大小不等的颗粒,同时改变了原来
7、的化学组成和的颗粒,同时改变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成为土壤母质的过程。性质,成为土壤母质的过程。第10页/共48页 2 2、母质对土壤的作用、母质对土壤的作用 (1 1)土壤的质地主要是由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的。)土壤的质地主要是由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的。(2 2)母质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对所形成的土壤)母质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对所形成的土壤的性质有重大的影响。的性质有重大的影响。(3 3)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状况也不相同。)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状况也不相同。(4 4)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 的作用。的作用。第11页/共48
8、页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气候支配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气候支配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1)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和物质的淋溶过程。)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和物质的淋溶过程。(2)气候影响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气候影响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4)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布规律。第12页/共48页三、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生物和土壤动
9、物,是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素。1、植物能供给土壤有机质、影响土壤理化性、植物能供给土壤有机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决定土壤类型,影响土壤分布规律。质,决定土壤类型,影响土壤分布规律。2、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复、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杂的。第13页/共48页 3、土壤动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也非常复杂、土壤动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也非常复杂。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某些动物还参,某些动物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翻动土壤,有的脊椎动物能够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四、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
10、响 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是影响土壤和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第14页/共48页 1、地形对母质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地形对母质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2、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3、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影响水分的重新分配,、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影响水分的重新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水的活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水的活动情况。大的地形分布和排列能影响到气候带和生物带大的地形分布和排列能影响到气候带和生物带的分布的分布;中小地形主要影响土壤水热
11、条件、养分、;中小地形主要影响土壤水热条件、养分、质地、土壤厚薄的差异。质地、土壤厚薄的差异。第15页/共48页五、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 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通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常用“万年万年”表示;表示;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即相对年龄,而不是指程度或发育阶段,即相对年龄,而不是指土壤发育的年数。土壤发育的年数。第16页/共48页六、人
12、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某一成土因人类对土壤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某一成土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调整土壤的发育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调整土壤的发育方向的。方向的。第17页/共48页4.1.1.4 主要成土过程 一、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出露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从岩石出露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成土过程。二、腐殖化过程 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是在土体表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是在土体表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第
13、18页/共48页4.1.1.4 主要成土过程 三、粘化过程 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粒在土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粒在土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四、钙化过程 是指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的过程,多发是指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的过程,多发生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第19页/共48页 五、盐渍化过程 是指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是指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表土层累积的过程。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表土层累积的过程。六、碱化过程 是指土壤胶体中有较多的交换性是指土壤胶体中
14、有较多的交换性Na+离子,使土壤呈离子,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七、富铝化过程 是指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第20页/共48页 八、灰化过程 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条件下,土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条件下,土壤中的壤中的SiO2残留、残留、R2O3与腐殖质(有机酸)螯合与腐殖质(有机酸)螯合后淋溶淀积的过程。后淋溶淀积的过程。九、潜育化过程 是指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的还原过程。是指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的还原过程。十、潴育化过程 是指土体处于季节性积水条件下,在土体中交替发生
15、是指土体处于季节性积水条件下,在土体中交替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的氧化还原过程。第21页/共48页 十一、白浆化过程 是指在还原条件下,土壤亚表层中铁、锰的还是指在还原条件下,土壤亚表层中铁、锰的还原淋失和粘粒的机械淋溶相结合,使土体中出现一原淋失和粘粒的机械淋溶相结合,使土体中出现一个粉沙量高,个粉沙量高,Fe、Mn缺乏的白色淋溶层的过程。缺乏的白色淋溶层的过程。十二、熟化过程 指人类定向培育土壤肥力的过程。指人类定向培育土壤肥力的过程。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潴育淋溶过程。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潴育淋溶过程。熟化过程可分为旱耕熟化过程与水耕熟化过程熟化过程可分为旱耕熟化过程与水耕熟化过程 第22页/共
16、48页4.1.2 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水主要受水热条件的控制。热条件的控制。第23页/共48页4.1.2 土壤的分布规律 1 1、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纬
17、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土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土壤的性质、土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土壤的性质、土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土壤的性质、土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律的更替,称
18、为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律的更替,称为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律的更替,称为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由南而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由南而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由南而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由南而北依次分布着:砖红壤北依次分布着:砖红壤北依次分布着:砖红壤北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赤红壤赤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红壤、黄壤红壤、黄壤红壤、黄壤黄棕壤黄棕壤黄棕壤黄棕壤棕壤棕壤棕壤棕壤暗棕壤暗棕壤暗棕壤暗棕壤漂灰土漂灰土漂灰土漂灰土 第24页/共48页 2 2、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经度地带
19、性分布规律 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温度和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同温度和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同温度和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同温度和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同一纬度带内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随经度方向发生一纬度带内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随经度方向发生一纬度带内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随经度方向发生一纬度带内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随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性质和土壤类型从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主要 土壤 类型 分布
限制150内